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开幕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 新疆伊宁835000)
霍城县是中共中央组织部于2002年在新疆确定的援疆试点县之一,由江苏省负责援建。十余年来,江苏省通过干部援疆、人才援疆、资金援疆、项目援疆等方式,推动霍城县经济社会事业快速发展,援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新疆霍城县地处祖国西部边境,38万人口由29个民族组成,县域经济以农牧业为主。改革开放以来到2001年,虽然经济社会事业有了长足发展,但经济总量不足,人均GDP只有3 660元;传统观念浓厚,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成为援疆试点县后,江苏省已派出6批援疆干部、4批援疆专业技术人员约100人次进驻霍城县开展工作,为当地增添了发展活力和动力,各项事业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1.经济社会事业进入快速发展新时期。2002年以前,霍城县还是一个相对落后的边境地区,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3%,工业起步早发展慢,财政长期处于十分贫弱的境地。援疆以来,援疆干部会同当地干部积极探寻破解发展难题。
首先,把工业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创办江苏工业园区,千方百计地引进项目、引进资金。目前,入驻企业已达30多家,实现落地资金12亿元,初步形成了霍城县的现代工业规模。
其次,稳步推进农牧业,全力打造千元效益田,发展现代畜牧业,实施全民水利建设工程,不断优化农牧产业结构。目前,全县千元效益田超过耕地总面积的60%,形成一批万元、5 000元效益田,农牧民收入快速增加,霍城县农业大而不强、基础脆弱的现状得到了明显改善。
第三,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推动旅游、商贸、房地产、交通运输以及三产等各业较快发展。截止2011年,GDP总量从2001年的12.9亿元增加到62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从 2001年的3.8亿元,增加到22亿元,农业总产值从2001年的7亿元增加到17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从2001年的2 462元增加到8 171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从 2001年的5 384万元增加到2.37亿元,财政状况逐步好转。预计2012年GDP总量达到7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接近1.5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9 500元,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94亿元。
2.民生工作年年有新进展。霍城县属于少边穷地区,21世纪初,约有实际贫困人口5万人,占县本级总人口的18%,援疆干部进驻霍城,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突出位置。一方面教育农民要集约经营,精耕细作,科学种田养畜,做到增收增效;一方面鼓励城乡劳动力外出打工,到企业做事,增加工资性收入。同时,把社会事业与民生工作兼顾起来抓。先后完成了28个公益项目,总投资7.17亿元;江苏中学、医院、幼儿园、县传媒中心、人民大会堂、职业技术学校、妇幼保健中心、人才培训基地、体育馆等建成后均已投入使用;安居富民工程、农村饮水工程、排水供热工程、城市绿化工程、城乡道路建设工程、城市街道改造工程等项目,建成一批再上一批,逐步向全县铺开。公益事业的全面发展,加快了霍城现代文明进程。
3.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局面更加巩固。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历来是历届党政组织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是党在边疆地区长期执政的重要政治任务。每批援疆干部进驻霍城,都以发展是第一要务、维稳是第一责任为己任,深入开展好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工作。霍城县困难人口的主体是少数民族群众,公益项目的全力实施,使少数民族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体成为主要受益者。经济发展了,居民收入增多了,为各民族的团结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在教育事业、文化建设、干部培训工作中,注意关注少数民族各项事业发展情况。创建双语学校,大批量派出少数民族干部、技术人员、宗教人士到江苏考察学习,让共同的教育、共同的文化成为各民族大团结的心理支撑。全县有300多人被县以上各级政府授予民族团结先进个人,霍城县被授予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光荣称号。
援疆干部与专业技术人员在霍城县这片土地上与当地干部群众一起辛勤耕耘。援疆实践内涵的丰富性、思想性,已经形成为一种具有边疆特色的先进文化。
1.敢于担当的精神。援疆干部把霍城当做自己的第二故乡,他们牢记组织的重托,以发展霍城、造福霍城为己任,强化责任感和使命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各项工作中去。为了掌握县情,广泛开展调查研究;为了培养当地工作骨干、业务骨干,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为了加快发展当地的经济社会事业,全力做好经济项目、民生项目的引进工作;为了振奋干部群众的创业斗志,力求各项工作快速推进。数任援疆干部时时处处表现出了敢于担当的精神风貌,以实际行动体现出“做霍城人、说霍城话、做霍城事”的高尚情怀。
2.真抓实干的精神。援疆干部入驻霍城,不搞花架子,真心谋划发展思路,制定发展目标。为了改善民生状况,援疆干部与当地各级领导班子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找准工作切入点,全力实施民生工程;在劳动力培训、城镇劳动力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输出、社会保障、农民医疗救助等涉及民生的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重要进展。为了提高当地的教育、医疗水平,援疆教师、医生在一线尽心竭力地工作,教好学生,医治病患,参与管理,直言改革,努力打造一支带不走的、高质量的教育医疗专业队伍。为了发展霍城的现代农业,援疆技术人员以忘我的工作状态走乡串村,贴近农户,推广农业技术,广泛开展“知识更新、技术更新、品种更新”工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
3.持之以恒的精神。援疆试点以来,援疆干部、援疆人员一任接着一任干,由最初的干部援疆发展到全面援疆,十余年来,一笔笔援疆资金到位,一批批基础设施项目落地,一个个民生工程、示范工程建成,一支支党政干部、企业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培养,使霍城县各项事业有了质的飞跃。
4.目标高远的精神。援疆干部面对霍城县相对落后的实际现状,以先进文化和现代观念为支撑,以新疆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为目标要求,高起点谋划,努力推动霍城县跨越式发展。多年来,霍城县域经济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态势。
5.不辞辛劳的精神。为了加快地方事业的发展,援疆干部不辞辛劳地常年穿梭于江苏新疆各地,争取资金,引进项目;每遇自然灾情,援疆领导都能身先士卒,奋战在抢险救灾第一线;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在敏感时段,援疆领导始终保持高度警惕、高效运转、不畏风险的精神状态。援疆干部真抓实干、少说多干、埋头苦干的作风,影响和带动了霍城县广大干部,在各族群众中树立了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之后,全国19个省市对口支援新疆的局面形成,对口援疆开始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在新的形势下,援疆试点工作面临着新的考验。
一是援疆试点政策被普遍化,受援地区、单位普遍享有,政策优势在援疆试点地区不再凸显,甚至其他受援县市的援建力度更大。
二是对届任援疆期限认识不统一,援疆人员有反映,党政干部届任三年、专业技术人员届任一年半,时间过长,既面临生活困难,又影响个人发展。当地干部却认为,援疆人员的届任时间应该延长。
三是体制机制障碍和旧习惯影响援疆试点的成效。试点地区一些干部有求稳怕乱的思想,一部分群众有“等、靠、要”的习惯。
四是对口援疆的具体政策不明确、不统一,各受援地区依靠跑“人脉”争取资金、项目、优惠政策的特征突出。援疆干部受任期限制,熟人走、新人来,难以与相关方面保持长久的业务和人际关系。
五是援疆干部在试点县的党委、政府班子里占据多个领导职位,在多个职能部门担任主要领导,而且长期持续下去,当地一些干部认为,本地干部的晋升受到影响。
1.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援疆试点工作。坚持科学发展,就是要从霍城县的实际出发,把尽快增加霍城县的经济总量放在工作的首位。要以清水河工业园区为龙头,构建相互关联的产业体系。联通伊犁河谷,紧挂霍尔果斯口岸,扩大对外开放。霍城县的农牧业大而不强,农牧业强不起来,贫困户、温饱人口的比重就降不下来,要依靠投资和科技进步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增强农村活力,实现农牧业较快发展。坚持科学发展,要特别重视地域文化建设,把少数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与反映时代大潮的现代文化结合起来;要把农牧区文化建设作为文化援疆的重点来抓,让尽可能多的农牧民接受现代文化气息,特别要关注少数民族群众的文化进步。要做到科学发展,就要坚持资源的可持续和生态的可持续。霍城县同全疆各地一样,生态环境相对脆弱,要汲取江苏省一些地方先开发后治理的教训,一切开发都必须坚持环保优先、生态立县的理念,处理好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的关系。要把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各项制度、工作机制落到实处,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常备不懈地对“三股势力”保持高压态势。
2.把深化改革作为援疆试点工作的突破口。改革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动力。人事制度改革要坚持效能原则,能进能出;干部任用制度改革要坚持业绩原则,能上能下;事业单位的改革要实行评聘分开,奖惩并举;企业制度的改革要坚持以民营为主的原则,推进股份制,降低个体民营经济进入门槛;机关作风的改进,要做到面向实际、面向基层、面向群众,不让老实人、能干事的人吃亏;实行量化考核,建立激励机制,把好的制度、好的机制落到实处。上级主管部门要坚决支持霍城县的改革事业,鼓励霍城县大胆地试,大胆地改。未来霍城县试点工作的定位,就是要把“试”的着力点放在改革上;要把成功的改革、好的经验推向各地,为伊犁、为新疆的深化改革提供范例。
3.加大对援疆试点县的人才援助力度。霍城县要继续实施“智力援疆工程”,加大人才援建力度。两地上级领导机关应该考虑并实施向援疆试点县派驻更多的符合科学发展需要的各种类型的援疆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同时实行两地干部交叉任职。
4.允许援疆试点县优先发展。两地各级党政组织要更加关心和支持援疆试点县的援建工作,特别要加大在政策方面的支持力度。要向试点县放权,比如:项目审批权、干部人事权、自主用人权等。要给予试点县更多的政策倾斜,如信贷、编制、规划、招商引资政策等。要对试点县予以相应的资金项目支持,尤其是基础设施、民生工程建设,如农业综合开发、草原生态保护、节水灌溉、水利工程、环境保护等。通过创造条件,使援疆试点在新一轮援疆中保持独有的魅力和鲜明的特色,把中央组织部设立援疆试点县的战略意图更好地落到实处。
5.着力提升援疆试点县的自我发展能力。对口援疆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就是增强新疆各地的自我发展能力。新一轮援疆为霍城县的自我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县域各级领导班子、两地干部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单纯地认为援疆就是给钱、物、上项目、搞建设,更重要的是在于内生动力的培养和建设,在于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实现由输血型发展(提供人、财、物)到造血型发展(招商引资、培育产业)再到活血型发展(人员素质、体制机制、执政理事能力)的逐步转变。
6.援疆试点要推动资源共享、实现双赢。援疆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是从根本上改变新疆落后面貌的重大战略举措,新疆各地、各族人民成为援疆的直接和最大受益者,而对援建各方则是一种无私奉献。如何将单方面的援助、奉献局面转化为两地双赢共发展的局面,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要改进援疆工作方式,实现由单方面无偿援助,向促进广泛经贸合作的“双向共赢”转变。霍城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气候环境优势、矿产资源优势、旅游资源优势,而江苏省各地有着人才优势、资金技术优势,应积极促进霍城与江苏开展更加广泛的经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做到江苏人在新疆有利益可图,霍城县在援疆中获得快速发展。
[1]赵明刚.中国特色对口支援模式研究[J].社会主义研究,2011(02).
[2]孙岿.对口支援与少数民族农牧民自我发展能力提升[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2(03).
[3]田芳.关于创新对口援疆工作体制机制的思考[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12(01).
[4]李新全.广州援疆以体制机制创新推进疏附县发展的实践探索[J].探求,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