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危机中的环境人类中心主义构建

2013-04-07 15:18王凤珍
关键词:中心主义自然界矛盾

王凤珍

(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哈尔滨150001)

迄今,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志士仁人把解决环境危机路径的探讨主要聚焦在人与自然关系定位和科学技术本身是否发展的争论上。在人与自然关系定位问题上主要有两大思潮,即抹杀人的作用的自然中心主义生态伦理学和削弱人的作用的“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学。自然中心主义认为环境危机是人类改造自然所致,解决环境危机,人类就必须停止进一步改造自然,走出人类中心主义,进入自然中心主义。“人类中心主义”也认为环境危机是由人类改造自然所导致的,因此解决环境危机就必须削弱人的力量,“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学虽然不像自然中心主义生态伦理学那样直接抹杀人的作用,但“人类中心主义”是直接削弱人的作用。在科学技术本身是否发展的争论上也有两大思潮,即限制科学技术发展的悲观论和积极发展科学技术的乐观论。这些观点都没有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以人为本的观点,没有从具体人的主体本性出发,而是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客体方面去考察,忽视人本身。所以他们都没有真正找到环境危机产生的根源和解决路径。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由人单方面沟通的,根据这个推论我们只要追溯一下人的发展过程,就可以找到环境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和解决的有效路径。古代社会的人由于害怕自然而崇拜自然,完全以自然为中心,所以古代社会不可能产生环境危机。近代社会的人走到了古代社会人的反面,人从过于崇拜自然转变为过于崇拜人自身,人无所不能,完全忽视了自然对人的制约性,形成了极端人类中心主义即唯人类中心主义思维方式,从而导致了环境危机。

一、极端人类中心主义导致环境危机

极端人类中心主义(又称唯人类中心主义)思维方式即近代的主体性形而上学认识论化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单纯强调人的主观意志的作用,忽视自然对人的制约性,是一种典型的唯心主义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期,智者普罗泰戈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1]。这是从相对主义的感觉论出发来谈论人的主观意志的作用,此外在古希腊苏格拉底提出哲学研究的主题由宇宙本原转向人自身——“认识你自己”,把人的存在和发展作为目的来考察客观事物的意义和价值。苏格拉底认为人类的全部价值和意义在于关心灵魂过理性的生活,哲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灵魂和自我。苏格拉底过分夸大人的心灵和自我的作用。柏拉图继承了苏格拉底的思想,并使其进一步发展,提出理念论,理念论更进一步夸大了人的灵魂和自我的作用。苏格拉底追求事物的一般概念即共同本质,以此作为事物的真正原因和统一性。这一思想为柏拉图所发挥,形成了他的共相论或理念论理念作为与个别事物相脱离的一般,又是与感性相脱离的理性的对象,这样,苏格拉底的先验论也为柏拉图所发挥。理念论是对苏格拉底认识成果的肯定和发展,也是苏格拉底思想的极端化。苏格拉底的目的论以及他关心社会、关心灵魂的态度,也为柏拉图所继承。

到了近代,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的主体性的显现,笛卡尔、培根和牛顿等极力倡导极端人类中心主义即唯人类中心主义。17世纪,笛卡尔最早开创了近代主客二分的先河,即主客分裂对抗的二元论。笛卡尔提出“我思故我在”的著名命题,把人确立为具有自我意识的理性主体,把自然界只确立为具有广延性的客体。用具有自我意识的理性主体取代了古代所说的上帝,人成为一切其他存在者的中心。其他一切存在物只能由人来决定是否可以存在,是否具有生存权利。自然界的一切物种是否可以存在完全由人来规定,通过主客体对立的二元论关系的形成,人类才获得了对自然客体独一无二的统治权力,自然界本身完全丧失了其自身存在的客观独立性,变成了为人的存在,变成了人类征服和控制的对象。笛卡尔过分夸大人类理性知识与科学技术的力量。培根则极其肯定地强调说:“哲学的对象是自然,哲学的任务是研究自然,哲学的目的是控制自然,并且呼吁‘人类的知识和权力是合而为一的’,要建立人类统治万物的帝国。”[2]培根和笛卡尔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没有极限的,科学技术可以帮助人们克服所有障碍,满足人类的所有需要。这样,笛卡尔和培根对科学技术力量的过分推崇就引起了西方文化那种帝国主义式的侵略扩张的欲望,为工业文明和科学技术时代的兴起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在这种思维方式的支配下,人类把自然看做由人类任意操纵的机器。完全无视自然界本身所具有的规律,把人看做不受任何规律制约的自然的操纵者。笛卡尔运用数学方法,培根运用实验方法,牛顿运用他的经典力学方法加以论证和综合,认为拥有理性知识的人类能够发现和制定一切普遍有效的方法来任意认识和操纵自然。因此自17世纪以后,极端人类中心主义即唯人类中心主义已经成为当时人类社会的主导思想,极端人类中心主义即唯人类中心主义与科学技术紧密结合,开始了向大自然的猛烈进攻。正如海德格尔所说,从笛卡尔起哲学变成了人类学。“无论对自己或者对别人,任何情况都把人当成目的,决不是当做工具。”[3]极端人类中心主义即唯人类中心主义,是近代即工业文明时期占主导地位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人类把自己作为主体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对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进行唯意志论的强权统治和随意操纵,极端人类中心主义使人类不但从屈服自然、受其奴役的状态下摆脱出来,而且自身成为自然统治者。此时,人类从自在的属人世界走入自为的属人世界,人的属人本质也随之进一步凸显。

古希腊乃至中世纪哲学研究的重点比较侧重于自然观方面,即本体论方面,而到了近代哲学研究的重点更多地是以认识论的形态出现的。这一差别就是西方近代的主体性形而上学的认识论化的思维方式与古代的客体性形而上学的本体论化的思维方式的根本区别。古代的本体论化的思维方式是以客体为中心,并把客体绝对化,推向了极端而把客体神话;近代的形而上学的认识论化的思维方式是以主体为中心,把主体加以绝对化,推向了极端,从而把主体意志化,形成极端人类中心主义即唯人类中心主义。极端人类中心即唯人类中心导致了人对自然的极大破坏,以致人与自然之间尖锐对立,这种尖锐对立正如霍布斯所说的似狼与狼的关系。因此,可以说极端人类中心主义也就是唯人类中心主义,实质上是导致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紧张的思想根源。当前全球范围的环境危机就是极端人类中心主义即唯人类中心主义所导致的。

二、人类中心主义中的个体本位思想意识加剧了环境危机

人类只看到了工业文明所带来的进步作用而忽略了其副作用,因此在认识论上逐渐产生了一种片面化的倾向,形成工业文明的唯我观。工业文明的唯我观造成了人与自然的对立,从而导致自然对人类的报复——环境危机的出现。解决人类困境的钥匙在于人类自身。由于极端人类中心主义即唯人类中心主义严重地阻碍了人类社会的继续发展,因此人类必须转变极端人类中心主义即唯人类中心主义。人要做自然的主人,但人对自然不能为所欲为。工业文明时代这种浪费式、掠夺式的资源开发和利用方式,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已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危及人类的未来。因此把一个完好的地球交给我们的子孙后代,给后代留下一个完好的生态环境,不损害后代的生存与发展利益,已成为全球共识,成为对当代人的一种强烈的代际伦理要求。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应运而生。它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主张以人为中心,人是自然的主人,人的活动要受自然规律的制约,但人又反作用于自然即坚持人类中心主义。现代的人类中心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既彻底否定了古代的客体性的本体论化的形而上学的以自然为中心的自然中心主义,又彻底否定了近代的主体性的认识论化的形而上学把人抽象化、极端化,把人看成是独立于自然之外的、摆脱了自然规律束缚的独立存在的极端人类中心主义;把被古代本体论所失落而后又被近代认识论所极端化的人置放到了应有的位置,恢复了人的本真面目。马克思主义哲学时刻着眼于实际生活中人之生存、处境、前途和命运,认为哲学的核心问题是求得人类的生存与解放,标志着人类的思维方式发生了根本转变。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本身就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内在统一的,并进行实践活动的具体实在的人。它是从实践出发去确立人的哲学地位和否定本体论化思维方式的。一方面提高了人的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寻找到了人回归现实世界的途径,把抽象的人转向具体的人,摈弃传统的本体论化的思维方式,确立了能够彻底否定传统理论的崭新的哲学思维方式。

“如果说哲学的秘密在于人,那么,人的秘密就在实践之中。一旦把握了实践的观点,就不但可以顺利地揭开人之迷,哲学关于世界的那一切思辨论争,也会随之迎刃而解。”[4]这也正如马克思所说:“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5]18马克思主义哲学人类中心主义思维方式即实践唯物主义的确立,使人们正确认识和改造自然、处理人与人的关系有了明确的方向和路径。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人不但具备自然属性(与动物本身相同的属性),而且还同时具备社会属性。因而人不但是大自然进化发展的结果,归属于自然界,同时又是自然界自身的否定物,必然会超越于自然的存在,只有这样,通过实践去作用于自然即在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过程中,才能真正体现出人的本质。所谓实践思维方式就是通过人的实践活动所形成的思维意识。也可以说就是人的理解方式。它是从人的历史和现实的实践活动的真实本质出发,在对待外部世界和人自身的方式上所体现出来的人的态度和观点。这种思维方式的形成,标志着人作为人已开始进入自觉地发展自己的新的历史转折点。人由原来是自然界的奴隶到人是自然界的统治者再到人是自然界的真正主人,这一思想极其深刻,是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发展作出的最伟大的贡献。

根据马克思的观点,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是自然界的主人,同时人又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也是人的一部分。将自然界看做人的无机身体实质上是强调要从人出发去关注自然,且所关注的不是人类诞生以前所谓的自在自然,而是“人化的自然”,即与人一起产生的自然。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马克思坚持以人为中心,人是自然的主人,自然是人的无机身体,为人服务,这一观点从马克思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突出强调人的实践特性上可以得到证明。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最高产物,从自然界中分化出来的人,一开始就必然与自然界本身形成对立面,形成人与自然的矛盾。并且在这个矛盾的两个方面中,人显然是主动的方面,自然是被动的方面。但人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还受他支配的对象所支配,受自然界的奴役和统治。但人是有特殊的主观能动性的高级动物,人可以逐步地认识和掌握自然规律,并逐渐地学会运用自然规律,逐步摆脱自然界奴役和统治,成为自然界的真正主人。事实上,从人与自然界发生矛盾到人类能够统治和支配自然界,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人的成长过程须依次经历‘人的依赖关系’形态,‘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形态和‘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形态等三个发展阶段。”[6]这三个发展阶段就是人的群体主体形态(以群体为存在本位的人)、个体主体形态(以个体为存在本位的人)和类主体形态(以类为存在本位的人)的依次发展过程。这是人发展过程必经的三个阶段,不可超越,“只有经历了群体本位的发展才能进到个体本位、类本位的人,同样地,人的发展在经历了群体本位、个体本位之后,也必然会走向作为自觉类存在的最高形态的人”[7]。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类中心主义中的人自然也应包括这三种历史形态:群体本位的人、个体本位的人和类本位的人。群体本位的人即“人的依赖关系”形态的人,这是人的萌芽阶段;个体本位的人即“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形态的人,是人的展开阶段;类本位的人即“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形态的人,即具有类本质、类形态的真正的人,笔者将它理解为未来环境人类中心主义所指的人。如果我们真正理解好了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的这三个发展阶段,那么我们就会不仅对人类的过去和人类的现在及未来有一个清醒明确的认识,而且尤其是对于人类的未来,就会充满乐观的信心,形成坚定明确的自觉意识。所谓的“自由个性”的时代,就是人类发展到了进入全面地占有并发挥自己的真正本质的时代,这才是真正属于“人”自己的时代。按照马克思的设想,结合目前人类社会的实际发展状况,笔者认为这个时代对我们来说已经不再是遥远的不切实际的幻想,这个时代已经在我们的脚下生根发芽,已经成为伸手可及的现实愿景。人类发展正处在走向这一未来的现实当中。“我们应当用这样的观点和心境去看待我们的现实,引导我们的现实,创造我们的现实。”[8]

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时间,但这100多年里环境危机不但产生了而且进一步加剧,于是人们便产生这样的疑惑:既然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是正确的,那么它产生以后环境危机就该消失,可为什么是更加严重了呢?人们开始怀疑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是否正确,是否还值得我们相信,我们学习它到底有何用。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人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已经过时,不能再继续指导人类社会的实践活动,尤其在解决环境危机问题上,学术界流行的各种哲学思潮就是明显的例证。笔者认为,到目前为止,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之所以不能被人们所普遍接受,乃至怀疑其正确性,是因为人们的观念意识还没能完全从近代极端人类中心主义即唯人类中心主义思想意识中挣脱出来,近代的极端人类中心主义即唯人类中心主义深深烙印在人们的头脑中,只有当环境危机使人类身处生死存亡危险境地时,人自身根深蒂固的思想才可能扭转。而且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时,人已经从群体本位走向个体本位,个体本位思想正深刻影响着人类的观念和行为,并走向极致,在此背景下,便出现了环境危机未缓解反加剧的现实。因此极端人类中心主义即唯人类中心主义使环境危机产生,人类中心主义中的个体本位思想意识则进一步使环境危机加剧。这表明,极端人类中心主义即唯人类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中的个体本位思想意识已不符合人类发展趋势,极端人类中心主义即唯人类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中的个体本位思想意识必须被以类为本位的环境人类中心主义所取代。

三、解决环境危机唯一路径选择——走向类本位的环境人类中心主义

自然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学和科学技术决定论等思潮只看到了环境危机出现的外在原因,即人类对自然和社会进行改造的实践活动,却忽视了人类实践活动背后的思想动因,而这才是最关键和根本的。“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5]18他们不能认识到人的思想意识引导人的行为,人的思维方式支配着人的实践方式。因此只有从思维方式这一最根本的因素着手,深入挖掘人的思想理性,才可能找到应对当前环境危机的根本途径。

环境危机本质上是人类思维方式的危机,解决环境危机就必须克服人类思维方式的危机。建立新的人类思维方式即建立类本位的环境人类中心主义的思维方式是克服思维方式危机的唯一路径。

综上所述,解决环境危机主要是解决人的问题,而人的问题主要是人的思维方式的问题。也就是人怎样从思想上转变认识来善待自然的问题。人类善待自然就是善待人类自己!因为人类善待自然就可以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主要是解决好人与自然的矛盾。因此解决好人与自然的矛盾就成为当今人类社会发展的当务之急。人类社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关键是处理好代内与代际关系。所谓代内关系主要是从横向上解决好现实世界当中的人即当代人之间的矛盾,实现代内公平。这里代内矛盾主要包括:(1)各国家、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矛盾,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矛盾;(2)领导组织与公众的矛盾;(3)利己与利他的矛盾;(4)自己的现在与未来的矛盾。所谓的代际关系就是要从纵向上解决好现代人与未来人之间的矛盾,实现代际公平。由此可见,无论是解决代内矛盾,还是解决代际矛盾,就其实质来说,都是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因此,人类克服环境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解决好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而这个矛盾又必须通过自然这个中介环节才能体现。因此,必须在解决好人与自然之间矛盾的同时,解决好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而在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关系中,代内矛盾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代内关系不公平,要想实现代际公平就成了乌托邦。

在可持续发展问题上要实现代内公平,在国家内部,局部的利益必须服从整体的利益,整体的利益又必须服从国家的利益;就国际范围来说,各国家的利益又必须服从全球整体的利益。全球整体的利益就是要在所有的国家以至全球范围内消除贫富两极分化。因为导致人类面临生存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人的无止境的贪婪和无限制的掠夺的自私自利的利己本性,即人的个体本位思想意识。在解决代内矛盾关系中,国家与国家之间关键是解决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在国家内部主要是解决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之间的矛盾。发达国家的环境利己主义是导致环境危机的直接根源和妨碍人类整体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而造成代内不平等与代际不公平的根本原因主要是贫穷和社会不平等。导致贫穷和社会不平等的根源主要是人的自私自利的利己本性即个体本位思想意识,因此解决环境危机主要是解决人的自私自利的利己本性即个体本位思想意识。也就是说“克服全人类所面临的环境危机并不是凭一部分人的努力就可以达到的,而是必须依靠全世界所有人的共同努力,必须构筑起类本位的思想意识”[9]。

[1]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54.

[2][英]培根.新工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3:114.

[3][德]康德.道德形而上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43.

[4]高清海.哲学的憧憬——《形而上学》的沉思[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5:250,252.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04.

[7]高清海.人的未来与哲学未来——“类哲学”引论[J].学术月刊,1996,(2):5 -18.

[8]高清海.人类正在走向自觉的“类存在”[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1):1 -12.

[9]王凤珍.论类本位的环境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学[J].哲学研究,2010,(5):28 -31.

猜你喜欢
中心主义自然界矛盾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自然界里神奇的“干饭人”
自然界中的神奇香料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自然界的一秒钟
矛盾的我
论我国实体中心主义的非法证据排除模式
对矛盾说不
习近平外交思想对“西方中心主义”的回应与超越探析
例说“自然界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