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新
浅谈避暑山庄文化产业发展及存在的问题
付新
避暑山庄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避暑山庄在近年来的发展中,将旅游与其传统的文化紧密联系,使其文化产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然而随着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和新兴旅游城市的崛起,避暑山庄所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本文主要阐述了山庄文化产业发展及存在问题。
避暑山庄 文化产业 国学文化 发展
避暑山庄原名热河行宫,俗称离宫,位于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它与北京颐和园、杭州西湖并称为我国三大建筑群,它的缔造者康熙、乾隆两位皇帝在营建这座皇家园林的过程中集仿了天下各地的名园胜迹,使山庄成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集大成者。
鸟瞰避暑山庄全图,首先是选址的气魄,在长达20华里的虎皮石宫墙内,圈进了一个以中国版图为布局的青山绿水图。在这幅总面积为564万平方米的版图里,规划并营造出东北的莽莽森林、华北的坦荡平原;有北方粗犷的草原、有南国秀丽的水乡。它面积之大是颐和园的两倍,北海公园的八倍,气魄之大无与伦比。从政治角度,避暑山庄与英国同一年建造的白金汉宫、俄罗斯的圣彼得堡虽然都属皇权象征,但避暑山庄的意义却是独具特色的。它有清帝御笔亲题的七十二景及碑刻诗文,涵盖了代表国学文化的宫廷文化对避暑山庄的诠释和延伸。
避暑山庄是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和宗教艺术为一体的中国国学文化之集大成的塞外行宫,也是避暑的好地方,每年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来山庄观光游览。来避暑山庄游玩的游客大多是因为闻名这里的凉爽来避暑的,对避暑山庄的认识也大多数限于知道这是清代的皇家宫苑,别的就不太了解了,也有一部分游客是慕名避暑山庄的风景而来,细雨中虚无缥缈的烟雨楼,抬头看日、低头观月的文津阁,自由豪放的蒙古包……而对于避暑山庄丰富的文化、艺术底蕴却了解得较少,但也有一部分游客是为专门研究山庄文化而来的。山庄里有许多优秀的导游,他们带领着游客们参观游览整个山庄,在游客感慨美好风景的同时,导游们的解说也让游客们加深了对山庄文化的认识,增长了知识,丰富了内心,对祖国的历史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避暑山庄作为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为人们所熟知,但一处名胜所带给人们的不应该只是一场视觉的盛宴,还应该将它所拥有的独特的文化带给人们,让人们在大饱眼福的同时内心也得到充实。2009年“避暑山庄学”研究中心正式成立。“避暑山庄学”是以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木兰围场、行宫御道为主要研究对象,包括上述研究对象所涉及的建筑、园林、民族、宗教、艺术、历史、考古、语言、文学、地理、哲学、思想、科技等多科性的边缘学科。而“避暑山庄学”研究中心的成立,表明对山庄文化底蕴的学习与研究已经进入实质学术研究阶段。
避暑山庄作为承德第一产业,受到了承德政府极大的重视与保护。根据承德市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性质和避暑山庄文物的保护要求,制定相应的保护修复规划,把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始终贯穿在整个城市规划和建设活动中。在古建筑整修、园林治理方面制定了三个十年整修计划,经国家文物行政部门批准从1976年开始对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实施了全面保护工程,国家财政和地方政府投入资金达十余亿元人民币,使古建筑及其附属文物和相关自然环境得到很好的保护。避暑山庄的宫殿区、平原区、湖区已基本恢复原貌,避暑山庄著名的康乾七十二景已恢复五十八景;周围寺庙中的普宁寺、普乐寺、溥仁寺、安远庙、普陀宗乘之庙和须弥福寿之庙经过抢修后对外开放。保护整修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
根据承德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拆除山庄东路的违章建筑,使山庄东段宫墙展现于人们面前,对遗产保护地带内进行绿化,改造避暑山庄丽正门和德汇门之间的现代建筑,净化旅游环境。
投资800多万元完成山庄引水工程,总计清挖面积13万平方米,清运渣土35万立方米,拆除沿线非文物建筑2000余平方米,清出古御道1100延长米、桥闸11座、古建筑基址1300平方米、摩崖石刻6处。恢复湖面42亩,对清理出来的古御道、桥闸、驳岸、堤坝、瀑布、古建筑遗址等进行了全面整修。
“十二五”期间,由中央财政投入专项资金6亿元实施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文化遗产保护工程,该工程计划用3至5年实施。该保护工程分为文物本体保护、治安消防、科技保护、遗址保护、文物基础工作等5大类86个项目。保护工程自2010年8月全面展开以来,共有考古勘探、安远庙保护修缮、须弥福寿之庙大红台抢险、溥仁寺古建修缮等23个项目开工建设,投入专项资金10993.9万元。
承德拥有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特别是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景区,具有相当高的知名度。从上世纪80年代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十大风景名胜、旅游胜地四十佳等桂冠相继戴在承德头上,承德的旅游业也从那时起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承德本身是一个生活水平较为落后的不太发达的城市,避暑山庄作为一个著名的开发旅游景点,为承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在经济得到提高的基础上,不应该只把避暑山庄定位为一个普通的旅游避暑景点,作为中国现今占地最大的皇家宫苑,清朝第二个政治活动中心,避暑山庄具有的文化、艺术、科学、历史等深厚的底蕴是不能被忽视的。避暑山庄在近年来的发展中,将旅游与其传统的文化紧密联系,使其文化产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承德市文物局先后在山庄内、博物馆、外八庙推出了《兴盛时期的避暑山庄》《咸丰帝慈禧太后在山庄》《日军侵略承德及对避暑山庄的破坏》《洞藏锦绣六百年——隆化“鸽子洞”秘藏织绣精品展》《清代十二帝蜡像展》《朱家潘先生捐赠家具展》《畅远楼复原陈列》《月色江声三个十年整修规划成果展》《避暑山庄古建筑艺术展》《法林寺复原展》《藏传佛教文物展》《土尔扈特万里东归展》《中国·承德避暑山庄300年特展》等21项内展和5个外展。通过文物陈列、殿堂复原、场景再现、图片模型及现代化展览形式,更好地展示了承德世界文化遗产丰富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
为进一步提高景区文化活动品位,丰富景区历史文化内涵,对已有的文化活动进行调整和完善的同时,又推出了《盛世之夜》《盛世华彩》《盛世佛光》《开光大典》《万里东归》等大型专题文艺演出节目,通过艺术加工,把康乾盛世的历史场景更加真实直观地呈献给游客,增强了景区的文化氛围,满足了不同层次游客旅游观光的需求。
然而随着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和新兴旅游城市的崛起,承德所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景区保护与开发滞后等问题也日益凸显。
避暑山庄为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从2009年以来,避暑山庄不断刷新日接待游客人次纪录,从2009年10月5日的日接待游客1.3万余人次,到2010年7月24日的1.4万余人次,到2010年8月6日的1.5万余人次,再到2011年7月23日的2.1万人次,承德避暑山庄在承德、河北乃至京津冀区域旅游合作中的地位不言而喻。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避暑山庄在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尽管避暑山庄在保护景观和文化方面做出过很多努力,例如2010年3月,山庄内一经营了28年的游乐场开始拆除,但是还是存在着很多破坏景观的现象:部分墙体裂缝、彩画脱落;湖区水质亟待提升;湖面部分游船外观明显过于现代化,与山庄内古典风格严重不符;部分地方有排水管道暴露,等等。
避暑山庄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大部分,而苑景区又分成湖区、平原区和山区三部分。其中山区面积443.5万平方米,约占整个山庄面积的2/3,但是现在避暑山庄发展重点明显倚重于非山区,导致山区和非山区基础设施建设明显不统一,游客流量明显不均衡,山区很多道路损坏、没有清楚的指示标识,山区冷清而非山区特别是宫殿区却拥挤不堪。避暑山庄存在着战略空间布局不合理、山区与非山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电瓶车成为很多游客上山的主要交通工具,电瓶车的行驶速度很快,不仅存在安全隐患,而且严重影响步行游客的观赏体验质量,同时对山区中野生动物的生息环境造成恶劣影响;山区非车道建设和维护不足,不注重道路设施景观化,同时在通过交通道路设计来引导游客良好观赏视野方面仍需提高,即在充分考虑地形、地质、安全条件的基础上,将交通路线设计在视野最宽阔、景观最优良的位置,使游客在行进过程中可以充分观赏景观,游行合一。
正如前文所述,避暑山庄日接待游客很多,意味着单位时间单位空间内游客数量激增,严重影响了游客的旅游体验质量,这种现象在宫殿区和湖区表现尤为突出。避暑山庄缺乏互动参与性的文化节庆活动,游客普遍只是以单一的观赏为主,旅游内容比较单调,旅游体验质量较低。
1994年,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同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中国古代帝王宫苑与皇家寺庙完美融合的典型范例,共同组成一部浓缩了中国历史文化多方面成就的百科全书和我国多民族国家团结统一的历史见证实物。但是避暑山庄和外八庙的联动合作目前只是表现在联票出售方面,在文化氛围营造、文物保护管理、景观借景共生等方面尚无进展,各景区间发展依然呈现孤立、分割的局面,没有有效进行整体营销和品牌塑造。
历史是一座城市的根,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魂。“一座山庄,半部清史”,这是承德文化的根。自然的鬼斧神工,孕育的奇山秀水,这是承德造化的源。对于现在越来越趋于同质化的城市旅游来说,如何依托独特的文化资源展示城市形象、发展文化产业、形成区域竞争力,是许多城市都在深入思考的问题。只要正视问题,多管齐下,理性运作,承德避暑山庄旅游业终将实现科学发展,成为区域旅游业发展升级的领航者,成为古典园林现代化生存与发展的典范。
[1]李燕光.满族通史[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2003.
[2]白寿彝.中国通史(第十四本)[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付 新 承德市避暑山庄管理处 文博馆员
(责编 樊 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