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天成,付文广
(1.泸州市中医医院外一科,四川泸州646000;2.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四川泸州646000)
·短篇报道·
重复发生结肠癌3次一例报道
梁天成1,付文广2
(1.泸州市中医医院外一科,四川泸州646000;2.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四川泸州646000)
结肠癌;重复发生
结肠癌是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1],中老年人发生率更高,目前仍然采取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重复发生结肠癌的病例较少见,笔者近年收治1例,报道如下:
患者为76岁女性,退休教师。因“贫血,原因待查”于2011年8月5日收住泸州市中医医院内三科。患者近2+个月感身软、乏力,表现为精神差、食欲不振,大小便无明显异常,身体较以前“消瘦”。追问病史:10+年前因“胆囊结石胆囊炎”于我院行胆囊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7+年前因“右下腹疼痛”以“急性阑尾炎”收入我院,手术中发现为回盲部肿瘤,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术后证实为“回盲部中分化腺癌”,手术后恢复良好,并行常规化疗,无特殊情况发生。4+年前因“解血便”收入我院,诊断为横结肠癌(横结肠高发化腺癌),行横结肠癌根治术,手术后恢复良好,也行常规化疗,无特殊情况发生。其母亲死于“直肠癌”。入院查体:体温(T)37.1℃,心率(P)90次/min,呼吸(R)20次/min,血压(BP)110/72 mmHg(1 mmHg=0.133 kPa)。患者形体消瘦,面色及结膜苍白,未扪及淋巴结肿大,心、肺阴性。腹部平坦,腹部三切口疤痕,无胃肠型,未见包块及隆起,肋下未扪及肝、脾,全腹软,左下腹深压痛,未扪及包块。指肛检查阴性发现。血常规:白细胞(WBC) 7.8×109/L,中性粒细胞(N)72%,淋巴细胞(L)18%,血红蛋白(Hb)73 g/L。肝功、肾功、电解质均正常。骨髓穿刺涂片:骨髓增生活跃,红系增生显著。胸片:双肺纹理增多。心电图:窦性心律。腹部B超:胆囊缺如,肝、脾未见异常,双肾泥沙样结石。腹部CT平扫:左下腹(乙状结肠区域)肿块影。电子肠镜检查+活检:乙状结肠远端新生物,活检示乙状结肠中分化腺癌。诊断:乙状结肠癌;贫血。经手术前准备(纠正贫血等),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剖腹探查,证实为乙状结肠癌(术后病例证实为乙状结肠中分化腺癌伴结肠旁淋巴结转移),未见腹腔内转移,行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术后恢复良好,行常规化疗,随访至今无异常情况发生。
根据组织学结肠癌分为:腺癌、黏液癌和未分化癌;其中腺癌最多,预后最好,黏液癌相对少见,预后较差,未分化癌更少见,预后最差。根据癌肿发生的部位,发生在回盲部、升结肠、结肠近肝曲的癌肿称为右半结肠癌,发生在横结肠的称为横结肠癌,发生在结肠近脾曲、降结肠、乙状结肠的称为左半结肠癌。结肠癌的转移主要经淋巴转移,首先到结肠壁和结肠旁淋巴结,再到肠系膜血管周围和肠系膜血管根部淋巴结,也可通过血行转移至肝、肺、骨等,还可直接侵润到比邻器官如膀胱、输尿管、子宫等。横结肠癌可侵犯胃壁,甚至形成内瘘,脱落的癌细胞可形成腹膜种植转移。其临床表现为: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的改变,如排便次数增加、腹泻便秘、大便带血脓或黏液;腹痛,常为持续性隐痛,或腹部不适、腹胀等;腹部肿块,为瘤体本身或梗阻近端肠腔内积粪;肠梗阻症状,一般在晚期,多发生在左半结肠癌;全身症状,如贫血、消瘦、乏力、低热等,晚期可出现恶病质。诊断上主要根据患者病史(包括家族史)、体征及铺助检查(包括腹部影像学及肠镜检查、活检),诊断不难。治疗上,采取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性治疗。根据结肠癌的发生部位及其转移(尤其淋巴转移)特点,一般右半结肠癌采用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横结肠癌采用横结肠癌根治术,左半结肠癌采用左半结肠癌根治术。又根据结肠癌癌肿化疗较敏感的特点及分期,手术后常规采用化疗(以5-FU为基础的化疗)。
本例为一老年患者,有相关家族史,其母亲患“直肠癌”;病史中有腹痛,曾被误诊为“急性阑尾炎”,有身软、乏力、精神差、食欲不振、解血便、“消瘦”等症状,有“贫血”的表现。体征中有腹部压痛。腹部CT见腹腔内肿物,肠镜加活检见结肠内肿瘤。患者3次被发现患有结肠癌,根据发生其部位、手术所见以及手术后病理结果提示,可判断后2次不为前次癌肿的复发。尽管该患者3次被发现患有结肠癌,均无远处转移征象,全部采取了结肠癌根治术为主的治疗,并辅以化疗,效果良好。
[1]郑树.外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10-515.
R735.3+5
D
1003—6350(2013)01—0144—01
10.3969/j.issn.1003-6350.2013.01.0066
2012-05-03)
梁天成。E-mail:ltch229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