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玺治疗寻常型天疱疮验案

2013-04-07 16:40:02王军利王玉玺指导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3年3期
关键词:红苔薄强的松天疱疮

王军利,王玉玺(指导)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级中医外科硕士研究生,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外科,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王玉玺治疗寻常型天疱疮验案

王军利1,王玉玺(指导)2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级中医外科硕士研究生,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外科,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王玉玺教授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学术顾问,博士生导师,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导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50余年,学验俱丰,擅治疗疑难性皮肤病,疗效甚佳,现将其辨证治疗寻常型天疱疮验案二则介绍如下。

案1:李某,男,19岁,2011年12月初诊。面部及口腔黏膜水疱3个月,疱液澄清,疱壁薄而松弛,易破裂,尼氏征(+),破后糜烂面淡红、渗液多,有臭味,不易愈合,患处偶有瘙痒,手足心热,大便每日2次,舌淡红苔薄白,脉沉滑。在北京口腔医院病理检查示寻常型天疱疮。中医诊断为火赤疮。证属湿热内蕴,湿胜于热。治以清脾除湿,佐以清热之法。用八生汤加减。药用白术15g,枳壳10g,白扁豆10g,芡实10g,黄柏10g,栀子10g,薏苡仁30g,泽泻15g,猪苓15g,车前子15g(包煎),地肤子20g,土茯苓30g,生地15g,丹皮10g,赤芍15g,白茅根30g。14剂,日1剂,水煎,早晚饭后0.5h口服。外用青蛤散在渗出处干扑,结痂处香油调糊外用,日3次。忌食鱼虾、海鲜、辛辣刺激性食物。二诊原有水疱干涸,在头皮、鼻翼各发一粟米样小水疱,舌尖红苔薄白、呈地图状剥脱,大便每日2次、偏干。上方加苍术15g,茯苓20g,黄芩15g,连翘15g,鬼箭羽30g,沙参15g。7剂。青蛤散外用。三诊无新水疱发生,鼻翼处水疱消退,皮色淡红,色素减退,手足心出汗。上方加黄芪60g,14剂。四诊面部及口腔的水疱未发,大便每日1次,舌淡红苔薄白。上方14剂,巩固疗效。半年后随访未再复发,肌肤正常,身体健康。

按:患者属脾运失职,水湿停滞,郁而化热,湿热内蕴,湿胜于热。导师以清脾除湿为主,佐以清热之法。八生汤加减方中白术、白扁豆、芡实、薏苡仁健脾利水渗湿,车前子、泽泻、猪苓、土茯苓、白茅根清利湿热,黄柏、栀子泻热燥湿,枳壳宽胸理气,生地、丹皮、赤芍清热凉血,地肤子清热利湿止痒。同时外用青蛤散清热解毒、干燥、消炎、收敛。二诊原有水疱干涸,在头皮、鼻翼各发一粟米样小水疱,舌尖红苔薄白、呈地图状剥脱,故加苍术、茯苓、黄芩、连翘、鬼箭羽、沙参健脾利湿、清热解毒、滋阴。三诊无新水疱发生,鼻翼处水疱消退,皮色淡红,色素减退,手足心出汗,故重用黄芪补气健脾,托毒生肌。四诊诸症消失,周身无不适,续服原方以巩固疗效。

案2:李某,男,47岁,2011年6月初诊。皮肤水疱5个月余,先发于右胁,后延至背部、前胸、下肢,伴瘙痒,水疱初起为绿豆大,后逐渐扩大,水疱颜色鲜红,疱壁薄而松弛,尼氏征(+),瘙痒,疼痛,水疱动则易破,破后糜烂面鲜红,心烦,失眠,口腔溃疡,口干欲饮,便调,舌质红苔薄腻,脉沉数小滑。在外院用地塞米松1个月,现改口服强的松1周,每日30mg。黑龙江省医院病理示寻常型天疱疮。中医诊断为火赤疮。证属湿热内蕴,热胜于湿。治以健脾,清热,利湿之法。用清脾除湿饮加减。药用连翘15g,栀子15g,黄芩15g,苍术15g,白术15g,赤茯苓20g,茵陈15g,泽泻15g,麦冬10g,土茯苓60g,生地黄15g,天花粉15g,半枝莲15g,虎杖30g,地肤子30g,车前子15g(包煎),薏苡仁60g,通草15g。14剂,日1剂,水煎,早晚饭后0.5h口服。外用青蛤散在渗出处干扑,结痂处香油调糊外用,日3次。强的松每周减2.5mg。二诊原有水疱部分结痂,额头汗多,大便1日1 ~ 2次,舌红苔中腻,右脉沉细、左沉滑。强的松减至每天25mg。上方加白花蛇舌草30g,龙葵15g,白英30g,黄芪60g,山药40g。14剂。三诊出汗时额部起针尖样水疱,背部结痂已脱落,留有色素沉着,便调,舌淡苔薄腻。强的松减至每天20mg。上方加积雪草30g。14剂。四诊水疱干涸,无新疱发生,痒止,不痛,乏力汗出,口苦,大便1日1次,舌淡红苔薄腻,脉沉细。强的松减至每天15mg。上方加黄柏10g,栀子10g,枳壳15g,芡实15g,14剂。五诊水疱未发,食后腹胀,大便每日1次,舌苔腻。强的松减至每天10mg。上方加厚朴10g,陈皮15g,榔片15g,14剂。六诊水疱未发,腹胀症状消失,乏力,舌苔薄腻。强的松减至每天5mg。上方加草果6g,14剂。七诊水疱未发,强的松停服。续服原方以巩固疗效,半年后随访未再复发,肌肤光滑,身体健康。

按:患者属心火脾湿蕴蒸,湿热相搏,热胜于湿,外发于皮肤。导师运用健脾、清热、利湿之法。清脾除湿饮加减。方中连翘清热解毒疏表热,栀子、黄芩苦寒泄热,土茯苓、茵陈、半枝莲、虎杖、通草清热利湿,生地清热凉血,白术、苍术、赤茯苓、泽泻、薏苡仁、车前子利水渗湿,麦冬、天花粉养阴清热,地肤子清热利湿止痒。外用青蛤散清热解毒、燥湿、消炎、收敛。二诊原有水疱结痂,加白花蛇舌草、龙葵、白英清热解毒、利湿,重用黄芪补气健脾、托毒,加山药补脾止泻。三诊出汗时额部起针尖样水疱,加积雪草清热解毒、利湿。四诊药后水疱干涸,无新疱发生,乏力汗出,口苦,舌淡红苔薄腻,加黄柏、栀子、枳壳、芡实清热、健脾、利湿。五诊水疱未发,食后腹胀,苔腻,加厚朴、陈皮、榔片燥湿运脾、行气和胃。六诊水疱未发,腹胀症状消失,自觉乏力,苔薄腻,加草果温中燥湿。七诊水疱未发,强的松停服。续服原方以巩固疗效。

讨论:天疱疮与中医“天疱疮”、“火赤疮”相似。《外科大成》中记载“天皰者,初起白色燎浆水疱,小如芡实,大如棋子,延及遍身,疼痛难忍”。《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中又名“火赤疮”,如“初起小如芡实,大如棋子,燎浆水疱,色赤者为火赤疮;若顶白根赤,名天疱疮”[1]。现代医学将天疱疮在临床上分为寻常型、增殖型、红斑型、落叶型。以寻常型天疱疮最为多见。寻常型天疱疮是病死率较高的危重皮肤病。目前西医治疗以糖皮质激素为主,同时配合免疫抑制剂以减少不良反应[2]。导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注重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用中药加减,内服结合外用,取得显著疗效。

[1]顾伯华.实用中医外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519.

[2]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838.

R249.7

B

1004-2814(2013)03-195-02

2012-11-20

猜你喜欢
红苔薄强的松天疱疮
苦参汤缓解 心动过速
几种常见咳嗽药水巧分辨
谯凤英治疗鼻科疾病经验
霉酚酸酯和环磷酰胺治疗IV型伴V型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比较
大疱性类天疱疮与神经系统疾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β防御素-2在天疱疮中表达的研究
中外医疗(2015年18期)2016-01-04 06:52:10
45例大疱性类天疱疮初次住院患者临床回顾性分析
强的松长期应用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
程序化药物释放纳米涂层的构建及其体外实验研究
沙利度胺联合环孢素A及强的松治疗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免疫学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