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美学与生态文明建设

2013-04-07 15:18章家恩
关键词:美学美的生态

章家恩

(华南农业大学热带亚热带生态研究所,广州510642)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美学与生态文明建设

章家恩

(华南农业大学热带亚热带生态研究所,广州510642)

生态美学是以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为对象,以生态美为主题,研究生态审美的范畴和人的生态审美意识、生态美感享受,以及生态美的创造、发展及其相关规律的学科领域。生态美则是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状态、过程和关系,是和谐生态关系、生态责任、生态道德、生态服务和生态价值的综合体现,是形式美、关系美、过程美和功能美的有机统一。在相关概念诠释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生态美学理念在生态规划、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城乡生态环境建设、生态产业与生态经济建设、生态文明与生态文化建设中的应用,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指导性作用的观点或建议。

生态美学;生态美;生态文明;生态建设

美是人类对物质、精神、文化和行为等有形或无形事物的感受、欣赏、领悟、综合评判与至高追求,是人类的世界观、价值观、伦理观和人生观的综合反映。人类的发展历史实际上也是对真、善、美的不断探索、追求与创造的历史。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和不同的地域,人们通常对美的认识具有不同的理念和评判标准,并逐步形成了不同的美学理论与流派。自工业革命以来,逐渐形成了以“人类中心主义”为主导的“功利性”的实践美学。近几十年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全球变暖、环境污染、生态退化、资源枯竭等一系列的全球性问题凸显,人地关系日趋紧张,严重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人们逐渐对现行的美学价值取向进行反思。在这种背景下,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逐步提出了生态美学的新概念[1]。生态美学也日益成为一个新的热点研究方向与美学流派。然而,当前对生态美学的研究多在哲学、文艺、生态批评等领域展开,并大多集中在对其哲学基础、基本概念和内涵、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等方面的探讨[2-7],而较少学者从生态学的视角对生态美学的内涵和内容进行诠释和分析,同时,有关生态美学思想和理论在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建设实践中的应用研究也较少。因此,加强对生态美学的生态学内涵及其应用的探讨与研究显得十分必要。

一、生态美学的基本概念与内涵

生态美学的思想实际上自古有之,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生态智慧可以说是生态美学思想的早期萌芽。到20世纪中期以后,生态美学的思想才初见端倪。1949年,美国学者奥尔多·利奥波德(Aldo Leopold)在《沙郡年记》著作中提出了“Conservation Aesthetic”的概念。1990年,美国学者理查德·E.切努维斯和保罗· H.高博斯特在《景观审美体验的本质和生态》中,从生态美学的角度对景观审美体验进行了实证研究[7-8]。但生态美学作为一种真正的专业术语还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事情。1994年,李欣复发表了《论生态美学》的文章,这可以说是中国第一篇具有一定理论深度的生态美学学术论文[8]37。同年,佘正荣发表了《关于生态美的哲学思考》的文章;2000年徐恒醇出版了《生态美学》的著作[9]11,有力地推动了生态美学的发展。近年来,国内外在该方面的研究日益增多。在亚欧美洲许多国家,生态美学研究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从研究内容上看,国外生态美学开始突破传统的自然美学、环境美学的局限,研究视野从自然和环境扩大到由自然—社会—人构成的整个生态系统,并摒弃了传统美学建立在主客二分基础上的审美静观学说,而强调生态审美体验的参与性。其中有关生态美学在景观设计、环境设计和管理中的作用方面的探讨研究成为热点问题之一;同时在方法上采用了田野调查和实证研究[7]115。在中国,2001年10月召开了全国首届生态美学研讨会,此后,分别在贵州、南宁与武汉先后召开了第二、三、四届会议,这些会议对生态美学内涵的理解、哲学基础、学科体系及相关领域等进行了广泛的研讨[1][6]。然而,有关生态美学方面的研究毕竟刚刚起步,对其概念、内涵及其实践应用的研究还不很成熟,仍存在不少的认识分歧[9]11。

关于生态美学的概念,目前大致有狭义和广义的两种理解。狭义的生态美学仅研究人与自然处于生态平衡的审美状态,而广义的生态美学则研究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和人自身处于生态平衡的审美状态[9]11。笔者认为,生态美学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问题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美学、哲学和生态学等的新兴交叉学科领域;它是以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为对象,以生态美为主题,研究生态审美的范畴和人的生态审美意识、生态美感享受,以及生态美的创造、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那何谓生态美呢?生态美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状态与动态过程,是和谐的生态关系、生态责任、生态道德、生态服务和生态价值的综合体现,是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的外在形式美、作用关系美、内在过程美和综观功能美的有机统一。

生态美和现阶段主流的美(简称普通美)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现行的普通美是以“人类中心主义”为基本原则,以符合人类的审美情趣和功利需求为目标而形成的审美意识、标准与价值取向及其相应的状态。而生态美则是以“生态伦理”为原则,以人地和谐发展、人与人平等相处、生态(社会)关系健康为目标,而形成的新型审美范畴、美感享受、价值与道德规范及其相应的状态。在现行的美学思想指导下,通常将人类自我的需求和感受作为美的唯一尺度,结果导致对物质、金钱、享乐等的功利性追求与崇拜,因而,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人类世界观、价值观和美学观的偏离。长期以来,人类将自己凌驾于自然之上,而忽视了人只是自然生态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以及自然生态系统给予人类社会的最基础的支撑作用与价值,结果引发了当今全球性的生态环境与资源短缺问题以及生态灾难的频发,导致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损失和人身安全问题。

生态美是美的更高形式。生态美学要求人们将自己的行为模式和价值观重新回归到正确的轨道;它要求人们以平等的心态以及“生态关怀”和“人文关怀”的姿态,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调人类要“善待自然、善用自然、善管自然、善护自然”。生态美学主张的既不是“人类中心主义”,也不是“纯自然保护主义”和“禁欲主义”,而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合理利用与协调发展”的基本宗旨;和谐、健康、安全、完整、秩序、平衡、友好、责任是其基本标准及对社会经济与生态现实的追求[4]211。

二、生态美的基本内容

生态美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它应是形式美、关系美、过程美和功能美的有机整合与“四位一体”,同时有相对具体的内容和要求。一般而言,形式美是外观美或外在美,可以通过肉眼或其他器官感知;关系美和过程美是内在美,通常需要通过经验和科学知识去探知和感悟;功能美是整体美和综合美,通常是由形式美、关系美和过程美所决定的。

(一)形式美

形式美是美的表观形态或形式,也是生态美的一个基本要素。在长期的社会经济实践中,人们已形成了一定的审美情趣、经验与思维定势,如对事物的颜色、大小、结构、形态、品质,以及渗透的思想文化与伴随的行为等的认同。由于审美过程是在人的参与下进行的,因此,生态美在符合生态关系和谐与功能健康的基础上,也得兼顾人们的基本审美需求。也就是说,有些纯天然、纯自然、纯生态的事物也不一定是美的。例如,一片荆棘丛生的荒弃地,看上去似乎很自然、很生态,但并不美,往往不能给人以愉悦的享受和美感;但如果对其适当地加以改造和修整,在形式上可能就赋予了一定的美学情趣或元素。又如,藏在山野杂石堆中的“宝石”,如果不经过人们适当的雕琢和打磨,就不会“珠光宝气”,也不会显现出其美学价值。因此,生态美也需要强调形式美,有些自然美也需要经过科学地、适当地人工改造,甚至赋予某些精神文化的内涵,才可能成为既生态又有美学享受的生态美。

(二)关系美

生态美还要求事物之间的关系健康与和谐。没有健康的生态关系和人际关系,即使表面形式上是美的,也不属于生态美。例如,许多地区在一些河流上盲目地建设拦河坝,以蓄水发电,获取经济效益,结果破坏了河流生态系统的能量和物质的正常运移,以及物种的洄游迁徙,影响了生物多样性,损坏区域生态系统的生态关系,显然不能称之为生态美。又如,覆盖在水面上的绿茵如毯的水葫芦(一种外来入侵生物),看上去很美,但很不生态,因为它的入侵不仅侵占了其他的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的生态位,从而与它们竞争阳光和养分,引起鱼类等生物的死亡、生物多样性的下降乃至生态系统的瓦解,而且最终会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水质下降、变臭,导致水产经济损失和相应的环境防护成本,显然外来生物的入侵扰乱了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原有的作用关系,显然是不美的。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如另一种外来入侵物种——马缨丹,其花朵鲜艳,看上去很漂亮,具有形式美,但它同样干扰本地物种原有的生态关系,导致本地生物的减少乃至消亡,故其通常被称为“美丽杀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也不乏其例。例如,一些现代人看上去很体面,打扮得很漂亮,具有形式美,但许多人之间可能是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缺乏友善和诚信,这种人际关系也很不健康,显然这也根本算不上生态美。

(三)过程美

生态美不是静止的,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物质流、能量流、物种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动态转化过程)。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发展的,“昙花一现”的美,不能称之为生态美。例如,对于人为引入的一些外来物种,诸如一些速生物种(如桉树、大米草等),通常由于事先缺乏科学的评估,在引种初期,这些植物确实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收益和景观生态效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外来物种由于具有较强的竞争力,通常改变了本地原有的生态过程,结果可使原有土著植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简单化,脆弱性增强,显然这种美是不可持续的。相反,某些植物群落在初建时,形式上不一定很美,但随着时间的增加,其过程美会逐步显露出来。在社会经济建设中,一些“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通常在建设之初,确实很漂亮,但由于往往追求“短、平、快”,只讲形式,不讲求其质量和内在的运行过程,结果通常经不起时间的检验,各种弊端会逐步显露出来,这显然丧失了“过程美”。因此,生态美不是暂时的美,而是可持续的动态美。

(四)功能美

功能美是生态美的最终体现。功能的完善、优化、健康、安全、低碳与环境友好是生态美的一些基本评判标准。一些具有形式美的事物,不一定具有功能美。例如,在一些大城市中,大搞“草坪绿化”,形式看上去很漂亮,但这种“平面绿化”意味着生态系统结构、关系与过程的简单化,结果对城市小气候的调节功能、对污染的修复消解功能、水土保持功能、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功能的效果都较低,而且由于地面蒸发和植物的蒸腾作用,又需要大量的灌溉用水加以补充,进而增加养护成本,显然“草坪绿化”的功能没达到生态美的要求。又如,对一些琳琅满目的农产品,看上去很可口,但有些是使用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或转基因等种植出来的,对人体健康有害或存在潜在影响,因而也达不到生态美的“健康安全”标准。再如,很多的时髦女性,每天使用大量的化妆品(较多是有副作用的化学药品)打扮自己,有的甚至通过“整形、隆胸”等手段来改变自己,看上去确实很“漂亮”。“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对此无可厚非,然而,其中有些追求美的途径实际上对人体健康不利,而且也不能让人“永葆青春”,这显然也不符合功能美的要求。因此,可以说,(形式)美的东西不一定是生态的,特别是一些经过人工过度雕饰出来的(形式)美。

四、生态美学理念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指导作用

人类的社会经济建设是一个不断追求美和创造美的过程,然而长期以来,在“以人类为中心”、“人定胜天”、“战天斗地”等“生态暴力”型的美学价值观指导下,创造出来的物质世界和精神文化表现出“非美化”的状态和趋向,出现了事与愿违的美学形态或美学产品,导致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因此,适时矫正现行的扭曲的价值观和美学观,利用生态美学理论指导当今的生态文明建设已显得十分重要,而且亟须开展相关的实践探索研究。

(一)在生态规划中的指导作用

生态规划是以区域的生态资源环境容量以及生态适宜性为基本依据,而编制出来的一定时期内某个特定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优化方案。生态规划作为一项新兴的规划类型,日益被应用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各个领域。然而,生态规划也是一项由人参与的过程,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人为性与主观性,因此,很多规划项目很容易受到规划者的美学理念的影响,倘若规划者的规划思想出现了偏差,势必给以后的规划实施建设活动造成巨大的影响与损失。例如,在很多生态公园或生态旅游地的规划中,有些规划者会过度地关注公园或旅游地的形式美,而忽视公园的生态结构、关系过程和生态功能,结果按照其规划方案建设出来的“硬质化”、人工化的园林系统或旅游景点,大多单调乏味,无生态文化气息,且通常维护成本高,不可持续。因此,在进行生态规划和其他规划时,除遵循相关特定原则外,还必须坚持生态美学的基本原则[10],项目规划设计既要满足人类的审美情趣和需要,更要强调其生态合理性和科学性,一定要预先进行生态美学价值的评估与相应的项目设计,否则势必“失之毫厘,差以千里”。

(二)在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中的指导作用

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长期过度开发与干扰,地球上许多生态系统已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退化,如森林破坏、环境污染、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因此,加强对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是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在生态重建工作中,往往忽视生态美学理论的应用。例如,为了防治水土流失和土壤沙化,增加景观美学效果,在干旱少雨地区,有的地方积极倡导和大力推行“退耕还林”生态建设工程,结果由于严重缺水这个重要的生态限制因子,树木不一定能成活,即使少数成活,也“稀稀拉拉”,无法成林,最终“事与愿违”,达不到原定的生态美学效应与功能。又如,在植被生态恢复过程中,有些地方往往在只注重先锋植物的引入与配置,而忽视后续乡土植物群落的逐步替代与优化,结果可能随着群落的演替,原有的景观效果与功能将逐步丧失,生态恢复过程也不可持续。相反,有些地方又急于求成,在恢复之初,就超前配置结构完备的植物群落,企图“一步到位”,刚开始景观效果可能很美,但违背了生物群落自然演替的客观规律,结果也不会成功。因此,在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过程中,也需要重视生态系统的“关系美”和“过程美”的建设,而不仅仅是形式美的重建。

(三)在城乡生态环境建设中的指导作用

当前,现代化城市建设,通常给人的印象是,高楼林立,高架桥“横空出世”,到处都是“钢筋水泥丛林”式的硬质景观,缺乏应有的生态绿地和开敞缓冲空间,大气污染,交通拥塞,缺失“生态美感”。在农村,多缺少规划,常出现“有新房无新村”、“有新村无新貌”的局面,“脏、乱、差”问题较为突出,更谈不上生态美。因此,对于城市和乡村这些人类生活聚居地区,更需加强生态美学建设。首先需要加强生态规划、基础设施景观(如建筑物、道路、公园绿地、广场以及其他公共服务设施等)和人居环境的生态美学设计,大力推行生态建筑、生态道路、生态交通、生态能源、生活垃圾等污染物的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生态环保工程、社区生态文化等的建设与环境友好型新技术应用与生态管理,同时始终要贯穿生态美学的思想,将硬质环境“柔性化”、绿化、美化、生态化、人性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生态城市和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与效果,才能创造出具有生态美学服务功能的人居环境。

(四)在生态产业和生态经济建设中的指导作用

在社会经济建设与产业发展过程中也需要生态美学思想作为指导。事实上,农业本身是极富生态美学意义的产业。通常在广大的乡村,由于不同类型农业物种的种植和养殖,构筑了一片片绚丽的田园风光,宛如一幅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画卷;多样化的农作物种类、健壮的植株、五彩缤纷的色彩、丰富的农产品等实物形态以及浓郁的乡村文化,会引发人们的审美情趣,愉悦人们的审美心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构成一种特殊的景观形态[11]。然而,当今由于石油农业的大力发展,在许多农村地区,农作物大面积的单一种植,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等,农业生产景观单调,同时生产出许多不安全的农产品,显然就失去了农业应有的生态美感。对于工业而言,以往给人的印象往往也是烟囱林立、乌烟瘴气、机器轰隆、噪声不断,显然也不会给人以美的享受。因此,在产业发展过程中,需要体现生态美学的发展思路,大力推动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园、循环经济产业园的规划与建设,加强面向环境的产业与产品设计,发展健康安全、环境友好的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

(五)在生态文明与生态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与意义

2007年以来,中共中央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方针,这是中国共产党对子孙后代和世界负责任的庄重承诺。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继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之后的更高发展阶段和形态。事实上,生态美学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生态美学和生态文明倡导的基本宗旨是完全一样的,即强调人地关系、人人关系的和谐共进。因此,为更好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需在广大民众中大力推行生态美学的知识宣传和生态文化教育,增强人们的生态审美意识和情趣,让人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生态道德和美学价值观、人生观,认识自身的生态责任与生态义务。同时,摒弃物质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实用主义等扭曲的美学观,逐步塑造良好的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态文化氛围,将健康的、环保的、更合乎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活方式作为更有文化、更有教养、更富有审美情趣的生活方式加以宣扬和推行,促进人们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改变[4]213,让人民自愿地、自觉地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总之,生态美学教育应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的文化工具与抓手而大力发展。

[1]曾繁仁.论我国新时期生态美学的产生与发展[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71-78.

[2]杨春时.论生态美学的主体间性[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81-84.

[3]王茜.生态美学研究的困境与边界[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58-63.

[4]万书元.生态美学的性质及其意义[J].江苏社会科学,2004,(2).

[5]刘精科.国内生态美学研究综述[J].中州大学学报,2004,(4),27-30.

[6]李大西.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学术研讨会综述[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150-152.

[7]李庆本.国外生态美学状况[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5).

[8]刘翠玲.生态美学探析[J].中国城市林业,2011,(3).

[9]曾繁仁.试论生态美学[J].文艺研究,2002,(5).

[10]章家恩.生态规划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11]黄欢,唐文.农业植被景观的生态美学浅析[J].商场现代化,2010,(11):63.

On Ecological Aesthetics 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ZHANG Jia-en
(Institute of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Ecology,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42,China)

Ecological aesthetics is a branch of study that takes natural-economic-social compound ecosystem as itsmain object,the scope of eco-beauty as its theme,and human's appreciation awareness,cre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co-beauty and the related laws as its research interests.Eco-beauty demonstrates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atus,process and relationship betweenman and nature,man and society,man andman.It is a comprehensive reflection of harmonious ecological interaction,ecological duty,ecologicalmorality,ecological services and ecological values,and also an integration and unity of aesthetics in appearance,relationship,process and function.Based on the above basic conception,application of ecological aesthetics ideas in ecological planning,restor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degraded ecosystems,eco-environmental construction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eco-industries and ecological economy development,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ecological culture construction are discussed and a series of corresponding views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aswell.

ecological aesthetics;eco-beauty;ecological civilization;ecological construction

B83-0

A

1009-1971(2013)01-0127-05

[责任编辑:王 春]

2012-10-28

广东省软科学项目(2006B70103029、2011B070300069);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粤农[2009]380号)

章家恩(1968—),男,湖北广水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生态学等研究。

猜你喜欢
美学美的生态
盘中的意式美学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打破平衡
外婆的美学
好美的雾
纯白美学
“妆”饰美学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