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志奇,刘清华
(贵州大学 图书与信息中心,贵州 贵阳 550025)
台湾学者胡述兆曾指出,“图书馆是为资讯建立检索点并为使用者提供服务的机构”[1]27。如何提供面向用户需求的服务是现代高校图书馆服务体系框架的原点。网络环境下,传递知识信息、知识单元的信息参考咨询服务,一方面要求为读者提供信息资源的指引和直接获取,另一方面需培养读者的信息素养,这里主要指信息技术的使用技能和信息资源的获取能力,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服务方法体系。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学不断朝着专业门类齐全的多学科方向发展,地处我国西南边陲的贵州大学在历经1997年、2004年两次合并后成为西部一所较大规模的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大学,学科范围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11个门类,图书馆成为支撑学校教学科研不可或缺的重要信息服务平台。根据《贵州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今后五到十年,是贵州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重要时期,高等教育要突出专业结构和特色,成为助推贵州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直接力量。西部高校图书馆如何满足大学发展的战略需求,创建能够及时、有效、快速地响应学术研究动态及变化趋势的学科化的服务体系显然具有异常重要的现实意义[2]35。
最近十年,我校不断加大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力度,形成了能够基本满足学校教学和科研需求的信息服务体系。
以学科建设为主线的多分馆服务模式。根据校区、院系、学科的分布情况,办馆模式由先前的单馆模式向多馆模式转变,不同分馆文献资源建设各有侧重,北校区馆以文史哲、法经管、理学文献为馆藏重点;南校区馆以农学、生物科学文献为馆藏重点;蔡家关校区馆以工业技术为馆藏重点,以求实现专业学科互补,文献资源合理整合与充分利用。与学校专业设置相匹配的包括CNKI、维普、万方等中文全文数据库,ACS、EI、IEL、Sage、Springer、Wiley等外文全文数据库的数字资源各个校区全覆盖。
快速响应学科发展需求的业务机构重组。为快速响应学科发展的需求,我馆在简化各业务流程的基础上,重组各业务机构,形成了今天藏、借、阅、查、咨询一体化服务体系的流通部、阅览部;从事数字资源管理、更新、维护,数字化服务平台建设、改进、完善,对各业务部门以技术支持的技术服务部;提供古籍、特藏图书读者阅览的特藏部;加上综合办公室。改革后, 80%的馆员,包括3名具有正高职称的同志都服务于读者工作一线,以最简单、直接的工作流程传递信息,面对面即时对读者的需求快速做出反应。
建立突出学科服务的门户网站。新建立的门户网站集电子资源浏览导航、整合检索和个性化服务为一体,通过管理软件Metalib/SFX系统整合我馆共69个全文、部分全文的各类学术电子资源,实现了多学科信息查询和获取的服务整合。 同时,内嵌式集成检索系统突出学科导航功能,实现了计算机联机编目查询(OPAC)、一站式搜索及跨校区间通借通还等服务。
最大限度地发挥文献传递服务功能。我中心与省内外各高校图书馆﹙如四川大学馆、贵州师范大学馆等﹚以馆际互借协议的形式,通过快递、复印、扫描、下载等手段提供给读者,实现资源共享。
目前,西部高校图书馆对现代图书馆发展态势仍然缺乏明晰的认识,如涉及版权的馆藏数字化加工问题的法律解决方案,在信息服务实践中如何尊重与保守读者秘密等。为此,需从组织战略高度规划西部高校图书馆行业的发展远景,使时代感强烈的服务理念普及、深入到每个图书馆员的内心。
西部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模式历来停留在采访员凭经验选书﹙纸本资源﹚的传统模式上,对知识是如何形成、研究者如何进行科研工作及学校学科专业知识了解不深,系统性理论指导原则缺位,经费投入权重缺乏采选分析数据的有力支持,与学校办学定位、办学特色存在一定差距。
经费问题历来是困扰西部高校图书馆发展的瓶颈。仅2007年,浙江大学的纸质文献购置费就比我们多了将近2000万,东西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的信息资源拥有、信息技术使用技能等的区域“数字鸿沟”成为提高信息服务水平的巨大障碍。
目前,我校有38个优势特色专业[3]76,用户文献专业化需求差异性较大,而我们对于如何深入学科,根据文献专业深度及其学术价值,以学科专业为主线提供专业文献推送服务还缺乏理论化的认识和现实性的实践,对于研究学术人员个性化的文献需求、信息查寻行为及创新行为还缺乏有针对性的实证研究,服务力度存在滞后现象。
法制化原则。法律依据问题是当今西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一个突出问题,要尽快形成以在图书馆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图书馆法》为中心的高校信息服务法制环境。
经济化原则。西部的现实必然遵循经济化原则。实践中不断寻找以较小经济代价采集更多文献资源的现实渠道,如通过订购印本免费开通电子版,挖掘网络免费资源等。同时,建立区域性联盟服务以分摊费用。
特色化原则。西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项目要在立足本校专业设置、课程体系、特色专业、重点学科、地域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发展重点资源,形成品牌服务。
依然重视纸本资源建设。教学参考书是学生系统学习与掌握一门学科知识,进入专业领域的必备工具。高校学术性研究也建立在学科发展的历史轨迹及内在逻辑演进基础之上。贵州大学办学定位在以本科教育为基础,教学与科研并重。所以,纸本文献作为当今信息交流的主要资源, 不可或缺,具有不可替代性[4]125。
创建以学科联系人为中介院系合作的学科资源建设机制。我中心目前还没有实施学科馆员制度,但可以根据现有馆员的知识结构、学科背景等,选择部分条件相对成熟的院系,指定部分馆员以学科联系人的身份掌握学校学科专业知识开展工作。
拓展Web2.0技术支持下的个性化信息服务项目。“个性化服务的本质问题,是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是允许用户定制的”[5]1。根据我校专业学科建设十二五规划要求,要在贵州优势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及深加工、磷矿伴生碘资源回收、绿色农药创制与应用、高原山地畜牧业和民族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形成科研特色和专业优势。对此,借助国内相对成熟的Web2.0Mylibrary技术,基于完善的专业软件平台,嵌入用户信息环境,满足用户个性化文献需求,如动态交互技术支持的实时联合参考咨询,RSS个性化定制推送,智能搜索技术提供特定学科特色资源使用指南等,逐步做到有针对性地设立学科领域一般性参考资源和特藏资源,为开展较高水平的定题服务、课题分析等提供决策参考服务。
4.加强数字资源宣传推广,培育用户新的信息利用方式。主题明确、专业性强的综合期刊全文数据库越来越成为网络环境下高校开展信息服务的主要信息源,有预测,到2016年,科技学术期刊尤其是学术期刊、会议论文、学位论文等将主要以数字版本为其基本出版形式,甚至只出版数字版本。所以,将学科数字资源有针对性地推荐给相关院系用户,增强其获取专业知识的渠道,使每一个新资源的价值发挥作用。同时,在电子资源培训过程中,培育读者使用专题数据库这一新的教学、科研工具,养成新的治学习惯。
《贵州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指出,要把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学校办学的重大历史使命,力争经过10年的努力,把我校建设成学科优势突出、师资力量雄厚、区域特色鲜明、立足西南、面向世界、服务贵州、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高水平大学。西部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范式需不断适应变化的环境,具有从内部滋生发展动力的能力。贵州大学图书与信息中心作为一个不断突破和超越现有观念和结构的生长着的有机体,将逐步由“经验型服务”向“制度型服务”、“研究型服务”转变,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绩效,切实做到为学校教学和科研提供高效、优质、专业的文献服务,努力形成一个面向知识创新,深化融入学科,较为完备、分层协调且独具特色的服务体系。
[1] 王子舟.图书馆学是什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 陈 进.大学图书馆学科化创新服务体系构建[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08(3).
[3] 蔡迎春.数字时代馆藏采购危机分析及对策[J].图书馆建设,2011(2).
[4] 熊学工.贵州省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发展思考[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
[5] 吴慰慈.网络时代公共图书馆工作发展态势[J].图书与情报,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