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巴金故居游”说起

2013-04-10 12:46◆紫/
上海质量 2013年1期
关键词:巴金故居用心

◆紫 叶 / 文

“十一”黄金周前夕,国际质量科学院院士查尔斯来访。毗邻我们泰安路社址的巴金故居,既是一个文化旅游点,更是我们引以为豪的中国一代文学巨匠的生活、思考、写作地。兴冲冲,我们赶往那里。结果,却吃了一个“闭门羹”。

“闭园要4:30分,现在才4:10分,为何不放我们进去?”

“4点钟就不能放人进去了,这是规定。”

“通融下行不?这位是热爱中国文化的国际质量科学院院士,不远万里来的。”

“不行,按规定不能进去了。”

与我们对话的年轻人30岁不到,却“一口一个规定”,生生把我们挡在了文化名胜之外。

巴金在《随想录》里曾袒露写作的秘密:“倘若真有所谓秘诀的话,那也只是这样一句:把心交给读者。”

显然,巴金故居这位服务人员没有“把心交给客人”。若有,他一定会想方设法满足客人的需求,哪怕与上司通个电话,哪怕迟一点点回家。

由此,我们联想到去年上海服务质量国际研讨会上,获得美国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的医疗保健组织的CEO玛丽·简院士,她演讲的主题就是“用心服务”。她认为,硬件设施再好,如果服务不用心,就谈不上“质量”了。

想想也是,巴金故居门口这位拿“规定”说事的年轻人,守着这么好的稀缺文化旅游资源,却生生让游客扫兴,生生让游客体验负面情绪。

由此可见,哪怕硬件设施再好,哪怕旅游资源再稀缺,不用心服务,照样会创下难以弥补的服务质量硬伤。

这让我们想到,“十一”开始正式实施的《旅游法》。贯彻此部大法,可以从整体上提升我国旅游服务业的质量水平,但就具体个案来说,却未必。因为一部《旅游法》,不可能规范出一个良好的服务接触瞬间。

比如《旅游法》不倡导带团购物,于是乎就有导游不准游客下车方便,怕停车点连带的购物处坏了自己的“清白”,害得游客一忍再忍。再如九寨沟游客滞留事件的发生,以及巴金故居这位服务人员给客人的不良感觉,也不是《旅游法》所能解决的。

服务涉及到人,服务产品生产的过程,有我们看不见的后台服务支持过程,更有与我们打交道的前台服务接触过程。服务接触的瞬间感觉,起到了对服务质量“一票否决”的关键作用。

服务管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服务与文化有关,与习惯有关,与教养有关,更与人心有关。可见,怎么来提升服务质量,依法规范,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因为更为重要是:人心的培育。

猜你喜欢
巴金故居用心
用心
卫立煌故居
巴金在三八线上(外四篇)
一生
用心熬一碗汤
魂兮归来返故居
小巴金“认错”
瞻仰胡适故居 见其未知一面
向巴金学习讲真话
用心,让家更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