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您的发现 亮出您的观点 声音—让大家听到您的
核心提示:当高温逐渐回落,当酷暑悄然离去,一年一度的电力迎峰度夏也已接近尾声。照例,又到了回顾、总结迎峰度夏工作的时候。本期《声音》栏目特刊发一组与之相关的言论文章,敬请关注。
文 Article_尹 健
也许,没有哪个行业像供电这样特殊,每年夏季,都要经历一次“浴火重生”般的考验。以至于把度夏作为一场意志考验的战争或全员参与的工程来对待。但考验归考验,紧张归紧张,每年夏季,于走上考场的电力员工来说,因总要在“难过”中度过又躲逃不了,也许反倒并无特殊之处了。
当然,考验、紧张,还是源于供电企业对民生的重视。
作为能源基础行业和社会特殊企业,电力高管部门每年都要印发一份《社会责任报告》,其重点是诠释责任央企所负之使命,这个使命的对象,就是民生。
广义的民生范围中经济、社会、政治、文化无所不包,在此不表。而狭义的民生,则主要指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等。在现代化生活方式中,民众不再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是开灯生活,关灯睡觉。据此,电力作为生活方式的遥控器因关乎民众的生存方式和生活状态,已无限接近生命之源——水的地位,其存在价值已远非“重要”一词所能概括。
当集中爆发的电力负荷变身潮水在夏季汹涌而来时,因种种原因,电力设备的载荷余量总是无法大到游刃有余的地步,于是,供电企业和用电客户的烦恼便各自产生了。但既事关民生,电力企业便没有了有所为和有所不为的选项,只能全力为之。毕竟,是处在发展中的国家做发展中的企业。以致在每年仲夏准时上演“迎峰度夏”这场舞台大剧时,供电企业虽努力扮演好光明使者的角色,并总是在高度紧张中累得筋疲力尽,但可能收获的仍只是稀拉的掌声。
掌声固然不重要,让民众舒心的清凉之夏才总是第一位的。以后的夏季来了,供电企业还是要诚惶诚恐地去努力作为,并会把这种精神发展到全年“二十四节气”中。做到即便无“峰”要迎,也要随时存留迎峰意识。正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正如习近平总书记的中国梦描述“功崇惟志,业广惟勤”。认真只能把事情做对;用心,才能把事情做好。
夏季的民生只是浓缩的民生。自出道以来,供电企业便在反复描绘“人民电业为人民”这几个烫金大字。所谓责任央企,就是民生央企。
(作者单位:安阳供电公司)
文 Article_刘军胜
在《做事做到位》一书中,有关树立“补位”意识这一章节对做好安全工作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这一章节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一次项目完工的剪彩仪式上,有一家房地产公司邀请了上级部门五位领导前来剪彩,当五位领导被请上台后,项目经理发现台下还有一位相当级别的老领导也来了,于是硬把这位领导拉上台,让他也一道剪彩。这时,该公司办公室主任迅速从大衣口袋里拿出一把剪子递了上去,六位领导喜气洋洋地剪完了彩。可以说这位办公室主任在关键时候及时“补位”,避免了“五把剪刀六人剪彩”的尴尬。
立秋已至,酷暑未消,电网负荷仍不断攀升,迎峰度夏保电形势依然严峻。在迎峰度夏保供电前期工作中,我们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以后还有很多硬仗要打,唯有再接再厉,方能取得全面胜利。由于高温,电网设备一直承受着环境温度高、满负荷运行压力,我们要加强对重载变压器台区治理、三相负荷平衡测试、红外测温工作,做好输电通道清障消缺。
加强现场安全监护和监督管理,进行安全交底,不得随意简化工作组织流程和安全措施要求。在“缺位”的情况下及时进行“补位”。在实际工作中不难发现,现场工作中的一个毫不起眼的疏忽或者貌似微不足道的过失,均可导致追悔莫及的事故。特别是那些规模较大、工艺复杂的工作现场,即使有周密的安全防范措施,也很难保证天衣无缝。因此,仅仅要求指挥员、安全员站好“位”是不够的,还需要现场工作的其他同志能及时地、负责地“补位”,许多场合下,哪怕是相互间一个及时提醒,彼此间一句小小的警示,或许就能纠正一次违章,避免一次事故。
如果我们每个在现场工作的同志,都能做到勇于主动“补位”,善于自动“补位”,那么,就无疑增强了安全监管防线,安全保障系数就会大大提高。
(作者单位:扶沟县供电有限责任公司)
文 Article_吕 玲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用电负荷节节攀升,尤其是迎峰度夏期间,超高的供电负荷使供电“卡脖子”现象和配电网薄弱问题凸显,频频出现有电供不出、有电不能用,变压器和线路重载、过载等现象。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除了电网本身供应能力不足、设备故障等原因外,更多的是因为变电站、变压器、线路、电杆等“落地难”导致电网供电源电量无法安全、可靠的输送给用户。
令人欣慰的是,淮滨县王店乡110千伏简易变电站,从选址到投运,用时70天。该局从舆论引导和真情感化着手,将“落地难”导致电力供应不足、影响居民正常生产生活用电现象进行广泛宣传,给阻扰电力设备落地的人造成心理压力和舆论影响,打消部分人乘机敲诈捞一把的思想。将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工作人员冒高温赶进度的工作情况,通过地方媒体广为宣传,得到了用户的理解和支持,工程顺利完工。
发动舆论压力和真情感化,固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部分“落地难”工程,但要真正解决“落地难”,必须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争取政府支持和理解,将企业发展规划纳入地方整体发展规划中。电力企业要将电网建设的整体方案做到早规划、早准备,与地方政府及时沟通,了解政府发展规划,尽可能地将电网规划与地方发展规划步调一致,即使有所不同也可做到心中有数,早做打算。二是做好沟通协调。选派沟通协调能力强的工作人员,同“落地”工程涉及的群众进行及时沟通和交流,使其从思想上认识到电力设施属公用设施,建成与否关乎整体利益,避免因一己私利而影响整个区域供电。三是合理赔付。对电力设施占用的土地、施工过程中损坏的青苗、通道内需要砍伐的树木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物,除做好沟通解释外,按照有关规定及时足额赔付到位。最终,确保电力工程“落地”顺畅,广大群众理解支持电力建设,让规划的变电站、变压器早日建成投运,从根本上解决供电难题。
(作者单位:淮滨县电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