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新,孟 昕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抚顺 113001)
网络语言是伴随着急剧膨胀的网民这一群体而产生的社会语言,它具有非常突出的特点,丰富多彩的词汇,超越常规的语法以及非常适合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再加上对于表达者的隐蔽性,使得网民在发表评论或者看法有时比较片面,出现了很多网络方面的负面影响。例如网络的虚拟性特点使得网络上出现人身攻击;在网络上制造各种谣言,弄得人心惶惶;对西方意识形态的错误诱导,导致西方个人主义盛行;各种消极情绪扩张,正能量不能发挥作用。所有这些,使得网络语言的不良程度日益加剧。毋庸置疑,使用网络较为频繁的是青少年,他们在网民之中占到70%左右,这个数据有力地说明了这个群体在网络中的重要作用。网络语言的发展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方便,人们了解信息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但正是由于这两个特点,使得网络不良语言的发展呈现出了一种惊人的速度。网络不良语言给当代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针对这种现状,无论是高校,还是社会,都要积极制定相应的对策。
近些年来,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网络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大。在看到网络带给人们方便、快捷的同时,也不可否认地看到大量由于网络不良语言而引发的严重事件。网络时代的“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令人不寒而栗。
网络不良语言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使用词语的不规范、网络谣言、网络人身攻击、对于西方形态的错误诱导、消极情绪在网上的扩散等,这些其实都与网络的发展历程以及特征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1]。网络出现以前,人们的交流方式相对比较单一,而且因为是在有限的空间中交流,大家的顾虑比较多,就会考虑到交流对象的感受。而网络出现之后,有限的空间变成了开放的空间,匿名、互动的方式使得网民们放松了“自己说的话要自己负责”的意识,因此人们在享受网络快捷、方便的同时,很容易将网络变成自己声音的放大器或者自己不良情绪的一种宣泄的工具。总体说来,网络语言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是具有低俗性。网民的数量众多,素质自然是良莠不齐。加上网络具有虚拟性等特点,因此就出现了很多低级、甚至粗俗的语言。例如“NND(奶奶的)”、“TMD(他妈的)”,其他的诸如“牛X”等,都是带有侮辱、谩骂性质的语言,这些语言在论坛、群中随处可见,对网络语言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二是具有消极性。很多网民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具体的人生目标,在工作、生活中屡战屡败,这种挫败感使得他们只得借助网络来进行宣泄。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心里紧张程度也越来越高,因此积累的消极能量也越来越大,而且这些消极的能量是带有感染传播功能的。
三是具有攻击性。不少网民在论坛跟帖或者是在群中聊天时经常会说“杀了他们喂狗”,“去死吧”,“你个死八婆”等。据网民自己称,这只不过是他们感情宣泄的一种方式。这种话如果一旦成为习惯,粗鲁的话会不自觉地从口中迸出,久而久之就成了一种语言环境,不管是对于他们的就业或者是为人处事,都是非常不利的。
四是具有煽动性。现代的社会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使用,使得随时随地上网已经成为了可能,各种新闻也会在第一时间在网络上播出,比起传统的电视新闻播报快了数倍[2],使得很多社会现象频繁出现在网络中,这其中不乏有一些具有叵测之心的人利用这些事情来进行煽动,扰乱社会的治安。
五是具有迎合性。年轻一代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较强,很多网络语言也正是为了迎合他们的这一特点应运而生的。例如将美女称作“美眉”,“这样子”说成“酱紫”,“气死我了”用数字“7450”代替等。这其实就是年轻人一种不同于常人、宣扬个性的表现。
据相关调查统计,当前网上的信息大约有一半左右来自于美国,而来自中国大陆的信息大约只占到了0.01%[3]。说明以美国为主的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通过占据互联网这一文化传播的制高点,来达到他们的目的,一个方面他们可以控制国家的舆论信息,另一个方面则可以源源不断地向其他的国家和地区渗透他们的价值观以及精神文化,也是西方意识形态的一种渗入。这必将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得他们的民族意识大大地弱化,对西方文化产生强烈的认同。例如一些国家在网上会发布一些诋毁中国社会、中国政府的言论,而很多事情是子虚乌有,甚至有的是胡编乱造,但是作为激进的大学生,在看到这些信息的时候往往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对国家、政府产生一种失望的心理。据相关统计表明,在网络信息中,95%以上的信息是英语,只有不到1%的中文信息。面临美英文化的强大冲击,大学生容易消解中华民族的文化,从而弱化了他们对本民族的认同感。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技术使得人们的身份已经成为了电脑上一串字符,任何人在网络中的身份,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等,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都是不会被人所察觉的。目前,计算机犯罪能够被发现的仅仅有1%,而这1%被发现的犯罪者中也仅仅有4%的会被指控。网络的这种隐蔽性使得黑色信息、各种暴力文化泛滥,大学生在这样一种氛围下,不必担心现实中的法律的惩罚,因而会诱发一部分自控力差和责任感较弱的青少年的破坏欲望[4]。例如,因为自己的无聊、好奇或者发泄不满,冲动地进行一些破坏性的操作,或者为了证明自己的网络技术高潮而非法进入别人的网络系统,破坏他人的网络数据和资料。
网络交往的虚拟性,使得人们可以不必遵守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规则,也不必担心自己要为自己的行为、言论而承担相关的责任,因此人们可以畅所欲言,甚至可以为所欲为。这种情况使很多大学生对人际交往的道德标准开始模糊,对现实中的人开始变得不信任,从而造成他们与同学、老师、亲属之间的感情开始变得淡漠,也造成了沟通方面的困难。
例如如果一个人长期沉溺于网络游戏中,其他的各种能力便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在与人面对面的交往中,不能很好地理解别人的行为、动机或情绪,不会恰当地调节和控制自己和他人的情绪,甚至对自己的情绪不能进行正确地辨认、评价和表达,表现出社交智力发展受阻。较同年龄阶段的人相比,他们对自身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方面的认识以及对自身各种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和调节的能力水平相对落后。有的青少年缺乏正确认识自己并选择自己生活方向的能力等。诸如平时自信的变为浮夸、敢干的变为好斗、多言的变得缄默、勤奋的变得懒散、责任心强的变得玩忽职守、和气的变得暴躁等,严重的便会出现人格障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不可避免地出现在了日常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而且时代不断地发展进步,网络已经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用的好对自己有利,用的不好就会伤到自己。
纵观当前的网络语言环境,充斥着各种不良的语言,对当代大学生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发现了问题,就要解决问题,要积极面对,探寻出在网络不良语言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策略。
要想在网络不良语言环境下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至关重要。针对目前网络不良环境的问题,国家要建立健全相关网络法律法规,要加强对网络的监管力度,加大对网络不良语言的惩处力度。法律法规的要求并不是限制网民发表个人观点的自由,而是对那些随意发表煽动性或者攻击性语言造成严重危害的群体的一种约束。
8月18日以来,新浪微博上不断有网友转发关于“秋风岭水库崩塌”、“陈店大南溪水库即将崩塌”、“深溪水库等水位告急”等信息,记者就此采访了潮南区水务局。该局一位姓洪的副局长告诉记者,“陈店大南溪水库”是一个被杜撰出来的名词,陈店根本没有水库,整个潮南区也没有一个水库叫做“大南溪水库”。而秋风岭水库和深溪水库目前水位均低于本月防限水位,处在安全水位范围内,若水库水位超过防线,水务部门也将及时根据降雨量进行科学排洪。
这种网络谣言的肆虐,势必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和团结,大学生的分辨能力有限,加之他们对网络环境比较熟悉,极易转发,造成严重的后果。
如果健全、完善了法律法规,在这样的约束下,大学生对于自身的网络行为就会有所收敛,文明上网、文明发表评论就会逐渐走入他们的视野之中。
各个高校应该进一步完善并充分利用学校的校园网,通过举办各种活动,例如辩论赛、网络文明教育专题等活动,不断对大学生进行网络语言文明教育,使得学校网站成为他们网上交流的主阵地,使得网络文明意识深入他们的脑海中。通过开展网络道德活动,在网上寻找不文明语言的活动,让他们意识到网络不良语言环境给他人、给自己带来的不利影响[5]。同时各个高校要建立专门的校园思想政治教育网站,选择对他们具有积极影响价值的内容,形式上要采取现代电子技术,通过融文字、声音、影像为一体的电子教材和内容吸引学生,使得网络文明教育活动更加具有针对性实效性,也更便于大学生理解和接受。
要想在当前网络不良语言环境下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的素质是关键。因此,首先要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培训力度,通过各种培训以及自我学习,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使得他们能够走进学生的内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语言观念,明辨是非,有较强的抵制能力,不去人云亦云。其次,要将网络道德教育纳入课堂教学,形成一门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从课程的高度来引导学生文明上网,拒绝不良网络语言。
作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想要适应现代社会,必须要提高自身素质。从学校层面而言,要通过各种活动和教育方式加强对其网络道德人格的培养,使他们明白虽然网络是虚拟的,但是文明是必须的。同时要培养学生的网络语言文明意识,为学生打造心底“防火墙”,对于一些不文明语言行为,要能够使其屏蔽在防火墙之外。“莫见于隐,莫显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要学习慎独精神,即便自己一个人也要高标准严要求,跟网络不良语言说拜拜。
互联网的普及与应用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网络在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的作用会越来越大,而网络的发展对于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因此不管是作为社会还是高校,都要立足实践,对当前不良网络语言环境进行理性分析,制定相应的政策,实施相应的策略,努力给他们创造一个文明的网络空间。通过学校的相应教育,培养他们的慎独精神,文明上网,从他们自身做起。
[1]聂小松,腾飞,梁彩霞.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J].金田,2013(6):3-5.
[2]柏文涌,黄倩.新媒体文化语境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3):19-21.
[3]鲁烨,殷玲玲.网络社区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述评[J].鸡西大学学报,2013(6):33-36.
[4]付红霞,刘潇.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策略研究[J].时代教育,2013(3):7-9.
[5]曹梦雨.网络流行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青年文学家,2013(2):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