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_严华银
学校文化是一种磁场
作者_严华银
一个学校的文化传统是该校师生共同建设的成果。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三类人:英雄校长、英雄教师和英雄学生,研究他们的行为、个性和风格,是学校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工作。
有人问钱钟书:“你研究文化,那什么叫文化?”他望着天花板,想了半天,说:“你不说我还不知道,你一问我倒说不出来。”
近些年来,学校文化成为学校管理者开口必提的话题。书市上,关于这方面的著作也渐渐多了起来。至于什么是“学校文化”,我却与钱钟书一样,不说倒还不知道,一问倒说不出来。
经常有校长和老师问我:“学校是传播文化的地方,学校本身就是文化,再进行‘学校文化’建设,是不是提着西瓜找西瓜呢?再说,听了这么多关于‘学校文化’的解说,怎么就没有一个比较权威又通俗易懂的说法呢?”
是的,“学校文化”是一个有着特定内涵同时又有点玄虚的概念,一言半语实在难以将它解释清楚。
很多年前,我参加一所高中的一个小型语文沙龙。这所学校位于苏南经济发展最快的区域,学校是新建的,十分气派。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学校所有的建筑物和道路都是用其他国家著名大学的校名来命名的,连学生宿舍楼也不例外。同行的语文老师来自全国各地,不少人看后不以为然,觉得这是没有“文化”的做法。我当时以为这至少表达了一种追求和理想,企求引领孩子树立远大的目标,实际上这也是一种“文化”,尽管有点不切实际。
“学校文化”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但这种抽象往往是行之于物质层面的,可以让你切切实实感受到,甚至表达出来的。那新城区中的现代气派的大楼不是“文化”;那一个个异国气象的站台不是“文化”;那写满英文彩电的遥控器当然也不是“文化”;那用其他文化国家大学校名命名的建筑物仍然算不上“文化”,但它们无不例外地都跟文化息息相关,都显示出了设计者或显或隐的价值取向和文化气息。
学校文化一旦成型,就会形成一种场域,产生一种磁性,它具有一种可以纵横辐射的魔力,对身在其中的人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文化是一种个性,一种品味,一种定式,更是一种品牌。
美国一位名叫鲍尔的企业家在其《志在管理》一书中说:“我的企业文化就是‘在我这个企业做事的方式’。”套用这一表述,我认为学校文化就是我们大家在一所学校工作、学习、生活的方式。
这个定义清晰地表明了两点:一是貌似玄虚的文化有其外在表现形式,而且是不需要费心劳神就可以把握的,了解一个学校的文化,只要观察学校的校长、老师和学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即可;二是学校文化带有鲜明的个性色彩。
20世纪80年代,有一句关于学校管理的话曾经非常流行:让学校的每一处墙壁和草坪都会“说话”。这句话非常感性地表现了教育工作者对学校文化建设的朴素追求。当时,确实有一批优秀的校长引领教师、学生进行学校文化建设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不少学校一阵风似地让学校的墙壁整洁、美化起来了。但是,这样千篇一律的墙壁、草坪“文化”看多了,也会产生审美疲劳,不禁让人疑惑:这就是校园文化吗?
参观了许多一流的学校后,我总结出关于学校文化建设的两个关键点:
历史悠久的学校肯定会有许多故事和传说,要挖掘它的内涵对这所学校的发展究竟有哪些深刻的影响。多次易地的学校则必须研究每一次变迁的前因后果,特别是在这样的迁移中学校是如何稳住阵脚并立于潮头的。我们更要关注学校制度的变化,制度是随着人的变化而不断调整的,一般来说,一个学校的制度是由严苛慢慢向宽松和自由转变的。所以制度管理最终一定会被文化管理所替代。学校应该对本校不同时期出台的制度进行认真比较,发掘其异同,并根据制度产生的背景分析出学校在管理、师生教学等方面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另外,学校文化建设要关注学校在不同发展阶段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一个学校的文化传统是该校师生共同建设的成果。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三类人:英雄校长、英雄教师和英雄学生,研究他们的行为、个性和风格,是学校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工作。
学校文化是融入了历任优秀校长的教学风格和管理个性的。当我们说一个好的校长就是一所好的学校的时候,就承认了学校管理者在学校发展过程中的举足轻重的地位。一个文科背景,比如说爱好儒学的校长,他的管理就会显示出平和中庸、沉稳持重的个人风格;相反,一个理科背景,如数学出身的校长,他的管理就会或多或少地显示出谨严精细的特点。这些个性不同的校长对学校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