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桦川县水务局
桦川县地处三江平原西部,共有22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16万人,耕地面积210万亩,水稻面积达到120万亩。自国家实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以来,我县抢抓机遇,坚持灌区渠首工程和田间工程建设并举,采取“工程节水、技术节水、管理节水、信息化管理和水文化建设”五位一体的综合节水模式,打造现代高标准节水示范区,7年间全县水稻面积增加了近70万亩,2012年全县粮食产量突破18亿斤,翻了一番。我县的主要做法是:
一是突出优质选择。我县在灌区建设前期工作中,坚持高标准,选择资质等级高、设计经验足、设计理念新的单位来承担工程设计。在灌区骨干工程设计中,委托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承担工程设计,在灌区田间工程设计中委托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和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承担工程设计,保证了工程设计质量。
二是突出大胆创新。桦川县悦来灌区渠首渡槽工程全长3688米,长度在全国排名第三,按结构形式划分,单桩基础的结构形式长度在全国排名第一。在设计上,突出水利工程的观赏性,将工程建设与全县旅游景观建设有机融合。按照这一思路,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大胆尝试,采取单桩基础设计结构形式,并委托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承担桩基工程动载和静载试验,保证工程既节约建设成本,又有良好的视觉效果,现已成为我县一处旅游新景观。
三是注重生态和谐。在注重水利工程实用性的基础上,兼顾生态环境建设,保证整体环境协调性。在田间工程小型建筑物设计上,采取既实用又美观,既简便又灵活的预制件,节约了成本,缩短了工期。在佳抚公路高标准农田示范带两侧,采取生态护坡形式,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今年完成护坡3000米。同时,不搞一味的渠道衬砌,预留青蛙、小鱼生物活动通道,既美化了周边环境又提供了生物自由通行空间,实现了生态环境和谐。
(一)注重工程硬件建设,在工程措施上节水。一是解决水源。针对悦来老灌区设备老化、引渠淤积严重等问题,重建了悦来灌区提水泵站,保证了30万亩灌溉面积。二是因地制宜。分别采取预制混凝土板、预制T型槽和现浇混凝土等形式,建设渠道防渗工程,提高了灌溉水利用效率,使灌区内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55以上。三是完善配套。新建支渠以上桥、涵、闸等建筑物48座,配套率达到80%以上,保证了工程发挥整体效益。
(二)积极推广农业技术,在农技措施上节水。一是加大培训力度。利用科技之冬,聘请专家对农技人员和农民技术骨干进行控灌技术培训,3年来举办培训班11次、培训800人次。二是推广节水技术。重点推进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在水田区建立了节水控灌示范核心区500亩,推广节水控灌面积2万亩。三是抓好节水宣传。向灌区内的农户发放光盘和宣传册600余份。
(三)强化工程运行管理,在管理措施上节水。一是加强用水协会建设。巩固已组建的创业乡农民用水协会,以用水协会为载体,继续发挥和调动农民在灌溉管理、水费收缴、工程维护等积极性和作用,协会管理面积3.2万亩。下一步将再组建一个用水协会,逐步将协会管理面积扩大到15万亩。二是深化灌区机制改革。不断巩固水管体制改革和水价改革成果,县政府连续4年每年安排“两项经费”300万元。水价改革后,灌区管理单位收入有所增加,农民接受了计量供水、按方收费方式,使广大农民由被动节水转为主动节水。三是推进灌区内土地流转。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平整和田间标准化、统一灌溉配水、统一机械化、统一农业技术的“五统一”模式。全县灌区内土地流转面积达到20万亩,我县星火乡已实现了整乡土地流转,规模经营。
一是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通过整合项目资金,投入800万元,建立悦来灌区信息管理系统,铺设光缆22公里,灌区骨干工程和主要建筑物全部实现了自动化管理、信息化传输。二是注重人材培养。3年来,每年招录水利专业大学生2名,保证设备稳定运行。三是逐步扩大信息化管理面积。以悦来灌区信息化为示范点,逐步向全县四大灌区推广,2013年灌区信息化控制面积将达到15万亩,最终实现全县所有灌区管理单位全部达到信息化管理。
我县将水文化纳入特色文化旅游规划,深入发掘,大力宣传水利行业“献身、负责、求实”的精神。在悦来灌区渡槽工程槽身部分和低扬程干渠上,制作了水利行业精神宣传口号4条。打造亲水景观蓝图,在佳抚公路与悦来干渠交叉部,建设亲水公园和亲水平台,在悦来灌区渡槽工程尾部建设亲水长廊一处,让农民享受水文化和水景观带来的趣味。通过亲水工程,逐步打造以悦来灌区渡槽工程为主,其它水利工程为辅,宣传水文化、水利行业精神和观光旅游的艺术长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