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坤远
(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 广元 628017)
共识指一个社会不同阶层、不同利益的人们,对某一问题经过多次交流,消除各方分歧后所达成的共同认识。当代中国社会的最大共识,莫过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再次强调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这不仅表明,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艰辛道路上,已经与广大的中国人民形成了最大的共识,也显示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和理论的高度自信。旗帜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取决于人们对旗帜的认同广度和深度。要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就必须增进以下四个层面的共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总体称谓。以往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基本局限于道路和理论两个维度。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建党90周年的讲话中,第一次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列,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和理论体系成为一个整体。十八大提出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也是在整体性意义上说的。道路、制度和理论体系,在这个整体中具有不同的功能和内涵:
道路是解决走什么路的问题。道路问题历来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道路正确,事业就会得到发展,道路错误,事业就会遭受挫折甚至失败。60多年的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理论是解决指导思想的问题,即以什么思想来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问题。在我们党9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的四大成果。它们前后相继,一脉相承。其中,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形成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扎根于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制度是解决各类具体制度建设问题。60多年来,我们在社会制度建设的探索和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制度体系,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个制度体系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制度和理论体系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彼此依赖、彼此促进、相互贯通的关系,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因此,我们今天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的道路旗帜、制度旗帜和理论旗帜,三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源于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长期探索和不断总结。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建国初就开始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创造性地完成了三大改造任务,确立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这些制度不仅在当时的世界社会主义阵营里,已经显示出中国特色,而且对我们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起着奠基性的作用[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使我们党和国家实现了历史性转折。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始探索走符合中国特色的道路,在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科学命题。他说“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在随后的实践和探索中,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准确地判断了中国社会的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提出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找到了解决祖国统一问题的“一国两制”办法;发展了独立自主、与邻为善的外交政策。从而成功地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20世纪最后十年,面对国内“89风波”后严峻现实和空前压力,面对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分崩离析的深刻教训,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成功稳住了改革和发展的大局。这个时期,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进入新世纪后,江泽民同志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等重大问题,进一步阐明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础,力量的源泉,服务的宗旨。从而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02年10月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全面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吸取其他国家在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想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以解决民生为重点,促进社会公平,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大大拓宽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大大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成功地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由此可见,今天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天才预言,也不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观臆造,而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长期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中,逐步总结和形成的科学结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我们党执政以来的根本成就,也是指引我们未来的旗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必由之路。因此,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
第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符合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坚持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价值追求,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政治体制,坚持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经济制度,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坚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这些都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也符合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的现实和发展要求,符合人民的共同愿望,能被人民共同接受。马克思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2]
第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取得的巨大成就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就归功于我们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和事实已经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今天我国正处于改革攻坚期和矛盾凸显期,面临发展中的许多问题,党也面临着“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如果我们回到保守封闭的老路或走向改旗易帜的邪路,党将失去民心,国将失去凝聚力,就不能攻坚克难,小康社会就无法建成。
第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实现梦想的必由之路。旗帜指引前进的方向,旗帜方向指错了,就会走弯路甚至死路,中华民族就看不到未来和希望。中华民族一直有一个梦想,这个梦想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为这个梦想,它是凝聚和寄托了几代中国人的这样的一种宿愿,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它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一种共同的期盼”,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中华民族也走过不少弯路,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不断地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一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此“我们现在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有信心,都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3]。
第一,认识规律要求我们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规律告诉我们,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的发展带来认识的不断升华,获得真理。真理也要在新的实践中发展和检验。我们今天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仅仅是我们过去实践经验的结论,它无法完全预知未来的实践遇到的所有情况。经济体制还要变革、社会结构还要变动、利益格局还要调整、思想观念也会变化,这些必然带来理论上、道路上和制度上深刻变化,我们对未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也必将更加丰富,更加科学。
第二,现实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要清醒地意识到:仅靠我们现有的认识和实践还无法完全解决我们现在所面临的诸多问题的,比如长期困扰我们的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国家创新能力和软实力不强的问题,经济社会发展受到资源环境制约和人口太多挤压的问题,一些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不强、宗旨意识淡薄、消极腐败的问题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和困难,除了我们要有勇气和不计毁誉的心理素质外,还要继续进行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和理论创新,从创新中找途径,从创新中找办法,从创新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三,民族性和时代特性的特点需要我们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古老的东方大国竖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旗帜,最耀眼的、最具生命力的是它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特色,就是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不断融入中华民族的文化元素,体现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精神品质、展现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气魄,表达中华民族复兴的共同愿望。不断丰富和发展时代特色,就是要坚持对外开放,在开放中把握时代脉搏、吸纳时代精华,顺应时代潮流,跟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跟随时代的进步而进步。只有这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才真正符合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
参引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3:3.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9.
[3]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 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N].人民日报,2012-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