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句式习得策略——以“是”/“有”存在句的习得为例

2013-04-07 13:56:10曾常红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方位词偏误句式

曾常红 江 瑜

(湖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

句式,指的是在汉语中有某种特殊标志或特殊表达作用的常用句子格式。句式系统的研究已经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时期。从王力先生的《中国现代语法》(1943)算起,已经有半个多世纪了。该著作分析了六种主要句式:能愿式、使成式、处置式、被动式、递系式以及紧缩式。这一研究为汉语语法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但是之后的语法著作大多注重词类分析、句法结构等,忽视了对句式的研究。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这一情况开始转变,不论是学术研究还是汉语教学,都将句式列为重要内容。21世纪之后,无论是在深度还是在广度上,句式研究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例如肖奚强(2009)将汉语句式与对外汉语相合,为对外汉语教学及研究都提供了良好的方向。“是”/“有”存在句是偏误率比较高的句式,本文以“是”/“有”存在句的习得为例归纳对外汉语句式习得策略。所选用的语料来自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及留学生参与的日常交流。

1 “是”/“有”存在句研究现状

存在句是存现句的一种,表示什么地方存在什么人或事物。一般认为,存在句的研究始于《中国文法要略》(1942),吕叔湘先生分析了“有无句”这类静态存在句。“是”字句和“有”字句的是两个句法结构复杂而表义也很丰富的句式。将二者联系起来是由于它们都可以表示静态存在,是存在句的两种具体表达。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学者就将“是”字存在句和“有”字存在句进行语义上的对比。从下表(表1)中可了解到这一点。

除了以上论文,李临定(1986)、宋玉柱(1995)、刘月华(2001)、肖奚强(2009)等也都对“是”/“有”句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从先行的研究,不难看出对“是”/“有”句句法和语义方面的研究已经较为成熟,研究方法日益多样和先进,但是语用平面的对比研究较为薄弱。另外,虽然“是”/“有”句是留学生汉语句式习得的重点,然而对这些句式的习得偏误进行研究的论著却并不多见。

2 “是”/“有”存在句习得偏误

“是”/“有”字句在句法、语义、语用三方面都有着异同点,正由于这些细微的差别,留学生在习得这两种句式时容易产生偏误。范文莲先生在《存在句》一文中,对存在句的结构要素进行划分,用A、B、C或前、中、后三段来标记汉语存在句的三要素:处所词、存在动词及存在名词。“是”/“有”句习得偏误的归类,也可以依据这种分段方法,分为:谓语动词方面的偏误、主宾语方面的偏误,再加上语用方面的偏误。

2.1 谓语动词方面的偏误

2.1.1 “是”、“有”语义分辨不清

(1)*从自己的经验来看,学校里都有女同学的话,那么就不用在乎异性的目光。

(2)*会议室的前面是一台电视。

(3)*校园里是一些商店。

例(1)误用了“有”字,应该改为“是”字。而例(2)和例(3)则应将“是”字改为“有”字。造成这种偏误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留学生对“是”及“有”的语义分辨不清。在语义方面,虽然二者都表示静态存在,可以放在存现结构中构成存在句,但还是有着细微的差别。“是”字最基本的用法是表示判断,因而“是”字存在句具有排他性,表示唯一。其中,“是”字的宾语一般都为定指。而“有”字既表示存在又表示领有,在表示存在的时候,可以允许他人、他物的存在,因此“有”字句的存在主体可泛指,使用范围则更宽泛,没有排他性。例(1)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是:学校里全部都是女同学的话,就不用在乎异性的目光。这里也就排除了男性同学的存在,因此应该用“是”,表示唯一确定性。在例(2)和例(3)中,“一台电视”和“一些商店”都是不定指,表示不确定,应该将“是”字改为“有”字。

2.1.2 缺少谓语动词

(4)*我发现在隔壁病床上一个我并不陌生的人,这个人就是我的姐姐。

(5)*我们宿舍前面很多摩托车。

(6)*如果现在只有你一个人漂浮在海上,周围都大海,你不觉得孤独吗?

(7)*地上满水和泥。

例(4)可以理解为遗漏了“有”字,也可以是其他的存在动词,例如“躺着”、“坐着”等。例(5)中遗漏了“有”字,整个句子缺少谓语。例(6)和例(7)中缺少“是”字作谓语。产生这种偏误的原因是留学生没有很好地掌握存在句的基本结构,导致谓语动词缺失。表示什么地方存在什么人或什么事物的句式叫做存在句。存在句一般都由三部分组成:处所词、存在动词及存在物名词,三者缺一不可。根据是否表示动作,汉语的动词可以分为动作动词和非动作动词。“有”和“是”很明显地是非动作动词,不表示动作行为,但是可以进入存在句,用来表示静态存在。存在动词对于这个句式来说是绝对不能缺少的,少了它句子就不能成立。

2.2 主宾语方面的偏误

2.2.1 方位词使用错误

(8)*北京里有个颐和园。

(9)*桌子有面条。

例(8)中,方位词“里”冗余,应该删除。这种偏误可以理解为泛化性偏误,就是学习者将不熟悉的目的语规则泛化。留学生学习了存在句句首表示处所的名词不能单独使用,必须要加上方位词构成方位短语才行,于是就类推到了所有的名词上。在例(8)中,“北京”是专有名词。当专有名词出现在存在句中时,不用再加方位词,可以直接做主语,还有其他的名词,例如“宾馆”、“学校”等也可以作为处所词放在存在句句首。例(9)在“桌子”后面应该加上方位词“上”,构成方位词组作存在句句首。“桌子”不是处所名词,要出现在句首,必须要加方位词构成方位词组才行,用以表达清晰的语义。

2.2.2 介词词组、时间副词放在“是”句句首

(10)*在大树下面是一群庄稼人。

(11)*从前是个老头,住在海边。

在例(10)中,介词词组充当“是”字句主语。例(11)中,时间副词在“是”字存在句句首。这种用法是错误的。“是”字最基本的用法是表判断,用在陈述句中,表示某人或某事具有某种特征。在“是”字存在句中,介词词组和时间副词是放在句首,而“有”字句中却可以,这是二者在句法上面的不同造成的。最常见的介词词组是“在+名词+方位词”,“在”字具有定位性,可以强调突出主语的位置。以时间词开头的“有”字句,都是作为起始句出现的,后面一般有后续句。

2.2.3 处所结构后置

(12)*一个村子是河边。

(13)*有很大的差异在英语和汉语之间。

这种偏误是英美学生经常犯的,主要是由于母语的负迁移,容易把处所结构放在句末。例(12)翻译成英文就是“There is a village along the river”。很多学生按照英语的语序直接翻译过来,就出现了处所结构后置的错误。同样的,例(13)应该改成:英语和汉语有很大的差异。在汉语中,存在句正确的语序应该是:处所词+存在动词+存在物。处所结构一般都是放在存在句句首。

2.3 语用方面

2.3.1 句子连接问题

(14)我家院子里有一棵柿子树。每到秋天,柿子就满满地结在树上。

(15)桌子上是他的书。一张照片在书里。

这些句子单看都没什么问题,可是连接起来的话,就显得有点呆板生硬,主要是由于句子之间的连贯不自然。汉语的存在句是典型的“话题-述题”结构。A段为话题,代表已知信息,是交际者获得新信息的基础,也是交际双方顺利开展交际的基础。C段为述题,是交际进行的原因,可视为表达中心和焦点。在例(14)的第一句中,“一棵柿子树”是未知信息,但在第二句中,它已经成为了旧信息,因此,应该改为“每到秋天,树上就结满了柿子”。同样地,在例(15)中,第一句话已经引出了“他的书”,在后面的句子中就应该承接前面的陈述,可以改为“书里有一张照片”。存在句体现的是由已知信息到未知信息过渡的过程,所以在句子连接方面要注意已知信息和未知信息之间的转化。

2.3.2 回避策略的使用

回避策略指的是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在运用语言过程中对表达的内容、形式做出避难就易、避繁就简的选择,以达到交际的目的。在其他的语言中,没有与汉语存在句直接相对应的句式,因而在学习上面会有一定的难度。很多的留学生在存在句的运用上往往采取回避策略,有时在语段表达中应该采用存在句的地方使用其他的句型,这也就有可能导致语义表达不明确,表达思想不准确的效果。“有”字存在句是比较容易掌握的句式,因而很多该使用其他存在句式的时候,留学生往往用“有”字句替代,回避其他存在句式的使用。在《对外汉语教学存在句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一文中,作者在18位高年级的留学生60篇作文中发现:在他们所使用的80个存在句中,只出现了4个复杂动词存在句,3个“是”字存在句,其余都是“有”字句。回避使用复杂动词存在句,会使存在句失去应有的情态,也使表达变得枯燥乏味。

3 对外汉语句式习得策略

习得策略,指的是学习者在整个语言习得或语言使用过程中,与某个特定阶段相关联的心理行动或行动。而第二语言习得策略包括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使用的普遍方法和具体的技巧。由于受到年龄、语言学能、学习风格等因素的影响,习得策略因人而异且因习得内容而不同。通过上文对“是”字句和“有”字句的偏误分析,不难看出留学生产生偏误的原因不外乎几点:第一,母语负迁移;第二,留学生对目的语规则不熟悉;第三,学习者习得策略使用不当。那么留学生应该采取什么样的习得策略呢?

3.1 标志词辨析策略

标志词,指的是具有词义、语法结构标志作用的词或者词组。标志词的识别及理解,对于留学生习得句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存在句而言,存在动词不可缺少,可以当做是存在句的标志词。以“是”/“有”存在句为例,从上文中可以看出,正因为留学生对存在动词的了解不够,才产生了“是”“有”语义分辨不清、谓语动词缺失等偏误。因此,在句式习得中,要善于利用句中的标志词,瞄准“敏感点”,快速准确地掌握汉语句式。

汉语句式实质上是以句子结构的某一特征为标志划分出来的句子类别,因而在句子结构上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大部分表达式都具有标志词。比如在有标志的被动句中,“被”字句就是其中的典型,“叫、让、给”也具有同样的作用。留学生在学习汉语“被”字句时,抓住标志词“被”,就可以很容易地理解这个句式的特点,也不会产生谓语动词缺失这类的偏误。特别是在同类句式当中,由于对标志词的语义辨析不清楚,留学生会产生误用等偏误。在习得同类句式时,留学生应该将学习重心更多地放在标志词的异同点分析上,更好地掌握汉语句式,达到顺利交流的目的。

3.2 句子自足策略

非自足句指的是句子在一定的语境中可以表达完整语意,但是脱离这个语境,则语意表达不完全,有意犹未尽之感。这种句子基本结构齐全,但辅助性成分有残缺或成分位序安排不妥当或表达意思不够完整。自足句指的是不需要借助现实语境,而是语言片段本身带有陈述语调就能够独立成立的句子。如果留学生仅仅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句法格式,有时并不能造出形式和意义完整的句子。句子自足策略实际上指的就是如何将非自足句转化成自足句,完整表达语意。

加后续句是一种很好的句子自足策略。有些句子由于信息量不足而不能单独成句,加上一个后续成分或后续句,小句或前后成分之间语义相互补充,句子就可以成立了。如:

(16)*商店和书店之间有建设银行。

“有”字存在句的存在主体范围很广,没有排他性。(16)例中“建设银行”是确指的,范围也比较小。如果要让句子成立的话,可以加上一个后续成分,把句子改成“商店和书店之间有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等”。方位词和方位短语也可以将非自足句转化为自足句。从上文可以看出,有些非自足句是由于方位词使用错误或处所词后置造成的。如(8)例中,就可以将“里”字去掉,改成“北京有个颐和园”,这样子句子就变成自足句了。留学生在习得汉语句式时,应该注意采取有效手段将非自足句转化成为自足句,使表达更加准确。

3.3 衔接策略

句子衔接指的是用一定的方式把句子连接起来,组成语句连贯、语意明确的复句或句群的现象。衔接是话语表达必不可少的手段。如果要表达一段较长的话语,就必须要讲究衔接策略,否则句子就会显得呆板,出现上文所说的句子连接方面的语用问题。到底如何使句子连贯自然?

意念衔接是一种很好的解决手段。意念衔接,指的是不用任何词语作外部标志,只靠语序使句子连接成复句或句群的一种衔接方法。比如可以采用意念衔接策略,调整一下例(15)句中词语的语序,改为:“桌子上是他的书。书里有一张照片。”靠语序意合的句子不会显得生硬,更加符合汉语特点。在句式习得时,留学生还可以选择重现词语衔接,即利用相同的词语复现来衔接。比如:

(17)樱花是日本的骄傲。到日本去的人,未到之前,首先要想到樱花;到了之后,首先要谈到樱花。(冰心《樱花赞》)

上例“樱花”一词复现,把句子衔接起来。由此可见,要使句子连贯通顺,重现词语是不错的选择。

4 结语

留学生习得汉语句式存在一定的困难,容易产生偏误。这也就成为对外汉语句式习得研究的初衷。本文以“是”/“有”存在句习得为例,分析留学生在习得这两种句式时所产生的偏误,从而得出句式习得的若干策略,即标志词辨析策略、句子自足策略和衔接策略。在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灵活使用这些策略,可使留学生的句式表达更流畅通顺,符合语法规则和汉语特点。

[1]范文莲.存在句[J].中国语文, 1963, (5): 386-395.

[2]顾志刚.“是”字存在句:兼析“有”字存在句[J].南通师专学报, 1992, 8 (2):68-72.

[3]胡文泽.“处所词+是+名词”功能特性及其对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启示[J].语言科学,2011, 10 (5): 473-481.

[4]李临定.现代汉语句型[M].上海:商务印书馆, 1986.

[5]李泉.试论现代汉语完句范畴[J].语言文字应用, 2006,1:56-63.

[6]刘月华.实用现代汉语语法[M].上海:商务印书馆, 2001.

[7]聂焱,杨苏平.现代汉语语法简明教程[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1.

[8]宋玉柱.现代汉语存在句[M].北京:语文出版社, 1995.

[9]万凯艳.对外汉语教学存在句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J].语言文字修辞, 2008, (10): 130-134.

[10]肖奚强.外国学生汉语句式学习难度及分级排序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11]詹开第.有字句[J].中国语文, 1981, 1:27-34.

[12]张宝林.对外汉语句式习得研究的方法思考[J].华文教学与研究, 2011, 2:23-30.

[13]张斌主编, 陈昌来著.现代汉语句子[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14]张豫峰.现代汉语句子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 2006.

[15]周静.从三结合角度看对外汉语句式教学——以“被”字句为例[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7.

猜你喜欢
方位词偏误句式
有讲究的方位词
动物们的聚会
“一……就……”句式偏误研究
基本句式走秀场
例析wh-ever句式中的常见考点
新HSK六级缩写常见偏误及对策
汉语方位词研究
速读·中旬(2015年5期)2015-10-21 19:34:54
基于汉语方位词特点的二语教学策略——以“左”“右”为例
学习月刊(2015年4期)2015-07-09 03:51:56
特殊句式
介词框架“对……来说”的偏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