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治国,刘 伟
(1.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 济南 250011;2.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355)
慢性咳嗽中医诊疗思路探析
蔡治国1,刘 伟2
(1.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 济南 250011;2.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355)
慢性咳嗽通常是指咳嗽时间超过8周,以咳嗽为唯一症状或主要症状,X线胸片无明显异常者[1],其中咳嗽变异型哮喘(CVA)、鼻后滴漏综合征(PNDS)、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和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为其常见病因,约占呼吸内科门诊慢性咳嗽病因比例的70%~95%[2]。中医采用辨病与辨证治疗相结合可以收到良好效果,现探讨如下。
咳嗽变异型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 CVA)是哮喘的一种特殊类型,主要表现为刺激性干咳,通常咳嗽比较剧烈,夜间咳嗽为其重要特征,感冒、冷空气、灰尘、油烟等容易诱发或加重咳嗽。诊断标准主要是测定PEF、PEF变异率大于20%和增高率大于15%及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3]。患者几乎没有任何喘息或呼吸困难症状,但有气道高反应性。其发病机制主要是气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4]。西医主要采取以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为主的治疗方案,但停药后易复发,且长期使用激素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
中医认为,风邪是本病证发生、发展和演变过程中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5]。外感未治,邪郁于肺(风、气、燥、寒),病程过久,又有气逆血瘀之象。风为百病之长,其性轻扬,善行而数变,风盛则挛急,故表现为突然发作性阵咳、呛咳、挛急、咽痒、气道痒感等。治当用疏风法,常用药物有苏叶、炙枇杷叶、蝉蜕、地龙、白僵蚕,以疏利风邪、透邪外出、舒缓气道、解痉止咳。
《景岳全书》云:“肺苦于燥,肺燥则痒,痒则咳不能已也。”常见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大多对多种外源性物质吸入敏感,为风盛津伤、气道失于正常濡润,加之风邪犯肺、肺失宣发、津液不能上承于咽喉所致。因此,在以疏风为主的同时还应辅以养阴润燥利咽,以止痒生津。可选沙参、麦冬、牛蒡子,方用清燥救肺汤或麦门冬汤治之。
PNDS是指由于鼻部疾病引起分泌物倒流鼻后和咽喉部,甚至反流入声门或气管,导致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患者多伴有季节性或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及鼻窦炎等病史,临床表现除咳嗽、咳痰外,常有鼻后滴流感,咽部黏液附着,频繁清嗓,咽痒不适,或鼻痒、鼻塞、流涕、打喷嚏等。属中医“鼻渊”、“鼻鼽”、“咳嗽”范畴。病机多为风邪侵袭、鼻窍不利、风痰扰喉、肺气失宣,治当祛风通窍、宣肺利咽。鼻流浊涕或黄涕、舌苔黄者为风热夹痰浊上壅于肺、肺窍不利、宣降失常,治宜清肺化浊、通窍止咳,可用麻杏石甘汤、芎芷石膏汤、辛夷散等方,加用桑白皮、藿香、车前草之类以清肺化浊。若见鼻流清涕、量多,鼻痒、喷嚏连作者,属肺气亏虚、风邪留恋、肺气失宣、鼻窍不利,治当益气祛风、宣肺通窍。可选用玉屏风散合三拗汤、参苏饮、苍耳子散等方加减,加用党参、苏叶、生黄芪、白术、防风之属以达扶正祛邪。若见鼻流清涕,量多,舌淡、脉沉者,多为阳虚有寒,可选用细辛、制附子之品以温肺化饮。若鼻窦炎反复发作,流黄稠浊涕,伴有舌淡、脉沉者,可并用薏苡附子败酱散以温阳利湿解毒。
胃一食管反流性咳嗽是指胃酸和其它胃内容物反流进入食管,导致以咳嗽为突出的临床表现。典型的反流症状表现为胸骨后烧灼感、反酸、嗳气、胸闷等,有微量误吸的胃-食管反流患者,早期更易出现咳嗽症状及咽喉部症状,咳嗽大多发生在日间和直立位,干咳或咯少量白色黏痰,或有明显的进食相关的咳嗽,如餐后咳嗽、进食咳嗽,抗反流治疗后咳嗽消失或显著缓解等。伴随有典型反流症状的GERC诊断并不困难,但不少GERC患者并没有反流症状,咳嗽是其唯一的临床表现。需要借助现代医学检查手段明确诊断。24h食管pH值监测是目前诊断GERC最为有效的方法,必要时可予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等试验性治疗。若咳嗽消失或明显缓解,可临床诊断GERC[6]。
中医认为,病因病机的关键在于气机升降失调,病变脏腑常涉及肝、胃、肺。肝气失于疏泄,气机郁滞而化热,热扰于胃而出现反酸。而肝气横逆,夹胃酸上逆犯肺侮金,肺失肃降,肺气上逆则出现咳嗽。胸闷、嗳气、胸骨后烧灼感均为肝胃失和所致。临床上针对此病机常辛开苦降,疏肝和胃,肃肺止咳。方用麦门冬汤、戊己丸、黄连化痰丸、连苏饮等,药用黄连、半夏、香附、吴茱萸等,并配合抑制胃酸的中药如瓦楞子、乌贼骨、鸡内金之属,多有效验。
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osinophilic Bronchitis,简称EB)是一种以气道嗜酸粒细胞浸润为特征的非哮喘性支气管炎,也是导致慢性咳嗽的重要原因之一。主要临床表现为慢性刺激性咳嗽,常是唯一的临床症状,一般为干咳,或咳少许黏痰。有些表现为对油烟、灰尘、异味或冷空气敏感,而无气喘、呼吸困难等症状,肺通气功能及呼气峰流速变异率(PEFR)正常,无气道高反应性的证据。临床诊断依据为痰细胞学检查嗜酸粒细胞比例大于0.03%,排除其他嗜酸粒细胞增多性疾病,X线胸片正常[2]。目前西医常采用吸入联合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但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存在副作用,并且患者的依从性较差,故疗效不甚满意。
中医认为,病位主要在肺,久咳可影响肝、脾、肾等其它脏腑的功能。病因病机为风燥伤肺,久郁化热,肺之气阴虚损,气机逆乱。为本虚标实证,肺之气阴两虚为其本虚,肺气上逆为其标实,二者互为因果,致咳嗽迁延难愈。治疗当辛甘润肺,调畅气机。常用款冬花、白前、旋覆花、白芥子、紫苏子之属润肺降气止咳,再结合病变脏腑的不同配以陈皮、枳实、木香、薏苡仁等调畅脾气,桑白皮、海蛤壳、柴胡、炒麦芽、青黛、石决明等疏达肝气,生地、熟地、蛤蚧、胡桃肉、补骨脂、沉香等收纳肾气。
慢性咳嗽常有2-3个病因合并而存在[7]。若仅见咳止咳,并不能收到良好的疗效。五脏六腑皆令人咳,咳嗽不只限于肺,也不离乎肺,故咳嗽的治疗必以治肺为基本原则,针对外感、内伤病因辨证论治,同时注意通过调肝脾以顺肺之宣发之性,治肾以顺肺之肃降之性。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结合辨病进行论治,可提高疗效。
[1]Irwin RS,Madison JM.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ough[J].N Engl JMed,2000,243(23):1715-1721.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06,5(2):187-192.
[3]丁会,钱东华,卢连根.咳嗽变异型哮喘的诊断[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98,24(3):297-298.
[4]邓吾先.咳嗽的发生机制与临床[J].内科理论与实践,2006,1(1):50-53.
[5]晁恩祥.咳嗽变异型哮喘证治[J].世界中医药,2006,1(1):37-40.
[6]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组.慢性咳嗽的诊断和治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5,28(11):738-744.
[7]聂彤.慢性咳嗽临床诊断和治疗的临床探讨[J].求医问药,2012,10(2):60.
R256.11
B
1004-2814(2013)07-595-02
2013-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