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林市水务局
海林水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始终坚持统一管理的水务一体化模式,局机关设置灌区水库管理站,8个乡(镇)分设水务站,属水务局派出机构,人、财、物垂直管理。我局把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提升服务“三农”水平、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来抓,从关键环节入手,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增强服务能力,在抗御自然灾害、保障农业生产、解决安全饮水、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支撑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为适应“三农”工作发展需要,我局以水管体制改革为突破,不断强化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2003年,在乡镇机构改革中,海林没有把基层水务站 “三权”下放给乡镇,而是将水务站“提格”,作为水务局派出机构,实行垂直领导,加强管理职能,做到了灌区管理专业化、服务队伍正规化、资源调配科学化、工程管理规范化。2009年,水务局建议市委、市政府成立由市委书记任组长,政府市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水管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并制定了《海林市水管单位改革实施方案》、《关于理顺海林市水务局直属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通知》。完成了河道堤防站、水资源管理站、设计队等3个市直属事业单位、8个乡镇水管单位和1个基层总站改革,重新核定人员编制,将“两费”纳入财政全额拨款,解决了制约水务发展的根本问题。
我们紧紧围绕水利事业科学发展这一中心,以提高服务能力为根本,大力加强规范化建设,实施精细服务,强化细节管理,树立了“严谨、高效、为民”的海林水务人良好形象。如海林镇由三个乡镇合并而成,是村屯最多、耕地面积最大、村镇企业相对集中的乡镇,水利服务覆盖广、要求高。为更好的服务海林镇发展,海林镇水务站内部建立包村、包地、包人的责任制,并与全镇32个村、74个自然屯建立了诚信服务联系机制,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上,还为新农村建设、维稳创安等工作出力、献策,哪里需要,哪里就能看到水务站工作人员的身影。水务站的工作人员被乡镇领导视为“自家人”,被群众当作“贴心人”,称为“抗旱及时雨”,“水务110”。多年来,8个基层水务站发挥了基层水务站的工作职能,在乡镇行风测评中始终名列前茅。
基层水务站作为水务局与乡镇、村屯之间的双重服务联系人和直接参与者,我们在保留水务站原有职能的基础上,把防汛抗旱、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水资源合理调配、农村饮水安全的服务职能全部划拨给基层水务站,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能力。同时我们为各基层水务站改善了办公条件,购置了通讯、办公设备,配齐配强了技术服务人员。改革前,收取灌溉水费、供水水费等相关费用,远远不能满足经费支出,更谈不上工程养护投入,导致职工不积极、农民有怨气。改革后,“两费”纳入到县级财政,保证了经费,有的站还能在水费收入节余中拿出资金投入到工程养护,夯实了水务服务基础。基层水务站是集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服务和执法监督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单位,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以及新农村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各基层水务站始终坚持把服务“三农”作为水利工作的第一要务,针对高峰时段用水紧张的矛盾,采取“总量控制、计划管理”、“配水到灌区”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充分利用各类水资源,缓解用水矛盾。针对种植结构的变化,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农民连片种植、以水定播,提高灌溉效率,保证农业用水。特别是新安镇水务站,在强化自身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大“三农”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力度,制定了下乡办事回执制度,每次下乡时,由村委会在下乡回执单上注明村里急需解决的问题和对服务的意见及建议。目前,新安镇新增水田面积0.6万亩,增产3117吨,增收84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