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改芳,周振海,肖正平
(1.槐荫区委党校,济南250022;2.槐荫区委宣传部文明办,济南250022)
时代产生精神,精神源于实践。槐荫区作为济南市城市发展的“西翼”,面对西部新城建设等重大机遇,提出了“3355”发展思路,开启了槐荫跨越发展新征程。槐荫区广大党员干部凝心聚力、团结拼搏,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协作、无私奉献,不畏艰险、敢打必胜,挑战极限、争创一流”的新槐荫精神。新槐荫精神是槐荫区党员干部不畏艰险、忘我工作的精神升华,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和时代价值。
新槐荫精神产生于西客站片区拆迁中的广大党员干部的忘我工作,又与槐荫区面临的重大机遇和挑战密切相关,综合而言有以下五个客观背景因素和四个主观背景因素。
1.棚户区改造。槐荫老城区共有大小棚户区45个、房屋总建筑面积约103万平方米,占全市棚改房屋总建筑面积的50%以上,约有2.6万余户居民,人口规模在8万人以上。
2.张庄军用机场搬迁。客观来看,张庄军用机场限制了槐荫区过去30年的发展,槐荫区151平方公里被控制了69%,也就是说这100平方公里不能起50米以上的高楼,而这些在2010年成为了历史。
3.济南市西进。2003年6月26日省委常委扩大会议确立济南“东拓、西进、南控、北跨、中优”的城市空间战略和“新区开发、老城提升、两翼展开、整体推进”的城市发展思路。从2009年开始,“西进”正式拉开了序幕。
4.西客站建设。京沪高铁给槐荫带来了百年不遇、千载难逢的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京沪高速铁路全长1318公里,总投资2060亿元,济南站处在京沪高铁五个站的中心位置,通车后1.5小时到北京,2.5小时到上海,到2015年设计年运量2165万人次。
5.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的举办。2013年10月,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将在济南槐荫区举办,槐荫区提出了“文化新高地”的新口号,将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全力加快重要文化项目和文化设施建设,形成文化资源的规模和集聚效应。
1.市委领导的准确定位。山东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焉荣竹同志2009年11月来槐荫调研时,对槐荫区近几年的工作提出了“两句话、一个字”的具体要求,两句话就是“聚精会神搞拆迁,一心一意搞拆迁”,一个字就是“拆”。明确要求只有拆出一个旧槐荫,才能建设一个新槐荫;拆出来什么都有,拆不出来什么都没有[1]。焉书记的讲话切中要害,抓住了槐荫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和命脉,是市委主要领导对槐荫近几年工作的准确定位,拆迁成为槐荫区工作的重中之重。
2.“五年大变样”的目标谋划。2009年5月21日,区委结合槐荫区实际,站在时代高度,经过深思熟虑提出了“全面赶超、跨越发展,实现槐荫五年大变样”的战略目标。五年就是从2010年到2014年,落实在税收上,五年大变样就是要达到20个亿,由2009年的8个多亿达到2014年的20个亿,就是用五年的时间再造两个槐荫。
3.拆迁重任的考验。拆迁作为全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和全区捉住机遇、乘势而为的条件,倾注了全区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心血和汗水,举全区之力,全面展开了空前的大规模拆迁行动,取得了骄人成绩,成为全区所有工作中乃至全市城建史上的最大亮点。西客站片区拆迁强力推进:自2008年12月启动西客站片区26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征地拆迁以来,累计完成各类地上物拆迁面积达646万平方米,开释了1.4万亩的广阔发展空间,为实现槐荫五年大变样打开了空间,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
4.区委、区政府领导的引领。从主观能动性而言,区委、区政府领导率先垂范,团结带领全区人民,解放思想、真抓实干,使槐荫的经济社会发展步入了健康发展、科学发展的快车道。“上下同欲者胜”,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既是新槐荫精神的提出者也是新槐荫精神的模范践行者。槐荫区的党员干部正是在区委、区政府领导的感召下,发扬新槐荫精神取得了西客站片区三次大拆迁的决定性胜利。
新槐荫精神首先是一种精神状态和精神力量,是一种有着丰富历史内涵的与时俱进的概念,其内涵也可以分为传统精神、时代精神。
作为历史的概念,新槐荫精神植根于槐荫区绵延不绝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体现新槐荫精神的传统内核包括爱国情操、民族精神、民本思想以及兼容宽厚的豁达胸怀,勤劳俭朴、实干力行、任重道远的风格,砥砺品学、上求下索的气质等等。
1.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导向价值。所谓导向价值通俗的讲就是在多种价值取向条件下将其中某种价值取向确定为主导的追求方向的过程。[2]只有远大目标、理想信念的引导和支撑,才可以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才能激发人们的斗志和奋斗激情。向心力:在五年大变样的背景下、在槐荫区千载难逢机遇之下提出的新槐荫精神得到了全区党员干部和普通群众的广泛认同,在这一美好愿景的感召之下,在全区人民中间产生了强大的向心力。凝聚力:槐荫区面临空前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广大党员干部在槐荫区发展的历史性转折时期,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各种资源及力量有效整合,大家自觉以槐荫区发展大局为重,凝聚力得到了空前的增强。战斗力:拆迁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也面临者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冲突,面临新的利益调整和利益分配,不可避免地会引发人们思想上的波动,在新槐荫精神的感召下,槐荫区广大党员干部迸发出了强大的战斗力,在全体槐荫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西客站拆迁的艰巨任务。创造力:面对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全区党员、干部和人民激发出高度的创造精神,创新了拆迁工作方法、应急管理方法、社会救助帮扶方法等。这种创新精神是开拓未来的强大力量。这四种力量的来源都需要远大目标、共同的理想信念的支撑。共同的理想信念,成为激励全区人民前进的强大动力源泉。
2.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道德价值。所谓道德价值就是个人行为对于他人和社会所具有的道德上的意义。[3]在西客站片区拆迁过程中,广大槐荫党员、干部和全体人民,尤其是被拆迁居民在拆迁过程中体现出的为槐荫发展大局牺牲的精神将永载槐荫史册。牺牲个人时间,成就新槐荫速度。“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五加二、白加黑”,快马加鞭、只争朝夕,广大槐荫党员干部全身心投入到拆迁工作中去,在工作中成就新槐荫速度,推动拆迁建设及各项工作全面提速。牺牲个人利益,成就新槐荫拆迁。新槐荫拆迁突出的特质就是“和谐”,整个西客站片区和谐拆迁的完成离不开广大被拆迁户的理解、信任和顾全大局对个人利益的牺牲。拆迁背后是广大被拆迁户默默的支持和理解,他们的牺牲换来的是槐荫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难得的发展机遇,历史将永载他们的功绩。牺牲个人棱角,成就新槐荫面貌。新槐荫面貌有一个显著特制就是团结奋进的工作氛围。槐荫党员、干部、群众团结协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建立起了和谐关系,营造出了良好的人际氛围。营造出了你追我赶、力争上游的工作氛围,在最短的时间内形成了一个优秀团队,成为确保完成西客站拆迁完成的根本性保障之一。
3.不畏艰险、敢打必胜的激励价值。激励价值体现出了我们勇气和信心的来源,勇气和智慧是激励价值的核心要素。[4]西客站片区党员干部展现出的勇气有三个来源。一是来自对槐荫这片土地的无限热爱。槐荫人民体现出了对这片土地的热爱,是槐荫这方土地养育了我们,也是槐荫这方土地给了我们施展才智的舞台。所有参加拆迁的党员干部都将自己的前途命运与槐荫这片土地紧密相连,与槐荫这片土地同呼吸、共命运。二是来自于对五年大变样的广泛认同。槐荫五年大变样的宏伟蓝图正在徐徐展开,槐荫人民相信在省市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槐荫一定可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这一宏伟蓝图给了全体槐荫人民不竭的动力。三是来自于对槐荫人民的真诚热爱。槐荫是全体槐荫人民的槐荫,西客站片区被拆迁户顾全大局的精神深深感染了工作组的全体成员,有了人民的理解支持,我们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没有迈不过去的台阶。
4.挑战极限、争创一流的磨炼价值。槐荫面临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机遇也对槐荫人的意志品质提出了挑战,挑战极限、争创一流正是机遇和挑战对自身的磨练。挑战极限要一往无前。气魄就是不被任何力量所打垮的一种气概,是迈向通往成功道路的第一步,同时也是槐荫人民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力量。只要有气魄,就能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不向困难低头,就会勇敢地挑战自我,开拓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工作做得有声有色。挑战极限要意志坚定。意志力强弱直接影响人对挫折的承受能力,意志力强的人能做到别人做不到或不敢做的事。意志力,百折不挠的拼搏意志是槐荫人民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的法宝。没有坚强的意志力,就不会西客站片区拆迁这个奇迹,就不会有槐荫质的飞跃,量的变化。挑战极限要突破以往。不断地挑战,才能不断地超越。区委提出进一步树立挑战极限争创一流的精神有着其深远的现实意义。槐荫人民把极限当起点,不断地超越自我,争创一流,才能使新槐荫的工作达到更高的境界。
2012年槐荫区深入贯彻全市“加快科学发展,建设美丽泉城”推进大会精神,掀起“加快科学发展,建设靓丽槐荫”的热潮,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的目标任务,突出抓好发展实体经济、建设靓丽槐荫、创新社会管理、优化发展环境四个方面的重点工作,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新槐荫精神是槐荫历史文化的升华。槐荫文化孕育了新槐荫精神,新槐荫精神充实了槐荫文化的内涵,提升了槐荫文化的品质。槐荫的历史文化是新槐荫精神发育和发展的基础。新槐荫精神源自槐荫的文化积淀,反映了槐荫历史文化的厚重感。新槐荫精神是在吸纳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实践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新探索、新创造。
2.建设靓丽槐荫需要发扬新槐荫精神。建设靓丽槐荫,灵魂和精髓是文化,源泉是新槐荫精神。没有文化支撑,没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没有新槐荫精神的发扬和传播,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线,加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活跃群众性的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全区的文明程度,促进社会和谐;提高审美水平,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更具美感和特色;推进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挥创新精神,提升创造活力,靠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建设靓丽槐荫。
五年来,槐荫人紧紧抓住棚户区改造、京沪高速铁路及济南西站建设、“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举办等重大发展机遇,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经济发展突飞猛进,民生改善普惠城乡,谱写了一曲全面赶超、跨越发展的奋进之歌。
1.九大棚改项目带动老城华丽转身。拆迁号称天下第一难,在棚改这个全新的课题面前,槐荫人善于开拓创新的精神得到充分发挥。在全市具有试点探路性质的发祥巷片区拆迁中,仅用120天时间,就完成了1234户居民的拆迁任务,创造了济南城市拆迁史上的奇迹。五年来,9大棚改片区已有发祥巷、振兴街三角地、省委党校西、经一纬九、中大南共5个片区的5000余户居民顺利实现回迁。
2.55平方公里西部新城改变城市格局。我市“西进”战略的全面实施,以西客站为核心的西部新城建设拉开了序幕。55平方公里的西部新城,概算总投入高达3500亿元,总建设规模超5000万平方米,投资之巨,建设体量之大前所未有,西部新城将借助高铁、地铁、高速公路、城市公交的立体交通网络,发挥“综合交通枢纽”对城市发展的催化作用,推动文化、会展、商务等支柱产业发展,实现西部新城由交通枢纽向枢纽型商业商务中心区的转化,并成为提升济南地位和形象的新增长极。
3.突出产业规划打造经济强区。2012年,槐荫在深入调查研究,提出了“3355”发展思路,即“明确三大定位,确立三大目标,实施五大战略,推进五大工程”,打造北融京津、南接沪宁的省会桥头堡,力争GDP五年翻一番,确保到2016年达到550亿元,一个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现代时尚的西部新城 2020 年基本建成。[5]
4.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城区发展骨架。未来槐荫将以十条主干道路建设为基础谋求更大发展空间,主要包括东西向的经十一路、小清河南路、张庄路延长线、经六路延长线、北园大街延长线、刘长山路延长线,南北向的党杨路、物流大道、二环西路高架以及纬十二路拓宽改造等。同时,经十西路、张庄路、济齐路等主要交通干道经过全方位、高标准综合整治后将实现华丽转身。[6]
5.生态建设打造宜居槐荫。五年后,依托小清河、腊山河等水系和经十西路夜景亮化景观,将在西部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20%以上,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城市道路保洁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 100% 。[6]
6.文化建设惠及城乡居民。中国第十届艺术节于2013年在省会文化艺术中心举办,借势“十艺节”,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加快形成具有槐荫地域特色,能够展示齐鲁文化内涵,体现省会城市水平的新型特色文化体系,全面提升文化产业的整体素质,建设一座文化新城,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全区开展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7.道德模范引领社会文明渐成风尚。新槐荫精神不仅激励着槐荫人在五年的奋力拼搏中,实现了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也造就了一批引领社会新风尚的文明模范。在槐荫,有这样一群平凡的好人,“蓝天英雄”冯思广、“泉城女侠”张业爱、“红色老人”张吉嵩……国家、省、市、区四级70名志愿服务、诚实守信、敬业奉献、见义勇为的道德模范在槐荫遍地开花。他们在平凡的生活中执着于信仰,成为温暖人心、引领文明风尚的力量,携手西部新城一路高歌。通过连续四届道德模范的评选表彰,新城区、新市民、新风貌的理念在槐荫已经深入人心。
8.以人为本民生工程温暖千家万户。2012年,槐荫又制定了为民“十件实事”,上半年民生投入占到了地方财政收入的60%以上。据统计,五年来该区累计发放低保金1亿多元,城乡低保实现了应保尽保;教育累计投入资金2亿多元,新建、改建40余所学校、10余所幼儿园;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完成率达98%,新农合参合率达100%;城镇安置就业3.7万余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五年用于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特困求助等方面的民生投入累计达到了20亿元。
[1]中共济南市槐荫区委党校.省市区领导讲话汇编[G].济南:槐荫区委党校,2010.
[2]王心起,刘晓滨.关于实现正确价值导向的问题与建议[J].理论导刊,2000(12).
[3]周玉明.环境伦理学:伦理学史上的绿色思维[J].郑州大学学报,2004(1).
[4]胡孙华,李晓萌,万建辉.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推进改革[N].长江日报,2012-11-12(3).
[5]解照辉,李雪梅.槐荫“3355”发展思路确定发展框架[N].济南日报,2012-08-15(A02).
[6]李雪梅.腾飞槐荫[N].济南日报,2011-12-26(A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