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宇洁,张 巍
患者女,50 岁。因“腰酸乏力、浮肿5 年,心悸、胸闷1周”于2012 年4 月9 日入我院肾内科。患者5 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腰酸乏力,晨起眼睑浮肿,渐延至双下肢浮肿,曾在外院对症治疗,病情好转出院。后反复出现腰酸、浮肿,且逐渐加重。2012 年3 月27 日在外院就诊,查肾功能为尿毒症期,行B 超检查发现中下腹及盆腔巨大囊实性包块。给予降压、纠正贫血等治疗,并行盆腹腔包块穿刺液细胞学检查。显示:见多量粘液、胶原及少量脂肪组织,细胞温和,未见核分裂象,性质难定。1 周前患者浮肿加重并感心悸、胸闷,遂来我院就诊。病程中无发热,无意识障碍,无齿龈出血,无心前区疼痛,无下腹痛。饮食较差,睡眠一般,有尿频,无尿急、尿痛,大便干燥,无肛门坠胀。既往史:有慢性肾小球肾炎5 年余,有高血压病4 年余,最高190/130 mm Hg,长期规律服降压药。24 岁结婚,孕产史:G4P4。既往月经规则,末次月经:2010 年9月。入院体检:T 36. 4℃,P86 次/min,R18 次/min,BP 190/130 mm Hg,慢性病容,皮肤粘膜苍白,眼睑、面部及双下肢浮肿。双肺呼吸音粗,心脏(-),腹膨隆,腹肌紧张,腹部可扪及一直径30 cm 左右包块,边界清楚,活动度差,无压痛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2 度凹陷性浮肿。入院后检查,生化常规:肌酐696. 80 μmol/L,尿素氮35. 44 mmol/L,尿酸524.03 μmol/L;肿瘤系列:CA199:39.89 U/ML(正常值:0.46~37);血常规:白细胞3.1 ×109/L,血红蛋白56 g/L,红细胞2. 17 ×1012/L,红细胞压积0.21,血小板总数73 /L。尿常规示:尿蛋白2 +。B 超示盆腹腔内见381 mm ×136 mm ×283 mm 杂乱等低无回声灶,边界清晰,内可见大量强回声及无回声灶,呈蜂窝状,CDFI 内见稀疏血流,RI0.54。入院诊断: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高血压病3 级,极高危;盆腔巨大肿块;肾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高尿酸血症。
入院后予降压,限水,低盐优质低蛋白饮食处理,定期血透,输血纠正贫血治疗。因盆腔巨大包块伴腹胀明显,于4 月14 日转入妇科,积极术前准备,于4 月17 日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内一巨大囊实性包块占据整个盆腔,穿刺抽出少许淡黄色液体,将包块取出,见直径约30 cm,表面光滑,血供丰富,将瘤体包膜切除1 周,剥离瘤体,见瘤体来源于子宫左侧阔韧带及宫颈前壁,瘤体重7 000 g,行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术,手术顺利。术后病理示:“盆腔”侵袭性血管粘液瘤(32 cm×28 cm×15 cm)(病理号120878)。术后予降压、定期血透、输血、抗生素应用及对症处理,恢复佳。于2012 年5 月4 日出院,出院时无腰酸乏力,浮肿减轻,血压120/80 mmHg,腹部切口愈合良好。
讨论 侵袭性血管粘液瘤(aggressive angiomyxoma,AAM)是一种罕见的特殊类型的软组织间质肿瘤,生长缓慢、低度恶性,具有侵袭性、复发性等特点。常见于中青年妇女,年龄为16~70 岁,40 岁以上较常见。肿瘤大小不一,多发生于妇女的骨盆、会阴、腹股沟区等,切面呈凝胶状,常扩散到阴道旁和肛周,有时也可位于盆腔和腹膜后。患者常无症状或临床表现仅为局部缓慢生长的包块,部分患者有会阴、阴唇、盆腔不适,性交困难以及因包块不断增大所致的压迫感和行动不适。少数患者出现下腹部盆腔隐痛、外阴坠胀感和尿频。妇科检查大部分患者可查出外阴、会阴或盆腔的肿块。影像学检查对术前确定肿瘤的范围有重要意义,包括盆腔或直肠超声、CT 扫描等。病理组织特点:位于盆腔的肿物外形呈球形,边界清晰,剖面多为灰白色、黄白色或粉色光滑凝胶样,可伴有点片状出血、液化或形成小腔。光镜下可发现在粘液基质中的肿瘤细胞混杂有正常的结缔组织,表明细胞有浸润性。治疗AAM 最主要的方案是以完整的肿瘤切除为原则,尤其要注意肿瘤的基底部,避免术后复发。因无淋巴或远处转移倾向,不需清扫淋巴结。近年有用Gn-RH 激动剂治疗AAM 的报道。由于肿瘤细胞有丝分裂不显著,不主张放射治疗和化疗预防复发[1]。临床上因浸润性和复发性是其重要特征,故坚持术后长期随访很重要[2]。虽有复发,但大多预后良好。
此患者因“腰酸乏力、浮肿”就诊时发现盆腔巨大包块,因合并尿毒症、高血压、再生障碍性贫血,手术风险大,多方诊治效果不佳,症状逐渐加重,遂来我院。经充分术前准备,手术过程平稳,经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证实为“盆腔侵袭性血管粘液瘤”。术后积极予降压、定期血透、输血、抗生素应用及对症处理,患者恢复佳。因此病罕见,且没有特异的临床特征,术前很难确诊,需经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证实,临床及病理科医师应引起重视,以免误诊。
[1] 崔 陶.侵袭性血管粘液瘤临床病理特征及研究进展[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7,16(10):787-789.
[2] 李 容,李宗恒.侵袭性血管粘液瘤的临床及病理分析[J]. 西南军医,2008,10(3):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