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脉当代人当代病

2013-04-10 05:41李明明
地球 2013年9期
关键词:族群物质价值观

本刊记者 李明明

现代工业生产方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经济结构之所以必须调整,是因为旧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失效。这种旧模式在以往表现出的“高效率”是建立在对资源的过度攫取上,其中包括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攫取。因此,经济结构调整的目标,就应该包括降低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让经济发展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前提下。

长期以来,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攫取是触目惊心的。以煤为例,煤炭在我国是稀缺资源。资料显示,我国煤炭保有资源储量为9524亿吨,以人均计算,仅为世界的一半。但是,我国煤炭资源消耗速度却是世界最快的。据估计,到2015年,我国煤炭年消耗量将达到45亿吨。有些省份的煤炭资源只够再开发20年。不仅煤炭资源开发如此,稀土、金属矿产和其他非金属矿产开发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个问题。多年来,我国以占世界37%的稀土储量为全球提供90%以上的稀土供应。在1996年至2009年间,我国稀土储量减少了37%,仅剩2700万吨。

再以水资源为例,我国人均淡水资源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2011年,全国水资源总量为23256.7亿立方米,比10年前减少16%。与此同时,全国总用水量显著增长,2011年为6107.2亿立方米,比10年前增长11.1%。电力部门严重依赖水来降温和驱动蒸汽涡轮机。我国四分之三的发电站用煤炭作燃料——而开采煤矿需要更多的水。煤炭和能源加起来占全国用水的六分之一。专家预测,到2030年前后,全国用水总量将达到每年7000亿至8000亿立方米,而全国实际可利用的的水资源约为8000亿至9500亿立方米,需水量已接近可利用水量的极限。

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后期、晚期或末期阶段的城市。有学者认为全国有各类资源型城市400多座,而根据国家发改委此前的调查研究,共确定了118座资源型城市,其中煤炭城市63座、有色金属城市12座、黑色冶金城市8座、石油城市9座、森工城市21座、其他城市5座。这些城市以往是在大力开发自然资源的过程中形成的。随着资源的日渐枯竭,城市发展即将失去动力,城市未来前景堪忧。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命运会不会成为整个国家的命运?

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个道理在今天看来非常浅显平常。然而,只是在近半个世纪以来,人们才对它有切身体会。生态失衡、环境破坏、温室效应、资源短缺等问题现在通称全球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源都是人类过度攫取自然资源。自人类诞生以来,社会的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对自然界的开发利用,但历史上大部分时间里,这种开发利用都保持在较低限度内。地球环境本身具有的修复能力,使人对自然的改造不会破坏人与自然的平衡。然而,进入现代社会以后,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迅速提高,过度攫取自然资源导致地球环境不能自然修复,生态系统日渐失衡。如果这种趋势不能扭转,总有一天,人类将因失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而灭亡。

资源枯竭型城市韶关的工矿棚户区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已经千万年,为何进入现代社会后就出问题?这是因为人类社会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现代社会以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长期占据统治地位。自然经济的生产活动主要是为满足生产者自身基本生活需要。由于人的基本生活需要是有限的,而且基本稳定。所以,自然经济的生产活动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就一直比较小。而现代社会生产方式与自然经济完全不同。现代社会生产不是为了满足人的基本生活需要,而是为满足基本生活需要以外更多的欲望,这样企业才能最大程度获取利润。企业为追逐利润,倾向于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同时也不断扩大对自然资源的攫取。特别是在科技革命推动下,生产规模会以指数效率扩大。当自然资源供应不足以满足生产规模的扩张,就会发生危机。

社会生产方式发生根本变化后,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随之巨变。在欲望驱使下,企业为追求利润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同样为了利润,企业要把更多产品销售出去,也通过各种手段刺激人们的欲望。只要打开电视,各种商业广告就扑面而来。走在街头,也会看到各式各样让人眼花缭乱的广告牌。这些广告刺激着人们对快餐的食欲,对奢侈品的占有欲,对物质生活的向往、迷恋。不仅商业广告如此,人们接触到的各种影视剧、书籍、报刊也大多在向人们传递这样的信息:追求物质享受是正当合理的,人们应该为享有更好的物质生活而努力奋斗。当这样的信息成为多数人的信念,不断消耗更多的资源来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就成为必然的趋势。

好的价值观如何产生,什么样的价值观是好的?这是伦理学家们热衷讨论的问题。一种观点认为,好的价值观和生物物种一样是经过自然选择的。千差万别甚至相互矛盾的价值观之间也展开竞争,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在一个族群中如果产生好的价值观,能帮助这个族群更长久地生存,也让这种价值观流芳百世。反之,如果产生不好的价值观,将会损害族群的发展,甚至导致种群灭亡,这种不好的价值观也随之湮灭。例如,在人类历史上,近亲通婚曾在很多族群中被认为是正当的,但由于近亲通婚易导致遗传病,凡是允许近亲通婚的族群,在竞争中都处于劣势,逐渐被淘汰。所以,现在近亲通婚在大多数族群中都被禁止。

由此可见,即便是在承认价值多元化的今天,任何价值观的存在都以不损害整个族群的生存为前提,否则就是不好的价值观。同样道理,如果人人都认为“物质享乐是好的,追求物质享乐是正当的”,而所有物质享乐都以消耗自然资源为代价,所有人都追求物质享乐必然最终导致自然资源的枯竭,人类最终会因失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而灭亡,那么认为“物质享乐是好的,追求物质享乐是正当的”,就是不好的价值观。然而,在物质主义盛行的当下,多数人都在理直气壮地追求物质享乐,认为这种生活方式是理所当然的。正所谓“以酒为浆,以妄为常”。我们不得不为整个人类的前途担忧。

新技术革命大大提高了对资源的利用效率

有限的自然资源作为一种硬约束,是现代生产方式发展的“天花板”。今天,我们距离这个“天花板”并不遥远。实际上,在过去的一百年里,人类已经几次碰到“天花板”。上世纪70年代的世界石油危机,就是高速运转的工业机器在石油供应突然被限制后陷入瘫痪,导致全球经济近10年的大萧条。但这场危机之后,发生了计算机技术革命。新技术革命大大提高了对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把“天花板”向上移动。过去一百年里,正是科技革命一再提高对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一再给现代工业发展挤出新空间,延缓人与自然矛盾激化的时点。然而,科技革命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现代社会生产带来的人与自然的矛盾。只要人类还生活在地球上,地球上的资源就总有被耗尽的一天。

要拯救人类的前途,就要对现代工业文明进行彻底的反思。要把企业和个人的逐利行为都约束在合理的范围内,把欲望关进笼子。企业是社会生产的主体。如果企业生产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利润,社会就要承担唯利是图的后果。如果想办法让社会目标成为企业生产的目的,并让社会来充分监督企业,就实现了对现代生产方式的根本改造,避免了现代生产方式带来的危险。对于社会中的个人,应该倡导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倡导勤俭节约的传统道德,使这样的观念和道德成为主流。

千万年来,人与自然都能和谐相处。今天的人们难道与古人有何不同吗?显然,人的身体还是一样的,不同的是人们组织生产的方式和从事生产的目的。既然问题产生在当下,那么当下的人们不妨从古人身上多学一些东西。

专家预测2030年前后需水量接近可利用水量的极限

猜你喜欢
族群物质价值观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我的价值观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论《白牙》中流散族群内部的文化冲突
新兴族群的自白
汉德森 领跑年轻族群保健品市场
高句丽族群共同体的早期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