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霞,曹冬云,宗 亮
(山东省淮河流域水利管理局,山东 济南 250100)
风雨治淮,盛世安澜
——纪念山东省淮河流域水利管理局建局50周年
李 霞,曹冬云,宗 亮
(山东省淮河流域水利管理局,山东 济南 250100)
一部中国文明史也是一部中国人的治水史。治国先治水,有土才有邦。从大禹治水的开天辟地,到三峡工程的举世瞩目,从郑国渠的开篇之作,到南水北调的巨匠手笔,我们的先人在这片充满神奇的土地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固堤建坝、拦蓄洪水、灌溉发电、科学调度、调水调沙……我们淮河人更是踏着改革开放的凯歌,拼搏奉献,用辛勤和智慧,在滔滔江流中铺开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治淮画卷,在滚滚浪花里奏出了一曲跌宕起伏的世纪交响,在流域治理上谱写着永载治淮史册的新篇章。
淮河,是一首流淌的诗,绵延不绝,记载着流域百姓难以言说的恩怨。
淮河,是一首悲伤的歌,如泣如诉,倾诉着多少自然灾害和辛酸苦痛。
纵观整个治淮史,可以说沿淮人民对淮河的感情是很复杂的,既爱她为我们冲刷出肥沃的土地,抚育着我们一代代淮河儿女;又怕她无常的河流野性,给流域人民带来一次又一次深重的灾难。为了驯服这条喜怒无常的“长龙”,从大禹治水开始,不知有多少人把一生的心血都抛进了这东逝的长河之中,然而,历史留给人们更多的还是无奈。
50载治淮岁月,50年艰辛历程。
50年来,淮河流域儿女历经艰苦奋战,在被称为“最难治理的河流”上筑起了一座又一座治水丰碑。如今,昔日洪流宣泄时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的景象不再,清凌凌的淮河水灌溉着淮河两岸的万顷良田,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一家一户、一草一木……我们可以告慰周恩来总理:淮水安澜,功在禹上。
50年持续治理,流域的面貌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较高标准的防洪减灾和水资源保障工程体系已经建立,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工业化和城市化加快推进,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小康生活目标基本实现……今日的沿淮人民,不仅远离洪水威胁,更实现了安居乐业,和全国人民一样,将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
50年持续治淮,流域基本建成了防洪、除涝和水资源综合利用体系,基本理顺了紊乱的水系,减灾兴利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实现了洪水入江畅流、归海有路,可以防御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流域性最大洪水。流域水资源配置格局初步形成,城乡供水保障能力显著提升,水资源和水生态得到保护。
尽管淮河流域告别了“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落后面貌,但中游平原洼地涝灾严重、下游洪水出路不畅、行蓄洪区安全设施薄弱等问题仍然困扰着淮河流域。流域治理,任重道远。
继往开来——水多与水少,排污与治污,发展与生存……特殊的地理、气候和社会条件,决定了治淮必然是一项艰巨复杂、长期持久的系统工程,治淮大业任重道远。
当前,淮河流域治理迈入新的历史阶段,面临新的重大机遇。国务院治淮工作会议,明确了新一轮治淮的重点:实施行蓄洪区调整与建设、平原洼地治理、居民迁建以及重要支流河道治理等,构建较为完善的防洪排涝减灾体系。以此为新起点,淮河流域各地正紧锣密鼓,即将打响新一轮治淮战役。
六十一甲子,五千载春秋。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有共产党的英明领导,有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有流域人民的团结奋战,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目标实现之时,淮河流域的防洪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将会得到可靠保障,一个碧波荡漾、江河安澜、人水和谐的新淮河必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50年风雨,岁月峥嵘,波涛滚滚的河水是对历史最好的见证。从淮河流域源头秀美的桐柏山到淮河入海口宽广的扁担港,淮河的湍湍水流,走的是一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之路。在这金秋时节,探访流域人民,扑入眼帘的是:两岸林木延绵不尽,田间机耕纵横交错,城里高楼整齐林立,一派和谐的景象。如果没有盛世安澜,又哪有流域人民的富裕;没有淮河水源源不断的滋润,哪有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这一对流域人民美好生活的描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今天,才真正得以实现。
人民治淮史上的奇迹太多太多,又怎能道的完、说的尽。从源头到河口,从细流到湖泊,淮河凝聚着民族的精华,吟唱着祖国的昌盛,见证着人民治淮的新篇章。
见微知著,虽微而博。我们继续坚持在岁末寻找大湖中的涟漪,以滴水见证壮阔的波澜。纪念,为难以割舍的细节;致敬,为勇于担当的你。
时光如注,溯洄难从。送别往事,来者可追。当太阳擎起清晨的第一束光线,我们仍然志愿与你同行,坚持对美好的追求。
祝福水利,祝福淮河局,祝福你我。
李霞(1980—),女,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