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慧, 邹望坤, 彭邵锋, 周小玲
(1.湖南省林业厅, 湖南 长沙 410007; 2.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04)
湖南省油茶标准化体系建设现状与对策
吴 慧1, 邹望坤1, 彭邵锋2, 周小玲2
(1.湖南省林业厅, 湖南 长沙 410007; 2.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04)
分析了湖南省油茶标准化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为油茶产业实现集约化、科学化和标准化提供科学依据。
油茶; 标准化; 现状; 对策; 湖南
油茶(Camelliaoleifera)属于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植物,与油橄榄、油棕、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料树种[1-2]。油茶具有很高的综合利用价值,其主要产品茶油的营养价值优于橄榄油,长期食用对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具有明显效果,联合国粮农组织已将其列为重点推广的健康型高级食用植物油[3-7]。榨取油后的枯饼,可以提取茶皂素、茶多糖等活性物质,可制造生物肥料、生物农药和生物洗涤剂等绿色产品[8-11]。油茶不与粮棉争地,耐干旱瘠薄、抗逆性强,适生范围广,经济收益期长达50年以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兼备[12-14]。
湖南是我国茶油重点产区,现有油茶林127.87万hm2,年产茶油13.4万t,年产值107.2亿元。湖南油茶产业未来发展目标是建设油茶林133.33万hm2,其中高产示范林66.7万hm2,年产茶油50万t,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多方面的投入和有效措施的推动,加强油茶标准化体系建设与现代技术应用无疑是有效措施之一。可通过建立贯穿种植、管护、采收、生产、加工、包装、流通等生产全过程的油茶标准化体系,并加以实施和推广应用,实现油茶“从山地到餐桌”的标准化管理,从而获得最佳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15-17]。
1.1油茶标准化体系框架已见雏形
目前,我省油茶生产过程中贯彻应用的标准有20个(详见表1),其中国家标准4个,行业标准7个,湖南省地方标准9个。从标准内容来看,其中良种繁育标准5个,丰产栽培13个,加工标准2个,基本涵盖了油茶生产的全过程,此外部分油茶企业制定了油茶相关企业标准,形成了我省油茶标准化体系基本框架。
1.2体系正在基本框架下积极完善
近年来,湖南油茶产业发展很快,苗木生产能力、造林规模及产品加工能力都有较大扩展,但也暴露出一些生产环节存在标准落后或缺失等问题。油茶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与大力
表1 湖南省目前应用的油茶标准Tab1 TheapplicationstardardofOil⁃teaCamelliainHunanProvincecurrently标准等级个数标准属性标准名称及编号推荐性标准《油茶苗木质量分级》(GB/T26907-2011)国家标准4强制性标准《油茶籽油》(GB11765-2003)推荐性标准《油茶丰产林》(GB7906-87)(正在修订,暂由(LY/T1328-1999)代)推荐性标准《油茶籽饼、粕》《油茶果采后处理技术规程》(LY/T2034-2012)《油茶籽》(LY/T2033-2012)《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LY/T1935-2011)行业标准7推荐性标准《油茶采穗圃营建技术》(LY/T1936-2011)《油茶良种选育及苗木质量分级》(LY/T1730-2008)《油茶栽培技术规程》(LY/T1328-2006)《油茶丰产林》(LY/T1328-1999)油茶栽培技术规程(DB43/T725-2012)油茶籽的采收和质量分级(DB43/T724-2012)油茶种子园营建技术规程(DB43/T723-2012)《油茶丰产技术标准》(DB/4300B64031-1988)地方标准9推荐性标准《营建油茶采穗圃、种子园技术规程》(DB/4300B64032-1988)《油茶芽苗砧嫁接育苗技术规程》(DB43/T102-1996)《油茶工程病害综合防治规程》(DB/T083-1994)《油茶工程虫害综合防治规程》(DB/T088-1994)《油茶工程更新改造技术规程》(DB/4300B640331-1988)
支持,直接推动了油茶标准化体系在基本框架下不断完善。目前正在制(修)订的油茶行业标准包括油茶丰产林产量测试方法、油茶多抗有机肥生产技术规程、油茶芽苗砧嫁接技术规程等;计划制定的地方标准包括油茶施肥技术规程、油茶树体培育技术规程、油茶地表覆盖技术规程、油茶幼林间种技术规程、油茶容器育苗技术规程、油茶遗传资源调查编目技术规程等。同时,有关部门正在制定油茶标准化体系建设框架计划,在框架计划的指导下逐步建立起适合我省油茶产业发展的标准化体系。
1.3油茶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初见成效
湖南作为全国茶油重点产区,近年来在油茶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把标准和技术规程的应用与推广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重点抓油茶标准化示范区建设。近几年来,湖南省共建立油茶标准化示范区(点)26个(处),面积共0.33万多hm2,投入资金2500多万元;示范内容涵盖了良种繁育、种子园和采穗圃建设、丰产林营建、低产林改造等,并获得了良好的成效。湖南平江县应用油茶相关标准建立的油茶采穗圃及良种繁育基地,苗木出圃率提高了10%~20%,造林后5年的油茶林平均座果率提高了8.5%,8年林产量提高了2倍;2008年,湖南祁阳县承担实施的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项目,造林后5年的油茶林产油达157.5kg/hm2;湖南浏阳市淳口镇造林后11年的油茶丰产示范林产油达1162.5kg/hm2,镇头镇土桥村应用相关油茶技术标准进行低产改造,产油达536.25kg/hm2;郴州邦尔泰苏仙油脂有限公司通过实施油茶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完成了多个环节的技术改造,产品生产能力及质量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制定了3项企业标准,获得了9项技术专利和1项技术成果等。湖南省通过油茶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带动,辐射推广面积3.33余万hm2,带动社会资金投入10亿余元。
1.4油茶标准化体系建设人才技术基础坚实
湖南悠久的油茶种植历史和近年来产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油茶科研事业的进步,也为人才培养和技术积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湖南省林业科学院从事油茶科研近50年,先后承担过几十个省级以上油茶科研及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科研成果获奖20多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先后培育出“湘林”系列国家和省级油茶良种共计80多个;承担过多项油茶标准的制(修)订任务,打造了一支既懂油茶生产技术又熟悉标准制(修)订业务的人才队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科技学院都设有油茶(经济林)专业,建有油茶研究所或实验室,在油茶产区建有一批油茶科研试验基地,既出人才又出成果,同时参与当地的油茶产业建设和标准的制(修)订及审查。
2.1油茶标准化体系亟待完善
湖南油茶标准化体系框架已具雏形,而且部分生产实际中急需的标准正在抓紧制(修)订或列入了制(修)订计划,但仍然未能完全覆盖油茶生产的全过程,如油茶生产环境(如土壤中有害元素的检测)质量监测、初加工产品(毛油)、专用肥料、专用农药等缺少标准。《油茶工程病害综合防治规程》(DB/T083-1994)、《油茶工程更新改造技术规程》(DB/4300B64033.1-1988)为上世纪90年代制定,技术明显滞后,已不适应现代油茶产业发展需要,亟需修订。一些加工企业包括品牌生产厂家在内,虽然以《油茶籽油》和《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两个国标作为茶油生产标准,但没有一家企业制定了自己的企业标准,这对企业创建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极为不利。这些都是当前油茶标准化体系建设亟待完善的内容。
2.2油茶标准宣贯力度需进一步加大
标准是成熟技术的总结。油茶标准是从事油茶生产技术研究的科技人员通过长期不断地探索、试验、总结而获得的技术成果,然后转化成标准。应用这些标准能够大幅度提高产量。但是只有从事研究与推广的科技人员以及少数接受了培训或者获得技术资料的少数林农了解和掌握了技术或标准,而多数林农缺乏获取渠道,或者获取时间较长,导致部分林农应用和推广油茶标准难以着手或者积极性不高。
2.3油茶标准化示范基地的建设方式需要进一步改进
林权制度改革之前,油茶主要经营模式为集体经营,油茶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方式也是以集体经营模式为主。林权制度改革之后,林农拥有林地使用权,并转换为油茶发展的主体。在油茶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家庭、联户、公司以及“公司+农户”等多种模式。建设油茶标准化示范基地的目的,就是选择优良品种,应用先进技术,配套科学管理,建设丰产、优质、高效的“绿色银行”,引导广大林农自愿、科学发展油茶,且通过发展油茶增收致富。因此,改进油茶标准化示范基地的建设方式,适度规模化、多样化,以适应当前油茶经营模式的需要。
2.4油茶良种的推广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
良种是植物高产的基础。湖南油茶良种选育在广大科研工作者的长期不懈努力下取得了显著成果。目前,通过省级以上审(认)定的油茶良种达97个,其中通过国家良种审(认)定的良种有22个,并且被广泛地应用到生产中。但也因为良种数量太多,导致部分林农认识选择存在一定的困难,一些不法分子在苗木经营中鱼目混珠,以劣充优,以次充好。
3.1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逐步完善油茶标准化体系
收集现有的油茶标准并加以梳理,找出已不适应现代油茶生产的内容,同时抓紧完成正在制(修)订的标准,在此基础上将标准与油茶生产全过程(采种-育苗-栽植-抚育-采摘-加工-质量检测等)进行比对,从中找出未能覆盖油茶生产全过程中的标准缺失环节,提出标准制(修)订计划。以制(修)订地方标准为重点,积极争取承担一些行标、国标项目,支持鼓励企业制定企业标准,并按轻重缓急作出安排,力争在3~5年内完成,最终建成一套完整、科学、基本满足油茶生产实际需要、能够推动油茶健康发展的油茶标准化体系。
3.2多方式、多途径加强标准的宣贯
标准的作用能否得到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需要者能够及时获得,这是标准宣贯的目的。目前,标准的宣贯主要采取主管部门发布目录并有偿发行文本、实施单位办培训班以及发放一些纸质资料等方式,但由于受条件的限制,受益者往往有限,许多林农很难及时获得。因此,在不侵犯知识产权的条件下,把标准文本发布到网络,让林农直接从网上查询;油茶产业重点县可以推出科技型的电视专题节目介绍油茶标准化生产栽培技术;专业杂志开辟专栏等多种方式加大宣贯力度。
3.3多模式、分步骤改进油茶标准化示范
油茶发展的主体是林农,发展动力是林农的积极性。如何调动林农自发地、科学地发展油茶,示范是一个直接的、有效的措施,让人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除目前承担国家油茶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5个县(市、区)外,其他重点县也应建设油茶标准化示范区;在经营模式上要综合对比分析家庭、联户、公司、公司+农户等模式的利弊,以家庭、联户模式为重点;在经营方式上要新造和低改并举;在投入上要争取和整合各种渠道资金,鼓励林农投劳投肥,减少直接投资。林业主管部门适时作出规划,分步实施,争取3-5年完成,通过示范,带动油茶产业的有序发展。
3.4加大油茶良种的推广力度
湖南油茶良种选育成效显著。油茶良种数量多,林农选择范围广,但选择难度也相应增大。作为油茶科研部门、种苗管理部门,可以根据湖南省的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和良种的适用性及产出效益,科学挑选出10~20个表现突出的品种进行重点推介与示范,既降低了良种使用的盲目性,又能规范良种苗木市场。
3.5探索参与国际合作,提升我国油茶产业的国际标准话语权
我国是油茶的主产区,其主产品茶油的销售市场在中国,当我国的油茶产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产品需要进入国际市场时,标准就成为进入国际市场的敲门砖。因此,科研部门、标准管理部门应积极探索参与国际合作,及时掌握食用油国际标准的发展动态,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国际植物保护公约组织(IPPC)等组织建立联系,在保护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开展合作与交流,争取主动,在适当时机制定油茶国际标准。
3.6加强油茶标准化体系建设与实施的人才培养及技术力量的整合
科技人员是油茶标准制(修)订及宣贯实施的主体。因此一方面要对参与标准制(修)订及宣贯实施人员进行有关标准领域的知识培训,提高业务能力;另一方面要在湖南省林业标准化委员会的指导协调下,整合全省林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生产企业的力量,同时联合邻近油茶重点产区省同行,共同努力,加速全省油茶标准化体系建设步伐。
3.7多方筹措,加大资金投入
资金是标准化体系建设的关键,需要多方筹措。首先,各级政府要加大投入,列专项扶持;其次,要积极争取各级油茶标准制(修)订、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第三,鼓励油茶企业积极制定地域性技术规程与企业标准,加快产业关键环节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使油茶产业成为致富林农,振兴一方经济的绿色支柱产业。
[1] 庄端林.中国油茶[M]. 2版.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2] 胡芳明,谭晓风,刘慧民.中国主要经济树种栽培与利用[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370-374.
[3] 汪虎. 油茶茶枯中茶油及高纯度茶皂素的提取纯化工艺研究[D].兰州:兰州理工大学,2011.
[4] 唐丽丽. 茶油加工及综合应用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0(4):375-376.
[5] 李丽,吴雪辉,寇巧花. 茶油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J]. 中国油脂,2010(3):10-14.
[6] 林朝悦. 茶油的抗炎作用及治疗实验性皮炎的研究[D].福州:福建医科大学,2009.
[7] 马力,陈永忠. 茶油的功能特性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2009(8):82-84.
[8] 马力,陈永忠. 油茶枯饼抑螺的可行性分析[J].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10(5):63-66.
[9] 马力,陈永忠,彭邵锋,等. 蛋白饲料用油茶枯饼脱毒及发酵培养基初筛[J]. 中国农学通报,2010(15):15-18.
[10] 朱彬,钟海雁,曹清明,等. 油茶活性成分研究进展与展望[J]. 经济林研究,2010,28(3):140-145.
[11] 夏合新,石之林,陈欣安,等. 湖南林副产品加工利用现状及发展方向的调查研究[J]. 湖南林业科技,1987,14(1):1-4.
[12] 姚小华,王开良,罗细芳,等.我国油茶产业化现状及发展思路[J].林业科技开发,2005,19(1):3-6.
[13] 奚如春,邓小梅.我国油茶产业化发展中的现状、要素及其优化[J].经挤林研究,2005,23(1):83-87.
[14] 陈永忠,王德斌,刘欲晓.湖南油茶产业发展机遇与对策[J].湖南林业科技,2002,29(4):50-52.
[15] 王瑞,陈永忠.湖南省油茶产业标准化建设展望[J].湖南林业科技,2011,38(2):59-61.
[16] 林其盛.标准化: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J].林业经济,2003(10):53-54.
[17] 江建煌.林业标准化初探[J].安徽农学通报,2007,22(13):67-68.
(文字编校:龚玉子)
PresentsituationandcountermeasuresfortheconstructionofstandardizationsystemofOil-teaCamelliaofHunanProvince
WU Hui1, ZOU Wangkun1, PENG Shaofeng2, ZHOU Xiaolin2
(1.Forestry Department of Hunan Province,Changsha 410007,China;2.Hunan Academy of Forestry,Changsha 410004,China)
Some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 were proposed 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tandardization system of oil-teacamelliain this paper.In order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intensive, scientific and standardized oil-tea Camellia industry.
Oil-tea Camellia; standardization status; Hunan Province
2012-10-17
2012-12-06
F 326.2
A
1003-5710(2013)01-0108-04
10. 3969/j. issn. 1003-5710. 2013. 01. 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