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天益与李东垣※

2013-04-09 01:43
河北中医 2013年6期
关键词:东垣李东垣拜师

王 妮

(陕西中医学院医史博物馆,陕西 咸阳 712046)

罗天益,字谦甫,元代无极(今河北无极)人(元代真定路府学教授砚坚的《东垣老人传》说“廉台罗天益谦父”;《卫生宝鉴》卷九《气虚头痛治验》中曹郎中赠诗中“连年应召天策府,廉台草木皆欣荣”。“廉台”即“廉颇台”,罗天益里籍。据《元和郡县图志》、《元史·地理志》所考,廉台元时应属无极县,无极属真定路中山府),为蒙元时期重要医家,是金元四大家之李东垣晚年亲炙弟子,在学术上尽得其传,生活上与之互为照顾,两人情深意笃。东垣逝后,罗天益对师授著述用心刊行推广,并将易水之学推广流行天下。正可谓:易水学派至李东垣方为天下显学,无罗天益则无以行天下。

1 受教李东垣

1.1 机缘巧合,拜入东垣门墙 罗天益拜师时,恭上《上东垣先生启》,说到自己情况:“幼承父训,俾志学于诗书;长值危时,遂苟生于方技。”[1]可知,罗天益出身于读书人家,自小习读诗书,甫一长成,正值战乱时局,为家庭生计所迫,遂以行医谋生,正所谓“遂苟生于方技”。

罗天益经友人周都运引荐,得以拜见李东垣。在拜师前,周都运介绍他“性行敦朴,尝恨所业未精,有志于学。”[2]罗天益应该已经有了一定理论基础和临床积累,才获周都运赏识推荐。周都运论及罗天益“尝恨所业未精”,应是罗天益有很强的上进之心,也许这正是李东垣收其为徒的原因。而此时的李东垣,经战乱颠沛,已至晚年,“欲道传后世,艰其人”[2]。

罗天益首次拜见东垣时,东垣曾问:“汝来学觅钱医人乎?学传道医人乎?”[2]罗天益当即表示要做后一种人,甚合李东垣之志,遂得以拜东垣为师。

罗天益受教东垣的时间,史料有些出入,学者也有不同看法。

据元代砚坚1267年撰《东垣老人传》记载,李东垣在外避乱多年,于1244年65岁时,还乡定居,物色传人:“至甲辰,还乡里,一日谓友人周都运德父曰:吾老,欲道传后世,艰其人奈何?德父曰:廉台罗天益谦父,性行敦朴,曾恨所业未精,有志於学,君欲传道,斯人其可也。”[2]甲辰,蒙古乃马真后三年(1244)。李东垣,1180—1251年。据此则罗天益拜师于1244年,受教于东垣7年。砚坚1277年《医学发明序》亦坚持“亲炙数年”,云“罗君谦甫,受业先生之门,亲炙数年”[3]。

而1283年《卫生宝鉴·王恽序》却曰:“罗君谦甫,东垣先生之高弟,尝谓予言……愚虽不敏,幸蒙先生与教理之深指,乃所愿也。故十数年间,虽祁寒盛暑,亲炙不少辍,真积力久,尽传其私淑不传之妙。”[1]据此罗天益得李东垣师亲炙十数年。学者对李东垣去世时间1251年2月均无异议。据此,若果真“亲炙十数年”,则罗天益拜师应在1236年至1241年2月之前。

问题的关键在于李东垣到底何时回乡定居。

元好问《伤寒会要》序:“壬辰(1232)之兵,明之与予同出汴梁,于聊城、于东平,与之游者六年于今……戊戌(1238)之夏,予将还太原,其子执中持所谓《会要》者来,求为序引。”[4]可知1238年夏,东垣仍在东平,未回乡。

元砚坚《东垣老人传》:“至甲辰(1244),还乡里”[2]。可《兰室秘藏·自汗门》、《东垣试效方》卷九都载有癸卯(1243)冬东垣就在家乡治病的2个病案:一、“灵寿县董监军,癸卯(1243)冬(《东垣试效方》作“冬十二月间”)大雪时,因事到真定,忽觉有风气暴至……”[5]经东垣医治而愈;二、“癸卯(1243)冬(《东垣试效方》作“冬十月”),白枢判家一老仆,面尘脱色……”[5]

白枢判即白华(字文举),《遗山集》中称为“白枢判兄”,是著名的元曲四大家白仁甫的父亲[6],这一时间,白华、白仁甫父子居真定,受到北方最早降蒙的史天泽的庇护[7]。以上两案显然告诉我们:至少1243年整个冬天东垣已经回乡。

从以上考证可以得出,李东垣回乡时间应该在1238年秋至1243年秋之间。罗天益,是在李东垣回乡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挑选方得以拜入李东垣门墙的,据此罗天益拜师应在1238年秋至1244年之间。

若此,《东垣老人传》的“甲辰”是否可作这样理解:“甲辰(1244)”是指罗天益正式拜师时间,并非李东垣回乡时间,亦非周都运引荐时间,或许李东垣对罗天益有一定考察时间。

1.2 随侍老师,坚持学、行两不误 罗天益拜李东垣为师,约在1238年秋至1244年之间,自此直至1251年2月东垣去世,一直随侍李东垣左右,一边研习医学理论、一边临证治病学习易水之学[8]。

元砚坚记有罗天益随师学习详状,有基础学习,“抑予闻李君教人,讲释经书之暇,每令熟读本草,川路所产,治疗所主,气味之厚薄,补泻之轻重,根茎异用,华叶异宜,一一精究,初不以方示之,意盖有在矣。谦父不私所有,推以及人,善则善矣,李君教人之本意,殆不然也”。[2]有经验总结,“罗谦父受学其门,君尝所以疗病,所制方录之甚悉,月增岁益,浸以成编;凡有闻于君者,又缉而为论”[2]。

更有行医实践:1246年约一年的时间,罗天益在藁城行医,且在地方上已经享有一定声誉,获县尹董公赏识,聘其为百姓治疗传布极广之疔疮[1]。此时据罗天益拜师仅两年。海迷失后二年(1249)春,罗天益又为“杨郎中之内”,用“调胃承气汤加升麻加黄连汤”治愈了苦恼多时的“面热”之病[1]。

1.3 受教研摩《内经》,师徒合著《内经类编》 东垣教授罗天益之法异于常人,元代刘因《内经类编序》中曰:“镇人罗谦甫尝从之学,一日遇予,言:先师尝教予曰:夫古虽有方,而方则有所自出也。均脚气也,而有南北之异。南多下湿,而其病则经之所谓水,清湿而湿从下受者也。孙氏(孙思邈)知其然,故其方施之南人则多愈。若夫北地高寒,而人亦病是,则以其嗜酮乳,而且以饮多饮速为能故也。则经之所谓饮发于中,跗肿于下,与谷入多而气少,湿居下者也。我知其然,故我方之施于北,尤孙方施之于南也。子为我分经病证而类之,别庶知方之所自出矣。予自承命,凡三脱稿,而先师三毁之。研摩订定,三年而后成,名曰《内经类编》,敢望吾子序。……予闻李死今三十年,罗祠而事之如平生,薄俗中而能若是,是可序。”[9]

显然此书是李东垣将自己积累的医学资料授予罗天益,要求他将病症及治疗按《内经》理论体系,予以分经类编。可见此书内容来自李东垣,体例亦由李东垣创制,终由谦甫成之。此也是李东垣教授之法,李东垣学术,源本《内经》,罗天益经此番朝思夕惟、反复研摩,对《内经》经旨已心开神悟,始能临病取法乎上,辨证确而不惑,光昭师道。

《内经类编》虽署名罗天益,实为李东垣与罗天益师徒二人合著的医方专著。此书应完成于1251年以前(李东垣生前),而刘因的序约撰写于1281年(李死今三十年)。此书今不传。

2 师徒情深,互相照顾

罗天益长值危时,为家计行医谋生,李东垣深知之,为两人共同愿望“传道医人”,李东垣违背常理不收拜师礼金,且罗天益“日用饮食,仰给与杲”[2]。三年后又赠其白金,勉其力学:“(罗天益)学三年,嘉其久而不倦也。予之白金二十两,曰:吾知汝活计甚难,恐汝动心,半途而止,可以此给妻子。谦父力辞不受。君曰:吾大者不惜,何吝乎细!汝勿复辞。君所期者可知矣”[2]。罗天益遂受之,益发奋,后果然尽得其传。

宪宗元年(1251)二月李东垣去世,作为李东垣晚年惟一随侍在侧的爱徒,罗天益当然主持料理老师后事,照顾家人。松岗老人侍其(侍其,复姓)轴曰:“(李东垣)身殁之后,(罗天益)奉公之室王氏,与嫡母无异。岁时甘旨不乏者,殆十余年。王氏享年八十,以寿终。其窀穸之事,播间追远祭祀之礼不缺。近世以来,师弟之道,及之者鲜矣哉。”[3]《内经类编序》刘因亦曰:“予闻李死今三十年,罗祠而事之如平生,薄俗中而能若是,是可序”[9]。李东垣有子名执中,仅见于元好问《伤寒会要序》“戊戌(1238)之夏”,疑先于李东垣卒,故由罗天益尽赡养之职。两人既为师徒,亦为父子,互相照顾可窥一斑。

3 不遗余力推行李东垣之学

李东垣终前,以毕生著作授罗天益。《东垣老人传》云:“临终,平日所著书检勘卷帙,以类相从,列于几前,嘱谦父曰:此书付汝,非为李明之、罗谦父,盖为天下后世,慎勿湮没,推而行之。”[2]罗天益谨记其师教诲,一生自撰虽不丰,而于师授著述之刊印流传却极其用心,不负李东垣临终所托。1251年李东垣逝后,罗天益经不懈努力,方于1276年至1280年先后刊行了李东垣的《兰室秘藏》、《脾胃论》、《医学发明》等多部李东垣学术代表性的著作。李东垣之学因罗天益而得以传布天下,易水学派之发扬光大,罗天益实大有力焉。故王恽曰:“予嘉其学术,及物之外,能光昭师道,如是可谓知本也已”[10]。

3.1 《兰室秘藏》 《兰室秘藏》应成书于李东垣病逝(1251年)前的数年间,25年后,即1276年由罗天益交付刊行。罗天益序,曰“《兰室秘藏》六卷,吾师李东垣先生所辑也”,末署“至元丙子(1276)三月上巳,门人罗天益百拜书”[5]。后人多“疑即砚坚所谓临终以付天益者也”[11]。该书虽是李东垣的平生临证记录,并非罗天益的本人学术专著,但其整理之功不可泯没。且罗天益不仅仅只对其师遗稿进行整理,其中还加入了他本人随师学习的笔记。如《兰室秘藏·头痛论》云:“先师尝病头痛……洁古曰:此厥阴太阴合病,名曰风痰”[5],此为罗天益语气,并非李东垣亲笔。

3.2 《脾胃论》 李东垣晚年力作《脾胃论》,开篇有好友元好问“己酉(1249)七月望日”序[2],可知他去世前两年书已完稿。

此书的刊行也同样得益于弟子罗天益。书后附有罗天益“至元丙子(1276)三月上巳日序”[2]。时人刘因在《答医者罗谦父》中曰:“八月二日,因顿首再拜,复太医先生侍下:人来领书,及见赐诸医书,前后受赐稠叠矣。仆自六月七日中山会葬妻父,七月五日回,目疾暴发,至今昏花,所谓《医经辨惑》才检校二三简而已。昨日定兴奔舅氏丧回,而知专人来,且以缮写《脾胃论》见命,则愈增稽缓之愧也。然目疾才愈,尚不敢久视,且一二日间,欲于门侧建一草亭,又不免监督之役,恐久旷日期,而虚来人之傭直也。今日早饭竟,故遣归。其二书约两月可比,至期使之来取可也。”[9]此序未署年月,据袁冀先生考证当为丙子(1276)年[12]。可知,《脾胃论》1276年尚未刊行,应在1276年以后由罗天益鼎力刊行。

3.3 《医学发明》 《医学发明》现存的最早的序是时居藁城的名儒松岗老人侍其(侍其,复姓)轴序,题署曰:“至元柔兆摄体格皋月下旬,松岗老人侍其轴诚之引《医学发明》序。”[3]“至元柔兆摄体格皋月下旬”,即为至元丙寅(1266)五月下旬。时间最晚的是序二(无名氏序)曰:“君之高弟罗君谦甫,惜其湮没,将镂板以传”,“至元十六年(1279)”[3]。可知书成于1266年前,刊于1279年后,仍由罗谦甫整理刊行。

3.4 《洁古老人注难经》(佚) 从元人王恽《洁古老人注难经序》中可知,罗天益曾重新整理张元素《洁古老人注难经》一书:“洁古张先生,……述经解廿四卷。先生高弟东垣老人,以其书授罗君谦甫。兵后文多坠简,及得田氏口传易水遗旨百余条,苴补脱漏,遂为完书”,“至元十七年(1280)”[10]。可知,此书经罗天益复立,请王恽序,表明罗天益意欲刊行之。《洁古老人注难经》仅见此著录,历代书目皆失载,终是否刊行已无从可考。

(指导老师:宋珍民)

[1] 罗天益.卫生宝鉴[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8,7,167,125.

[2] 李东垣,罗天益.东垣论脾胃[M].张克敏等校注.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41,138,58,134.

[3] 李杲.医学发明[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9:2.

[4] 李东垣.东垣医籍[M].丁光迪,文魁编校.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537-538.

[5] 李东垣.兰室秘藏[M].李仲平校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89,74,1,36.

[6] 胡适.胡适古典文学研究论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623.

[7] 李修生.白朴·马致远[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7.

[8] 王妮,李颖峰,宋珍民.罗天益生平考[J].中医药文化,2013,45(2):50-52.

[9] 刘因.静修先生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5:28-29,60.

[10] 李修生.全元文6[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167.

[11] 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M].北京:中华书局,1965:870.

[12] 袁冀.元史论丛[M].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78:46.

猜你喜欢
东垣李东垣拜师
High-order harmonic generation of the cyclo[18]carbon molecule irradiated by circularly polarized laser pulse
李东垣“甘温除热法”的现代临床应用
巧解心结换得“全福花”
湍河之畔拜师记
湍河之畔拜师记
刘邦东垣是与非
东垣灸法浅析
欧阳修拜师
国医大师张琪教授临证运用东垣代表方剂经验
基于数据挖掘金代名医李东垣治疗脾胃病用药思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