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效先教授对小儿头痛的中医治疗经验及体会

2013-04-09 07:37安效先
河北中医 2013年11期
关键词:内风土茯苓风邪

张 丽 安效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北京 100091)

安效先,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第三、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儿科学术带头人。

小儿头痛病因各异,病程久暂不一,有些患儿头痛长达数月、数年之久,颇感痛楚。小儿体质有异于成人,其生理病理特点亦如此,所以,对于小儿头痛的治疗应基于儿童的自身特点进行辨证施治。

小儿犹如草木之萌芽,生机勃勃但却娇嫩易折,阳气蓬勃而非亢盛,阴液滋濡却易耗散。安效先教授提出小儿少阳体质学说,一方面指其稚嫩之态,一方面指其蓬勃之机。小儿脏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心、肝之气有余,而肺、脾、肾不足。少阳有若春日风木,肝气有余分为生理、病理2个方面。小儿的快速发育需要肝气有余,诚如《育婴秘诀》所云:“盖肝之有余者,肝属木,旺于春,春乃少阳之气,万物之所资以发生者也。儿之初生曰芽儿者,谓如草木之芽,受气初生,其气方盛,亦少阳之气,方长而未已,故曰肝有余。有余者,乃阳自然有余也。”但是小儿自身阴阳平衡机制尚未达到稳态,致使肝气容易相对偏盛,而出现各种病症,比如头痛。导致头痛的病因多样,除外感风寒湿外,肝阳上亢、湿热痰浊、气滞血瘀等皆可致病。病因虽多,但究其根本不外风、痰、瘀3类。小儿初生,少有顽痰、瘀血之患,其头痛病因以风邪为主。风邪分为外风、内风,风寒、风热皆为外风。外风头痛,散其外邪而痛亦止,不致缠绵不休。内风作痛,因其病位在里,且小儿肝常有余,调养不当常致头痛经久难愈。安效先教授擅用疏风止痛法治疗小儿头痛,疗效颇佳,现举验案1则,并析其治法。

王某,男,8岁。2012-04-07初诊。患儿头痛2年。每于活动及长时间看电视后头痛发作,头痛时有1次呕吐,不发热,眠可,大便稍干,舌质红,苔薄白,脉弦。平日

时有鼻塞,经耳鼻喉科检查后非鼻窦炎。诊断:头痛,证属肝经风热。治宜疏风止痛。方用菊花茶调散加减。处方:天麻10 g,钩藤10 g,蒺藜10 g,川芎6 g,白芷10 g,薄荷(后下)6 g,菊花10 g,僵蚕10 g,土茯苓15 g,辛夷10 g,石菖蒲10 g,蔓荆子10 g。日1剂,水煎取汁200 mL,分早、晚2次服,共7剂。2012-04-14二诊,患儿药后头痛偶作,于体育课活动剧烈后发作1次,鼻部症状好转,睡眠可,舌红,苔薄白,脉滑。依原方加白芍药10 g、炙甘草5 g、怀牛膝10 g,共7剂。服上方后患儿头痛基本已愈,嘱其平日活动适量,看电视、电脑时间不宜过长。

按:肝主疏泄,性喜条达,若肝气偏旺,风邪上攻则可致头痛。患儿平日鼻塞,鼻窍不通,影响清阳之气宣发,亦可致痛,处方时需兼顾通窍,且小儿风气上扰头目宜用宣散,故方取菊花茶调散加减。菊花茶调散出自《医方集解》发表之剂,其方本为升散风热而设,但通过加减变化治疗小儿内风头痛亦可取得佳效。方中菊花、僵蚕消风明目,散风邪,平肝气,色白秉金降之性,且有金克木之功;薄荷辛香轻清,入肝经气分而清利头目,本品芳香辟秽,能化湿浊之气;天麻、钩藤、蒺藜平肝祛风,三药平肝之力优且祛风均不燥烈,天麻尚有风中润剂之称;川芎上行头目,祛风止痛;蔓荆子体轻而浮,气升而散,可治风头痛;白芷祛风通窍,亦能燥湿,与辛夷、石菖蒲共奏通鼻窍之功;土茯苓能清利湿热,是治头痛之良药,如《先醒斋医学广笔记》之头痛神方,《春脚集》之立愈汤均以土茯苓为治头痛之要药。在二诊时方中加入怀牛膝补肝且引血下行,芍药甘草汤用以缓肝急,与前方结合,散中有润,以酸甘之品收而降之。“头痛必用风药,以巅顶之上,惟风药可到也”。在小儿头痛的治疗中应充分考虑其生理病理特点,风药的选择不可过于燥烈,宜选取轻清升散之品,平肝祛风但不伤阴。润药的选择以酸甘为主,不可过用味厚滋补之品,导致气机的呆滞。同时需要顾及患儿的兼证,标本兼顾而收佳效。

猜你喜欢
内风土茯苓风邪
“内风”论治缺血性脑卒中的理论探讨
治风邪 按摩风府穴
风邪伤人速 避风如避箭
基于“内风”理论观察针药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亚急症临床研究
从湿毒挟风论治炎症风暴引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程演进
土茯苓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川芎土茯苓鱼汤缓解头痛
宣肺止嗽合剂辅助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风邪犯肺证患者
方草寻源——土茯苓
土茯苓叶和种子的抗氧化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