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赞襄治疗闪辉性暗点的经验*

2013-04-09 01:05河北省人民医院中医眼科石家庄050051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干姜吴茱萸右眼

河北省人民医院中医眼科 庞 荣 张 彬 (石家庄050051)

闪辉性暗点是指一时性视功能的障碍,发作时视物不清,眼前呈雾蒙状,视野中出现闪辉性暗点,故称为“闪辉性暗点”,属于中医眼科学中“目黑侯”的范畴。多见于16~35岁,女性多于男性,每次发作时间短者不过几分钟,发作过后诸证皆消失。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双眼突然发作的视觉障碍,表现形式多样,开始自觉在视野周边部,有时在注视部视野有局限性缺损,其境界边呈锯齿状闪光 (稻芒样的白线),一般呈金黄色,逐渐扩散到全视野,形成锯齿样弧形光带,有时暗点可发生于闪辉之前,至一定范围,即逐渐缩小。这样的视野缺损发作终了,多继之出现偏头痛、眼痛,视力障碍或恶心、呕吐;发作时间3~40 min。闪辉性暗点临床诊断并不困难,只要认真咨询病史即可以明确诊断。及时到医院检查很容易确诊。另一特点就是头痛,也是闪辉性暗点的特点。发作时窥测眼底,偶见视网膜动脉痉挛,动脉管壁闪光搏动感,一般眼底正常。

庞赞襄教授认为:本病发作之时,患者常有头痛,干呕吐涎沫,为厥阴寒气上攻所致;吐利,四肢发凉,为寒气内盛;食后欲吐,为胃寒盛也。故脾胃虚寒,寒居中州,运化失职,痰湿阻络,痰湿寒邪互结,阻遏玄府,使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致使清阳之气不能上升于目,阳气不足,阴寒得以乘之,以致本病。现将跟随庞赞襄教授临证积累有效验案介绍如下。

例1:梁某,女,30岁,教师,于1988年4月26日初诊。主诉:双眼前发黑,视物不清,头后部痛,欲呕,短时发作1次。检查:右眼远视力1.2,左眼远视力1.2,裂隙灯检查:双眼前节正常。眼底检查:双眼底小瞳下未见明显异常。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诊断:双眼目黑侯 (双眼闪辉性暗点)。方药:舒络解痉汤(《中医眼科临床实践》)。处方:吴茱萸、党参各12 g,干姜、半夏、橘红各10 g,甘草3 g,大枣4枚。水煎服,每日1剂。服药6剂,眼前黑影消失,头痛好转,前方继服,1988年5月12日复查:双眼远视力1.2,眼前黑影完全消失,头痛欲呕未再发作,嘱其服药3剂善后,观察4年未再反复。

例2:赵某,女,32岁,于1992年1月6日初诊。主诉:时有阵发性眼黑或眼前发花,眼胀,上述症状消失后,即发现头痛,恶心,手足发凉,不思饮食,便润。检查:右眼远视力1.0,左眼远视力1.2,裂隙灯检查:双眼前节正常。眼底检查:双眼底小瞳下未见明显异常。舌苔薄白,脉沉细。诊断:双眼目黑侯 (双眼闪辉性暗点)。方药:舒络解痉汤(《中医眼科临床实践》)。处方:吴茱萸、党参各12 g,大枣2枚,干姜、半夏、橘红各10 g,甘草3 g。水煎服,每日1剂。服3剂后,症状减轻,但仍有轻度头痛,恶心,胃纳仍少,口干欲饮,脉沉细。继以前方加麦冬、焦神曲各10 g,连服3剂后复诊,诸症皆消,未再发作,胃纳增,脉象较前和缓。又按前方加防风10 g再服,以善其后。1月25日复诊,未再发作。至此,嘱其按前方再服3剂,方可停药。

例3:鲁某,女,25岁,于1993年3月6日初诊。主诉:两眼患闪光性暗点2个多月,经用中西药物治疗病情仍是不断发作。检查:右眼远视力0.4,左眼远视力0.3,戴镜右眼远视力0.7,左眼远视力0.7,裂隙灯检查:双眼前节正常。眼底检查:右眼颞上枝视网膜动脉明显痉挛,黄斑区小动脉弯曲度增加。现在发作时头痛,恶心,舌质淡苔薄,脉沉细。诊断:双眼目黑侯 (双眼闪辉性暗点)。方药:舒络解痉汤加味(《中医眼科临床实践》)。处方:吴茱萸、党参各12 g,大枣2枚,干姜、半夏、橘红、五味子各10 g,甘草3 g。水煎服,每日1剂。服上方3剂,未再发作,脉象较前和缓。继以前方加焦神曲10 g服至3月28日,仍时有头痛、恶心感。眼底检查:左眼颞上枝视网膜动脉仍有痉挛现象。又按前方服至4月18日,自诉:1个月来未再发作,但久视眼痛发胀,稍感头痛。至此,改以滋阴养血和解汤加吴茱萸10 g再服,以善其后。

例4:张某,女,31岁,石家庄市果树研究所工作,于1980年2月8日就诊。主诉:双眼发胀,眼前黑影飞舞,头痛6年余,间断发作,每次持续半天,痛时则恶心呕吐。检查:双眼远视力1.2,近视力1.0,裂隙灯检查:双眼前节正常。眼底检查:双眼底小瞳下未见明显异常。舌润无苔,脉沉弦细。诊断:双眼目黑侯 (双眼闪辉性暗点)。方药:舒络解痉汤加味(《中医眼科临床实践》)。处方:吴茱萸、党参各12 g,大枣2枚,干姜、半夏、橘红、五味子各10 g,甘草3 g。水煎服,每日1剂。3剂后自觉症状好转,全身较前轻松。继服上药9剂后,春节期间又发作1次,但时间较以往为短,头痛减轻,胃纳尚可,便润,舌润无苔,脉沉弦细,再用上方服至4月22日未再发作而停药。

按语:以上病案所用的舒络解痉汤是以吴茱萸汤和二陈汤加减化裁而成。由于本病发作时眼前出现闪辉性暗点与视物模糊,伴有剧烈的头痛、四肢发凉、恶心、呕吐等证,为虚寒所致,足厥阴肝经上达头顶,由于寒邪上注,收引经脉,以致眼前闪光,视物模糊,头痛等证。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浊阴冲逆,故见恶心呕吐等症。根据《伤寒论》 “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与“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方中吴茱萸味辛而苦其性燥热,既有温胃散开郁化滞之功,又具下气降浊之用为君;党参补元气,用为臣药,补胃之虚;干姜温胃散寒,大枣益气滋脾,以助君臣温胃补虚;半夏辛温性燥,善能燥湿化痰,且可降逆和胃而止呕;橘红理气燥湿,使气顺而痰消。

庞赞襄教授治疗本病以温中补虚,降逆散寒,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为主,佐以益气通络,使寒邪外出,气血流畅,目得所养。且注意女性患者多郁的特点,酌情选加疏肝解郁,发散郁结之品。另外,有些女性患者月经不调或失血较为严重,或人工流产后发病,故在方中加入补气养血之品方可收效。

猜你喜欢
干姜吴茱萸右眼
从《神农本草经》论述干姜在经方中的应用
掩其右眼
左眼右眼
左右眼
UPLC-TQD-MS法探讨关木通配伍干姜减毒存效机制
大花吴茱萸果实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
干姜粉能散寒止咳
UPLC-Q-TOF-MS法分析吴茱萸化学成分
浅谈干姜在热证中的运用
吴茱萸敷腹治疗婴幼儿腹泻及护理6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