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诠释方法探讨的多向展开专题研究

2013-04-10 21:31:22李承贵,周可真,包佳道
河南社会科学 2013年4期
关键词:意涵专题研究本专题

主持人语:近20年来,深受西方诠释学影响的中国哲学诠释学研究,在模仿中前行,其中也不无令人兴奋的成果。然而,如何发掘、整理、升华、定位中国哲学本有的诠释观念与方法,仍然是摆在当代中国哲学研究者面前的任务之一。本专题即是此问题探讨之尝试。李承贵教授别出心裁地提出“逆转理解”法,认为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某些范畴、概念或命题的意涵,需要通过“逆转理解”才能准确把握;周可真教授则对“同情之理解”的历史渊源进行了追踪,肯定它是中国古代哲学中一种特殊的诠释方法;包佳道博士通过对杨时诠释“中”的探讨,揭示出“经典文本的相互发明”、“阐洛扬洛的道统坚守”、“体用道事的整体诠释”三大特点。总之,本组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国哲学诠释方法展开了深入探讨,论述精当,问题彰明,主张独特,希望通过本组专题研究拓宽人们对中国哲学诠释学思考与研究的空间。

猜你喜欢
意涵专题研究本专题
专题研究·古代地中海文明
孔子“正名”思想的法理意涵
原道(2019年2期)2019-11-03 09:15:16
恒河静默尘世喧嚣
中国三峡(2018年11期)2018-11-30 06:47:08
《孙武专题研究》
孙子研究(2018年5期)2018-04-30 07:55:28
佛罗里达,花和阳光的国度
中国三峡(2018年4期)2018-04-26 07:20:56
The Collaborative Cross mouse genetic reference population designed for dissecting complex traits
我们的端午
中国三峡(2015年5期)2015-03-18 06:13:35
终身学习在“两富”社会中的意涵与路径
听说,陈意涵充满了正量
电影故事(2015年25期)2015-02-27 09:02:14
苏州河的现实与梦境
中国三峡(2015年9期)2015-01-26 20:3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