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听、说、做”一体化的探索与实践——以安徽省皖西学院为例

2013-04-07 06:52郝成伟钱红梅
关键词:应用型材料实验

郝成伟,钱红梅

(皖西学院 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2)

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培养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一定职业技能素养的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应用型人才应能够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土木工程专业要培养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创新精神,能在房屋建筑、地下建筑、道路桥梁的设计、施工、管理、教育、投资、开发等部门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的中高级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人数也在逐年增加,特别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数增加更加明显。以皖西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为例,目前每届学生人数达到350人左右,这给本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新的问题。土木工程材料是土木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主要材料的性质、用途、制备和使用方法以及检测和质量控制方法,并了解工程材料性质与材料结构的关系,以及性能改善的途径[2,3]。就皖西学院而言,课程在大二上学期开设,由课堂教学32学时和实验教学14学时两部分组成,理论课程部分内容多、各章节独立性强,技术标准多,应用性强,教师觉得难教,学生觉得难以掌握;而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实验教学中实验分组也难以保证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实验设计。因此,如何提高土木工程材料课程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质量是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安徽省皖西学院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的现状出发,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历,文章提出要在教学中进行“听、说、做”一体化的探索和实践,以期能为如何培养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一定职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提供一些建设性意见。

一、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中的“听”

“听”即为学生的课堂反应。对于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针对不同工程合理选用材料,并能与后续课程密切配合,了解材料与设计参数及施工措施选择的相互关系。而课程内容繁杂,概念抽象、理论枯燥,学生难记忆、难理解,教师则难讲解。另一方面,在相对较少的课时中,不仅要有课堂理论教学,还需要有实验、实习等实践教学相配合。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和条件内,使学生掌握、理解该课程,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和把握要领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学生“听”的环节非常重要,教师在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应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一些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成分、检测及其应用领域等通过实例图片、实验操作视频等进行展示,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如混凝土的四项基本要求、水泥生产工艺和技术标准、沥青的三大指标等。这种“听”不仅需要教师拓宽专业知识,而且要对土木工程材料的教学环节进行宏观的把握,既沿袭传统、经典的教学方法,更要注意与实际生产相结合。要不断更新教学手段,密切注意学生的听课状况,如果上课仅是生搬硬套、照本宣科,只能使学生失去兴趣,必须及时设法调动学生积极性,也要注意留给他们适当的思考时间,使他们带着问题去“听”,学会归纳总结。土木工程材料课程虽然涉及材料种类繁多,与实际工程联系密切,但课程内容设置是科学而逻辑地展开的。如绪论主要从土木工程材料的种类、技术标准等开始讲述,这部分必须精讲,使学生认识到该课程的特点、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教材第一章说明材料共性,即与质量、与水、与力学、与耐久性等相关的知识点;后续章节基本上按照建材的原料、生产工艺、技术标准、技术要求、实际应用及耐久性等逐步展开,如果学生能抓住主线、理顺课堂讲授的重难点,就能初步保证在“听”的环节上获得材料的选择、检验、正确使用等方面的知识。

二、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中的“说”

“说”在课堂教学中包括两个方面,对教师来说就是“讲”,对学生来说就是通过查询、查阅资料以及已学知识,“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解法。土木工程材料课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集中在教师“说”,这是因为学时少,为了节省时间,教师只能满堂灌,“填鸭式”地教学,而这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认为教材一看都懂、都会,以致上课注意力不集中,逃课等不良现象也时有发生。因此,学生的“说”也有助于土木工程材料课的教学。就皖西学院而言,学生生源地主要是安徽省。作为建材大省,安徽省内水泥厂、玻璃厂、陶瓷厂以及传统的粘土砖生产厂家很多,学生可以较为便利地利用这种产业资源特点,获取相关建筑材料的生产工艺等。平常对材料接触比较少的同学,也可以利用互联网、图书馆、网络教学平台等查询相关资料。教师通过课堂提问、小论文和PPT 等形式鼓励学生主动地在课堂多“说”并作为平时成绩计入总分。总之,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互动环节,不仅能提高教学气氛,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以及训练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当然,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教学中,教师的“说”起着主导作用。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要求教师经常阅读国内外文献、积极申请和参与课题研究,这不仅有利于课程教学内容更新,对于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也是有利的。教师应身体力行,亲自动手做实验和参与工程实践,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

三、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中的“做”

“做”在土木工程材料教学中指多做实验、多做题。实验是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几种常用材料实验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学会对土木工程材料性质和质量的检验[2]。而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实验教学学时相对较少,学生无法利用上课时间完成一些必做试验,因此,除了课堂上的一些传统教学手段外,也可以考虑利用仪器展示及实验演示的方式即“开放性实验认知”来加强教学效果[4,5]。土木工程材料种类繁多,有些实验可能无法安排学生去做,比如水泥初凝和终凝时间检测、安定性实验等,不仅养护时间过长,而且学生人数较多,仅围绕这个来安排教学实验,也是不可取的,但如果通过实验仪器的展示以及实验人员的现场操作,让学生边看边学,这样耗费的实验资源也较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较高,而且要比看实验视频的效果更令人印象深刻,因此,教学效果会更明显。另外,有些材料也可以带到课堂中去,如粉煤灰、硅灰、矿渣、水泥等;或者将相关的图片带入课堂,通过讲解或通过先期实验仪器和材料的现场认知,让学生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之后,再进一步帮助他们动手操作仪器及学习。在试验过程中强调学生动手的同时,还要鼓励他们多思考,并设置一些创新实验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比如通过采用鼓励学生申报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开放实验室等措施,让每个学生都有动手机会,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相关实验。

四、综合运用“听、说、做”一体化进行教学

课堂教学中的“听、说、做”反映出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方式、动手能力,同时也反映出教育者的理念及其对学生的影响。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听”与“说”是教学的两个基本点,“做”是中心。三者之间的关系既相辅相成,又相得益彰。只有更多地给学生自己做的机会,他们才会更好地消化理解。面对当前行业、企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更高要求和土木工程专业教育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只有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才能与企业岗位需求实行零距离接轨[6]。

总之,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综合运用“听、说、做”一体化方式进行教学,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增强了试验的趣味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加强了师生教学互动,锻炼了学生口头表达和积极思维能力;利用网络辅助教学,强化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学生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打下了基础。总之,综合运用“听、说、做”一体化教学方法于教学实践中,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创新能力,强化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都具有独特的作用与明显的效果。

[1]刘家友.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电力教育,2011,(32):92-93.

[2]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四年制)培养目标和毕业生基本规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刘红艳,朱朝艳.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改革实践[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3):119-121.

[4]马先伟.如何提高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教学效果[J].广州化工,2010,38(10):233-235.

[5]闫旭蕾.透视课堂教学中的听、说、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25(9):55-58.

[6]袁建华.“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培训,2010,(1):58-59.

猜你喜欢
应用型材料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做个怪怪长实验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最美材料人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