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研究

2013-04-09 20:32李亚男孟凡征
黑龙江中医药 2013年2期
关键词:记分肌无力重症

李亚男 孟凡征 李 平

(天津中医药大学·300193)

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功能障碍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1]。对于此病,与中医学中“痿证”“睑废”“瘖痱”“大气下陷”等病名相似[2]。病变部位涉及脾、肾、肝,后期可累及心、肺。病因病机:总属脾肾虚损,气血亏虚。病理性质属虚。本文通过1 例MG 患者的临床资料,对MG的中医辨证和治疗做出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周某,男,59 岁,于2009年09月18日因复视伴右睑下垂、四肢无力2 个月余就诊。患者神清,情绪低落,右睑下垂,复视,颈部及四肢无力,咀嚼、吞咽稍费力,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纳差,寐欠安,二便正常。舌淡、苔白,舌边有齿痕,脉沉细弱。

1.2 临床诊断

中医诊断:痿证,证候诊断:脾肾两虚(偏阳气不足型);西医诊断:重症肌无力-中度全身型(按照改良Osserman 分型[3])。

1.3 诊断标准

依据1997年第五届全国神经免疫学术会议[4]制订的标准:(1)临床: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晨轻暮重的随意肌无力。(2)药理学:胆碱酯酶抑制剂试验阳性和箭毒类药的过度敏感。(3)电生理学:低频重复电刺激波幅递减,微小终板电位降低,单纤维肌电图上颤抖增宽。(4)免疫学:血清乙酰胆碱受体抗体增高。(5)免疫病理学: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皱褶减少、变平坦,其上有功能的乙酰胆碱受体减少。以上五项中,第一项和第二项符合即可诊断。

1.4 中医辨证

患者症状见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纳差,寐欠安,二便正常。舌淡、苔白,舌边有齿痕,脉沉细弱。属中医辨证脾肾阳虚型。

1.5 既往治疗情况

患者于2009年07月初无明显诱因出现复视、右睑下垂、颈部及四肢无力渐进加重,于天津某医院确诊为重症肌无力,后口服醋酸泼尼松30mg,每日1 次;溴吡斯的明每次60mg,每日3 次;硫唑嘌呤50mg,每日2 次。期间曾出现咀嚼、吞咽困难,生活不能自理。既往有急性胆囊炎病史,2009年04月行胆囊切除术。

1.6 实验室检查

治疗前后均查肝肾功能、血象、胸片或胸透。

2 治疗方法与疗效判定

2.1 治疗方法

患者中医辨证属脾肾阳虚型,治疗以温肾益脾,予补中益气汤[5]加补肾壮阳之药物,同时运用李平[6]教授提出的以“通督调神、补益脾肾”为基本的治疗原则,配合针刺治疗。针刺3 或4 次。中药处方:生黄芪30g,党参20g,茯苓20g,白术20g,菟丝子20g,牛膝30g,枳壳15g,淫羊藿20g,狗脊20g,续断20g,山茱萸20g,女贞子20g,墨旱莲20g,葛根30g,升麻6g,川芎20g,当归20g,炙甘草20g,大枣5 枚。水煎服,每日1 剂,分两次服。每周调整处方1 次,随症加减。针刺取穴:百会、四神聪、神庭、印堂、人中、内关、神门、大椎、风池、天柱、颈夹脊、睛明、攒竹、阳白、太阳、气海、关元、肩髃、肩髎、尺泽、曲池、委中、足三里、三阴交、太溪、太冲。针刺以提插捻转补法为主,其中人中行小幅度雀啄手法,睛明及头面部穴行小幅度捻转手法,留针30min,每日1 次,每周6 次,4 周后每周针刺3 或4 次。

2.2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临床相对记分法[3],即[(治疗前临床绝对记分-治疗后临床绝对记分)/治疗前临床绝对记分]×100%。痊愈:相对记分≥95%;基本痊愈:80%<相对记分<95%;显效:50%<相对记分<80%;好转:25%<相对记分<50%;无效:相对记分<25%。

3 结果

状逐渐缓解,经过1年治疗,患者精神尚可、复视基本消失,右睑下垂明显减轻,颈部及四肢无力症状已消失,咀嚼、吞咽皆恢复正常,未发腰膝酸软及畏寒肢冷,纳可,寐安,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边有齿痕,脉稍弱。目前患者生活已能自理,恢复正常工作,生活质量明显提高。西药逐渐减量,醋酸泼尼松每次10mg,每日1 次;溴吡斯的明每次60mg,每日2 次;硫唑嘌呤每次75mg,每日1 次。复查血常规及肝肾功能皆未见异常。

4 讨论

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主要累及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乙酰胆碱受体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和致病机理尚不十分明确,目前认为本病的发生与遗传、环境、慢性病毒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3]。中医古籍中“睑废”、“痿证”等记载,与MG的表现十分相似,多认为本病的发生与脾肾相关。《素问·太阴阳明论篇》指出: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以生,故不用焉。”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主封藏。故痿证与肾的关系最为密切。肝肾同源,肝血旺则筋柔肉润,肝肾强则筋骨得养,举动自如[7]。

在临床症状上,除有肌肉无力以外,常伴有呼吸困难、面色无华、腰膝酸软、睡眠不实等表现。近年来以中医中药治疗MG 的临床报导有很多,主要从脾胃、脾肾、肝肾三方面论治[8]。邓铁涛教授通过中医证候频率分析法,对233 例重症肌无力的58 个中医症状做出频率分析,认为“脾胃虚损,五脏相关”是MG 的重要病机[9]。综合临床报导和我院总结的病例,我们认为MG 在临床上有以下特点:

4.1 本病以虚为主,临床以脾胃虚弱和脾肾两虚最常见。病程短的以脾气亏虚为主,病程长的以脾肾两虚为主,病程在一年以下的脾虚占绝大多数,随病程的延长则脾肾两虚的比例增加,符合中医久病及肾的观点。改良Osserman 分型中属于Ⅰ型、Ⅱ型的症状较轻,预后较好,以脾虚证为主。而有呼吸肌受累的Ⅲ型和Ⅳ型则以脾肾两虚为主,在诱发因素影响下容易发生危象,与中医肾气不充,纳气不足的理论相符,在治疗上应加大补肾之品的用量。

4.2 中医中药治疗在治疗MG 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西医治疗MG 的方法主要有使用AchEI、激素、免疫抑制剂、血浆置换、胸腺切除等,虽可以使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但也存在诸如病情反复、副作用大等问题。中医通过针灸、中药辨证治疗、中药单味药治疗[10-12],均取得较好的疗效。我院采用中医辨证论治、针药并重的方法,在MG 的治疗上取得较高的好转率。中医药及早地参与MG 的综合治疗,对提高MG 的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

4.3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4.3.1 没有统一的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就近年的临床报道来看,目前尚没有一个统一的辨证分型标准对本病的临床治疗加以规范,值得注意的是:重症肌无力病位主要表现为多个脏器同时受累,与脾、肺、肾、肝功能失调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对本病的辨证分型加以规范时,应多考虑证与证之间的联系。

4.3.2 没有统一的疗效评定标准 从目前的文献报道来看,还没有统一的关于重症肌无力的疗效评定标准,有文献报道仅以显效、有效、无效来评价疗效,严重影响了疗效评定的客观性、真实性和科学性,因此,亟待建立一个统一的疗效评定标准。

[1] 贾建平.神经病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第6 版2008:360

[2] 王永生.重症肌无力的中医治疗与研究探析[J].辽宁中医杂志,2010,37(10):1930-1932.

[3] 许贤豪.神经免疫学[M].北京: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91-150.

[4] 许贤豪.肌无力—临床与基础[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3.48-69.

[5] 董婷,李静,杨文明.补中益气汤治疗重症肌无力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2):212-213

[6] 何佳,孟凡征,朱仙芬,李平.李平从督脉和脾肾论治重症肌无力经验[J].中医杂志,2011,52(8):706-707

[7] 郑春叶,雒晓东,孙玉芝,吴薇,王文同.中医药治疗重症肌无力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6):103-105

[8] 张志慧.重症肌无力的中药治疗进展[J].河北中医2003,25(3):231-233.

[9] 邓中光.邓铁涛教授临证中脾胃学说的运用[J].新中医,2000,32(2):13-15.

[10] 徐化金.温针合梅花针治疗重症肌无力眼肌型36 例[J].河北中医,2001,23(1):47.

[11] 陈济东.辨证治疗重症肌无力216 例[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3,27(2):34-35.

[12] 陈理书.黄芪注射液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疗效观察[J].上海医药,1999,20(2):23-24.

猜你喜欢
记分肌无力重症
一起来看看交通违法记分分值有什么变化
公安部公布《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记分管理办法》,对我国现行记分管理制度进行系统调整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山西:太原对民办中小学实行记分管理 学校违规超计划招生等行为将被记分
中医药治疗重症肌无力系统评价的再评价
以肌无力为首发症状的肺内结外NK/T细胞淋巴瘤PET/CT显像一例
“脾主肌肉”在治疗ICU获得性肌无力中的应用
舌重症多形性红斑1例报道
Titin抗体检测在重症肌无力并发胸腺瘤诊断中的价值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