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丽华 陈冠华
(饶河县水产技术推广站 黑龙江 饶河 155700)
泥鳅是一种温水性底层小型鱼类,具有适温范围广、耐低氧和杂食性等特点。泥鳅蛋白质含量高,脂肪、胆固醇含量极低,氨基酸总量高于常规鱼类,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民谚说“天上斑鸠,地下泥鳅”,并赋予其“水中人参”的美誉,是名符其实的强身美食。
我国泥鳅养殖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但发展较缓慢,规模不大,且各地发展也不均衡,生产方式主要仍以天然捕捞为主,致使产量和效益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渔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和特种水产养殖业的兴起,加之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泥鳅养殖受到各地的重视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养殖模式逐渐由小水体养殖向规模化生产发展,形式也呈现了多样化,出现了池塘养殖、网箱养殖、水泥池等多种养殖方式。
常规养殖模式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天然水域资源的破坏、农药的大量使用以及生活污水的排放等制约了泥鳅的健康生长,资源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因此,改变现有的泥鳅养殖模式,开展稻田生态健康养殖符合当前的渔业生产要求,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加之泥鳅生活力强,即使在稻田放水晒田时,仍能钻进湿泥里利用肠道和皮肤呼吸来维持其生命,所以泥鳅是稻田养殖较理想的对象之一。目前我国稻田养殖泥鳅面积已达几十万亩,一般亩产泥鳅500kg以上,80条/kg左右,平均亩利润在5000~8000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稻田泥鳅的生态养殖技术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大方面:
养鳅所选田块以低洼田、塘田、岔沟田为宜,要求田块光照、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且排灌方便,土壤以粘性土壤、高度熟化、肥力较高的为最佳,保水性能好,渗漏速度慢。放养稻田田埂需加宽夯实,高度在50cm左右,田块四围插入塑料或水泥隔板,入泥30cm,以防出现漏洞、裂缝、漏水、塌陷时泥鳅逃走。同时沿田埂开一条鱼沟,田中挖掘一个或几个鱼溜,面积2-3m2,深约50cm,鱼溜与鱼沟相通,鱼沟开成“田”字或“井”字型,进出水口设置拦鱼网等设施防逃逸。
泥鳅主要捕食对象为水蚤、水丝蚯蚓、摇蚊幼虫等天然饵料,因此饵料投喂要适量。一般来说稻田施基肥后会促进天然饵料生物的生长,会比投饵更为经济且天然。施肥前先将池水放干,曝晒3-4d后撒米糠130kg/667m2。次日,每亩追施发酵畜肥200~300kg,晒4~5d,待其腐烂分解后蓄水即可育肥水质。之后进行全塘消毒,一般每公顷用生石灰100kg或其它药物进行彻底清沟消毒。除天然饵料外还应加投豆浆、面粉、米糠、豆渣、麦麸、青菜碎叶、蝇蛆或鱼用配合饲料。投饵时注意水温的影响,以满足鱼苗正常生长即可,以免破坏水质。水温在20℃以下,投植物性饲料占70-80%;20~25℃时,动植物饲料各半;25~30℃时,动物性饲料应占60%~70%。每日上、下午各投饲1次,日投饲量为泥鳅体重的5%左右,并根据吃食情况增减。
水田插秧约10d后应及时放养鳅苗,选择3cm左右具有生长快、繁殖力强、抗病力强的泥鳅苗种。放养前鳅苗用3%的食盐水浸洗5~10min后在撒入田中,每亩放养量1.5万尾左右,如有流水环境或存在科学机械化管理,可适当增加放养密度。
放养泥鳅的稻田,要做到专人负责管理。水稻治虫草时优先选用高效低毒农药,施药时做到田间灌深水,保持水位7-10cm,同时喷嘴朝上进行喷洒施药。由于泥鳅栖息于泥中,一般来说,养殖泥鳅的稻田采取上述方法施用农药、化肥比稻田养殖其他鱼要安全得多,但必须禁止使用毒性较高的药物。高温季节,田内适当加灌深水,调节水温,避免泥鳅烫死。一般水深保持在3~5cm为宜,大雨时要防止洪水漫埂,注意田埂或栅栏周围不能出现漏洞。
泥鳅的捕捉一般在秋末冬初进行,但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可根据市场价格、池中密度和生产特点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灵活掌握泥鳅捕捞上市的时间。一般采用排水捕捉法,稻谷收割之后,围沟与厢沟相互疏通,将田水排干重晒,晒至田面硬皮为度,然后灌入一层薄水,使泥鳅随水流入沟之中,先用抄网抄捕,然后用铁丝制成的网具连淤泥一并捞起,除掉淤泥,留下泥鳅。
从养殖角度分析,泥鳅病害少,繁殖简单,运输方便,而且泥鳅能用肠呼吸,耐低氧,食性杂,几乎什么动植物饲料都能吃,饲料来源广,因此,养殖泥鳅难度不大,容易成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从经济效益分析,开展稻田养泥鳅是一种养殖扩大再生产,综合利用稻田空间,进行立体开发的重要举措,它节约耕地,既可减少因挖鱼塘面积占用的耕地,又可避免因单一种粮效益不高而撂荒耕地的现象发生。据测算,一般的稻田养殖每亩可综合增收5000元左右。从生态效益分析,稻田养殖由于鱼儿的活动疏松泥土,改善土壤物理结构,达到免耕的效果,同时还能吞食稻虫等病原生物,减免部分除虫费用,节约农药开支。同时,通过鱼类的自然生长代谢为稻田提供了丰富的肥料,起到了保肥的作用。
我县稻田众多,截止目前已有稻田30余万亩,且自然水域条件良好,水源充足,无工业及生活污染。由于泥鳅的放养密度高,相比稻田养鲤鱼、鲫鱼等鱼种的效益更为突出,因此开展稻田养泥鳅是作为改变稻田耕作机制的一种快速致富的生态健康养殖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