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创建水生态文明城市的对策

2013-04-08 21:03杨梅茹曲兆文
山东水利 2013年6期
关键词:威海市文明城市河道

杨梅茹,李 浩,曲兆文

(威海市水利局,山东 威海 264200)

威海市位于山东半岛东部,总面积5797km2,海岸线长985.9km,辖荣成市、文登市、乳山市和环翠区。威海市是中国第一个国家卫生城市、国内第一个获得联合国人居奖的中国城市,同时还是国家园林城市、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

1 基本情况

威海市有大小河流1000多条,流域面积100km2以上的河流10条,其中最大的是文登境内的母猪河,流域面积1115km2,干流长度65km。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境内的大气降水,多年平均年降水量770.6mm,多年平均年降水总量44.67亿m3,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6.86亿m3,占降水总量的37.7%。

威海市已建成大中型水库15座,总库容7.92亿m3,兴利库容4.14亿m3;小型水库400座,总库容2.21亿m3,兴利库容为 1.32亿 m3;塘坝 3393座,库容6968.78万 m3;机井、大口井8566眼,全市地表蓄水工程最大年蓄水量6.3万m3。

近年来,威海市以河道清淤、生态型护岸和沿河生态景观绿化工程建设为切入点,全力打造水清、岸绿、景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景观,将流域面积100km2以上的9条主要河流中的16处骨干河段纳入国家和省级河道治理专项规划,规划总投资达5.1亿元。特别是自启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以来,共治理大小河流685条。并积极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截止2012年底,全市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53km2,总投资2.4亿元,争取上级补助资金近千万元。其中累计治理小流域重点工程项目154km2,总投资4000多万元,先后对200多条小流域进行了综合治理。通过治理,水源涵养能力大大增加,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自2010年以来,威海市新增抱龙河、大乳山、岠嵎湖3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大规模的水系生态治理,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2 面临的问题

2.1 水资源供需形势严峻

威海市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6.86亿m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573m3,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4,属于资源性缺水城市。根据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测算,到2020年和2030年在50%保证率时,供需基本平衡;但2020年在保证率为75%、95%时,分别缺水 1.4亿 m3、2.5亿 m3,2030年在保证率为 75%、95%时,分别缺水 0.7 亿 m3、1.8 亿 m3。

2.2 水系生态环境不容乐观

2011年对全市10条主要河流监测水断面取样监测,总评价河长482.6km,其中超III类水河长为383km,占总评价河长的79.4%。对28个重点水功能区水质监测评价,达标的水功能区有18个,达标率为64.3%。水环境的恶化不仅威胁着当地群众的身心健康,而且将成为威海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

2.3 水资源管理体制不健全

目前,水源开发和农村水利由水利部门管理,供水与排水由城建部门管理,污水处理由环保部门管理,多部门的管理导致部门间管水量不管水质,管水质不管供水,管治污不管污水利用,造成供水、用水、节水、排水界限不清,管理混乱,影响了水资源的统筹规划、优化配置和综合效益的发挥。

3 建议对策

3.1 做好水生态文明顶层设计

水利建设规划先行,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调动各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成立威海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领导协调机构,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指导,水利行政主管部门具体承办,发展改革、财政、建设、环保、国土等部门积极配合,明确水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并落实好各区实施方案,为生态文明建设打好基础。

3.2 水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实施

1)广开水源。为解决威海市无客水入境的水资源现状,胶东调水作为战略性资源工程,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山东“T”字型调水大动脉的重要组成部分,胶东调水威海段工程已在2012年底建成,2013年全线通水,黄河水将通过管网送入威海市,以满足威海市城市、工业用水需要。

威海市将新建1座中型水库——泊于水库,预计2015年完工。水库位于环翠区,流域面积204km2,总库容5322万m3,兴利库容4315万m3,是具有农业灌溉、城镇供水等综合功能的中型水库。水库建成后日增加供水能力10万m3,城市年供水量可达2454万m3,可有效缓解威海市水资源供需矛盾。

2)加强河道整治。树立“骨干河道防洪蓄水标准化治理、城区河道景观休闲生态化治理、镇村河道清污去杂清洁化治理”三大河道治理理念,在实施重点中小河流治理的同时,将处于中小河流水系末端的农村河道纳入整治范围,计划用3年时间对威海市农村河道开展集中连片综合整治,着力改善农村河道环境、恢复农村河道生态,确保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

3)加强以特色小流域治理为主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水土保持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重点的水土保持工作,全面开展山、水、田、林、路、村综合整治,实施以乔、灌、草相结合的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建设,继续加强以工程、植物、农艺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体系建设,重点完成河道水系上游特别是水源地上游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到2015年,预计累计完成1390km2,占全市总水土流失面积的80%以上。

4)推进水利风景区建设。水利风景区建设是现代水利、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体现,推进水利风景区建设,按照生态化、景观化的要求,挖掘整合各类风景资源,对河道进行高标准的综合整治,进一步扩大河道面积,加强沿岸绿化美化,完善配套设施,着力打造集休闲、娱乐、观光于一体的生态水利风景区,实现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使城市内涵更加丰富、魅力更加突出。

3.3 理顺管理体制,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进行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成立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的水务局,以水资源统一管理为核心,对各类水事活动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管理。全面建立“三条红线”和“五项制度”。一是严格执行用水总量控制制度、加强水资源论证,严格限制和禁止高耗水、高污染建设项目。二是严格用水效率控制制度,严格执行包括万元GDP取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农业节水灌溉率等指标,加强用水定额和计划管理,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三是严格执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制度。四是严格执行地下水动态预警管理制度。五是严格执行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对各市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指标落实情况进行考核,并作为政府领导综合评价的重要依据。

3.4 建立健全水利生态文明建设投融资保障机制

建立政府引导、市场推动、多元投入、社会参与的水生态建设投入机制,加大公共财政投入项目资金整合力度,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探索水生态文明建设投融资新模式。鼓励、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水生态项目建设,如河道、湿地等生态水利建设项目应引入市场机制,与旅游等项目相结合,充分利用市场的导向作用吸纳民营资本和社会资金,扩大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投融资渠道。

3.5 营造全民共建的良好氛围

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不仅需要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还需要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广泛宣传与参与,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创新宣传模式,提高宣传策划水平,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联系与合作,整合不同媒体资源,发挥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优势和规模宣传效应,全方位、立体式开展新闻报道与宣传活动,让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成为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识,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水生态文明城市的创建活动。

猜你喜欢
威海市文明城市河道
文明城市
文明城市
文明城市
是“生”不是“牛”
河道里的垃圾
山溪性河道植物选择与应用
治理城市黑臭河道的方法
南京市鼓楼区黑臭河道的治理
GIS在风景区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应用——以威海市圣水观风景区为例
文明城市创建有哪些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