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财 张 勇 赵兴绪* 刘根新
(①甘肃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兰州 730070 ②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兽医系 武威)
绵羊痘病的诊治报告
李宗财①②张 勇①赵兴绪①*刘根新②
(①甘肃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兰州 730070 ②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兽医系 武威)
绵羊痘是由痘病毒科的绵羊痘病毒引起的、危害极大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为:病羊的口腔、唇、乳房、尾部、四肢内侧等部位黏膜和皮肤以及被毛稀疏处发生特异性痘疹、痘块。绵羊痘是各种家畜痘病毒中危害最为严重的痘疹,可造成绵羊死亡、流产和死胎等。如早期发现,及时对症治疗,大部分成年绵羊可以耐过,死亡率也较低,但羔羊的死亡率可高达100%,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所以对养羊业的危害特别大。
2013年5月,武威市凉州区黄羊镇七里村3户农户饲养的羊只发生了一种以全身出现红斑、丘疹为特征的热性接触性传染病。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诊断和病理剖检等确诊为绵羊痘。采取综合防制措施后,使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该3户农户共饲养绵羊25只,每天混群在草地、荒滩上放牧,5月16日,张某家的部分羊只首先发病,起初发现个别羊精神不振,食欲下降,体温升高等症状,到第5天,皮肤和黏膜出现丘疹、脓性水疱,继而形成棕色痂块。期间羊群中相继有8只羊发病,发病率32%,死亡羔羊2只,而且病情还在蔓延。据调查,该羊只未接种过羊痘弱毒疫苗。
病羊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废绝,体温升高达41~42℃,脉博和呼吸增数,有的病羊伴有咳嗽,鼻腔流出浆液性或脓性黏液。眼睑肿胀,眼结膜充血,流泪。大多数病羊的眼、口唇、鼻、外生殖器、乳房、尾下部和腿内侧等无毛处的皮肤上有黄豆大小的红斑(特别是尾下和股内侧明显)、丘疹(丘疹大者,直径达20mm)、水疱、脓疱和溃疡。发病过程呈典型的红斑一丘疹一水泡一脓疱一痂块一瘢痕的变化。
对濒临死亡的一只病羊进行了剖检:口腔黏膜、牙龈、咽部黏膜发生糜烂、溃疡、水泡或痘疹,肺脏有卡他性肺炎和病灶结节,气管、支气管内有较多的血色样泡沫液体,真胃和肠黏膜肥厚,水肿,呈褐色的红斑、丘疹或水疱、溃疡、烂斑。肩前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充血。
根据以上典型特征性临床表现,在少毛或无毛的皮肤上形成红斑一丘疹一水疱一脓疱一结痂等临床病理过程和剖检变化,确诊为绵羊痘。
5.1 隔离消毒 对感染羊群首先采取病、健羊分群严格隔离,发现一只病羊剔除一只,并实行舍饲,严禁无关人员进出羊圈。对病死羊消毒后深埋,同时清扫羊舍,保持羊舍清洁、卫生、干燥、通风。饲喂富含营养的饲料,增强羊只的抵抗力。对圈舍、器具等污染物用3%石碳酸喷雾消毒。严禁羊及其产品、饲草料等输出疫点。
5.2 紧急预防接种 对尚未发病羊及受威胁羊群紧急接种羊痘鸡胚化弱毒疫苗,无论大小羊一律尾部或股内侧皮下注射0.5ml。
5.3 对症治疗 对病羊的皮肤病变酌情进行对症治疗,用0.1% 高锰酸钾清洗患处后,涂紫药水或碘甘油。为防止继发感染,用利巴韦林,10~15mg/kg体重,肌肉注射,2次/d;氧氟沙星,2.5mg/kg体重,肌肉注射,2次/d。连用5d。
通过采取以上的综合治疗措施,疫情得到了控制,半月后电话追访,除1只羔羊因病重死亡外,其他的病羊全部治愈。
(1)绵羊痘广泛流行于养羊地区,传播快,发病率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节流行较多见。最初是由个别羊发病,以后逐渐蔓延到全群。一旦传播到无本病地区,易造成流行,给养羊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2)本病目前治疗尚无特效药,发病后,常采取对症治疗等综合性措施。发生痘疹后,视具体情况,局部可用0.1%高锰酸钾、碘酊、龙胆紫等清洗,然后涂抹紫药水或碘甘油。为防止继发感染,可用抗生素、磺胺类药物、氧氟沙星、利巴韦林等。症状较重有生命危险的羊,可静滴林格氏液内加维生素C、维生素B、清开灵、双黄连、黄芪多糖等,效果良好。(3)每年定期预防注射可完全控制该病的发生,对发病羊加强护理,精心饲养,及时合理对症治疗可减少死亡,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4)平时要加强饲养管理,特别是冬春季适当补饲精料,搞好防寒保暖工作,提高羊自身抵抗力。只要羊营养好,成龄羊多数呈良性经过,但羔羊死亡率很高。(5)羊圈要经常打扫,保持清洁干燥。羊舍要定期消毒,常用消毒药为3%石碳酸、2%福尔马林、2%氢氧化钠溶液、30%热草木灰水等。对新购入的羊,须隔离观察,确定健康后,方可混群饲养。
S858.26
B
1007-1733(2013)09-0046-02
2013–06–10)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