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灿红,霍介格,李灵常
(江苏省中西结合医院肿瘤科,江苏 南京 210028)
滋水清肝饮缓解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不良反应45例
胡灿红,霍介格,李灵常
(江苏省中西结合医院肿瘤科,江苏 南京 210028)
目的:观察滋水清肝饮缓解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后不良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45例内分泌治疗后出现潮热盗汗、腰膝酸软等肝肾阴虚、阴虚火旺症候者,予滋水清肝饮煎服。结果:治愈15例,好转2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1.1%。结论:滋水清肝饮可缓解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后的不良反应。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不良反应;滋水清肝饮
对于激素依赖性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内分泌治疗能够降低乳腺癌患者术后的复发风险,延长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期,但内分泌治疗后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或作用被阻断,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患者常出现腰膝酸软、潮热盗汗、烦躁易怒、心烦失眠等不适。我们用滋水清肝饮为主缓解内分泌治疗不良反应取得满意疗效,总结如下。
45例均为我院肿瘤科2009年6月至2012年9月门诊患者,均经病理组织学确诊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雌、孕激素受体免疫组化检测阳性,无合并其它严重器质性疾病,预计生存期6个月以上,均接受内分泌治疗(药物或非药物治疗),且在治疗过程中均出现腰膝酸软、潮热盗汗、烦躁易怒、心烦失眠等不适,辨证为肝肾阴虚、阴虚火旺证型者。年龄34~78岁,平均48.6岁;乳腺癌病程最短13个月,最长121个月,平均56.6个月;不良反应的发生最短为内分泌治疗后6个月,最长为内分泌治疗后15个月,平均8.2个月;乳腺癌根治术后13例,复发转移32例;绝经前18例,绝经后27例;8例接受非药物内分泌治疗。
滋水清肝饮药用熟地黄15g,山药10g,山茱萸10g,丹皮12g,茯苓10g,泽泻10g,柴胡6g,白芍12g,栀子6g,当归12g,酸枣仁12g。失眠多梦者加合欢皮15g、夜交藤15g,转氨酶升高者加用五味子10g、垂盆草15g、茵陈蒿15g,腰膝酸软明显者加杜仲15g、桑寄生12g,眩晕耳鸣、月经量多者加女贞子12g、旱莲草10g,面色潮红、五心烦热明显者加地骨皮12g、龟甲15g等。水煎服,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治疗1个月后评价疗效。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治愈:症状消失,停药半年后随访无复发。好转:症状减轻,或部分症状消失,或停药半年后随访偶有复发。无效:症状均无改善,或停药半年后诸症又复发。
治愈15例,占33.3%;好转26例,占57.8%;无效4例,占8.9%;总有效率为91.1%。
杨某,女,64岁,2009年7月10日初诊。乳腺癌术后2年,2007年8月开始内分泌治疗,药用托瑞米芬60mg、qd,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均升高,大于正常值2倍,常规护肝治疗2周,两种转氨酶均无下降。面颧潮红,易汗,口干多饮,头昏,视物模糊,脘闷纳呆,入寐差,大便干,尿黄,舌质红苔薄黄腻,脉滑数。系湿热内蕴,伤及阴津,久病及肾,水不涵木,肝火旺盛。治以滋肾清肝,兼清湿热。方用滋水清肝饮合茵陈蒿汤加减。药用茵陈蒿15g,栀子10g,大黄5g,生地黄15g,北沙参12g,泽泻10g,山茱萸10g,茯苓10g,丹皮10g,赤芍10g,枸杞子10g,蒲公英15g,柴胡6g,炒酸枣仁20g。日1剂,早晚分服。服药2周后复查肝功能,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正常,颧红潮热、头昏视糊等缓解,继续巩固服用2周,症状基本消失。
NCCN指南要求对所有原发性浸润性乳腺癌确定ER和PR状态[2],ER或PR阳性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不论其年龄、淋巴结状态或是否应用辅助化疗,都应考虑辅助内分泌治疗[3]。内分泌治疗分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内分泌药物主要有抗雌激素类、芳香化酶抑制剂(AI)、促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LHRH)类似物和孕激素。非药物治疗是指手术去势,即切除双侧卵巢,或放疗去势。无论哪种方式,均降低了雌激素水平或阻断雌激素的作用,导致体内内分泌环境改变、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出现不良反应,如长期服用他莫昔芬会增加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以及静脉血栓的风险,引起血脂水平变化并潜在损害心血管系统;芳香化酶抑制剂又可引起关节痛、骨质疏松和骨折。来曲唑和他莫昔芬相比,来曲唑3~5级心脏不良事件明显更高,而他莫昔芬3~5级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更显著[4]。两者均可引起潮热、盗汗,可能导致阴道干燥。
内分泌治疗后由于药物的破坏,导致肾气衰,天癸竭,阴虚不能制火,从而出现肝肾阴虚、阴虚火旺症状。治宜滋肾清肝,滋阴降火。滋水清肝饮源自杨乘六之《医宗己任编》,为滋肾清肝、滋阴降火的代表方之一。方中六味地黄丸滋肾清肝,丹皮、柴胡、栀子疏肝降火,酸枣仁、白芍养血安神,龙骨、牡蛎镇静安神、平肝潜阳。诸药合用,使肾阴充养、肝气畅达、郁火得降。滋水清肝饮能改善内分泌治疗后的绝经样症状,且不会影响内分泌治疗的疗效。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66.
[2]Allred DC,Carlson RW,Berry DA,et al.NCCN Task Force Report:Estrogen Receptor and Progesterone Receptor Testing in Breast Cancer by Immunohistochemistry[J].J Natl Compr Canc Netw,2009,7(6):1.
[3]Tamoxifen for early breast cancer:an overview of the randomized trials.Early Breast Cancer Trialist’Collaborative Goup[J].Lancet,1998,351:1451-1467.
[4]Mouridsen H,Keshavih A,Coates AS,et al.Cardiovascular adverse events during adjuvant endocrine therapy for early breast cancer using letrozole or tamoxifen:safety analysis of BIG 1-98 trial[J].J Clin Oncol,2007,25:5715-5722.
R273.79
B
1004-2814(2013)10-827-02
2013-07-17
霍介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