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静品 张泽坤 贾晓英 吴慧钊 任国山
足部外伤性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在模拟X线成像时代,传统屏-片系统X线影像对足部的骨骼及周围软组织显示欠佳。虽然跗跖关节损伤相对较少,但由于局部组织重叠,传统屏-片系统X线影像对跗跖关节骨折脱位显示不理想。DR系统以其强大的后处理功能,在足部X线成像中得到了更为理想的影像质量,为了探索DR系统在足跗跖关节摄影中的应用价值,现对传统屏-片系统和DR系统的成像质量进行比较。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0月至2010年12月中足部外伤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放射科行DR足部检查的患者190例,男133例,女57例;年龄18~75岁,平均43.5岁。患者中足部有不同程度的压痛,周围肿胀,可见皮下瘀血,不能负重。获得原始图像后,在后处理工作站上应用组织均衡功能,调节窗宽窗位、进行图像切割及局部缩放等功能对原始图像进行后处理。并随机对其中30例,有明显压痛并同意检查的患者进行传统屏-片系统X线摄影作对照。
1.2 设备 DR系统为西门子AXIOM Aristos MX通用系数字X线摄影系统,由锐珂DryView 6850激光打印机与其匹配,使用胶片为柯达DV医用红外激光胶片;传统屏-片系统为GE海神500 mA X线机匹配柯尼卡SMT-XW100湿式洗片机,使用柯达MXG感绿X线胶片。
1.3 诊断方法及标准 所有足部影像都打印或冲洗成硬拷贝胶片,由2名放射科高年资医师、2名高年资技师对所有足部影像进行分析,评价其对足跗跖关节骨折脱位、足整体及周围软组织的显示。骨折以发现骨折线为诊断依据;有明显压痛但未发现骨折线的按未骨折计;足整体显示满意的标准是足尖到距跟骨的骨质都能清晰显示,邻近骨结构有较好显示;周围软组织显示满意的标准是足趾骨周围、跖骨周围及跗骨软组织轮廓显示清晰。
1.4 统计学分析 对同时进行DR系统和传统屏-片系统X线摄影的30例病例的各项数据采用配对资料四格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190例DR足正斜位影像学所见 发现骨折72例,男51例,女21例;年龄18~73岁,平均年龄40.3岁;其中第5跖骨基底单纯骨折48例,其他跗跖关节多发骨折24例(其中第2跖骨骨折16例,第3跖骨骨折8例,第4跖骨骨折7例,第1跖骨骨折6例,内侧楔状骨骨折4例,骰骨骨折5例);跗跖关节脱位17例;足部骨骼及软组织显示满意的分别为182例和179例。
2.2 对照组30例影像学所见 对照组30例DR足正斜位影像发现骨折13例(其中第5跖骨基底单纯骨折8例,其他跗跖关节骨折5例),脱位3例;传统屏-片系统X线足正斜位影像发现骨折9例(其中第5跖骨基底单纯骨折8例,其他跗跖关节骨折1例(χ2=9.36,P <0.05),漏诊4例(第2跖骨基底骨折3例、第3跖骨基底骨折1例),脱位3例;DR影像足整体及周围软组织显示满意的为29例和28例,传统屏-片系统X线足影像两者显示满意的分别为10例(χ2=10.73,P<0.05)和9例(χ2=15.65,P <0.05)。
3.1 跗跖关节解剖特点 跗跖关节由远排跗骨及第1~5跖骨基底组成,形成四个独立关节。其中第2跖骨基底与轴位楔状骨构成榫卯样结构,形成跗跖关节稳定的重要骨性因素[1]。除骨性结构外,每一跗跖关节都有纵向的背侧韧带和跖侧韧带加强,跗间韧带以及横向跖骨基底间骨间韧带加强,Lisfranc韧带位于第二跖骨基底内缘和内侧楔骨外缘间的骨间韧带,是维持跗跖关节稳定的重要结构。跗跖关节诸骨的紧密排列,周围韧带的牢固连接,使跗跖关节成为坚强而稳固的关节。
3.2 损伤机制 跗跖关节损伤多由高能量损伤所致,分为直接暴力损伤和间接暴力损伤两种:直接暴力损伤是指足背受暴力直接挤压或撞击引起;间接损伤机制较为复杂,常常为运动员损伤、坠落伤或扭伤所致,典型损伤较常见于赛马事故。另一种较典型的间接损伤机制为足跖屈时承受轴向暴力的同时,足部产生反向的旋转暴力所致。
3.3 临床表现 跗跖关节骨折脱位后,足中部疼痛、肿胀常见,不能负重,沿跗跖关节有触痛,并常伴有严重软组织挫伤、血管损伤,可引起骨筋膜室综合征以及缺血性足坏死[2]。后足固定后,前足旋前、内收或旋后外展,可诱发足中部疼痛,有诊断意义。
3.4 跗跖关节DR影像特征 DR系统获得的足部X线影像成像比传统屏-片系统X线足部影像清晰,能得到更丰富的影像信息。30例DR足正斜位影像发现骨折13例,传统屏-片系统X线足正斜位影像发现骨折9例,其中传统屏-片系统平片对单纯第5跖骨基底骨折没有漏诊,漏诊主要集中在第1~4跗跖关节骨折,特别是第2、3跗跖关节骨折,由于局部组成骨多,影像重叠明显,传统屏-片系统平片分辨率相当较低。可见DR系统X线成像技术在显示跗跖关节骨折脱位时比传统屏-片系统X线成像技术敏感性高,因此提高了跗跖关节骨折脱位的检出率。
3.5 传统X线成像技术的弊端 传统X线摄影采用模拟技术,图像灰阶度分辨力低,无法使用计算机处理,也不便于储存和传输,更谈不上异地医生同时观察同一幅图像(如远程诊断),患者影像资料不能实现众人共享。传统X线摄影需要的曝光剂量相对较大,且X线摄影一旦完成,影像质量再不能改善,当质量达不到要求时往往需要重新投照,给投照者和患者带来负担。再则,胶片的丢失、损坏和变质所引起的信息丢失也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3.6 DR系统的特点 DR影像比传统屏-片系统X线影像在发现跗跖关节骨折、显示足整体及足周围软组织方面有较大的优势,这是由DR的特性决定的,西门子AXIOM Aristos MX通用系数字X线摄影系统为间接能量转换即碘化铯/非晶硅型,曝光前,先使硅表面存储阳离子而产生均一电荷[3],导致在硅表面产生电子场;曝光后,X线图像被储存在每一个像素中;半导体转换器读出每一个素,完成模数转换。DR系统量子检测效率(DQE)可达74%;DR系统曝光宽容度大[4],可自动和手动调整曝光条件,曝光条件易掌握,在足部摄影时曝光参数的取值范围大。DR图像清晰度和空间分辨率高,动态范围宽(104~106),我们所用的碘化铯/非晶硅型的平板探测器转换效率高、动态范围广、空间分辨率高、在低分辨率区X线吸收率高(原因是其原子序数高于非晶硒)、环境适应性强,是目前主流的数字化X线成像产品。
DR是计算机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与X射线放射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先进的X线摄影技术,它通过A/D转换和D/A转换,使图像实现了数字化,打破了传统X线机的观念,实现了X线图像的数字化转变。其优势特点如下:(1)动态范围广,都有很宽的曝光宽容度,因而允许照相中的技术误差,例如本文中的足部DR摄影,一次曝光即可获得从皮肤到骨骼的全部信息[5,6],所以能清晰显示足部整体及足周围软组织;(2)分辨率高,图像清晰、细腻,医生可根据需要进行诸如数字减影等多种图像后处理,以期获得理想的诊断效果;(3)具有强大图像后处理功能,依据诊断需要调节适当的窗宽和窗位,可以随意使图像反转、黑白反转、局部放大等,从而更易于观察,提高诊断率,满足各种不同的诊断需要,通过一系列影像后处理如边缘增强、放大、黑白翻转、图像平滑等功能,可从中提取出丰富可靠的临床诊断信息,尤其对早期病灶的发现可提供良好的诊断依据;(4)所需X射线计量要少,DR数字拍片系统的量子捕获效能高达60%以上,而传统的拍片系统只有20%左右,对比度的观察能力提高了45%,得到相同图像质量的X线剂量减少最高达60%以上;(5)计算机无片化档案管理方法取代片库房,节省大量的资金和场地,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3.7 DR的不足 DR系统的价格要比其他诊断用X线成像系统如CR高,引进成本大;DR系统只能一机专用,与CR等其他成像系统不能兼容;DR系统的空间分辨率不如传统屏-片系统高。
数字化X线摄影(DR)系统的出现给放射科的工作模式带来了翻天覆地地变化,DR系统因其强大的后处理功能和足够的宽容度拓展了X线检查的适用范围[7],能够提高跗跖关节骨折脱位的检出率,并清晰显示足部整体及足周围软组织,是足部外伤理想的X线检查手段。
1 Berg JH,Silveri CP,Harris M.Variant of the lisfranc fracture-dislocation: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Orthop Trauma,1998,12:366-369.
2 Preidler KW,Peicha G,Lajtai G,et al.Conventional radiography,CT and MR imaging in patients with hyperflexion injuries of the foot:diagnostic accuracy in the detection of bony and ligamentous changes.AJR Am J Roentgenol,1999,173:1673-1677.
3 李涛.CR与DR的比较.医疗设备信息,2004,19:40-41.
4 Woodard PK,Slone RM,Gierada DS,et al.Chest radiography:depiction of normal anatomy and pathologic structures with selenium-based digital radiography versus conventional screen-film radiography.Radiology,1997,203:197-201.
5 尹志军,马彪,漆兰,等.数字化X线摄影技术的进展.医用放射技术杂志,2003,12:5-6.
6 陈玉莉.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对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山东医药,2009,49:67-68.
7 田树平,张燕群,叶宏军,等.DR成像技术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人临床诊治过程中的应用.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2003,19:814-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