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植物生理学教学团队的实践与思考

2013-04-07 14:49:33钱春梅张雪莲庞学群
关键词:生理学植物课程

钱春梅,王 曼,张雪莲,庞学群

(华南农业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广州 510642)

一、建立教学团队的必要性

《植物生理学》是华南农业大学农学、林学、茶学、植保、环境科学、园艺、生物技术、园林等多个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包含了光合作用、矿质营养、植物激素、植物发育及调控、植物逆境、植物细胞信号转导等多个国际研究热点的基础理论知识。近年来,植物生理学科的新成果不断涌现,教学内容不断增多、加深,加上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这些都要求任课教师应及时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完善教学手段,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

过去,教研室的工作主要是安排教学任务、统一教学内容、集体批改考卷等,教师在教学大纲的框架下,自己负责安排教学进度和内容广度。不同教师的教学理念、教育背景、科研经历和人文修养都影响着教学的效果。例如,有些老师在实验课时自己讲解原理和步骤,学生虽然可以较好地完成实验任务,动手能力得到锻炼,但其它方面的训练却被忽视。如果换做学生来讲,就可以发现学生在思维和表达方面的不足,对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有较好的训练。又如,对于实验报告,有些老师只看重结果而不注重写作,学生就不会在简练表达、条理清晰和逻辑性等方面引起注意并加以改进。同时,教师的科研背景不同,也使得他们对某些知识点的掌握存在明显差异。因此,教师个人的综合素质决定了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质量。

另一方面,高校教师之间的联系较为松散;校方组织的教师之间开展学术研讨和教学研讨的机会较少。学校虽然要求教师必需相互听课且每学年不少于10个学时,但有相当一部分老师没有认真执行,只是敷衍了事。所以教师个人的能力提高得不到外来力量的促进。

因此,建立教学团队,加强教师间的联系,促进教学经验的交流以及教学成果共享,推动教学研究、科学研究与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改革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对于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学术水平,推动学校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意义重大[1]。

二、建立教学团队的具体做法

知名学者刘宝存先生将教学团队定义为:“以教书育人为共同的远景目标,为完成某个教学目标而明确分工协作,相互承担责任的少数知识技能互补的个体所组成的团队”[2]。因此,教学团队的核心目标只有一个,即提高本专业或本课程的教学质量[3]。针对目标,本文所述的教学团队组织者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

1.组建了跨院系的教学团队 教学团队的建设直接影响着课程的教学质量。团队组织者在植物生理学教研室的基础上,通过全校相关学科的资源整合,如资环学院植物营养学、园艺学院的采后果蔬保鲜和种子生理、农学院作物栽培生理等课程,相关老师共同组建植物生理学教学团队,初步形成了在知识技能、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个性特征上的优化组合,既注重课堂内理论知识的学习,又强调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用于生产实践。

2.确定了教学团队带头人,形成了“学科带头人+教学团队”的格局 学术带头人不仅要在教学、科研方面成绩显著,还要有较强的管理才能。植物生理学教学团队带头人由教研室主任担任。该老师年富力强,热爱教学,具有20年的教学经验,学生评价多次在全学院名列前茅。该老师还有很强的学术功底,曾在国外留学4年,在衰老生理尤其叶绿素降解方面有多年的工作积累,已获得过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发表了多篇SCI文章,目前还参加了“973”项目。此外,多年担任教研室主任工作还使得她具有较强的领导能力和协调能力,能够团结团队成员一起工作。

3.通过资源共享、相互学习,提高教学水平 教学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从实践中反思不足,总结和积累经验。团队要求成员之间必须相互观摩理论课和实验课教学,交流课堂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方法和技巧,写出学习体会。组织集体编写《植物生理学实验》教材和课程习题库。成员多媒体课件要拿出来共享,大家取长补短,形成规范且丰富的专业教学资源。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加强教学经验的交流,推动教学研究;积极申报和承担各级教改项目,撰写高质量的教研论文。这些措施有效促进了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改善,改变了原来那种教学效果受单个教师能力限制的模式。

4.积极开展青年教师培养,建设师资队伍梯队建立了青年教师导师制度,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青年教师加入导师的科研课题组,通过科研实践进一步提高科研思维和科研能力。同时,通过导师的言传身教对青年教师进行教学指导。另一方面,老教师也在与青年教师的共处中更新观念和知识。除了导师外,团队中的骨干教师也会定期听课,对青年教师予以指导。

5.搭建教师间科研交流与合作的平台 教学团队会定期举办科研讲座,各老师轮流介绍自己的科研工作。不同的研究背景、研究思路和方法手段都使其他教师受益匪浅,不仅能使大家对某些研究领域的认识和了解不断加深,丰富了教学素材,同时也为教师之间的科研合作提供了机会。

以上各项措施使得教师个人从团队合作中受益,同时教师的成长也使得教学团队的整体实力不断增强,推动了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升。

三、植物生理学教学团队取得的成果

1.组建了跨学院的植物生理学理论和实践教学团队及1大4小的课程群 1大即植物生理学;4小即:植物逆境生理、植物信号传导、植物发育生理、果蔬保鲜原理与技术,这4部分包含了当前植物生理学研究的主要热点。教学团队中已有资环学院、园艺学院和农学院的相关教师参加,教学团队的班底主要是原植物生理教研室的同事,已经过长时间的磨合,易达成一致意见,工作效率较高。

2.形成了良好的团队交流和合作机制 团队将责任落实到人,以保证团队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在各项工作中,教师角色的定位依据个人的专业素养和特长,分头负责教材建设、习题库建设、课程网站建设、教学手段研究、实验项目创新等,形成了既分工又合作的局面,使得“植物生理学”课程获得了华南农业大学2011年度精品课程。

3.团队近年所主持的教改研究项目 省级教改项目1项,校级教改项目4项。参与了华南农业大学“植物学实验教学国家示范中心”的建设。

4.课程建设的主要成果 教材建设方面,团队教师参编了4本植物生理学教材,主编了1本植物生理学实验教材,现均已出版;⑵完成植物生理学课程试题库建设;⑶建设了植物生理学教学网站,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并定期更新;⑷建立了教师教学资源的共享平台。

四、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一)实践教学环节难能有大的突破

高校教学团队的一个特点是相对的稳定性,这就使得团队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新鲜血液。植物生理学课程群是跨学科的,为了更好地完成一系列课程的教学任务,团队已邀请了资环学院、园艺学院、农学院、林学院等兄弟院系的教师一起进行团队教学,这对推动教师之间的学习交流,提高教学质量大有裨益。

然而,学生培养不是也不应该是单纯的理论教学,必须辅助一定的实践教学,但校内教师往往最缺乏的就是具体实践经验,不能顺利开展“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因此,在教学团队建设中必须积极引进社会师资力量,补充和完善现有师资队伍,提高实践教学水平。这方面,团队目前主要是通过参观,以及邀请企业有关人士以讲座的方式进行,但学时较少,还达不到预期效果。

(二)教学团队的管理权限问题

在现有学校和院系二级行政管理体制下,如何对跨学院的教学团队进行有效管理?针对这一问题,目前学校还没有给出明确指引。团队成员之间由于个性、年龄、知识结构等方面的不同,导致在合作过程中会出现理念和做事方式等方面差异,这些差异虽然能带来知识和理念的多样性,也必然带来管理方面的一些困难。如果由学校通过行政手段对教学团队建设进行全面干预并垄断整个管理过程,那么将会削弱教学团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限制其功能的发挥。但如果学校全面放权,一些问题在团队中又难以达成统一意见,无法解决。因此,希望学校能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制度,在宏观层面上对教学团队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指导、监督和支持,在此框架下,教学团队有一定的自主权[1]。

(三)团队的考核和酬金分配制度仍需完善

在高校的考评体系中,无论是职称评价、先进教师评选、年终考核等,科研项目数和科研论文数所占的权重都远远高于教学方面。其原因主要是:一方面科研项目的级别和经费多少以及科研论文的数量和影响因子的大小是可以具体量化的,而教学效果难以量化。虽然学校建立了量化的学生评教体系,但部分学生的不客观以及对教师某些做法的不了解,导致评教结果不能完全反映真实情况。另一方面,科研成果如论文或成果应用是看得见的,而教学效果是潜移默化的,其效果难以立即显现出来。

目前,笔者所在的教学团队依然采用的是学校教工考核的评价体系,科研所占的比重远远大于教学,对教学的奖励也远远小于科研。由于酬金是学校按照考评体系和酬金条例计算后下拨的,因此,教学团队的自我发挥余地不大。虽然团队的指导思想是对成员个人的工作量和业绩优劣给予准确评价,在报酬分配上给予适当体现,从而激励成员不断进取[4],但目前团队的报酬分配依然停留在“按时取酬”,无法体现劳动价值的差异,因此对教师的积极性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外学院的教师,感觉学校对教学的重视不够,自身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他们的参与更多是“帮忙”和“兼职”性质,所以随意性较大,团队的教学水平会出现波动。

鉴于这种现状,笔者拟参考李昌新和刘国瑜提出的“教师教学评价得分=课堂教学评价得分+课程评估得分+专业评估得分”的方法[5],提出教学团队的考核分配方案,学校下拨的酬金在团队中重新分配,体现业绩优劣,强调团队整体利益与教师个体利益的有机联系。该方案目前仍在试行中。

高校的主要职责是培养人,“教书育人”是教师首要任务。建设高水平的教学团队,通过促进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的提高,进一步提高了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虽然团队在实践教学、教学团队管理、考评和酬金分配等方面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但团队成员们仍在努力探索和改进,力争个人、团队和学校的协调发展。

[1]何留杰.地方高校教学团队建设探索[J].福建电脑,2012(2):51-53.

[2]刘宝存.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促进本科教学质量提高[J].中国高等教育,2007(5):29-31.

[3]孙丽娜,贺立军.高校基层教学组织改革与教学团队建设[J].河北学刊,2007,27(5):162-165.

[4]黄玉飞.分享合作:高校教学团队的理想模型[J].中国高教研究,2010(3):88-89.

[5]李昌新,刘国瑜.基于教师教育专业发展的高校教学团队建设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8(6):49-51.

猜你喜欢
生理学植物课程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稿约
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
PBL在《动物生理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计算机教育(2020年5期)2020-07-24 08:53:38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哦,不怕,不怕
将植物穿身上
植物罢工啦?
植物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