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民,徐同鹏,王春梅
(肥城市水利局,山东 泰安 271600)
肥城市创建水生态文明城市的实践
董 民,徐同鹏,王春梅
(肥城市水利局,山东 泰安 271600)
肥城市在城市建设中,以建设“生态肥城、共筑幸福家园”的发展定位,多措并举,狠抓落实,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环境不断美化,市民安居乐业,一个崭新的水生态文明城市正逐步形成。
肥城市;三条红线;生态建设;现代水网
近年来,肥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工作,确立了“建设生态肥城、共筑幸福家园”的发展定位,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生态体系完整、水生态环境优美为目标,以提升城市防洪能力和生态功能为前提,以水利风景区为依托,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城市综合承载力和环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居民生活品质、幸福指数明显提高,城市形象全面提升。肥城市先后荣获了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最佳生态宜居城市、中华宝钢环境优秀奖、山东省节水城市、山东省适宜人居环境奖、山东省环保模范市、山东省生态经济十强市、山东省水资源管理先进集体、山东省最佳投资城市等荣誉称号。
随着工农业经济的迅猛发展,肥城市地下水严重超采,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污染问题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出发,肥城市委、市政府深刻认识到水环境恶化与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对社会经济发展构成的现实制约和潜在威胁。成立了以市长任组长,分管市长任副组长,市直有关部门和相关镇街区主要负责人任成员的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领导小组,下发了创建山东省水生态文明城市工作方案。根据创建标准,不断加大建设资金投入,采取召开联席会、现场调度和定期督促检查等形式,确保创建工程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
按照全面部署、突出重点,抓好试点、典型示范和分级突破、整体推进的总体思路,以《山东省水生态文明城市评价标准》为依据,在突出抓好水资源、水生态、水景观、水工程、水管理“五大”体系硬件建设的同时,对照评价标准的9项基本条件和5大评价体系,从硬件和软件两大方面找出差距和问题,逐一梳理分析,并采取针对性措施,集中力量对指标差距较大和薄弱环节进行攻坚,全面开展创建工作。对已明确的10项重点创建任务、5个专项规划以及涉及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关任务,全部分解到市有关部门及相关科室,明确了责任部门、责任人和时间节点要求,确保创建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形成了政府主导、全市各部门齐心协力创建水生态文明城市的局面。
立足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和水危机问题,肥城市把解决水资源短缺、洪涝灾害频发和水系生态脆弱等问题放在突出的位置,实施了现代化水网建设工程----引汶调水和引黄济肥工程。据测算:引汶调水工程完工后,肥城市每年将留下3400万m3汶河水,在彻底解决边院镇工业园用水问题的同时,大汶河水调入龙山河,将为龙山河和康王河提供源源不断的景观用水,届时,飞鸟翔集、水天一色的龙山河景观带,必将给市民带来全新体验。为从长远解决全市发展的“命脉”问题,肥城市将“引黄济肥”工程列入全市为民要办的10件实事之一。“引黄济肥”工程完工后,肥城市高新区将“喝上”这来之不易的黄河水,地下水资源也从中得到了有效补充,另外,黄河水汇入群将湖水库,将搭建起安全可靠的备用水源地。
肥城市现代水网建设以自然水系为基础,以现
有东西方向两条主要河道和引黄调水工程为骨干,以局域水系联网为补充,基本实现“引黄济肥、东西互补,引汶调水、南北贯通,河库相连、引蓄结合,城乡一体、优化配置”的格局,形成防洪减灾、水资源利用、水生态保护、水利信息化、水管理制度等5大体系。这一关系肥城百年大计的社会工程,不仅全面提高了水资源供给、水灾害防御和水生态保护3大安全保障能力,而且有力地促进了水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优化配置、节约保护和科学管理。
为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肥城市全面落实《山东省用水总量控制办法》,探索实行了“制度先行、论证前置、规范许可、科学计量、收费到位、明确奖惩”的水资源管理“六位一体”工作法。按照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域纳污能力,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保障重点项目和各行业用水需求,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并把项目用水设备、技术和工艺作为取水许可和论证审批的重要内容,淘汰落后用水工艺,建立节水型生产方式,推动发展模式的创新,从源头上控制了用水行为;为进一步保护好地下水资源,肥城市进行了水功能区立碑确界,划定水功能保护排污控制区、景观娱乐用水区、农业用水区,以立法的形式在山东省率先划定了第一个城区水源地保护区,并不断加大保护区综合治理力度,依法否决了在区内开工的污染项目,提高了保护区水源水质,涵养了水源,保护区现已列入山东省重点水源地保护区名录。
围绕《肥城市生态市建设规划》提出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肥城市突出生态创建,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相关环保法律法规,严把新上项目审批关,项目环评率达到了100%。在水污染治理方面,对康王河和龙山河沿线各断面、入河排污口及向康汇河排水的重点企业采取了实地检查摸底、密集分段监测、快速溯源、不定期夜查等措施,使康王河、龙山河水质得到持续改善,达到国家出境断面水质标准。在城市污水处理方面,通过完善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以及与城市道路同步设计、施工附属排水设施,实现了城区管网全覆盖。按照“安全运行、达标排放、节能降耗”的标准要求,加强职工教育培训,严格控制运行成本,加强设备管理,积极推进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污水处理实现了完全达标排放。2012年,累计处理污水1462万t,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3%,位居泰安市前列。
康王河、龙山河是贯穿肥城市城区的主要河流,是城市防洪、泻洪的主要通道。近几年,肥城市按照《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对龙山河带状公园进行改造,营造出城中有林,林中有园,园中有景的优美意境。为彻底解决康王河防洪标准低、严重威胁城市安全的问题,肥城市按照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科学、合理地利用水利风景资源,保护水生态环境的原则,聘请清华大学和天津园林规划设计院专家进行了高标准规划和设计。充分结合康王河、龙山河的现状,将水体进行有机的整合,形成宽阔的水域、蜿蜒的河流、自然的小岛,涓涓的河水静静地流过,一派天然景象。在小水域水体净化环节,利用植物的生态作用,对水中的污染物进行降解、净化,保证整体水质的稳定性。围绕“桃乡风情、生态印象”为主题,突出水景、文化特色,实现园林特征与湿地生态、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融合,合理组织地形、水体、道路、建筑小品、自然植被等景观要素,以坡地、瀑布、植物群落为基本生态特征,努力打造宜人的生态环境与人文环境。通过大规模整治,2008年,康王河公园荣获“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的称号。
肥城市牢固树立生态理念,把“绿色”定位为城市发展战略目标,以人为本,以生态、自然、节约为绿化理念,不断加大绿化投入,累计绿化投资15亿元。对城区23条主要街道进行高标准改造,补植法桐、栾树等乔木6000余株,灌木5.6万余株。实施了“零缺陷”整治工程,城区道路完好率达98%以上。按照公园绿地服务半径500m的要求,先后建设了滨河广场、范蠡公园、百信广场等绿地30余处。全市人民享受到了建设绿色家园给自身带来的舒适和改变,自觉形成了爱绿护绿、共建美好家园的良好氛围。截止到2011年,城区绿地面积达到1329hm2,公园绿地面积449hm2。肥城市深入开展创建“花园式单位”活动,全市已创建省级花园式单位20家,泰安市花园式单位18家,花园式单位占居住区的比例达到了65%以上。
(责任编辑赵其芬)
X321
B
1009-6159(2013)-06-0095-02
董民(1966—),男,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