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丽
(商丘师范学院 美术学院,河南 商丘 476000)
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是不争的事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学应届毕业生逐年增加,现在的毕业生就像商品一样,供大于求,出现贬值、滞销状态。初次就业率低,导致一部分学生选择继续深造,从而高学历求职者也越来越多,低学历者就更加难就业。二是一部分毕业生的就业观念没有得到很好的转变。虽然现在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到中西部地区、到中小企业就业的优惠政策,但这只是一小部分学生的意愿,大部分学生还是想去比较发达的城市和高薪、稳定的事业单位。三是供需失衡。由于地域和单位性质差异,导致毕业生供需不平衡。在需求量大的偏远地区或中小企业,毕业生不愿意去,而需求量少的发达地区或事业单位毕业生则挤破脑袋往里钻。四是毕业生综合素质差,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过高要求。现在大多数毕业生都是独生子女,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没有社会实践经验,学校提供的假期实践、实习等活动也不愿意参加,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也较差。五是在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一部分学生为了尽快找到一份工作,无暇顾及自己的就业意愿和专业是否对口,凑合着找个工作岗位。六是毕业生逐年增加,而就业岗位却逐年递减,毕业生为了找到工作不得不降低要求,形成高才低就的现象[1]118。
美国现如今的就业形势主要体现在:人才需求结构发生变化,学历要求提高,失业率逐年上升。虽然就业形势严峻,但是社会整体心态比较平衡,毕业生不急于求成,能够面对现实。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就业形势还可以,但之后由于经济低迷,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也显著恶化。英国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就业率逐渐递减,同时毕业生质量下滑导致就业困难,主要体现在高才低就。在法国,政府及教育部门始终将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作为工作重点,为这一庞大群体创造良好的就业条件。法国的大学生几乎从一进入大学校门那一刻就开始为将来毕业找工作做准备,他们注重个人的兴趣爱好,而不会一味地追求优厚待遇。
通过分析我国与外国的就业现状我们不难发现,现在就业难成为了一个国际社会问题已是不争的事实。各国受金融危机不同程度的影响,就业形势都有明显恶化。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发展和经济命脉,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各国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促进就业。同时都将鼓励创业作为缓解就业的一种很好的方式,都不同程度地开展创业教育。
就业方面,就日本而言,实施的是创造工作岗位和提供职业指导的“国家主导型”就业政策;美国则是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和从事特定职业的激励政策两个方面的“市场主导型”的大学生就业政策;英国则是“大学主导型”的大学生就业政策。在英国,他们还非常注重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提升,以期提高学生初次就业、保持就业和再就业的能力。在就业岗位不足的情况下,将全日制工作分为两个半日制工作,其余时间培训员工的技能,促进他们再就业[2]21。在法国,高校就业指导特别是大学生的就业方向指导,被政府以立法的形式确定下来。
就创业方面,在日本,主要是以立法的形式促进大学生创业活动,以教育体制改革培育竞争意识,注重技术转移。在美国,激励创业的主要做法是开展创业教育和鼓励创业风险投资[3]23。在英国,政府提供资金开展创业项目,进行创业教育,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沟通、创造性以及与他人共事等方面的技能。在法国,政府成立专门的职能部门,旨在培养和促进青年学生的创新意识,并给予这些创业项目具体的评估、指导和资金援助。
在创造工作岗位方面,日本的政策与措施颇具特色,实施通过促进创立新企业而创造新工作岗位的新措施。在提供职业指导方面,日本针对不同就业群体的不同需求,分层次分类别地采取不同措施,以促进就业的匹配。美国则是鼓励创业精神的代表,申请注册公司所需时间短、费用低。在激励就业方面,减免学生贷款最为突出。在英国,将职业指导融入大学课程设计之中,并广泛运用信息与通信技术,其职业服务别出心裁。在法国,实施“促进就业合同”颇具特色,签订这一合同的企业主将被减免社会福利分摊金并享受政府补贴。
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就业的优惠政策,虽然这些政策年年更新,年年补充,但是一些政策还是流于形式,不健全,缺乏可操作性。如:在自主创业方面,对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可按规定适当提高贷款额度;参加创业培训的,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这里“优先”概念很模糊,具体分值不明确,没有具体的数字作支撑。
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与政府提供的就业支持不到位、服务力度不够有很大关系,不能满足毕业生的现实需求。如:在工资待遇、工作时间、工作稳定性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公有制还有明显的差异性,直接导致大学毕业生对企事业单位非常感兴趣,而对农村基层、中小企业等反应冷淡。另外,国家出台的一系列促进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落实困难和倾斜力度不大的情况。在有关政策中只是偏重于号召,而对大学生的现实诉求缺乏必要的重视。
为了缓解就业难的局面,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政策,为毕业生充分就业提供了制度和政策保障。看似这些政策为毕业生提供一切保障和方便,然而到下面却落实不到位,也没有具体的监管体制来制约下属单位,使一些政策只是流于形式。甚至有些单位为了应付,只是将这些政策公示下去,不能充分把握政策的内涵,采取具体实施措施。
在政策中,将就业率作为高校评估的重要指标,同时与高校招生计划挂钩。各高校为了提高就业率,纷纷让毕业生随便找个单位签个就业合同,在就业率数据统计方法上存在种种弊端,这无疑给准确把握就业形势带来很大难度。
加大资金融入。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创业成功率低的一个最主要原因就是资金不足,建议政府部门应加大资金投入或者建立专门资金项目用于支持具有科技含量高的创业项目和服务性行业项目。
建立专门的就业指导、就业服务部门。成立专门的就业服务机构,把促进就业纳入到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明确责任,为毕业生离校后提供专门的就业指导、创业培训等服务。
建立完善的监督和评价机制,促进就业创业政策的细化。目前,我国政府出台的政策是根据国家整体情况颁布的,要求各级政府将这些政策细化加以实施。然而,一些地方只是将这些政策宣布下去,没有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致使这些政策没能很好的落实下去。因此,政府应建立完善的监督和评价机制,评估各级政策的落实及贯彻情况,给予相应的奖惩。
成立一支专业化的就业创业指导队伍。一方面,要对指导老师进行专业的技能培训,使其专业化、专家化,制定专业化发展方向。另一方面,还要对就业指导老师进行心理学、教育学、法律等各学科知识的灌入,使其各学科知识都有所了解,相互贯通。同时,建立相应的评价激励机制,对于不合格的教师给予相应的处分或免职。
将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融入国民教育体系。我们应该像美国一样将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融入到国民教育体系中,将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与专业课进行整合,作为一个系统、全面的工程从新生入校就开始抓。
改变偏重理论教学的现象,加强实践教育,强化就业力的培养。加强校企合作。从大一开始就与企业一起联合培养学生,建立与企业的合作关系,为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活提供较多的实习机会[4]286-287。
总体而言,我国促进就业创业的体系在完善程度上与国外相比,存在一定差异。相信我们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措施和对策,将对我国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有很大帮助。
[1] 王 莉.国内外大学生就业现状比较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2).
[2] 刘继亮.中英促进大学生就业对策的比较分析[J]. 出国与就业,2010(5).
[3] 王青山,黄 勇.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启示与借鉴[J].实证研究,2012(10).
[4] 宋健刚.国外高校就业措施对我国高校就业工作的启示[J].中国证劵期货,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