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秋菊,张 峰
(1.东营市小清河管理处,山东 东营 257300;2.广饶县水利局,山东 广饶 257300)
广饶县灌区数量2 167处,其中跨县灌区1处,中型灌区1处,2处灌区均为规模以上灌区,纯井灌区2 165处。
灌区的划分是做好灌区普查的第一步,也是关键性一步。本次普查灌区的定义必须具有3个特征,一是具有单一水源或多水源联合调度且水源有保障;二是有统一的管理主体;三是由灌溉排水工程系统控制的区域。在灌区划分时考虑这3个条件的同时,还要结合原灌区规划批复文件,特别是大型灌区,由于水源或其他原因,灌溉规模缩小或扩大,如只按照这次普查灌区的定义,有可能将原灌区整合或拆分。如东营的麻湾灌区,灌区渠系完好,跨东营区和广饶县,属规模以上跨县灌区,引用黄河水灌溉。麻湾灌区处于黄河的下游,广饶县又处于麻湾灌区的下游,由于近年来黄河来水减少,广饶县范围内引用黄河水灌溉面积仅占灌区总面积的40%左右。很多下游乡镇近七八年都用不到黄河水,当地乡镇或村庄自己利用提水泵站等形式提引当地客水资源,形成了独立的灌溉排水系统。按这次普查灌区的定义把原麻湾灌区拆分成28个灌区。本次普查灌区渠道、沟道及建筑物是以灌区为单元逐条普查,原灌区的一条渠道或沟道人为拆分成了多条。审核或汇总平衡时,由于与原规划设计灌区指标统计口径不一致,不易分析填报数据的准确性、合理性。建议有原规划设计批复文件的灌区仍按原灌区划分。
按照国普办的统一要求,所有的上报面积全部以亩为单位。但在普查过程中发现,北部偏远地片村少地多,有的村是以产量划定的亩数。因此在统计面积时就不能以村里的台账作为面积普查的依据,而要实地测量换算,使其亩数与实际相符。
渠道、排水沟道填写次序是本次普查的一个难点,也是关键点。按本次普查要求,渠道填报按照水流方向,从上级向下级逐级填写,一条输水渠道下级所有渠道填写完成后方可填写另一条输水渠道。对于同级渠道按水流方向,先填写上游渠道,再填写下游渠道。 对于排水沟道,其填报顺序与渠道相反,按汇流的次序,先填写支沟,再填干沟。
本次系统台账中,灌区普查渠系录入系统已录入数据有误时,修改不易操作。如一条渠道漏录,或是渠道之间调整顺序,表内不能插入空白行,只能在最后一页添加一整张空白表格,上下行移动时只能在本页内移动。而渠道录入是按一定顺序的,如果删除已录入数据,重新录入,渠道的编码会重新生成另一个编码,如果此时灌区标绘工作已完成,导入台账中的名录,由于渠道和渠道的编码与原来不对应,已标绘渠道就会错乱。鉴于此,在渠道及沟道录入时要仔细认真,随时录入,随时核对,录入完成检查确认无误后,再把名录导入标绘系统,一次导入,一次标绘成功。
汇总、审核是灌区专项普查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确保普查质量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包括自身专业和跨专业数据审核分析,通过人机互动方式,进行数据查询、过滤、排序、汇总、机审专用软件等操作,获取数据分析表,再综合利用计算机审核、专家会审、电子底图查证、资料比对、地区对比、奇异值分析和汇总平衡等方法对普查成果进行合理性、可靠性审查。在审核过程中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保证数据的真实合理。如在本次普查中,节水灌溉面积远远小于各种基础资料中所统计的面积。存在差异的原因:一是原来的节水设施已损坏,近几年没有利用,按本次普查要求,原来安装了节水灌溉装置,但功能丧失,不计入节水灌溉面积;二是原有的节水改造项目已报废,新建节水改造项目选在原址,统计资料对节水灌溉面积进行了重复统计,造成统计资料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只增不减;三是因为统计口径不同,按本次普查要求,如果在同一灌溉面积上,采用2种或3种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时,依灌溉面积最大的工程类型统计为该种工程类型的灌溉面积,不得重复统计。
水利普查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要确保普查成效,参与普查的单位和人员就要做到“细、实、严、准、快、全 ”。“细”就是认真细致。普查资料要建档存底,数据填写要完整规范,认真仔细,字迹工整,表面清楚。“实”就是深入扎实,数字真实。要放下架子,铺下身子,踏踏实实深入普查工作一线和工作现场,获取真实数据。“严”就是严格要求、严肃纪律。水利普查员培训后要严格按技术要求操作,所有数据要层层审核,普查的每个环节都要严格要求、严格把关。“准”就是准确,确保普查数据质量。“快”就是行动快、节奏快,发现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快。“全”就是全面。按照“在地原则”,做到普查区域范围全覆盖,不重不漏,不重复一个普查对象,不放过一个普查对象。
灌区普查多数走土路,堤凹坡陡,交通不便,加之灌区工程点多、面广、量大,野外调查难度相当大,需要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更离不开广大基层普查员的严谨认真和辛勤付出。
水利普查专业性强,技术难度大,普查队伍决定普查工作成败。水利普查的数据采集、录入、审核、平衡汇总等具体内容实施多集中在县、乡、村这三级,普查人员要严格筛选,县级普查员不但要有较高的水利业务知识水平、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业务传授能力,还要具备和熟悉对口专业知识,接受上级的业务培训后,要组织培训好乡村级普查员,并协调督导普查工作的开展;乡村级普查员要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熟悉地域边界和工作现场,能摸透家底,以责任心强、工作认真细致的村官和经验丰富的村会计为主。
广饶县的水利普查进度一直位于全市的前列。最主要的做法是静态数据采取了集中行动的方式。县普查办和县水利局按照普查分区,成立县乡联合、集中行动督导小组,每个小组由1名副科级带队,配备2~3名县级普查指导员和足够工作人员,乡镇由经管、水利、农业、财政及农管办多部门参与,每个管区抽掉2名工作人员,包村包片,责任落实到人,利用45 d时间集中行动,完成静态数据的集中采集,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数据获取是整个水利普查中最关键、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数据质量是普查工作的生命,不能有一点差错,按照“谁填表、谁签字、谁普查、谁负责”的办法,杜绝抢时间、赶进度,只重数量不重质量的现象。普查表上报县普查办后,对普查数据进行会审,从各项基础数据的来源、依据,填报准确性、合理性、逻辑关系、数据的有效性以及完整和规范等方面进行详细审核,对不合格的普查表进行更改或重新填报,审核无误后,录入系统。数据审核按计算机审核与人工审核相结合,全面审核与抽查审核、重点审核相结合,基础数据审核与汇总数据审核相结合,普查表数据审核与空间数据审核相结合等原则,收集近3年统计年鉴、水资源公报、国土二调、灌区规划批复等资料,进行自身专业和跨专业数据审核分析与汇总平衡。做到普查数据准确合理,确保普查成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真实性。
县、乡普查办对不同的普查对象和不同的普查数据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调查,所有参加普查工作人员统一佩戴标志和普查证件,深入灌区工程展开现场测量和普查登记等工作,做到实地调查,逐一普查,数据详实,填写清楚。对于普查静态数据以档案设计资料和实测数据为主,动态数据严格按实测水力计算和普查说明填报,确保各类普查数据准确,资料真实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