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会娟
(遵义医学院 外国语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3)
英汉空间方位词的意义引申机制研究
吴会娟
(遵义医学院 外国语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3)
空间体验是人类最基本的体验,很多概念都是人类在与外界互动过程中,在空间概念的基础上形成的。在意象图式基础上的空间隐喻可使具体的空间概念投射在抽象的非空间域中,从而使对非空间域的概念的理解更直观。英汉语中很多空间词方位词是通过隐喻的方式由空间域投射到非空间域,从而空间方位词可用于表示时间、数量、社会关系、情感和范围及状态的意义。
空间隐喻;容器隐喻;空间方位词;投射
认知语言学家把隐喻分为结构隐喻、空间隐喻和本体隐喻。其中空间隐喻对人类的影响较直接,也比较普遍。空间方位概念是人类自身直接的体验,与我们息息相关。在空间概念基础上形成的空间隐喻是人类理解其它抽象概念的前提和基础。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探讨空间词的隐喻意义进行分析,进而探讨其隐喻意义的引申机制非常有必要。
以体验哲学为基础的认知语言学认为人类在通过自身与外界世界的互动过程中认识了世界并获得了经验。语言的结构受人的认知能力及特点的制约。约翰逊在1987 年提出的意象图式( image schema)是指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结构,如: 上—下、部分—整体、中心—边缘等在人的心理形成的心理表征。意象图式是在对事物之间基本关系认知的基础上所构成的认知结构,是人类经验和理解中一种联系抽象关系和具体意象的组织结构。[1]Langacker认为意象图式是由射体( trajectory)、界标( landmark)和路径( Path)构成的。射体是主体,界标是主体的参照物,我们把射体所经过的途径称为路径。射体和界标可以是静态关系也可是动态关系。当射体和界标呈现静态关系时路径为零。
空间隐喻也叫方位隐喻,是用表示上下、前后、内外等具体的空间概念来隐喻时间、数量、状态、社会地位、范围等抽象的非空间概念的过程。在空间隐喻中,空间方位是喻体,而其他抽象的概念为本体,通过空间隐喻,本体被赋予了空间方位感,从而对本体的理解较直观。如,对“more is up”的理解中,作为本体的“more”较抽象,而作为喻体的空间词“up”则更直接,在隐喻过程中more拥有了up的语义特征,从而可以很容易感受并理解物体的数量越多高度就越高这样的概念。
对空间方位的认知是人类与世界互动过程中最基本的认知,也是进行思维的出发点和基础。其它概念是在空间概念的基础上形成。在空间概念基础上形成的空间隐喻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础,人类的很多抽象概念都是在空间隐喻的基础上产生的。空间隐喻也体现了人类思维的方式及规律。
方位词的空间意义在意象图式的基础上,通过隐喻由空间域映射到其他抽象域,从而形成了以空间意义为核心向四周扩散的语义网,各个隐喻意义属于不同的认知域,但隐喻义与本义之间、隐喻意义之间彼此相联系。
人们将自己亲身体验的上下、内外、前后等表示空间的意象图式投射到表数量、状态、感官等抽象事物中去进行了空间隐喻化认知。空间隐喻以空间域为始源域,将空间域的意象图式结构映射到非空间的抽象域之上,使得我们可以通过空间概念来阐释研读非空间概念。[2]英汉语言中的很多空间方位词都通过隐喻用于表示时间、数量、社会关系、情感和范围及状态等意义。
1.时间。
在人类发展史上, 对空间概念的认识远早于对时间概念的认识,在个体的认知发展过程中, 人们总是先获得空间概念, 后获得时间概念。[3]英汉语言中的“上/下”“up/down”“里/外”“In/ Out”都可通过隐喻来表达时间概念。“上/下”是表示垂直的空间词,人们经常会把身体的垂直体验投射到时间域中来使时间概念更具体,从而形成了空间隐喻。在隐喻的过程中时间被看作是移动的物体,从过去沿着时间的竖轴向上移动。在这一投射过程中方位词“上”投射到时间域中时,在相似性的基础上,空间域中的“上”与时间域中“已经过去的”时间相对应,因此“上”用于表示“以前的”“较早的”“过去的”时间。与此相同,“下”则表示“以后的”“未来的”的时间,如:上季度、下季度 、上月、下月、上旬、下旬、 上周、下周、上午、下午。“上/下”在表示时间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可用于表示辈分:“上”指年老的、长辈,“下”表示年幼的、晚辈,如:上代、下代;上辈、下辈。
英语中的“up/down”的引申机制和汉语中“上/下”的引申机制基本不完全相同。 一方面,英语中“up”与汉语中的“上”一样表示以前的、较早的时间, “down”可以用来将来的、以后的时间,如:
(1)Up to now, we've been talking about how we can illuminate our past or the places where we came from.
(2)People who get their meds this way are more likely to keep up to date on renewing their prescriptions for chronic conditions.
(3)Up until now, I am not familiar with what these discussions are.
另一方面,在英语中“up”也同时有表示“以后的、将来的”时间,“down”可用于表示以前、过去的时间,如:
(4)People were homesteading long before modern schools and books, and knowledge was handed down from one generation to the next.
This habit has been carried down from very early age.
造成这种汉语和英语差异的原因是,在中国的文化中人们认为以前的事物是美好的,因此在时间的垂直轴上用“上”表示“以前的”。而英美国家的人认为未来是美好的,因而在时间的垂直轴上“up”表示将来的时间,“down”表示以前的时间。但是在英美国家的人认为过去更美好的思想依然存在,因此在英语中就存在“up”“down”都有既表示过去的时间,又表示将来时间的意思。
“里/外”“In/ Out”的隐喻过程属于容器隐喻。当用“里/外”“In/ Out”由空间词转换为表示时间意义时,所表示的时间范围被看作是容器, 在此时间范围中的所有的活动都被看作是可以出入该时间容器的物体。“里”“In”表示的是“物体”在时间容器范围内进行的静态的或者动态的活动,如:in 2012,In summer, in one’s forties。“外”“out”则表示在这一时间容器外进行的静态的或者动态的活动,如:out of date。由空间词通过隐喻引申为表时间概念的空间方位词还有at, on,如:at night, at seven thirty, on Saturday afternoon。
2.数量。
数量是指事物的多少。事物的数量越多,高度越高,这也体现了MORE IS UP的特征。汉语中经常会用“上/下”“up/down”表示数量上的增减。“上”“up”的物理特征体现了上升,因此表示数量上的增加,“下”“down”处于下降趋势,与此对应表示数量上的减少。用身体直接体验的表空间的“上/下”“up/down”扩展到其他的抽象域中可以使所表达的对象更形象具体,使抽象概念更加直观。如:
(5)造成这一形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外利率的上升,尤其是西德和日本的利率上升。
(6)1991年全国有320个长线专业点暂停招生,工科、医药、财经招生比例上升。
(7)深圳股市行情更旺,尽管当地管理部门多次做出涨停板理,但仍上涨神速。
在例(5)(6)(7)中,分别把利率、比例、股价等看作垂直轴,在这些垂直轴上利率、比例、股价的增加分别用利率上升、比例上升、股价上涨来表示,这样使得对利率、比例、股价这些抽象概念的理解更加直观具体。
空间概念通过比喻引申为表示数量概念的现象在人类语言中具有普遍性。数量的多少往往与现实中位置的“高/ 低”有直接的关系, 如果往一堆物品上再添加一件物品,这堆物品的高度就会随之上升; 反之, 如果取下一件物品, 高度就会下降。[4]“高/低”也可从空间意义引申为表示数量意义,可对价格、速度、含量、能力、水平等进行量化。如:水平高、难度高、效益高、要求高。含量低、强度低、素质低、能力低、文化低、待遇低。英语中的high/low也有相同的用法,如:
(8)This typically leads to high costs for the devices that do make it to the market
(9)If the system produces a high rate of false alarms
(10)Those traveling to Africa, Central and South America, the Middle East, South and South East Asia are at particularly high risk.
(11)So expectations were low.
例(8)(9)(10)(11)中的high和low由表示空间概念的高低分别引申为表示花费、比例、风险及期待值的高低。
3.社会关系。
社会关系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特征也体现在语言中,并且直接体现在与人类基本的身体体验有关的空间方位词中。在社会关系中,地位越高,所处的等级就越高,拥有的权力越多。相反,地位越低,所处的等级就越低,拥有的权力就越少。因此,空间方位词“up/down”“上/下”“high/low”“高/低”可以用于喻指社会关系。“上”“up”“high”“高”喻指处于较高的地位,如:皇上、上帝、上流社会、上宾、上客、上级、 upstart(新贵)、upright (正直)、down-market(低档品市场) 、高就、 low-down(下等的;卑劣的)、 Step down(下台)等
由于汉语的文化原因,在汉语空间方位词使用过程中“东/西”也被用于表示某种社会关系。在汉语中“东”通常被用来喻指美好的东西,而“西”则喻指死亡等不吉利的东西,如:股东、东风、东宫、 西天、西风。英语中的“east/west”也由空间域投射到社会域中,但因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东/西”“east/west”的隐喻意义不同。中国文学历来歌颂东风而贬斥西风, 我们常说“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来形容不是正义压倒邪恶就是邪恶压倒正义。而在英国文学中则常歌颂西风, 如雪莱有《西风颂》( Old to the West Wind ) 名篇传世。[5]
“左右”在汉民族心目中有两种相反的文化含义, 一是左尊右卑, 一是右尊左卑, 不同时代, 各自有不同的适应范围。[6]“左/右”“left/right”在中西方语言中空间意义也进一步延伸,其引申义也被赋予了文化色彩。在不同时期及场合,“左/右”被赋予了不同的尊卑含义。一方面,“右”有高贵之意,受到推崇,而“左”则含有低下的意义,赋予了低微的文化色彩。我们把这种思想称为:“尊右卑左”,如: “无出其右”, “右”是“超过”之意 ,“右职”指重要的、较高的职位,“右族”指豪门望族。而“左”则表达相反的意义,在“旁门左道”“左性子”“左嗓子”中,“左”都含有贬低的意义。另一方面,在古代“左”被赋予褒义而“右”被赋予贬义的例子也不少。左位就是上尊位或高位,古代的官制也出现过以左为上位, 以右为下位。汉语中“左”指思想上进步的 “右”则为思想上保守的。
英语中的left指英语中的“right/left”也有空间意义投射到社会域中出现了尊“right”而鄙“left”的隐喻意义。例如,right有“正确”的意思,right man 指正直的人,one’s right hand 指得力助手,Right Honorable是对有爵位者或高级官员的尊称;而left handed 指不诚恳的,left-footed指笨拙的意思,left hand marriage 指门户不当的婚姻,out in left field指发疯、精神失常等。
4.情感。
空间方位词也可由空间域投射到情感域,在此投射过程中可把某种情感体验看作是容器,处于这种情感体验范围之内用“in”“内”,而处于这种情感范围之外或者超出这种情感控制则用 “out”“外”。借助空间概念来隐喻情感概念可以使对情感的描述具体形象。以“in/out”“内/外”为例,汉语中对和女方有关的亲戚称谓前都含有“外”,如:外公、外婆、外甥。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在中国把家庭看作一个容器,女方那边的亲人则不属于这个容器,因此会带上“外”。在夫妻关系中会把妻子成为“内人”也是把这种家庭关系看作是容器,妻子在传统观念上主要做家务,也就是“主内”,因此引申为“内人”。
英语中用“up/down”“上/下”来表达情感的空间隐喻也随处可见。空间隐喻的产生和人的身心体验直接相关,HAPPY IS UP ,SAD IS DOWN正是这种直接体验的表现。当人心情愉悦时,精神状态好,走路也会昂首挺胸,因此精神面貌处于向“上”的状态。相反,当人悲伤沮丧时,情绪会低下,会低头垂脸,精神面貌处于向“下”的状态。这种把人的情绪与空间感念相联系的表达正是空间隐喻。英语和汉语中此类表达很多,如:奋发向上、喜上眉梢、喜上心头、七上八下、甘拜下风、 cheer up(兴高采烈), feel up(情绪高涨)、 feel down(情绪低沉)
5.范围及状态。
“I n/ out”“内/ 外”空间域也可投射到状态、心理、数值等范围及状态域中。通过隐喻,处于这种抽象范围及状态之内的则用“in”“内”,反之,则用“out”“外”,如: in danger(危险中)、 in hand (在进行中,在掌握中)、in public(在公众场合)、out of curiosity(处于好奇)、out of sight out of mind(眼不见心不烦)中,分别把危险的处境,公众场合、人的心态、视野看作是容器,处于这种抽象的容器之类的情感用“in”,而在其之外则用“out”。汉语中也有相似的表达,如:
(12)财务公司应在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业务范围内从事经营活动,在业务上受中国人民银行的领导、管理、协调、监督和稽核。
(13)文冠见她只穿着薄薄的内衫,有点不整, 又见她云鬓散乱, 脸色苍白, 心内又起了几分疑惑。
(14)直到秦始皇灭六国后才统一了中国的文字,这是题外话了。
在上述各例中,分别把业务范围、心理状态、话题范围看做是容器,在这些抽象的容器范围之类则用到了“内”,如:例(12)中的“业务范围内”、例(13)中的“心内”;相反,处于这种容器范围之类则用“外”,如:例(14)中的“题外话”。
英语中除了“in/out”可表示状态外,方位词at、under、on 等通过空间隐喻也可用于表示状态。At本身零界介词,通过隐喻后跟名词可表示处于某种状态之中如:at work(在工作),at risk(冒险), at stake(危险中)等。On 本为一界方位词表示的是与某物接触并在其上,后引申并投射到状态域中,如:on duty (上班),on purpose(有意的), on sale(出售中)等。
Under在空间义指“垂直处于……之下”,它的隐喻意义在空间意义的基础上引申为“处于……影响之下”,由具体的空间词引申为抽象的隐喻意义,体现了认知语言学的体验性,与此相同的表达还有:under control(处于控制之下)、under fire(战火下)、under command of 在某人的指挥下等。
隐喻是人类一种基本的思维方式及认知模式。空间方位是人们与外界相互作用的基础,而对空间方位的体验是人类最基本的体验。空间方位概念作为最直接、最形象的概念是人们理解其他抽象概念的前提和基础。以空间方位为基础的空间隐喻是以具体的空间概念为源域向其他非空间抽象域进行映射,获得引申意义的过程。本文以意象图式、空间隐喻为理论基础,分析了英汉空间方位词up/down,上/下、in/out、里/外、high/low、高/低、left/right、左/右、on、at等方位词在由空间意义引申到表时间、数量、社会关系、情感和范围及状态意义过程中的引申机制。通过此研究可以加深对英汉空间词引申机制的理解,对英汉空间词的教学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1]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67.
[2]蓝纯.认知与隐喻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131.
[3]Akhundov , M. D. Conceptions of space and time [M] .Cambridge ,MA: MIT Press , 1986:21.
[4]Lakoff. G, 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 [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16.
[5]吴新华,赵雄.英汉空间方位词所表达的尊与卑[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1:99-100.
[6]道尔吉.汉语方位词的文化涵义探析[J].内蒙古社会科学,2001:41-44.
ClassNo.:H03DocumentMark:A
(责任编辑:蔡雪岚)
AStudyoftheMeaningExtensionMechanismofChineseandEnglishSpatialWords
Wu Huijua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 Zunyi Medical University Zunyi,Guizhou 563003,China)
Space embodiment is the basic experience of human. A good deal of the concept is formed on the basis of special embodiment in the course of the reaction between human and the outside world. The space metaphor, based on Schema, enables the specific space concept of the space domain to project into the abstract non-space domain for the purpose of making the non-space concept more understandable. The spatial words in both Chinese and English are used to express time, quantity, social relation, emotion, scope and state by means of metaphor.
spatial metaphor;container metaphor;spatial words;project
吴会娟,硕士,讲师,遵义医学院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
贵州省2012年度社科规划课题项目的研究成果,课题名称: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英汉系列空间词的国俗语义对比研究,项目编号:12GZQN18。
1672-6758(2013)05-0122-3
H0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