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

2013-04-09 11:58马东波
河北医药 2013年2期
关键词:亚急性抗凝脑脊液

马东波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是现代脑血管疾病较少出现的一种,是多种病因导致的颅内静脉系统血管病,发病率低,难以确诊,且易被误诊漏诊。因此,早期诊断与治疗,与疾病预后密切相关。为此,本文将我院自2008年8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28例CVST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的基本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8例均为我院2008年8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CVST患者,其中男10例,女18例;年龄18~56岁,平均年龄36.23岁。

1.2 起病情况 28例患者中曾口服避孕药10例,刚结束分娩2例,有感染史3例,找不到相关危险因素13例。急性起病(1周内)15例,亚急性起病(1周~1个月)13例,

1.3 临床表现 首发症状为头痛呕吐者26例,精神淡漠伴嗜睡者1例,伴癫痫发作者6例,有脑膜刺激征者3例。

1.4 影像学检查 28例患者均行颅脑CT检查,患者病变静脉窦区高密度影,脑室变小19例,未见明显异常7例,双侧大脑有点状出血2例。28例患者均行MRI+MRV(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agnetic resonance venography)检查,明确诊断为CVST者23例,阳性率82.1%,MRI检查显示20例有异常病灶,病灶位于额、顶、枕、颞叶,表现脑梗死(动脉或静脉性)、脑出血、脑水肿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其中8例行数字血管减影(DSA)检查,证实了存在CVST。8例行(DSA)检查者,其中累及上矢状窦7例,累及横窦1例。

1.5 脑脊液检查 所有患者均行腰椎穿刺脑脊液(CSF)检查,24例患者 CSF压力 >300 mm H2O,4例 CSF压力200~300 mm H2O,脑脊液蛋白正常者20例,蛋白轻度增高者6例,蛋白正常者2例。

2 结果

28例患者均给予甘露醇脱水降颅压治疗,存在感染者给予抗生素治疗,其中22例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6 000 U,2次/d皮下注射14 d,6例应用尿激酶经静脉接触性溶栓治疗。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的18例(81.8%)患者病情好转出院,6例溶栓患者5例(83.3%)再通。

3 讨论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是一种少见的脑血管疾病,一般多见于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男女比例1∶1.5,本病主要病变部位位于颅内静脉系统,其具有独特的解剖生理特点:颅内静脉管壁薄,平滑肌少,没有静脉瓣及神经支配,静脉血可逆流[1];颅内外静脉有丰富的吻合支,颅外的感染可直接通过这些通道引起颅内感染;颅内静脉血流速度缓慢,压力低,一旦形成血栓易引起扩散[2]。大部分CVST患者可找到相关危险因素,包括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类危险因素,包括产褥期,口服避孕药,脱水,慢性消耗性疾病,血小板增多症等。近年发现一些病因未明的CVST患者与先天因素有关[3],例如蛋白S缺乏、蛋白C缺乏、抗凝血酶Ⅲ缺乏、遗传性高半胱氨酸血症等。

CVST临床特点如下:(1)本病好发于中青年;(2)上呼吸道感染、呕吐、腹泻等可诱发,女性患者与妊娠及口服避孕药有关,若同时合并双下肢静脉血栓时需考虑先天性因素,应进一步检查;(3)本病可呈急性或亚急性或缓慢进展性发病,急性及亚急性多见;(4)常见临床症状均为头痛、呕吐(70% ~90%),腰穿脑脊液压力升高,另外还可合并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痫性发作,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及精神症状。

CVST的诊断有赖于影像学检查。头颅CT仅作为头痛患者的筛查,CVST在头颅CT上可表现出血性脑梗死,弥漫性脑水肿,或蛛网膜下腔出血。所有青年患者,出现颅内高压,头颅CT显示有血栓性疾病,同时其血管分布又不均匀的,高度怀疑CVST,及时调整,做声像图检查,预防误诊[4]。

MRI+MRV检查可直接发现血栓及颅内病变,如血肿,静脉性梗死等,CVST在MRV的直接征象表现为发育正常的静脉窦高血流信号缺失,血栓充盈整个脑静脉窦,血流完全梗阻,或者表现为边缘模糊且不规则的较低血流信号。间接征象为梗阻处静脉血流瘀滞,侧枝形成和其他途径引流静脉异常扩张。DSA检查是诊断CVST的金标准,其准确性可达75% ~100%,静脉窦充盈缺损可直接显示脑静脉窦血栓,DSA虽确诊率高,但DSA难以鉴别静脉窦为外在压迫,先天发育不全及不能发现CVST时伴发的脑实质病变,且DSA是一种有创检查,操作严格,与MRI+MRV相比不如后者快捷方便,所以MRI+MRV检查成为的最佳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CVST的治疗原则是病因治疗,有效的降颅压、抗凝、溶栓等,目前,CVST的抗凝治疗已被临床广泛接受,研究表明,脑静脉血栓的抗凝治疗安全有效[5]。本组22例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18例患者病情缓解,好转出院(81.8%)。抗凝后病情未缓解的或恶化的患者可行溶栓治疗。随着神经介入技术的发展,目前多主张采用局部静脉内溶栓治疗,本组患者有6例行尿激酶溶栓,4例再通。

总之,CVST病情凶险,病死率、致残率高,故应早期诊治。对于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的青壮年患者,呈卒中样表现而无相关危险因素,头颅CT示出血性脑梗死,尤其是多发性梗死灶,不符合血管分布的,应怀疑本病,及时行MRI+MRV,条件允许可行DSA检查,一旦确诊,及时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或行静脉接触性溶栓治疗。

1 任连坤,徐蔚海主编.神经科疑难病例讨论.第2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33-41.

2 林卫红,吴江,刘群,等.颅内静脉系统血栓早期诊断及纤溶治疗临床研究.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0,17:353-354.

3 车琳,王乐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先天性致栓性因素的研究现状.心血管病学进展,2005,26:54-57.

4 吉训明,凌峰,缪中荣,等.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血管内介入治疗.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4,1:100-105.

5 Stam J,de Bruijn S,de Veber G.Anticoagulation for cerebral sinus thrombosis J.Stroke,2003,34:1054-1055.

猜你喜欢
亚急性抗凝脑脊液
核桃低聚肽对亚急性肾衰老大鼠肾损伤的改善作用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中蒙药内外结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30例
中药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研究进展
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
脑脊液引流在早期颅内破裂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
PC-MRI对脑脊液循环的研究价值
STA Compact血凝仪在肝素抗凝治疗中的临床作用
中医药治疗早期亚急性甲状腺炎验案1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