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研究述评

2013-04-11 04:57郜宗茂
宿州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研究工作

吕 部,郜宗茂 ,陈 伟

1.蚌埠学院经济管理系,安徽蚌埠,233050;2.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安徽合肥,230009

在激烈变革的当今世界,各行各业都在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行业也不例外。随着国家推行科教兴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文化强国等国家战略的深入,高等教育已逐渐走到社会的核心,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有关高等教育的改革也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特别是最近的高校绩效工资改革和“四定一聘”改革(定岗、定编、定员、定额及全员聘任制改革),给高校的发展带来了新一轮的机遇。但是,高校的改革也给高校教师带来了不稳定感,对教师的工作安全性提出了质疑和挑战,带给高校教师的压力自然也就增大了。诸多研究显示,高校教师正面临着工作重负和压力过大的问题[1-3]。教师所面临的这些压力与紧张,正在严重影响着教师的身心健康,进而对教师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了较大的影响,这将势必影响其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因此,梳理已有研究成果中有关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状况与应对策略,为学校管理者与教师提供相应的教师压力管理与缓解建议,营造一个有利于教师提高自我身心健康水平的环境与氛围,进而让教师能更好地安心于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

1 教师工作压力的概念与发展

压力(stress)也称为应急,本是物理学上的一个术语,指物体受到试图扭曲它的外力作用,在其内部产生相应的力。1914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Cannon首次将压力概念引入心理生理学领域,之后对压力的研究逐渐引起大家的重视。Grath研究指出,压力是个人水平与期望不平衡所引起的结果[4]。Summers等研究认为,压力是一种感觉,这种感觉来自于个体期望的行进轨迹与现实的轨迹不一致时所体验出的不舒服感觉[5]。杨剑认为,工作压力是指在个体内部的复杂的内在身心及外在行为的一系列反映过程[6]。蒋宁研究认为,广义上的工作压力即个体在工作情境中体验到的压力和来自工作情境外的对工作产生影响的压力;狭义的工作压力即为工作情境中的压力[7]。Kyriacou 和Sutcliffe对教师工作压力进行了界定:教师工作压力为由于工作造成的一种不愉快的、消极的情绪经历[8]。Litt和Turk研究指出,教师压力是自身力不能及所产生的对幸福感觉的一种欠缺,从而产生相应的困惑和郁闷的精神体验[9]。国内学者对教师工作压力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周立勋研究发现,高校教师压力主要表现为一种负面的情感反映,这种反映主要来自于教师在工作时对工作场所环境的不满所产生的[10]。吕秀华指出,教师工作压力是教师所感受到的一种不快的情绪体验,这种体验主要来自于教师的各种与工作有关的内容[11]。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从自身研究的不同角度和领域对压力、工作压力及教师工作压力作了相关的定义,但是仍然没有一个十分权威统一的概念。有些研究者认为,工作压力是一个刺激变量;而有些学者却将它视为反应变量;更有学者将其视为个体和环境交互作用的变量。另外,有些研究者得出工作压力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工作压力的研究必须放到具体环境中才能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虽然学者们对压力、工作压力及教师工作压力的各类表达形式有所差异,但是对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的研究核心是基本统一的:由于各种外部环境因素与教师自身的不协调或不平衡所产生的一种不快的体验。

2 教师压力研究方法与其普遍性

在教师压力研究的具体方法中,应用最广泛的是教师自我报告调查表,在教师自我报告时,通常被要求采用打分制来回答问题,将其量化研究,其他的研究方法有访谈法、案例研究法、压力生理指示器等[12]。典型的教师压力研究模式主要有下述三种:(1)吉里亚科和萨克里夫的教师工作压力模式。他们研究指出,潜在压力源在教师个性特征的影响下转化为实际压力源,对教师产生身体、心理、行为等方面的影响,如果调节不当,将会在身体和心理发生慢性症状。(2)布伦纳的教师工作压力理论模式。该模式首先区分了潜在与实际工作压力源的不同,并对吉里亚科和萨克里夫的教师工作压力模式进行了验证与完善,指出教师个体、学校机制、评价等方面对压力的刺激与反应起调节作用。(3)迪克和魏格纳的教师工作压力模式。他们研究指出,压力、紧张度与一些中介变量间的互相影响关系[13]。

当前,教育系统的改革正在深入进行,改革所带来的不稳定性与变革性给高校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降低了教师的工作安全感与归属感,由此所带来的教师压力自然也就增加了。Hicks对600多位高校教师的压力调查得出:“时常神经紧张”的教师占到总数的17%,其中“神经失常”的教师占到11%[14]。Fontana和Abouserie认为,教学是具有应激性的职业。他们对英国教师的调查发现,有72%的人体验到应激感,另有23%的人有严重的应激感[15]。金南顺和周春利抽取了16所高校的513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得出72.7%的教师承受着很大或较大的工作压力[16]。周其民对广东省19所高校9 000多名教师的抽查情况显示:90%的教师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中的20%处于各种疾病状态[17]。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渐深入,以往高校教师职称评聘中,教授、副教授评聘的终身制被逐渐打破,评聘结合、竞争上岗,同级别的教师收入也相应地拉开了档次。除此之外,还有来自教师工作本身所要求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多重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教师必然会普遍产生更大的心理压力和角色冲突。

3 教师的压力源与其影响

高校教师压力的来源也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当前对高校教师压力源的研究基本处于探索阶段。Clark通过自编问卷实证分析,得出压力源有5个:专业缺陷、领导-教师关系、同事关系、教学工作、工作负荷[18]。Javis研究认为,教师的部分压力是由教育工作自身的特质所引起的,因为教育工作包含了工作负荷过重、工作时间过长、创新教学过难、处理关系过于复杂等问题[19]。国内的学者也对此做了不同程度的研究,黄秀海研究认为,苛刻的职称评定条件、繁重的科研任务、不合理的“学评教”机制是形成教师压力的主要因素,较少的休闲与地方保护主义紧随其后[12]。纪晓丽和陈逢文对五省市的高校教师实证研究,得出压力源为期望压力、工作任务本身的压力、职业压力、自身素质与成就感、角色压力[20]。王宇宁和朱晓莹对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所做的问卷调查显示,职称评定成为教师的压力之首,其余的依次为工资待遇、人际关系、子女教育和婚姻家庭等[21]。

研究表明, 适当的压力可激发教师的潜能, 提高教学质量。但教师压力的形式主要表现为负面影响,过重的压力已造成教师身心的不适或不良影响, 从而降低了教学的效果。教师过度的压力首先导致其心理上的微妙变化,感觉自己做什么都不行,长此以往,必将导致其行为和生理方面都出现相应的不良变化,如易怒、头痛、恐惧、失声等症状,对其职业生涯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这在1977年Kyricou和Sutcliffe对英国教师的研究中已得到证实[8]。Dunham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指出,长期的压力过大将会导致高校教师较多的不适应症状,包括害怕、缺乏注意力、记忆力下降、胃溃疡等[22]。刘志成和孙佳在对转型时期高校教师社会压力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得出:没什么压力的教师只占3.5%,有一点压力的教师比例为39%;被调查的教师中感到压力比较大和压力非常大的教师比例约为60%。也就是说,压力大已成为大部分教师的普遍感受[23]。

4 缓解压力的策略

高校教师压力的普遍性与其来源的广泛性及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必将严重影响高校教师的工作绩效。因此,有必要从高校教师、高校以及政府和社会三个与其密切相关的方面着手来缓解高校教师的压力。

首先,教师的自我管理和调节是最重要的。Fontana认为,缓解压力的一个有效方法是教师在处理任务时坚持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情绪为中心来对待问题,以及向别人适当地倾诉也可以降低压力[24]。Matheny 认为 ,应对压力有预防模式(躲避压力源、要求与资源相符、改变行为方式、扩展应对资源)和斗争模式(监控压力源、集中资源、消除压力源、容忍压力源、降低唤起)两种方式[25]。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蔡吉吉和莫雷研究指出,教师个体对待压力应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积极培养心理调节能力[26];金南顺和周春利认为,高校教师个体应该是在压力调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6]81;蔡吉吉认为,教师个体提高自我保健能力非常重要[27]。

其次,校方应加大投入,营造以人为本、以教师为核心的理念和氛围。高校管理者应对教师的压力给予高度重视,不能认为高校教师的工作压力只是教师个人的事情,教师的压力有来自组织的因素,也会对组织产生较大影响。蔡吉吉和莫雷研究指出,高校应积极提高教师待遇,改善教师生活条件,健全相应的福利制度,完善教师评价标准,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并成立有关的教师心理咨询机构来帮助教师缓解压力[26]。刘越等认为,高校应为教师压力的缓解提供有效的压力管理措施,并积极营造一个充满支持的环境[28]。金南顺和周春利研究指出,高校应该是高校教师压力调适工作的主要承担者[16]。蔡吉吉认为,校方应切实提高教师待遇,改善教师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水平,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有效减轻教师压力[27]。

最后,政府和社会应为高校教师积极营造有利于其发展的社会环境,适度提高其薪资福利待遇与社会地位。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使教师能更好地安心于本职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Traver和Cooper认为,缺乏政府支持、社会政策变化、国家对课程要求的不断提高是造成高校教师压力过大的三个主要方面[29]。有了国家和社会的大力支持,对于各种有关高校及其教师的改革也会让教师能从容应对,以最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刘志成和孙佳研究认为,国家应加大教育投入,并在全社会营造一种“科教兴国、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建立社会支持系统,以帮助教师缓解压力[23]121。社会大众对高校教师的过度期望导致教师的压力剧增,而与之相适应的薪酬福利却是严重的不相匹配,导致本来与工作压力不相关的因素也在严重地影响着教师的工作绩效,最终的结果将会导致期望与现实的较大落差。另外,合理稳定的教师职称评定条件和科研管理制度也将有助于高校教师减轻他们的期望压力。

5 研究不足与展望

国内外对于高校教师压力的研究成果已较为丰富,从教师工作压力的概念、压力来源与其普遍性、压力研究方法与缓解策略等方面作出了一定的研究。但是,纵观国内外教师压力研究的成果,主要还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不足。第一,对于教师压力研究的正向作用方面的成果鲜有所见。众所周知,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压力自然也不例外。已有的研究成果主要探讨了高校教师压力的负面作用,对压力的正向作用几乎没有提及,特别是如何转化压力为动力方面,这表明目前对教师压力的认识还不全面。第二,当前压力研究主要以定性的描述为主,对高校教师开展实证研究,特别是高校教师本土化的实证研究相对较少。目前,针对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研究的成果主要是对其概念的阐述和如何缓解压力的策略的阐述,另有少量文章对教师压力源及教师压力普遍性开展了相应的实证研究,在这些少量的实证研究文章中,大多照搬照抄西方的压力研究量表,没有很好地规避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所带来的教师压力的不同。第三,从校方、教师、学生三个方面的心理契约来研究高校教师压力的成果较为难觅。目前的研究主要从心理学、组织行为学以及管理学等角度展开,但是高校教师的压力与校方、学生均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这三者之间两两心理契约的动态变化,也会给高校教师的工作压力带来不断的变化。第四,中西方对高校教师压力源的研究均处在探索阶段。由于各位专家、学者对高校教师压力研究的时间、方法、样本及分析手段的不同,当前对其压力源的认识也是各成一家,基本没有较为统一的意见。虽然由于压力形成原因的复杂性,对于压力源的探究有其独特的困难,但是为了研究的规范性,有必要对教师压力源作相应的梳理研究。

针对以上研究的不足,笔者认为:在今后有关高校教师压力研究主题上,可以考虑从以下四个方面重点展开。首先,有针对性地开展高校教师压力的正向作用研究。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如何缓解当今高校教师的过度压力,变压力为动力,研究压力的正向激励作用,将可以成为下一阶段高校教师压力研究的一个方面。其次,规范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高校教师工作压力开展的定性研究需要规范其概念、压力源与相应的应对措施,有效指导高校教师减轻压力;对未来开展的实证研究应注意其尽量本土化的同时,也要参考西方发达国家所采用的研究分析方法与技术,从定量层面建立压力管理预警机制,真正为高校教师压力的缓解提出对策。再次,从心理契约的层面来研究高校教师的压力。教师的压力,一方面来自于与校方签署的聘任合同,因为这是其必须完成的明确任务;另一方面,教师的压力还来自于与校方的心理契约,期望在校方的绩效考核中获取优秀档次等;高校教师不但与校方存在心理契约,教师与学生之间也存在相应的心理契约,学生对教师的殷殷期望也会给教师带来相应的压力,因此,有必要在教师的心理契约层面进行相应的压力管理。最后,对高校教师进行压力的细分研究。当前,针对高校教师压力的研究基本上都把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来进行整体的研究,殊不知高校教师这个群体内部也有性别、年龄、工种、教龄等不同的分类,特别是教师生命周期与职业生涯周期的不同阶段,应该对压力的大小存在不同程度的感知,因此,鉴于高校教师压力的复杂性,对高校教师有必要开展深入的细分研究。

参考文献:

[1]Robert,Ming.The Occupational Commitment and Intention to Quit of Practicing and Pre-service teachers:Influence of Self-efficacy,Job Stress,and Teaching Context[J].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11,36:114-129

[2]Liu,Anthony.Chinese Teachers' Stress and Their Turnover Intern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2012,53:160-170

[3]刘慧侠,刘晓昀,曹元元.中国经济学界女教师的地位及工作压力分析[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2(3):94-97

[4]Grath.Stress and Behavior in Organizations[M].Chicago:Rand McNally, 1976:157

[5]Summers,Decotiis,DeNisi.A Field study of some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felt job stress[C]//In Rick Crandall and Pamcla Perrewe(Eds.).Occupational Stress:A Handbook,1995:93-97

[6]杨剑,陈开梅,刘晓伟.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6):772-774

[7]蒋宁.工作压力理论模型述评[J].现代管理科学,2007(11):57-59

[8]Kyriacou,Sutcliffe.Teacher Stress:a review[J].Educational Review,1977,29(4):299-306

[9]Turk,Litt.Seeking urgent pediatric treatment: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frequency delay and appropriateness[J].MD Health Psychology,1985,4(1):43-59

[10]周立勋.教师压力管理研究[M].台北:青文出版社,1987:2

[11]吕秀华,褚宝林.浅谈高等教育为经济服务的动力机制[J].中国高教研究, 1998(3):61-62

[12]黄秀海.高校教师压力情况的因子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8(2):68-72

[13]王以仁.教师心理卫生[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3:94-103

[14]Hicks.The Mental Health of Teachers[M].New York: Cullman and Ghertner,1933:35

[15]Fontana,Abouserie.Stress Levels, Gender and Personality Factors Inchers[J].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 Psychology,1993,63(2):261-331

[16]金南顺,周春利.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研究[J].未来与发展,2010(6):78-82

[17]周其民.高校图书馆建设与高校教师的寿命[J].教育现代化,2006(9):56-57

[18]Clark.An Analysis of Occupational Stress Factors as Perceived by Public School Teachers[M].Auburn:Auburn University,1980:245

[19]Friedman.Burnout in teachers: Shattered Dreams of Impeccable Professional Performance[J].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2000,56(5):595-606

[20]纪晓丽,陈逢文.工作压力对高校教师工作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9(16):81-83

[21]王宇宁,朱晓颖.南京一高校调查:教师压力大评职称“最头疼”[EB/OL].[2012-12-25].http://www.edu.cn/gao_jiao_news_367/20110525/t20110525_6210 33.shtml

[22]Dunham.Teacher Stress and Burnout: An International review[J]. Educational Research,1984,5:68-76

[23]刘志成,孙佳.论转型时期高校教师社会压力及其应对[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6):119-121

[24]Fontana.教师心理学[M]. 王新超,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455-456

[25]Matheny,Albert.Coping with Job-related Stress: The Case of Teachers[J].Journal of Occupational Psychology,2005,51(30):21-22

[26]蔡吉吉,莫雷.广东高校教师压力现状与身心健康的关系研究[J].高教探索,2008(6):127-130

[27]蔡吉吉.闽粤地区部分高校教师压力状况研究[J].教育评论,2012(6):32-35

[28]刘越.高校教师精神压力的组织应对策略[J].江苏高教,2009(2):154-155

[29]Traver,Cooper.The Emotional Practice of Teaching[J].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1997,14(8):835-854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研究工作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不工作,爽飞了?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对提高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效果的几点思考
选工作
高校教师兼职行为规范化的路径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