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教育发展中的层次分化

2013-04-07 12:10:08张承栋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分化职业院校院校

张承栋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漯河 462002)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民经济日益提高,职业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发展.但由于我国区域广大,人口众多,地理环境和经济基础的不均衡,使得职业教育发展不可避免的形成了层次分化现象。本文就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层次分化形成,影响以及对策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 高职教育发展中的层次分化的客观性和必然性

(一)地方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职业教育层次分化的基础

从中国经济发展状况来说,我国幅员辽阔,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是一切社会发展的基础,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直接决定着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沿海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实力雄厚的省及各省直辖市,由于经济实力领先,在这些地区伴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都出现了国家级的示范及骨干高职院校,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等等。经济富余地区为职业教育提供了优越的办学条件,由于经济发达,为吸引人和留住人,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基础,也由于地区经济的优势,又吸引了大批本层次较高水平的生源。

(二)行业院校的突出办学特色是层次分化的关键

职业教育是区别于普通教育的以培养技能人才为目的的一种特殊教育。技术能力水平的高低是职业教育的核心,由传统省、部两级系统行业所办的此类院校,行业专业特点突出,无论是师资队伍、教学设施、实验实训、行业性、专业性是普通职业院校无法比拟的,除此之外,就业相应对口也提供了有利的机会。体现职业教育本质特征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能够在此类院校扎扎实实的有效推进,对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目标提供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比如河南省的几所国家级示范院校,以黄河水利为特色的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以铁路建设为特色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以煤炭工业为特色的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此类院校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位置,成为了高职发展层次分化的关键。

(三)高职示范院校建设是层次分化的催化剂

由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起步比较晚,人们对它的认识及其在人们心目中的社会地位不太理想,为此,为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启动实施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及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的重大举措,以此带动高等职教育的发展,提高社会声誉及其办学质量,这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经过近五年,在全国范围内挑选出了100所示范高职,100所骨干高职作为重点扶持发展的对象,这些院校在政策的支持下,软硬件都得到了快速发展,达到了教育部预期目标,同时,它催化了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层次分化的进程。这些高职院校已经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佼佼者,真正的高等职业教育的领头羊,改革发展的示范。

(四)高职院校新生录取生源文化素质是层次分化的显性标志

职业院校也是教育部门,受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最终学生的状况体现出学校的状况。由以上三种因素所不可避免地产生职业院校录取生源素质的差距,这种差距是层次分化的一种标志性特征。如果仅仅是30-50分之间的差距,还不足以起到质的差异问题,而目前同一省高职院校,由以上三种原因所造成的新生成绩差距超过了150分。国家级示范高职院校,凭借自己的实力,声誉甚至可以在本科分数线上挑选学生,而个别薄弱院校即使是不足二百分的分数线却难以完成招生计划。

二 层次分化对高职教育发展的影响

(一)层次分化对高职教育发展的积极作用

(1)优秀的职业院校使社会看到了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和希望。十几年的高职教育发展,国家级示范高职和骨干高职院校无论在硬件建设还是质量水平,以及社会声誉等方面,证明了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意义,树立了积极的形象和优秀的榜样,一改传统人们对职业教育藐视的观念,优秀的职业院校使社会看到了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和希望。他们的存在和发展使人们不得不重新认识职业教育,他们的创新和崛起打破了传统教育体系的结构。这些示范、骨干院校建设真正起到了管理的示范、改革的示范、发展的示范、创新的示范,为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2)优秀的职业院校以崭新的办学教育模式形成了独立的职业教育体系。这些院校以开放办学、校企合作为主要特征,实现了高职教育的理念革新。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就是要力求让企业能深度介入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的开发、教学过程的参与、企业文化的渗透等合作工作,使学校与企业的关系紧密、互为依存。示范院校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坚持工学结合,增强了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技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将课堂上的学习和工作上的学习结合起来,使学生将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从而加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使学生看到学校中学习的理论与工作之间的联系,提高学习理论的积极性。根据学校自身或专业的行业背景和需求的不同,工学结合的具体方式有“订单培养”、“顶岗实习”、“项目驱动”、“工学交替”、“校企融合”等等。把教鞭指向生产一线,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如河南省的几所国家级的示范院校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等根据行业、企业、社会用人标准及需求变化,及时改革和调整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3)优秀的职业院校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农村劳动力转化做出了突出贡献。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农村近5亿的从业人员中,已转移的约为 2-2.3亿人,占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总量的比重至少在70%到80%以上。他们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主干力量,他们也是支撑我国现行产业经济实际运行的主体。而承担这一转化、培养、培训的主体是职业院校,特别是优秀的职业院校。

(二)层次分化对高职教育发展的消极作用

(1)层次分化对高职教育发展有悖于科学发展观。层次分化对高职教育发展的结果是使办学水平高的院校会更高,落后的院校会更加落后,二者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一些民办院校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危机甚至到了破产的边缘。这样在全社会就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不能体现和谐平衡发展,更不能实现科学发展。高职教育更应该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我国大力发展高职教育的重要目的就是要促进教育公平,改变就业结构。科学合理的教育体系应该是形成迎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社会流动机制,最大程度减少社会的阶级性对社会和谐的负面影响,而层次分化对构建这一科学合理的教育体系造成很大的冲击。另一方面层次分化对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也造成很大的冲击,在利益分化、价值多元化的今天,高职教育以培养技能性、实用性人才为己任,正是这一使命可以使社会变得包容和谐,从而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双丰收,而层次分化却阻碍它的实现。

(2)层次分化不利于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的健康发展。《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在教育发展战略目标中明确指出:“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达到40%”,“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目前高职教育层次分化的结果让我们看到,地区经济薄弱的或落后偏远地区高职院校办学条件差,有些甚至不能满足基本的教学需要,因而无从谈起高水平的办学质量。学生对这类型学校避而远之,家长宁愿让学生打工,也不上这类学校。要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就不得不考虑高职教育的均衡发展,建立更多符合地方实际满足地方需要的各类高职院校,以切合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与多层次性。如美国社区学院或初级技术学院,不仅收费低廉,入学条件宽泛,还对学生实行半工半读的教学计划,并寻求与企业合作。

(3)层次分化将造成高职教育发展资源分配不平衡以及重复建设的浪费。在全国2400多所高等职业院校中,200所示范和骨干高职院校只占十分之一,以河南省为例,60多所高等职业院校中,国家级、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只有13所,也只占十分之一多一点。2012年河南省很多高职院校没能完成招生计划,有的高职院校甚至只招收几十人。这种资源的浪费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从目前来看,落后地区的高职院校或民办院校不管如何发展,不可能赶上或超过条件好的示范院校。特别是当前我国大多数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受教育水平整体偏低,我国的中高层次人才特别是各种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缺乏,需受教育的群体还相当大,我们一定要考虑职业教育的平衡发展,避免资源浪费,实现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三 分化后弱势层次学校的出路

在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发展的不平衡,由于短期内的快速发展,层次分化不可避免。在全国2400多所高等职业院校中,200所示范和骨干高职院校只占十分之一,那么剩余的院校或处在50%左右院校的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生源素质薄弱或较差的院校,如何以示范和骨干院校为榜样,提高自己的质量,就成了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转变观念“看低做高”

以基础职业教育为起点,低层次起步,高标准要求。任何技术都是在反复训练的积累中形成提高的,弱势层次的职业院校,一般办学经费和教学设施比较薄弱,不去一味地追求高精尖的实验实训设施,而在技术训练的基础设施上加大投资,无论文化成绩好的学生还是文化成绩差的学生,无论设施的层次高低,对于刚走出普通教育的高中生来讲,都是崭新的零起点,都是基础起步,以此认识为基础,坚定弱势层次的职业院校走出办学高质量的信心。

看低做高是弱势层次职业院校提高质量的核心理念。看低是把职业技能做实,把职业教育特色基础巩固;做高是高等职业教育学历层次的客观要求,是高职教育质量的关键。要从小事做起,把小事做好,向下看,往上做,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

(二)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实用化

在危机四伏困难重重时束手无策,只能坐以待毙;而不分青红皂白冲动蛮干,也于事无补。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职业教育工作者只有认真的学习、冷静的思考和深入的研究,将科学的理论与本职工作实际相结合,勇于创新,敢于突破,才能找到一条符合实际的人才培养之路,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人人成才。多年来,在理论工作者及一线实践教师探讨的基础上,高职院校形成了一种带有方向性的课改目标——工作过程系统化。这些目标系统化对于那些实验实训条件、师资队伍、生源质量相匹配的示范及骨干高职院校有着极大的现实促进作用,而对于众多的弱势层次的高职院校来讲,这是一种理想化的课程模式。为此,我们可以根据弱势院校的条件,把工作过程系统化这种科学的课程体系,结合自己的生源文化素质、实验实训条件,成为一种不系统却实用的工作过程课程模式。

(三)以学会为核心,构建知识框架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培养出优秀的职业技术人才才能体现高职教育的社会价值,才能有高职教育的生存空间,才能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才能实现我们职教人的理想。

近两年来高考生源数量急剧下降,而各级各类高校的不断扩容与扩招,使处于招生最低端最后批次的职业院校难于承受,招生数量不足和生源知识素质偏低是必须面对的现实。就河南漯河职业技术学院的情况来看,今年录取分数是历年来的最低,该院录取学生的分数线较前几年低了一百多分,实际已经没有可挑选的余地,而且文理科生源结构失衡,文科生多,理科生少,很多文科学生在学习工科专业,这些给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面对生源文化素质薄弱的现实,如何教?怎样教?教哪些内容?对多年来在一线执教的老师来说,是难度较大的挑战。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是学生接受教学活动的目标,而技术是学生就业的资本,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为个体独立而获得生存技能的特征。基于此,学生在接受教育活动中对自身的最基本要求是“学会”,也就是对所学习知识、技能的理解、通晓、掌握,懂得怎样做或有能力做的实践。如何使“学会”的目标落实在知识和技能上,就必须有一个基本的知识学会目标和技能学会目标,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应该构建以“学会”为目标的知识内容框架体系。

(四)培育品牌,打造特色,在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求发展

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任何行业的生存和发展品牌和特色都是突出的特征。在欠发达地区的薄弱高职院校,不能在硬件上攀比示范院校的“高、大、全”,但要有集中力量在个别专业上培育品牌,打造特色的指导思想和切实可行的规划方案,形成自己独特风格的模式,在“精”、“特”和“高质量”上下功夫,以此获得社会的信赖。

薄弱高职院校一般在欠发达地区,在为服务欠发达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中获得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支持是此类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此,此类院校更应该紧密联系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灵活设置专业,想方设法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承担职业院校所能够承担的责任,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培育品牌,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打造专业特色,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捕捉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结 语

在高等职业教育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层次分化为职业教育深入发展提出了崭新的课题,愿每位关心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教育工作者,深入探讨,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良策。

[1]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S].教高发,2004.

[2]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S].国发,2002.

[3]刘兰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办学特色研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4]刘恩允.论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的基本原则[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1)

[5]邢永富.现代教育思想[M].北京:中央电大出版社,2001.

[6]肖化移.论高职高专发展在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中的作用[J].职教通讯,2002,(10).

[7]温景文.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理念的再认识[J].辽宁高职学报,2002,(6).

[8]王明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9]王碧波.应重视教育公平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8).

[10]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分化职业院校院校
两次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的比较及启示
分化型甲状腺癌切除术后多发骨转移一例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 07:23:12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6:51
Cofilin与分化的研究进展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教育与职业(2014年4期)2014-01-19 09:08:24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
教育与职业(2014年4期)2014-01-19 09: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