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森森,姚冰洋
(1.延安大学政法学院,陕西延安 716000;2.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河南新乡 453003)
在传统政治文化中,封建思想降低了公民政治参与的热情,阻碍了人民政治利益的实现和民主政治的发展。将传统政治文化中不利于公民政治参与的因素加以研究,进而提高和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和力度,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是我们的主要任务。
政治参与,从主体性看,它的主体是一般公民,不包括在党政机构任职的官员;从目的性看,它是为了影响政府的决定,这里的政府主要是指那些影响政府人事机构和决策制定的行政机关;从活动性看,它是一种自愿行为,但也不排除参与者受到他人的鼓动去做一些影响政府决策的行为;从方向性看,它是公民自下而上影响政治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说政治参与就是公民为了影响政府决策而采取一种直接或者间接的方式来满足其政治需求的一种政治行为。
根据各国的政治实践,政治参与的主要形式有投票、选举、主动接触、政治结社等。主动接触就是公民个人积极地、主动地与政府官员进行接触,说明自己所关心的问题进而来实现自己的利益的行为。例如,上访。政治结社就是指具有共同利益的公民结成持久性的集团组织的政治行为。这种组织可能专门致力于特殊的利益,也可能致力于社会公共利益,但其目标是影响政府决策。[1]在我国政治社团主要有共青团,妇联和工会等。我们可以从政治参与的形式和政治参与的定义不难发现,政治参与主要分为三种:主动参与、动员参与和消极参与。主动参与就是我们上面所说的主动接触;动员参与就是公民因受到他人动员而进行的政治参与;消极参与是公民自己对政治问题不感兴趣甚至漠不关心或者对政治活动采取消极行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政治冷漠。
在现实生活中,任何国家政治参与的实际状况都是这三种类型的混合。在西方国家,主动参与程度可能会高一点;在非洲国家,可能更多地表现为消极参与;在我国,由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以及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转型期,虽然也是三者共存,但消极参与和动员参与占主导地位。
政治参与是社会活力和创造力的源泉,是抵制暴政强有力的工具,是集中集体智慧的重要路径。[2]扩大政治参与,可以使广大人民群众切实表达其利益的需求实现自身发展,进一步增强公民对自身尊严和价值的认识,以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从而有利于加强社会秩序,保持政权稳定;更有利于发扬社会民主政治、增强政治意识,加强公民政治认同感,提高政府部门的合法性;有利于公民与政府关系的良性循环。反之,整个社会就会倒退,人民的利益无法得到满足。
在封建专制下,中国人对国家合法性的认同主要是建立在君权神授的基础之上的。对于封建社会的中国人来说,国家、君主、“天”这个三个名词往往是等同的,他们从来没有怀疑过“国家是君主的,君主是老天派来的,君主做的任何事都是替老天行驶职责,必须无条件听命于他,否则将会受到老天的惩罚”这种思想。君主对于百姓来说就是神,这实际上也就是表达了他们对封建君主专制国家的合法性认同。统治者为了维护这种合法性使自己的统治地位更加巩固,他们会考虑普通百姓的意志和愿望。所以在历来中国的政治意识中,普通百姓都被抬得很高,比如我们常说的“民贵君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但这只是统治者来迷惑百姓的幌子,其目的无疑是为了巩固和加强封建君主专制,使百姓永远生活在君权神授的意识形态下。
在君权神授意识形态的影响下,面对国家和君主时,人们都丧失了自己的主体精神,即政治主体意识的缺失。从农民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农民对政治系统好像一点兴趣都没有,他们绝不会去积极参与国家事务,一心只想做一个顺民。从商人的角度来看,在一个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重农抑商的传统封建国家,安安稳稳地度过一生就是商人们的最大愿望,更不要说什么讨论国家政治、参与朝政之类的事情了。从官员的角度来看,在中国最危险的职业莫过于当官了,稍有不慎,将满门抄斩。官场等级意识特别强烈,下级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每个人的骨头里都充满了地位尊卑、等级高低的思想。下级对上级的命令不假思索,盲目服从;上级对下级秘密监视,充满了怀疑和不信任,并制定残酷的惩罚措施。在这种情况下,何来民主?
数千年以来,统治者们总是通过灌输儒家思想来使人民、大臣和番邦臣服于他,进而把整个社会成员的思想、言论、行动纳入一元化的轨道,从而将臣民的命运牢牢地掌握自己的手中。而推行儒家思想的最好办法就是兴办官学和控制私学。众所周知,官学是古人入仕的最主要途径,这里的教学内容一律以儒家思想为主。由于私学社会地位和作用比较特殊,如果引导得当,不仅有助于维持儒家思想的主导地位又有利于维护社会政治秩序,还能使求学者树立封建统治的价值观,同时还为政府节省大笔办学经费。所以大部分统治者大都允许甚至鼓励的私学的发展,使私学成为传播、灌输、延续儒学的重要渠道,从而巩固其封建统治。当然,封建统治者还采用类似的手段来加强对妇女和其他方面的教育。其内容也是以“三纲五常”为主的儒家思想。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3]但它也可以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对政治参与而言,由于政治文化的影响,公民政治参与的方式就有了正确和错误之分。而政治参与的效果有可能会导致公民改变其政治参与意识,由积极参与变成消极参与或者由消极参与变成积极参与。正如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下,专制、等级、封建思想就扎根在每个中国人脑中,严重阻碍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1.在君权神授意识形态的影响下,人们进行所谓的政治参与也只是一种形式罢了。一直到现在这种政治意识还严重地阻碍了公民的政治参与。主要表现在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渠道的狭窄和单一。我国公民进行政治参与的主要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政治协商会议、社会团体和党政机关的信访机构等,虽然这代表中国广大人民的利益,但这只是少数人积极的进行政治参与,在人数上和规模上都是有限的,不能形成一个多数人互动的政治参与局面。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动性增大,流动中的人不会或没有机会参与政治。比如农民工。如果不扩大政治参与的渠道,公民的呼声只是一种无力的呐喊;人民的利益只是口头上的宣言;民主政治只是一种奢侈的幻想。
2.从消极的政治主体意识来看,商人、农民、官员对政治参与只是一种迎合或者是消极接受的态度。一般来说一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其政治参与的水平也越高,自主性参与的比例也就越大。[4]但是,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水平并没有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提高。现在的农民越来越商人化;商人越来越资本家化;官员在政治主体意识上虽有很大提高,但政治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还是较为单一,不能和社会各个阶层形成一种良性互动。如果一些人主动放弃参政的权利,政府就可能忽视或者忽略他们的政治需求,由于他们也不主动去关注政治和表达自己的政治利益,长此以往政府和公民之间的政治互动就会断裂,进而可能会导致政府社会责任感的丢失,最终形成政府权力的滥用。
3.阿尔蒙德和维巴的研究表明,教育程度与参政比例呈正比。[5]但这与我国现状不相符。儒家学说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但也把人民牢牢地锁在封建等级专制的禁锢之下。在政治意识方面,崇拜权威、依附权威,铸成附庸意识,形成卑微心理,人们在政治参与方面更多地表现为迎合、奉承和走形式,有的甚至表现为盲目的崇拜领袖。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我国发生的“文化大革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这样的政治思想影响下,民主、法制全都成为一种口号,公民的政治判断力也受到影响,可以说盲目的崇拜权威是一种消极政治参与的表现,甚至会导致专制的形成,而这与政治参与的本质正好相反。
因此,构建新型政治文化来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是当前的主要任务。即在社会上普遍树立起和封建专制相对应的民主意识和法治意识,由专制、人治向民主、法制转变;由封建等级、封建保守向平等、自由转变;由臣民向公民转变;由政治冷漠意识向政治参与转变。同时,我们应立足国情,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质,加强公民法制和政治知识教育,并且积极引导公民直接参与民主管理实践活动。
[1]王浦劬.政治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72.
[2]米勒.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563.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94.
[4]亨廷顿,纳尔逊.难以抉择[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73.
[5]阿尔蒙德,维巴.公民文化[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