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心理问题家庭预防策略

2013-04-07 12:10:08段元梅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家庭情感

段元梅

(湖南科技学院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系,湖南 永州 425199)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一个人成长的场所,也是一所学校。江泽民曾指出:“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人的进步和影响是终生难忘的。而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尤为重要,往往可以影响他们一生。”可见,孩子的心理健康与家庭教育息息相关。90后作为当代大学生的主力军,他们的心理健康令人堪忧,而这种表现很大程度在于家庭教育方式存在一定缺陷。基于此,本文试对90后大学生心理问题家庭预防策略进行探讨。

一 家长要树立终身学习观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终身教育理念逐渐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终身教育要求每个人不断的去更新、深化自己的知识,使自己更好的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终身学习是社会每个成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持续的学习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需树立终身学习观,这不仅是社会发展对家长提出的要求,更是90后大学生成长成才对家长提出的要求。90后大学生普遍存在孤独感、就业焦虑、抗压能力弱等心理问题,家长只有认真对待这些问题,以不断学习的心态面对他们存在的问题,并根据他们的特点采取针对性教育对策,才可能促进他们成长成才。

家长应怎样进行终身学习呢?首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家长要在思想上认识到自己现有水平对促进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缺陷,需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时,才会在行为上出现再学习。其次,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当前,网络资源是全社会获取学习资源的重要途径,家长可登陆相关网站了解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什么是心理健康,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等,了解90后大学生存在的共性心理问题以及解决策略等;也可选学网络心理相关教育课程以丰富自身的心理健康知识;还可进入相关论坛进行自主学习和交流。再次,参加家长学校。家长可根据自己需要在家长学校学习相关的心理学课程,如对身心发展规律不是很了解的家长,则可参加发展心理学方面的培训课程等,这样,家长不仅开扩了眼界,也弥补了自己某些知识的不足,从而更好促进90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 家长要保持心理健康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关系密切的人彼此能相互影响,家长心理健康程度对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亦如此,家长心理健康水平高则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对高。

预防90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家长要如何保持自身心理健康?一要了解孩子,调整对孩子的期望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家长要充分了解自己孩子的优点、缺点、兴趣、才能、气质、性格等,因势利导,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孩子潜能,不可对自己孩子的期望值过高或过低,导致自己和孩子双重失败感,形成家庭的不良心理环境,过高则要降低期望值,过低则要提升期望值。二要正确认识自己,保持积极情绪。家长要正确认识自己,悦纳自己,不要因自己的不足形成自卑心理,也不要因自己的优势形成自傲心理,这些都不利心理健康。家长可通过自省或他人评价来认识自己。情绪影响心理健康,生活难免事事如意,总会遇到一些影响情绪的事情,家长要掌握调整情绪的方法,如宣泄法、转移法等,保持积极情绪。三要保持理智。理智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品质,表现在能够自觉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感情,克制自己无益的激情和冲动。理智这种心理品质对于任何人都是需要的,而对家长来说尤为重要,因为培养子女的工作是极其复杂的,需要谨慎从事。在家庭中,很多问题容易带感情色彩,自觉不自觉地出现感情用事的现象,当孩子犯了错误时,有时家长很难控制自己的感情,容易出现语言过激,甚至动手打孩子,这种不文明的行为自然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当孩子有了成绩时,家长也容易过分夸奖,同样是不理智的,要想使自己遇事不出现感情失控,就要善于冷静分析情况,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然后妥善处理,保持理智。

三 家长要提升教育能力

教育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教育即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过程。能力是能胜任某项工作的主观条件。教育能力是教育者具备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主观条件。

家庭是培植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大学生经受挫折和出现心理危机的场所,这就需要父母具备一定的教育能力。“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亲义不容辞地承担着首要的责任和义务,占有着突出的地位,发挥着最重要的作用。”[1]家长的教育能力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被孩子接纳的程度。大多数大学生与家长存在代沟,与父母有隔阂,家长要不断的修正自己,让自己被孩子接纳,提高家庭教育的效果。二是具有足够的智慧。父母的智慧体现在对子女心理的敏锐的洞察,能用孩子乐意接受的策略解决问题等。家长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如阅读与大学生心理和解决家庭教育问题相关的书籍;多与其他家长沟通,反省自己;多与孩子沟通等。总之,家长的教育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家长首先具备想提升自己教育能力的理念后,付出相应的行动,才会有所改善。

四 家长要学会沟通

沟通是为了一个设定的目标,把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个人或群体间传递,并且达成共同协议的过程。父母经常和孩子沟通,可及时掌握孩子的思想动态,帮助孩子学会正确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有效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父母与孩子的思想沟通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融洽关系,制造沟通的气氛。有些父母平时很少和孩子思想交流,发生了问题之后就严厉训斥孩子,久而久之,与孩子的感情距离渐渐拉大。因此,家长与孩子交谈,首先要制造一种和谐的气氛,比如说句笑话,讲点令人高兴的事情等,这样不知不觉中就拉近了与孩子的距离,沟通效果也会好得多。其次,放平自己的心态。不少父母在和孩子交流时,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让孩子感到不易亲近。所以,父母与孩子谈心,应放低姿态,同时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替孩子考虑,及时消除孩子的抵触心理。再次,有的放矢,主题明确。针对孩子的什么思想,解决孩子的什么问题,要做到胸中有数,在谈话时,围绕主题进行双向交流,使孩子有所得。最后,选择方法,增强谈话的效果。孩子的性格各有不同,这就需要父母根据孩子的特点,选择适当的谈话方法。一般来说有两种方法:直叙法,父母直接向孩子表明自己的态度,其特点是快捷,但只适合于性格比较外向的孩子;间接法,向孩子讲一个小故事或引用一个事例等,引起孩子谈话的兴趣,然后顺势引导到谈话的主题上来,这个方法使用比较普遍。不同的问题,不同的孩子,采取不同的谈话方法,可以增强谈话的效果。

五 家长要创设和谐家庭环境

根据心理普查发现,不良的家庭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也比较严重的,主要表现为家庭关系不和谐、不良的家庭教育以及贫穷和疾病以及家庭结构等。不和谐的家庭关系会对家庭成员的个性、情绪、情感等产生不良影响;不良的家庭教育会使孩子的思维缺乏批判性,性格压抑,缺乏独立能力等;家庭经济困难会使孩子出现孤僻、自卑、抑郁等心理;残缺的家庭结构容易使大学生产生心理偏差,形成孤僻、冷漠和封闭的心理,很难融合到正常的社会中去。所以,家长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应该为孩子创设和谐的家庭环境,和谐的家庭环境包括常态的家庭结构、积极的家庭情感、优良的家庭教育、适度的家庭硬件等。常态的家庭结构既有父亲有母亲的积极的家庭,能满足孩子的基本情感需求。家庭情感是家庭成员之间的彼此关爱、诚恳交流所形成的一种其乐融融的温馨情感,以及为大学生创设一种乐观向上、健康积极的情感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体验与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积极情感体验有利于健康心理的形成。使大学生保持乐观向上的积极健康的情感,从家庭角度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要尊重孩子。优良的家庭教育是指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要科学合理。首先是不能过分溺爱孩子,避免孩子产生过分的依赖心理。其次是避免家庭暴力,既包括父母之间的家庭暴力,更指针对孩子实施的家庭暴力。第三是宽严有度,既不能对孩子放任不管,也不能要求过于苛刻,特别是不能盲目地寄予超出孩子能力的期望。第四是避免互相矛盾的教育。适度的家庭硬件,主要指家庭经济条件和家庭环境的建设要适度。这个“适度”主要是指花费在孩子身上的“硬件”要符合孩子成长的需要。特别是过富或过贫的家庭,更要注意对孩子“硬件”的合理投入,避免形成过于自傲或自卑的不良心理。

[1]彭立荣.家庭教育学[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3.

[2]施福新.当代大学生四种心理问题影响因素以及预防策略[J].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3]袁妮.大学生心理问题预防性干预探索[J].文教资料,2010,(24).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家庭情感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9期)2022-04-06 02:41:5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8期)2022-03-23 06:49:0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6期)2022-03-23 05:25:50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1期)2022-03-18 02:01:10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失落的情感
北极光(2019年12期)2020-01-18 06:22:10
情感
家庭“煮”夫
安邸AD(2019年2期)2019-06-11 05:29:18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恋练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