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靖县石漠化治理现状与建议

2013-04-09 07:01:22黄泽明
湖南林业科技 2013年1期
关键词:保靖县石漠化岩溶

黄泽明

(保靖县林业技术推广站,416500)

保靖县石漠化治理现状与建议

黄泽明

(保靖县林业技术推广站,416500)

概述了保靖县石漠化现状与危害,分析了石漠化形成原因。探求合适的治理模式,为保靖县石漠化综合治理的提供合理的建议。

石漠化;治理模式;保靖县

石漠化是岩溶地区脆弱生态系统与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相互作用而造成植被破坏、岩石裸露、土地退化、可耕地面积减少、土壤肥力下降、涵养水源能力减弱,旱涝灾害频繁,引起小环境气候的恶化,毁坏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的微变地质灾害[1]。

1 保靖县石漠化现状

保靖县位于云贵高原东侧、武陵山脉中段、湖南省西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部,地处东经109°12′—109°50′,北纬28°22′—28°55′之间,东与永顺县、古丈县相接、南连吉首市、花垣县、西与重庆市秀山县接壤、北与龙山县毗临。境内群山起伏,岭谷相间,山、岗、丘、平交错分布。地势特点是东南和西北高、中间低、呈马鞍形、切割深、起伏大。属中亚热带山地季风湿润气候,夏无酷暑,冬少严寒,日差较大,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0.8~14.1℃,年平均降水量1530~1710mm,年平均日照1247.4h[2]。

1.1岩溶土地状况

保靖县岩溶土地总面积为106299.2hm2,全县16个乡镇均有分布。岩溶土地面积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60.8%,其中石漠化面积25141.2hm2,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14.4%,占岩溶地区土地面积的23.7%;潜在石漠化面积44542.2hm2,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25.5%,占岩溶地区土地面积的41.9%;非石漠化土地面积36615.8hm2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20.9%,占岩溶地区土地面积的34.4%。石漠化发生率23.8%。

1.2石漠化土地状况

1.2.1 石漠化土地按地类划分 林地23936.4hm2,其中:有林地8068.7hm2,疏林地3280.8hm2,灌木林地6918.9hm2,未成林造林地5166.8hm2,无立木林地464.9hm2,宜林地36.3hm2。耕地1156.9hm2,均为旱地。未利用地47.9hm2。

1.2.2 潜在石漠化土地按地类划分 林地44535.2 hm2,其中:有林地33987.7hm2,疏林地5.6hm2,灌木林地10541.9hm2。耕地7hm2,均为梯土化旱地。

1.2.3 石漠化土地按程度划分 轻度石漠化14042.6 hm2,占石漠化土地面积的55.6%;中度石漠化7589.2hm2,占石漠化土地面积的30.1%;重度石漠化3283.1hm2,占石漠化土地面积的13.4%;极重度石漠化226.3hm2,占石漠化土地面积的0.9%。

1.2.4 石漠化危害情况 靖州县岩溶地区面积宽,分布广(全县16个乡镇均有分布)。土地石漠化涉及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危害严重,影响深远。

(1)土地严重退化、生产力急剧下降、可利用土地资源减少。耕作和造林困难,土地中石头就占一半还多,在石头与石头的缝隙间,土层薄而贫瘠,庄稼稀疏瘦弱。造林成活低,生长缓慢,树木成为“小老头树”。

(2)生态环境恶化和自然灾害频发。石漠化地区常年严重缺水,岩层漏水性强,极易引起缺水干旱,几乎连年干旱相伴,使农业产量下降,生产、生活用水困难。

(3)严重制约县域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脱贫致富。全县岩溶地区面积广,而这些地区由于土地严重石漠化,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十分恶劣,农业单位面积产量低。而为了解决人地矛盾生存问题,农民又大量开垦山地,引起更多的水土流失。植被进一步遭受破坏,使脆弱的生态环境更趋恶化。土地生产力不断下降。农民赖于生存的基本生产资料丧失,贫困问题成为顽症,据调查统计全县85%以上的贫困村集中在土地严重石漠化的岩溶地区。

2 石漠化成因

2.1成土过程缓慢,土层浅薄

石灰岩(碳酸盐岩系)的抗风蚀能力强,成土过程缓慢,造成石灰岩地区岩石裸露、土层薄、易形成石漠化的根本原因和客观条件。

2.2山高坡陡,水、土、肥流失严重

保靖县石漠化程度大的地区,多数是在山区,坡度一般会超过25°,地下溶洞多。自然雨水冲刷泥巴顺坡向快速下移,土、肥、水极难保存。再加上地下溶洞多,汇集的少量雨水又从溶洞流失。降雨量大一点就形成洪涝灾害,少一点就干旱。

2.3岩土粘和力低,加剧水土流失

全县属中亚热带山地季风湿润气候雨水较多,在土壤发育过程因淋溶作用普遍缺乏过渡层。上层土壤直接依附在岩石上,形成软硬不同的明显界面,岩土之间亲和力大大降低,降水量多时容易形成水土流失。

2.4雨水充沛、暴雨集中

全县雨量较为充沛,年平均降水量1530~1710mm。平均降雨天数181.4d,而月、季节分配不均,全年多集中在4—6月,平均值为589mm,占全年的42%,且暴雨日次多,占全年的54%。而4—6月正是农作物播种时节,土壤盖度低,耕作又使土层结构松散,极易被雨水冲走变成洪涝灾害,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加剧了石漠化的发展。

2.5人为活动的影响

全县石灰岩山区人口密度大、增长快,农业人口占的比例高,对土地的依赖程度大、加重了土地负荷压力,使岩溶区石漠化程序度逆向发展。

2.6耕地坡度大、耕作方式落后

保靖县地处长江中上游,境内群山起伏,岭谷相间。除少量的水田之外,旱地大部属于坡耕地,传统的耕种方式,根本没有注意水土保持措施。2001年实施退耕还林以前少部分地方还有“刀耕火种,烧山种地””的现象。岩溶山区容易形成山洪曝发的主要原因。

3 石漠化治理现状

保靖县岩溶地区土地石漠化的严峻形势,已引起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高度关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全县结合“消灭宜林荒山”和绿化达标活动,对部分石漠化土地采取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等形式进行治理、收到了一定的效果。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县先后实施了长防工程、粮援工程、林业绿色通道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等国际、国内林业建设项目,使全县林业有了较大的发展,石漠化的进程得到一定的竭止。但是,由于石漠化地区环境恶劣,山高坡陡,耕地面积少,特别是旱涝保收的稻田严重不足,给全县林业生产石漠化治理带来极大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林粮争地矛盾突出,使林地面积不断减少;农民生活贫困,经济来源少,靠砍伐树木销售木材来维持生计,导致森林面积蓄积质量大幅度下降;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依然频繁;岩溶山地土层脊薄,造林成活率低,治理成本较高。加之保靖县是国家级贫困县,经济落后,对林业的投入严重不足,治理进度非常缓慢,尤其是局部地区,不但没有很好的治理,而且石漠化在进一步加剧。

4 建议

依靠国家政策,加大对石漠化综合治理的投入。以小流域为治理单位,通过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等措施恢复岩溶地区林草植被,提高岩溶地区的植被总和盖度,减少水土流失。通过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坡改梯等工程措施解决水资源问题。通过培育当地特色产业、发展第三产业、小城镇建设、劳务输出产业等综合措施扩大农业人口的就业门路,从而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通过调整能源结构,减少森林资源消耗。使岩溶地区石漠化程度顺向演变,建成山河秀美的新保靖。

4.1科学利用现有的水资源

保靖县年降雨量在1500mm以上。但是由于石灰岩地区基岩呈裸露程度高,地下溶洞多,所降雨水容易沿岩溶裂隙、进入溶洞而难以利用,致使岩溶石漠化地区水土资源俱缺。通过小流域治理,以节水灌溉,排涝为中心,采取工程集水(修建集水窖、修建鱼鳞坑)和生物节水(如培植推广耐旱作物品种等) 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4.2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自然恢复相结合的方式,大幅度提高石漠化地区植被覆盖率

林草植被恢复是石漠化综合治理的关键环节。经过多年的植树造林,特别是退耕还林工程、长防工程等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全县森林面积增加,石漠化地区植被覆盖率有所提高。通过封山育林、低产低效林改造提高现有林分质量和生态效益。人工恢复作为一种补充形式,侧重发展经济林,增加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调动其参加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的积极性。根据不同立地条件,采取不同的植被恢复模式。

4.2.1 自然恢复植被模式 全县岩溶山区的杂竹林地、灌木林地一般基岩裸露度在65% 以上、坡度在45°以上,土层极薄,植被破坏后不易再恢复,人工造林难度非常大,成本高、难以成功。采取设置围栏、哨卡等技术措施全面禁封。保护现有的植被不受到人为活动和牲畜的破坏。

4.2.2 人工促进封山育林恢复植被模式 植被总盖度在0.5~0.7之间,坡度基石裸露度为50%~65 %的石灰岩及部分条件相对较好白云质砂石山,对林间空地进行局部整地、人工补植(播)60~80株/667m2,再采取全面封禁措施,以期形成乔灌混交林,补植树种以本地优良的乡土树种(马尾松、柏木、红椿、麻栎)为主、混交一定数量乡土名贵(红椆、竹叶楠、榉木,樟木)树种。

4.2.3 人工营造混交林植被恢复模式 坡度基石裸露度为40%~5 0%,坡度在25°~45°之间的无林地,荒山荒地。采用人工营造混交林的方式迅速恢复植被。通过带状炼山整地,炼山宽度2m,间隔宽度1.5m。大穴整地规格60cm×60cm×60cm、造林密度200~300株/667hm2。树种以本地乡土树种(马尾松,柏木,麻栎、椿木、女桢)为主,混交30%名贵的乡土优势树种(红椆、竹叶楠、榉木,樟木)。

4.2.4 经济林果植被恢复模式 对于坡度在30°以下,相对比较平缓的石漠化程度轻的山地中下部。这类地区多数是耕作地,土层较厚,立地条件比较好。发展经济林果,一是可以恢复植被,二是可以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解决当地农户的生存问题,容易得到农户的支持,从而保证石漠化治理成果稳得住、不反弹。经济林果树种以油茶为主,根据立地条件不同兼顾其它树种(板栗、花椒、黄柏,杜仲等)。

4.3石漠化地区农业产业的培植及其产业化经营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后,生态环境有所改变、遏制石漠化扩展趋势,但是因生计问题部分地方出现有复垦现象。当前全县石灰岩山地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农业生产仍以传统生产方式为主、效能低下、没有支柱产业、家庭经济收入以劳务输出为入主,生活艰苦。要使石漠化综合治理见成效,首先要从根本上解决石漠化地区人们生产生活对土地的依赖程度大的问题。必须要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建立支柱产业和扩大农业人口就业方面取得成效。

4.3.1 拓宽农村就业问路、减少人口对土地的依赖程度 加强劳务输出的管理,维护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从而稳定和发展劳务输出、扩大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门路。加快小城镇建设,大力支持第三产业的发展。达到降低石灰岩山区农民对土地的依附程度。

4.3.2 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绿色产品加工业 一是做大做强当前具有资源优势的水果(柑桔、猕猴桃、)系列产品开发,通过品种改良等措施提高产品的竞争力,通过产品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和提高产品附加值;二是畜禽产品开发,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养殖业,如复兴镇扁朝村等地的黄牛,普戎镇、水银乡等地的波尔山羊等产业化开发;三是依托当地龙头企业湘泉制药,发展中药材种植加工业,三木药材(杜仲、黄柏、厚朴)全县多年种植的品种,环境适宜,技术成熟。

4.3.3 加强特色旅游产业的发展 保靖县地处猛洞河、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黄金线上,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随长渝高速(张家界—花垣)段的开通,交能方便,距长沙、重庆等中心城市仅3h路程。利有现的资源白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吕洞山特色苗寨等发展旅游产业。

4.4发展清洁能源,减少森森资源消耗

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大力推广太阳能,沼气池,节柴灶等清洁能源的使用,改变当前全县农村以烧柴,烧木炭为主能源利用方式、减少森林资源的消耗。从而达到不断改善和提高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质量,减少水土流失。

4.5改变畜牧业的传统模式,推广集中圈养

通过对人工种草、修建牛羊栅圈等畜牧业投入的补贴,引导农户对食草畜牧进行集中圈养,减少对植被的损害。有利于提高植被覆盖率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

4.6依靠国家政策、加大对石漠化综合治理的投入

紧紧抓住国家已把石漠化治理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契机,特别是要纳入国务院《武陵山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规划》积极争取国家的支持,进一步加大石漠化的治理力度。

4.7狠抓落实治理政策

认真制定详细规划,按照“统筹规划、分布实施、突出重点、先急后缓”落实规划任务,制定年度目标;并严格按照规划实施,坚持保护与治理并重的原则,切实加强岩溶地区非石漠化土地的开发管理,防止产生新的石漠化土地,确保工程稳步推进;定期监督检查,确保取得实效。

4.8严格执法,查处违法行为

一是坚决查处乱挖乱垦、乱采等破坏森林植被的违法案件; 二是需要治理而不治理的农村责任山,承包地实行依法限期治理。

4.9依靠科技,加强抗旱节水技术研究

推广和应用近两年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县先进实用的治理石漠化的实用技术和模式,加强抗旱节水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努力增加科学技术在石漠化综合治理的贡献率。

[1] 英维词. 中国西南岩溶地区石漠化的现状成因及治理模式[J]水土保持报,2002(2):12-14.

[2] 保靖县林业局.保靖县石漠化监测报告[R].2012.

(文字编校:杨 骏)

ThestatusandsuggestionofdesertificationcontrolinBaojingCounty

HUANG Zeming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pularization Station of Baojing County, Baojing 416500,China)

This article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desertification status and endanger in Baojing County, and analysis its desertification causes. Explored the appropriate mode of governance, and pointed out the comprehensive suggestion of desertification in Baojing County.

desertification;governance mode;Baojing County

2012-11-22

2013-01-09

X 171

A

1003-5710(2013)01-0112-03

10. 3969/j. issn. 1003-5710. 2013. 01. 030

猜你喜欢
保靖县石漠化岩溶
贵州省北盘江流域喀斯特石漠化变化特征及治理成效分析
挥洒汗水释放活力
科教新报(2023年13期)2023-08-15 10:18:52
某石灰岩矿区岩溶涌水治理处理方法
云南省石漠化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
探讨岩溶区高速公路勘察技术方法
中华建设(2019年2期)2019-08-01 05:57:58
典型岩溶区不同水土流失强度区石漠化特征分析
武陵山区宝卷结构类型研究——以保靖县宝卷田野调查为基础
石漠化治理存在问题及对策——以广西为例
学术论坛(2016年5期)2016-05-17 05:44:46
高密度电法在岩溶区隧道勘察中的应用
保靖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理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