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开发研究※——以“重走长征路”为例

2013-04-08 03:02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长征路红色旅游城镇

孙 璐

(四川旅游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0)

1 引言

红色旅游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事迹和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旅游活动[1]。

四川是红色旅游资源大省,红军长征所经过的川西地区,是我省旅游资源富集区,旅游开发潜力巨大,同时该区域也是我省经济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重点地区。因此,笔者希望通过研究和探索,整合红色旅游资源,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充分发挥红色旅游资源优势,以“重走长征路”为主线,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带动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增加旅游收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扩大四川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 线路概况

四川是红军长征最主要的活动区域,红军长征在四川历时最长,行军里程最长,三大主力长征都经过了四川。根据资源条件和开发基础,“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线特指红一方面军在川长征线路,范围从巧渡金沙江进入四川,经彝海结盟、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到爬雪山、过草地进入陕甘,涵盖凉山州、甘孜州、阿坝州及雅安市[2]。

“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线穿越横断山脉和川西北高原,既有令人震撼的山脉、湖泊、冰川、草原等壮丽景观,又有独具魅力的藏、彝、羌等少数民族文化,汇聚了九寨沟、黄龙、大熊猫栖息地3大世界遗产,以及贡嘎山、四姑娘山、海螺沟、邛海、螺髻山、碧峰峡等众多具有很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精品景区。该线路既可体验红军艰苦卓绝的万里长征,又可观赏到神奇的自然景观,感受浓郁的彝、藏、羌民俗风情。

3 存在问题

四川省“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线路地处四川省“老少边穷”地区,受自然环境、历史条件及经济落后等因素影响,相对封闭、落后,旅游发展总体水平较低,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1-3]。

3.1 景区开发滞后

由于资金短缺,沿线多数旅游景区开发力度小,众多高质量旅游资源未能得到合理有效利用;景区旅游活动项目老化,大部分红色旅游景区以纪念馆、陈列馆或博物馆为主,产品结构单一,内容单调,缺乏参与性和体验性活动项目;景区旅游功能不完善,对游客吸引力弱,尚未形成具有强吸引力的主导旅游产品。

3.2 旅游城镇发展落后

沿线城镇空间结构离散,规模小,产业弱,经济发展滞后,大多数城镇的供水、垃圾处理、污水排放等基础设施缺乏;旅游功能不完善,游客咨询、住宿接待、餐饮、购物、娱乐、厕所和标识导引系统等旅游配套设施严重不足;城镇形象不突出,民族风格不够浓郁;自然环境恶劣,城镇建设困难。

3.3 旅游通达性差

沿线道路交通系统不完整,主要道路只有3条国道干线,没有形成方便快捷的公路网络;通行安全性差,道路海拔较高、路面狭窄、沉陷塌方频发,通行安全难以保障;道路沿线旅游服务设施少,旅游标识标牌等导引指示系统不完整,旅游厕所、汽车加油维修、医疗救护、网络通讯等功能性设施不配套。

3.4 旅游品牌建设不力

沿线宣传促销和旅游线路推出未能形成合力,旅游发展中的机制不健全、政策不配套;旅游人才缺乏,特别是缺乏旅游管理、经营、服务和开发建设方面的高级人才,景区导游和讲解员少;旅游从业人员服务意识和服务规范欠缺。

4 建设内容

4.1 旅游形象和功能建设

4.1.1 旅游景区建设

按照旅游景区建设标准,重点建设好彝海结盟旅游景区、安顺场抢渡大渡河纪念地、泸定铁索桥红色旅游景区、卓克基官寨、川主寺红军长征纪念碑园等12 个红色旅游主题景区,建设好九寨沟、黄龙、四姑娘山、海螺沟、邛海—泸山、螺髻山等32 个其他类主题旅游景区。

黄龙、四姑娘山、海螺沟、木格措、邛海—泸山、灵山寺、螺髻山、蒙顶山等8 个成熟旅游景区,要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进一步优化景区服务设施,提升服务水平,建成国家5A 级旅游景区;神仙池、牟尼沟、跑马山、川主寺红军长征纪念碑园、卓克基官寨、彝海结盟旅游景区、上里古镇等21个有开发基础的旅游景区要加大开发力度,改变以单一观光产品为主的现状,拓展为观光、体验、休闲相结合的复合型产品,建成国家4A 级旅游景区;巴西会议遗址、蜂桶寨、塔公草原、会理古城等13 个待开发的旅游景区要按照“策划先行、规划跟进、项目载体”的原则,高起点规划,大手笔建设,不断增强“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线的吸引力和竞争力[4]。

“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线路的旅游景区建设应突显自身特色,避免雷同化,以适应旅游市场的多层次需求和增强线路产品的竞争力。其中,红色旅游主题景区开发要注重与自然生态、民俗风情及相关历史文化的结合,增加体验性和参与性项目。景区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围绕游客需求完善和配套各类设施,合理布局内部交通,确保畅通和游客安全;注重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地域特色文化[5]。

4.1.2 旅游城镇建设

按照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标准,进一步优化提升2 个旅游目的地城市——雅安市、西昌市。按照旅游城镇建设标准,重点建设松潘川主寺镇、九寨沟漳扎镇、小金日隆镇、康定县城、会理县城、宝兴县城等25 个旅游服务支撑型城镇。开展民族地区特色旅游村落建设,近期在丹巴县甲居藏寨、若尔盖县求吉乡嘎哇村、普格县螺髻山镇、宝兴县跷碛藏乡等进行特色旅游村落试点建设。

旅游城镇建设要根据城镇历史文化渊源和生态环境特色,围绕城镇主题和形象定位,在保持城镇独特的形态格局基础上,形成城镇建筑和色彩的风格特点。设置造型优美独特、具有内蕴文化审美价值、展示城镇发展和个性的城市标志,建设城市“门户”;统一规划建设城镇内聚集地的建筑群,形成城镇各具特色的景观节点。加强城镇管理,完善城镇旅游服务功能,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城镇环境,提升居民整体素质,营造热情、礼貌、文明的居民形象与氛围,塑造和谐、文明、特色鲜明的旅游城镇形象。

围绕旅游产业要素的协调发展和整体提升,促进旅游城镇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统筹城乡一体化,合理规划城镇功能区,构建整体统一、协调有序的发展格局。加大投入力度,完善给排水、垃圾污水处理、环卫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培育城镇特色产业,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完善城镇导引系统和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系统,加强水、空气等环境综合整治,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接待水平。将城镇作为旅游服务的接待中心和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完善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旅游功能,建设一批有地方特色的美食街、旅游商品一条街或购物中心。旅游住宿接待设施数量充足、结构布局合理,能够满足游客多层次的需求。在游客集散地设立规模适当、功能齐全的游客咨询服务中心和旅游地图广告牌,提供旅游信息服务。在城镇内合理布局旅游厕所。

还可以村落开展特色旅游为试点,探索农家乐旅游管理的新模式:鼓励当地农民通过提供餐饮、住宿、人力、服务保障等多种方式参与旅游,村(镇)游客中心根据接待点等级、经营状况、服务水平确定团队游客的餐饮、住宿接待点[6]。

4.1.3 旅游通道建设

第一,旅游交通建设。旅游公路建设要体现生态环境保护理念,以不人为破坏当地景观、风貌为基础。根据现有旅游公路的现状,结合打造旅游精品线路的要求,重点对16 条旅游公路进行改扩建。

九黄机场要进一步提升旅游服务水平。西昌机场要实施扩建。康定机场要尽快完善基础设施和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各支线机场要与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做好统筹、整合运行。

完善成昆铁路的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打造攀西铁路旅游专线,开通旅游专列。

第二,旅游通道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旅游标识标牌建设:按照《四川省旅游公路标识标牌设置规范》,完善“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线路阿坝州、甘孜州、雅安市、凉山州等境内旅游标识标牌建设。

旅游服务区建设:加快制定《四川省旅游公路服务区建设标准》《四川省旅游公路服务区星级评定标准》,设计四川省旅游公路服务区视觉形象标志。旅游服务区分3 个级别进行建设:一级服务站,主要包括旅游咨询处、旅游餐饮点、旅游购物点、旅游厕所、加油站、停车场、汽车维修站、医疗急救点等8 项内容;二级服务点,主要包括旅游咨询点、旅游购物点、旅游厕所、加油站等4 项内容;三级服务点,主要包括旅游厕所、加油站等2 项内容。

旅游公路安全建设:组织实施国道317、318、213 等干线公路的波形防护栏安装工程。在全线路设立“减速”“停车”“让行”等警告标志,设置区分车道的反光糙面隔离线,危险地段均匀间隔设置糙化路面和振动标线,危险弯道处增设反光镜。

汽车营地建设:加快制定《四川省汽车营地建设标准》。统一规划包装“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线汽车营地项目。汽车营地按照国际行业安全标准建设和管理,要提供用品、餐饮、租售、娱乐、停修车、旅游信息查询等服务。近期在阿坝州、雅安市、甘孜州、凉山州将进行试点建设。

旅游汽车租赁网点体系建设:租赁网点的建设要与机场、重要公路、铁路交通枢纽相结合。近期在各机场建设旅游汽车租赁服务站,能够提供租车、还车(异地)、结算、代驾、驾回、票务、信息、救援、维修、附属设备租赁等服务。具体选在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建设旅游汽车租赁服务中心,在九黄机场、康定机场、西昌机场、成都火车北站、成都火车东站设立旅游汽车租赁服务站。

医疗急救建设:有效利用各州、市、县、镇(乡)的现有卫生医疗机构,建设医疗急救中心、医疗救护站、医疗求救点三级医疗急救体系。在公路沿线用醒目标志公布距离最近的乡镇、县医院的地址和医疗求救电话,发挥其临时医疗急救点和中转点的作用。加强特殊急救工作,制定“川西旅游医疗急救预案”。近期在阿坝州、甘孜州开展直升机救援试点工作。

汽车维修点建设:除了在大型综合旅游服务区设置汽车维修点外,也可选择沿线具有一定规模的汽车维修公司、维修厂作为旅游线路上的汽车维修点,并在沿线设置的标识标牌公布相关信息。

网络通信建设:增加旅游沿线的移动电话信号站,旅游主线要实现信号全覆盖。合理设置邮政服务设施,提供邮件寄递服务,报刊和风光明信片的销售服务,提供个性化邮票印制服务等等。

4.2 机制建设

4.2.1 管理机制

“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线建设任务要纳入各相关部门、地方政府的年度工作计划,沿线涉及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每年地方财政预算和部门预算,涉及无预算安排的专项活动,应向财政申请专项资金;帮助指导沿线完善各类旅游规划,加强旅游产品线路设计和旅游项目策划;沿线的区域旅游总体规划、重要旅游景区规划、重要旅游城镇规划等要报请省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审批;沿线及景区的工业、能源项目开发建设应征询旅游部门同意;成立由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牵头,旅游、交通、公安、建设等相关部门参加的旅游标识标牌设置工作小组,负责协调旅游标识标牌设置的事务性工作,工作小组办公室设在省旅游局;制订相关引导政策,开展旅游开发建设示范工程。

4.2.2 宣传促销机制

可由省旅游局牵头,联合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雅安市制定“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线营销计划,树立整体品牌形象和宣传口号,共同制作宣传品、开展宣传促销活动;省级宣传、文化、新闻、出版、邮政、通讯等部门要给予大力支持,充分利用电视、报刊、杂志、电台、网络、专题风光、明信片等宣传手段加强宣传。

4.2.3 投融资机制

坚持政府主导的同时,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积极引导多元化社会资本参与旅游投融资,形成投资主体多样化、融资渠道多样化、运作方式多样化的新机制;依法在土地、税收及其他配套政策上给予支持;近期应积极支持甘孜州成立旅游担保公司,用于引导甘孜州原生态村落旅游开发,促进富民惠民。

4.2.4 合作机制

“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线路涉及的地市州要加强区域合作,实现互惠共赢;建立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雅安市、成都市汽车租赁网点建设机制;建立阿坝州、甘孜州、省林业厅、省旅游局的直升飞机救援机制;在加强省内区域合作的同时,与甘肃、云南、贵州等相关省市进行协调,构建川甘、川滇、川黔等多元化的省际间区域合作框架。

4.2.5 人才培训机制

利用现有的旅游教育培训体系,分级、分类开展红色旅游教育培训工作。省委宣传部、省旅游局、省文化厅等部门要组织编写红色旅游培训教材;在省内重点院校设立高级旅游人才培训基地;鼓励在一线重要旅游企业(旅游景区、宾馆饭店)建立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基地;定期发布人才需求信息;实施全民旅游素质提升计划。

5 结论

本文以“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为主线,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居民与从业人员”3 个主体作用,抓住“旅游景区、旅游城镇、旅游通道”3 个环节,从“旅游形象、旅游功能、旅游机制”3 个层面入手,建议配套完善“吃、住、行、游、购、娱、信”等旅游重点要素,全面提升“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品质,使红色旅游发展与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富民惠民结合,努力实现我省旅游产业发展的新跨越,促进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1]张先智,刘旺.四川红色旅游发展的战略思考[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20(5):125-127.

[2]彭惠军,黄翅勤.四川红色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07(4):68,75.

[3]杜通平.开发四川红色旅游资源的思考[J].商业现代化,2005(10):251-253.

[4]徐学初,张立辉,吴建国.弘扬长征精神,发展红色旅游——四川红色旅游资源发展特征论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10):38-41.

[5]周雪梨.国内红色旅游开发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8(7):53-55.

[6]阎友兵,殷建立.基于社区居民视角的红色旅游发展绩效评价研究——以韶山为例[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2(4):37-41.

猜你喜欢
长征路红色旅游城镇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回望长征路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追忆长征路
红色旅游助力宗店乡村振兴
文化边城镇远
追寻长征路
东征村:红色旅游助力脱贫换新颜
红色旅游
走好新的长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