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
(河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院有限公司,河南 郑州 450000)
贝律铭先生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被誉为是“中而新,苏而新”的具有园林特质与地域精神的现代建筑。问题是它与园林或者说中国传统精神在哪些方面具有相似性,是一些空间符号的应用还是对园林空间结构本身的继承。于是本文试图通过空间句法的分析方法对其进行空间结构上的剖析;并选取留园为代表,分析园林空间结构的内在逻辑与中国传统的可视性特点。进而进行对比研究,分析苏州博物馆新馆是否在空间结构上对园林有所继承。
本文采用空间句法的研究方法,运用UCL Depthmap软件分别对苏州博物馆和留园的平面进行空间集成度分析和空间可视性分析。
对比分析苏州博物馆与留园的空间集成度、空间区域可视性与空间边缘可视性特点,以留园的空间特点为参照系,分析苏州博物馆是否在结构原理层面继承了部分传统园林特点与地域性精神特征。
苏州博物馆新馆于2006年10月建成,馆址为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王府遗址,面积8000多平方米。地块在东南方向分为三个部分,中心部分是入口、大厅和博物馆花园;西部为主展区;东部为次展区与行政办公区(图1)。
图1 苏州博物馆新馆平面图
通过UCL Depthmap软件的空间整合度分析(图2),可以发现博物馆中整合度最高的区域成环形分布,基本为一个闭合线路,串联了博物馆的大部分展览空间,而闭合路线中又以几个节点较为突出:门厅、东厅、西厅与博物馆花园(图3)。而主要展览空间成团组式分布于西侧,团组中又有一整合度较高的空间统领其余;次要展览空间与行政空间则排列式地分布于东侧(图4)。于是可以得出苏州博物馆新馆的空间主要分三个层次:整合度最高的游览主轴线——团组内的公共空间——各展览空间;并且各空间层次为嵌套关系。
留园位于苏州阊门外,原是明嘉靖年间太仆寺卿徐泰时的东园,留园面积约2公顷,分西区、中区、东区3部分,西区以山景为主,中区山水兼长,东区是建筑区。中区的东南地带开凿水池,西北地带堆筑假山,建筑错落于水池东南,是典型的南厅北水、隔水相望的江南宅院的模式。
经过UCL Depthmap软件的空间整合度分析,可以发现留园中整合度最高的空间成一中心点,半围合式分布,而整体的整合性趋势则由中心向东北角冠云台逐渐减弱。中部的水景是整合度最高的区域,为全园的核心;东南部水岸边的廊道、建筑与湖北部的凉亭次之。空间整合度较高的区域向东延伸到主要建筑五峰仙馆,向南延伸到涵碧山房。东侧的一组建筑呈南北方向递进排列,南侧的一组建筑呈东西方向递进排列,空间整合度依次减弱,但最后又通过一环形长廊将两组建筑连同起来,并经过整合度最高的湖心区域。由此可见,留园的空间层次是一种循环性的,由整合度最高的空间依次推进到整合度最低的空间,而后又串联回整合度最高的空间。
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都有一个处于核心地位的高整合度空间A,不同之处在于在苏州博物馆新馆中A是串联在一个高整合度的空间序列中出现的;而在留园中A独立存在提领着整个空间组合,它可以被通过也可以被绕过而使人不踏入其中。于是,苏州博物馆在空间的形态和意义上继承了古典园林中的主要空间,而在使用方式上将其融合进了展览馆参观的整体流线中。
在最高整合度之外的部分,苏州博物馆是将展览空间有组织地组合在一起而后串联入主要流线中,在引导流线的同时具有一点的限制性;而留园则充分体现了园林随意、灵活的特点,没有特别严格的规则却在自由之中保留着秩序,在其中游览人们的动线是更多向、自由的。在这一点上,苏州博物馆更多地体现了现代博物馆空间序列的布置规则。
经过UCL Depthmap软件的空间可视度分析,可以得出在苏州博物馆中博物馆花园基本上占据了视觉中心的地位,这一点与花园在空间整合度中的地位不同。而原本具有高空间整合度的主要流线区域则通过不同的开窗与花园中心产生各个角度的视觉联系,在这一点上花园的核心性被放大并且处在一个被观赏的地位。而非公共活动的展览空间则具有较低的可视性,这符合展览空间的功能要求。总体而言,苏州博物馆空间可视性是由博物馆花园——公共流线廊道——展览空间分三个层次依次减弱。
经过UCL Depthmap软件的空间可视度分析,可以发觉相似地,留园的中心湖也具有视觉的统领性。与空间整合度不同的是,湖面西北侧的廊道也具有了较高的可视性,与湖面的东南岸一同围绕湖心,构成视觉中心系统。不同于视觉整合度中东、西两部分景区的联系,在可视度中,湖面东侧的一组建筑几乎把园区分层两个不同的视觉区域:西边开阔的湖心区和东边有致的建筑区。
苏州博物馆和留园都拥有一个视觉中心,并且与围绕这一区域的周边空间形成视觉互动关系,这是可视度的第一和第二层次。第三层次则较为隐蔽,通过第二层次与视觉中心分离开来,形成自己的视觉系统。不同的是,苏州博物馆的视觉中心聚合度更强,与第二层次的互动几乎都是作为“被看”而存在着,围绕花园的一圈廊道主要从不同角度“看”中心;而留园中的第一、第二层次互动更加多样化,“看”与“被看”兼具,使得这两个层次结合成一个灵活丰富的视觉区域,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步移景异、隔而不断的特点。在可视度这一方面,苏州博物馆继承了古典园林视觉通透、移步换景的特点,但在看与被看的主、客体关系处理上则较为单一。
苏州博物馆就其建筑类型而言是一座博物馆,与作为私家园林的中国古典园林在功能要求与使用方式上都有所不同。介于这样的差异,一座现代博物馆在空间结构与内部逻辑方面完全继承古典园林的特点是不可能的。通过空间句法的分析可以发现,苏州博物馆新馆是有选择性地将古典园林的部分特点融合进现代博物馆的功能要求与空间布局之中,这些特点包括公共空间中心与视觉通透性,都是古典园林中具有代表性的元素。苏州博物馆在运用这些元素的过程中又有所调整与适应,使其成为一座具有古典精神的现代园林博物馆。
[1]陈烨,Depthmap软件在园林空间结构分析中的应用,实验技术与管理[J],2009年9月
[2]陈睿,冯元栋,博物馆建筑设计的地域性表达,福建建筑[J],2011年第1期
[3]齐飞,空间的组构——以上海美术馆为例,建筑工程[J],2009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