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海进
(贵州民族大学文学院 贵州 贵阳 550025)
当前,在贵州省内由文学机构创办的文学刊物,有贵州省文联主办的《山花》、贵州省作协主办的《贵州作家》、贵州省文艺青年协会主办的青春文学刊物《黔中文学》、黔东南州文联主办的《杉乡文学》、黔南州文联主办的《夜郎文学》、贵阳市文联主办的《花溪》、六盘水市文联主办的机关刊物《新都市文学》(内刊)、都匀市文联主板的《剑江潮》(内刊)、玉屏县文联主办的《玉屏文学》(内刊)、沿河县文联主办的《乌江》(内刊)、兴义市文联主办的《万峰林》(内刊)等,其中《山花》现被列为文学作品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报纸副刊方面,有《贵州日报》、《贵州民族报》和各地市级机关党报,如《铜仁日报》、《黔南日报》等,均开辟了一定版面的副刊,但限于版面与广告利润之间的比例关系,文学版块空间非常微小。贵州高校文学刊物也是培养文学力量、促进文学创作及文学传播的重要阵地,如被誉为贵州诗人“三剑客”的赵卫峰①、黑黑和西楚早年都是贵州民族大学文学社刊物《黔风》的主要撰稿人。在一定程度上讲,校园刊物创办及传播对贵州文学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由于文学主管部门及文学影响力的不同,这些刊物实际上存在巨大差异,不能等同观之。但是,倘若当代贵州文学要取得更大的发展,就需要整合这些不同的文学传播力量,建立符合贵州文学实际的层级差异传播方阵,并明确不同级别文学刊物的传播定位,这将为推动当代贵州文学长远发展起重要作用。
贵州省级文学刊物《山花》和《贵州作家》是对外进行文学传播的重要阵地,也是反映当代贵州文学水平的一面镜子。在文学刊物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它们要获得更好的发展,应注重本土性、多元性、现代性、精品性四个方面的传播定位问题。
第一,本土性。本土性是判断是否存在区域性关照的核心所在,更是凸显当代贵州文学作为地域性文学特色的重要尺度。时任《山花》主编的李寂荡先生曾说:“《山花》既要维持全国性的品牌,也要关注贵州省本土作家。在当前贵州文学不强势的情况下,需要新人的出现,否则会后继乏人。”[1]《山花》下半月刊即B版重点为培养和推出贵州文学新生力量。《贵州作家》是以书代刊的文学刊物,重点刊发贵州本土作家作品,其中也不乏优秀的作品,如第十八辑收录的中篇小说有肖江虹的《真凶》,经修改以《犯罪嫌疑人》的题目发表在《当代》2011年第5期,引起了国内著名评论家们的关注。因此,贵州省级文学刊物强调本土性,是扩大贵州文学在当代影响力的合理定位。
第二,多元性。在坚持本土性的基础上,还应多面地表现贵州多元性社会结构和社会发展现实。作为一个西部省份,贵州社会存在都市化与乡村化的差异与冲突、世居民族地区与开发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的差异、交通便利地区与交通不便地区社会结构的差异、观念保守地区与观念开放地区社会意识的差异,在这些差异中表现出来的不平衡关系,正是文学表述和文学传播需要关注的重心。这些差异造成了目前贵州社会结构的多元性问题的产生。肖江虹在《百鸟朝凤》这部作品中以游天鸣这个乡村唢呐匠少年学艺、当班主、游家班解散的过程,突出地将乡村与城市置于社会发展的两极,反映乡村社会在城市侵逼下的沦丧与社会无序而导致礼乐崩溃的现实。肖勤在《云上》中淋漓尽致地反映了乡村社会在物质利益碰撞中近乎颠覆性的变化。省级文学刊物传播的多元性社会状况,正是贵州当前发展的现实和需要解决的矛盾问题所在。
第三,现代性。现代性是伴随西方工业化进程而产生的一个术语,它包含了社会结构的变化、思想观念和个人解放等一系列问题。借用这个术语来谈贵州省级文学刊物的传播定位,是因为贵州社会正从传统的农耕社会向工业发展为主的现代性社会转变,诸多的问题与中国学者关于“现代性与都市文化”的话题相一致。文学期刊传播具有现代意识的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本省文学观念从乡土走向新乡土、从农耕走向都市的发展历程。而且在目前文学评价标准中,引人关注的就是文学作品的艺术技巧与文学内容所呈现的社会生活是否具有现代气息。如肖勤发表于《山花》2010年第8期A版上的中篇小说《上善》就对都市女性复杂的内心进行细腻地书写,展示出贵州都市女性文学的一种新风貌。
第四,精品性。贵州省级文学刊物要持续发展,最为重要的是要确立文学精品意识,传播文学精品。文学精品的评价,一是看文学作品内容的质量和所要传达思想的深度,二是要看文学作品被关注的规模、频率和是否存在高质量评论文章。精品是需要传播的,在传播中被人阅读,被人评价,并不断演化为文学话题,这样的作品才有长久的生命力。任何一个时代,文学精品都代表该时代最高的艺术水准,又是后世取之不尽的精神资源。贵州社会的发展变化,是座巨大的宝藏,坚持从本土出发,关注多元性社会结构和现代性都市的发展,关注社会现实,深入丰富多样的社会生活中去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精品,在一定程度上,这也要求省级文学刊物的编辑具有敏锐的社会感受力和观察力。王华发表于《山花》2011年第8期A版的小说《父亲手中的轮回》只有通过作家和期刊编辑双方的努力,才能真正地树立起当代贵州文学精品,发挥文学精品对贵州文艺、文化和社会精神动力的引领作用。
《杉乡文学》、《夜郎文学》及《新都市文学》、《剑江潮》、《乌江》、兴义市文联主办的《万峰林》等属于市县级文学刊物,受传播手段和受众群体的限制,它们的传播范围主要在市县地区,像《万峰林》之类的刊物,在省城贵阳几乎都难以见到。因此,对这类文学刊物的定位应突出新气象、新现实、新精神、新人物,突出地方性社会生活本身。
市县级文学期刊的主管部门主要是市县一级地方政府的文化部门,这些刊物大多数是内刊,是供地方文学艺术界同仁参阅的交流刊物,往往作品所写的内容与地方现实紧密相关。从艺术技巧上看,大多缺少现代的文体意识和语言意识,但是能结合当地现实、历史、文化现象等来进行书写,有强烈的社会参与意识。在这种情况下,要发挥文学刊物在地方文化艺术引导社会意识形态的作用,首先要关注地方新气象。新气象即指发生在地方的良好的社会变化、社会实践成果和市场化进程带来的正面影响,也包括地方民情民俗的演变的新情况。这些内容被传播,有助于市县级作家关注社会生活的热情。新现实,即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所面临的新挑战和机遇,通过地方市县级文学期刊中作品艺术化地处理来重新认识现实和调整现实的关系,密切关注地方民众的现实困难与新发展,传播这样的作品,能稳定社会民心。新精神,即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家所关注的新时代精神,尤其是相对封闭的少数民族地区民众所显现出来的时代精神和具有时代感的新思想观念,通过文学期刊传播这类作品,对引领地方创新、更新思想、提振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新人物,即指市县级文学期刊中应重点传播塑造地方人物典型的作品,这类人物身上既要体现关注地方发展的热情,具有勤劳奋斗、不畏艰难的精神,又要通过这些典型人物的典型事迹来传达地方发展的可靠路子。这类作品传播能为地方发展树立榜样,成为地方凝聚力量的符号化代表。
因此,充分利用市县级文学刊物与地方事务联系紧密、动态互动的有力条件,发挥文化管理部门的引导作用,进行区域性传播和覆盖,对促进地方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报刊具有时效性、真实性和公开性等特点,因此,其副刊中文学版块也需要对其传播定位作适当调整,主要内容为文学批评及文艺思想动态,突出鲜活性、生动性、贵州当下性和精神导向性。
鲜活性是指文学批评应该具有与文学现实、文化现实的关照能力,而不是从理论走向理论,脱离实际,批评家借助报刊副刊这个载体能切实地与社会现实保持同一步调,能以批判的眼光来审视社会中的不良文学或文化现象,以理性的视角来辩证地认识贵州社会发展中存在的泛文化问题。生动性是指副刊中的评论文章应具有可读性,能被大多数读者理解,语言活泼,并体现出批评家个人的艺术气质和文化修养,能对现实问题作敏锐地观察和睿智地判断,而不是老成的学院式做派,古板而不受大众欢迎。贵州当下性,是指报刊副刊的文学批评要以关注贵州社会的文化生产、文化传播和文化消费及其存在的文艺现象为主,既要关注贵州乡村社会的历史、文化、教育等问题,又要关注贵州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都市化进程及其影响,紧紧抓住时代的脉搏,为解决贵州文学、文化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精神导向性,是指文学批评要敢于跨出文学文本的评价和分析,应该上升为宣传一种普世性人文价值,关注人精神世界的问题,关注群体道德的净化和提升问题,关注贵州社会整体性的文化发展问题。
报纸发行速度比期刊要快,内容更加灵活多样,因此,充分发挥其副刊文学批评与社会生活贴近、与大众阅读习惯相连、保持对贵州社会当下文化的热情、力度产生精神导向作用紧密联系,既兼顾了普通读者的阅读需求,又兼顾了研究性人才探索问题的兴趣。如《贵州日报》文艺部专设栏目“27°黔地标”,既融入了新闻性、平民性,又关注贵州本土性和多样性,它对外传播出贵州人的文化自觉、自信、自强,展现出贵州文化地域特色,凸显了文化传播中的“贵州表达”。经过一年的摸索发展和不断调整,它已经成为贵州的文化名片,对构筑贵州精神高地、传播优秀的文化有重要的舆论阵地作用。
就目前来说,贵州省内综合性大学有很多热爱文学的学生,并自发地撰写、编辑、印发文学辑刊。以贵州民族大学为例,黔风文学社、秋韵文学社创办了内部交流刊物《黔风》和《秋韵》,给热爱写作的有潜力的学生提供了作品发表的平台,如西楚和黑黑在校期间均是《黔风》的主要撰稿人。2011年,贵州民族大学还召开了一次“当代贵州文学创作中的‘民院现象’学术讨论会”②,社会反响强烈。这说明:创办高校校园文学刊物、进行校园文学创作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具有引领学风的作用。
高校校园文学传播定位主要在其成长性、涵养性和储备性三个方面。这三面均是从校园文学创作主体的大学生角度来定位的。成长性是指在校大学生还处于写作训练水平,还不具备成熟的艺术表达技巧和完善的艺术驾驭能力,但却能借助校园文学刊物发表作品,提升信心,坚持文学创作之路。涵养性是指校园文学刊物在校园内部交流,通过阅读和写作训练,其影响大学生的在校生活和精神面貌,提升自己的学养。大学生活期间,学生总不可避免地带有青春期的困惑、冲动与感伤,而文学创作的过程正好能约束自身过于主观化的情绪,为下一步进入社会涵养心性、净化自我。储备性是从校园文学平台来看创作主体的走向问题,校园文学创作与传播就其范围来说主要局限在高校内部,是社会边缘化的亚文化形态,但在帮助有志于文学创作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一块净土,能为贵州文学储备更多的年轻作家。因此,贵州高校校园文学对贵州文学发展的贡献不容忽视。给贵州校园一个良好的定位,促进其发展,不仅仅是贵州校园的事情,也是贵州文化教育事业部门的事情,应加大扶持力度,营造良好氛围,推动形成爱学爱写的好的精神风貌。
在大众传播时代,讨论当代贵州文学层级差异传播方阵及其传播定位问题,既不是盲目夸大当代贵州文学的创作力量,也不是虚谈当代贵州文学发展,而是从当前贵州文学实际状况、文学刊物创办机构及其传播影响力来综合考虑的结果。为切实有效地推动当代贵州文学发展,根据不同级别、传播范围及传播影响力来进行差异传播,对外能形成当代贵州文学的集中优势,提升贵州文学在国内的关注度和影响力,对内有助于培养作家成长,为贵州文学发展输送新的文学力量。这将对推动贵州文学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注释:
①在2008年,由中共贵州省委《当代贵州》杂志社和贵州作协举办的贵州“十大影响力诗人”评选活动中,赵卫峰成功入选并获此殊荣。参见《散文诗世界》2009年第2期第30页。
②本次研讨会由贵州民族学院主办,贵州民族学院文学院、《贵州民族报》社、《山花》杂志社、贵州省文艺理论家协会联联合承办,邀请了省内外一批有文学创作实绩的贵州民族学院毕业的校友王家鸿、空空、潘年英、赵卫峰、黑黑等人,以及贵州省部分评论家颜同林、徐成淼等。贵州民族学院于2012年4月更名为贵州民族大学。
[1]毛俊玉《山花》.最后的守望者[N].贵州民族报,201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