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明霞,朱 彬,罗 霁
(四川省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科,四川 攀枝花 617000)
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观察
廖明霞,朱 彬,罗 霁
(四川省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科,四川 攀枝花 617000)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4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观察组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照组单用康复训练。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5%,对照组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配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吞咽障碍疗效较好。
脑卒中;康复训练;针刺
吞咽障碍是由于下颌、双唇、舌、软腭、咽喉、食管括约肌或食管功能受损,不能安全有效地把食物由口送到胃内以取得足够营养和水分的进食困难[1]。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主要是吞咽、迷走和舌下神经的核性或核下性损害产生的真性延髓麻痹和或双侧大脑皮质或皮质脑干束损害产生的假性延髓麻痹,易导致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脱水和心理障碍。近几年来,我们采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共40例,均为本院2010至2012年住院患者,均经CT或MRI证实有颅脑器质性损害,符合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2]。神志清楚,生命体征稳定,能理解执行治疗师的基本指令,存在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观察组男11例,女9例;年龄最小42岁,最大71岁;脑梗死13例,脑出血7例。对照组男12例,女8例;年龄最小45岁,最大73岁;脑梗死12例,脑出血8例。两组年龄、性别、脑血管病类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临床症状为流涎,饮水呛咳,吞咽时或吞咽后咳嗽,进食时发生哽噎,食物粘着于咽喉内的感觉,在吞咽时可能会有疼痛症状,有口、鼻反流,进食后呕吐,原因不明的肺炎且反复发生,隐性误吸。
针刺:取舌三针(廉泉穴及左右旁开0.8寸处-靳三针疗法)、风池(双)、翳风(双)、完骨(双)、水沟、天突、金津、玉液、三阴交、丰隆、太冲,舌三针针尖向舌根方向刺入0.8~1寸,风池、翳风针尖向喉结方向进针1.0~1.5寸(使针感传到咽部为佳),完骨平刺0.5~0.8寸,三阴交、丰隆、太冲穴直刺1~1.5寸,留针30min。天突先直刺0.2~0.3寸,然后将针尖向下,紧靠胸骨柄后方刺入1~1.5寸,得气后出针。金津、玉液点刺出血,不留针。
康复训练:①基础训练:唇、舌、下颌、面部及颊部练习等运动包括张口、闭唇、噘嘴、鼓腮、伸舌并做左右充分摆动;同时做吸吮、咀嚼动作训练;咽部冷刺激与空吞咽,咽部冷刺激系使用冰冻的蘸水棉棒轻轻刺激软腭、舌根及咽后壁,然后嘱患者做空吞咽动作。呼吸训练,声门闭合、喉上抬训练、吞咽肌运动协调训练等。②摄食直接训练:进食时的体位及姿势、食物的选择、食团在口中的位置、一口量及进食速度、清洁口腔、排痰等综合训练,逐步恢复自行进食能力。③补偿技术:手法诱发吞咽反射,可用于口腔中含有食物但不能产生吞咽运动者[3]。空吞咽、交替吞咽及点头吞咽,既可诱发吞咽反射,也能除去滞留在口腔及咽部的食物。头部姿势的改变,可关闭气道,并可利用重力使食物沿健侧转移到咽部,有利于吞咽。
观察组用针刺及康复训练,对照组单用康复训练。
评定指标:①吞咽功能:由同一康复医师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定[4]。1级(5分)为能1次将水咽下,很顺利,无呛咳。2级(4分)为能分2次以上将水咽下,无呛咳。3级(3分)为能1次将水咽下,有呛咳。4级(2分)为能分2次以上将水咽下,有呛咳。5级(1分)为频繁呛咳,不能将水喝完。②临床疗效:根据洼田氏饮水试验及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价标准评定。治愈为饮水呛咳及吞咽障碍症状消失,饮水试验达1级,吞咽能力大于等于9分;显效为吞咽障碍症状有明显改善,饮水试验达2级,吞咽能力6~8分;有效为吞咽障碍症状有改善,饮水试验2~3级,吞咽能力3~5分;无效为吞咽障碍改善不明显或无变化,饮水试验大于3级,吞咽能力1~2分。
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t及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1个月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约有40%~70%的脑卒中患者出现吞咽障碍[5]。为风、火、痰、瘀阻滞脑络,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扰神明,咽关舌窍阻滞,经气不通,气血不畅所致。针刺具有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调节阴阳、扶正祛邪作用,可直接刺激咽部肌群,加强局部血液循环,同时还能激活上行脑干网状结构系统,形成对中枢神经的刺激和促进作用,达到迅速改善脑细胞功能,使受损神经细胞苏醒,促进吞咽反射弧的重建与恢复,恢复咽部的神经支配,使吞咽动作得以协调和改善。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可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或抑制异常的反射,使不活跃的突触变为活跃的突触,从而形成新的传导通路,残留部分通过功能重组,以新的方式代偿失去的功能,可防止咽下肌群发生废用性萎缩,加强舌和咀嚼肌的按摩和运动,提高吞咽反射的灵活性。使进食时吞咽功能密切配合,从而避免误吸,防止肺部并发症,保证及时得到足够的营养补充[6]。
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短时间即可取得明显的效果,为全面康复创造了条件。
[1]窦祖林.吞咽障碍评估与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
[2]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3]大西幸子,孙启良.摄食吞咽障碍康复实用技术[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63-64,71.
[4]李胜利.神经源性吞咽困难的评定和治疗[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1998,4(4):178.
[5]周惠嫦,张盘德.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研究进展[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06,1(1):54-56.
[6]刘孔江.针刺与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4,2(11):659-661.
R246.6
B
1004-2814(2013)02-112-02
2012-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