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致辞的语言对比分析与翻译实践

2013-04-07 09:28周勇祥
关键词:英汉语言

周勇祥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部, 泰州 225300)

致辞(Address),亦作 “致词”,原本指用文字或语言向他人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方式。在现代社会中,特指在会议、 集会或其他公众场合所发表的重要讲话。其内容涵盖甚广,包括欢迎词、 欢送词、 开幕词、 闭幕词、 致谢词、 祝酒词等等。在文学体裁中致辞虽然没有被单独列为一项,但在现实生活中它却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英汉致辞都是致辞者与听众感情交流的一种方式,在人际功能上存在着许多共性之处,但由社会环境和传统文化的不同所带来的语言表达方面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因此,翻译工作者有必要对英汉致辞进行语言对比分析,找出相对统一的翻译标准,运用恰当的翻译策略,实现致辞文本的顺利转换和致辞者情感的准确传递,从而促进中西文化的融通和交流。

一、 英汉致辞语言对比分析

(一) 人际功能趋向统一

人际功能指的是人们通过语言进行沟通交流,建立并维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1]。在某一具体语境中,说话者阐明立场、 表达推测,充当 “给予” 的角色,同时试图影响和改变他人的态度和行为,充当 “求取” 的角色。在致辞中, “给予” 和 “求取” 这两种角色表现得尤为明显。一方面致辞者向听众提供某种信息,表明自己的态度和立场; 另一方面呼吁听众采取行动,支持致辞者的主张。因此,在致辞语篇中,陈述句一般占据主要地位,其次是祈使句,一般不使用疑问句。例如,在奥巴马2012年的感恩节致辞中,共有l8个句子,其中陈述句15个,祈使句3个,分别占整篇致辞的83%和17%[2]。胡锦涛主席2011年1月白宫致辞中,共有21个句子,其中陈述句为20句,占整篇致辞的95%。为了更好地实现话语的人际意义功能,英汉致辞常使用某些对等的情态动词。如must(必须),传达坚定的语气,用于强调义务和树立致辞者的权威; can(能够),表示有能力做某事,用于强调目标的现实性; will(将),表达推测,用于激发听众的憧憬和希望。此外,英汉致辞中第一人称复数we(我们)、 our(我们的)的大量使用意味着致辞者将自己和听众置于同一立场,使听众感到亲近,更容易引发共鸣。

(二) 行文结构基本类似

英汉致辞的行文结构基本类似,通常都是由称呼、 开场白、 正文、 结束语等部分组成,表达时适当采用排比、 引用、 幽默等修辞手段。如以欢送辞为例,这种致辞一般是客人完成来访任务即将离开时,主人在宴会、 座谈会等场合发表的讲话。从行文结构上看,英汉两种语言中往往都会包含开场时对客人的尊称; 在正文开头以主人的身份对客人来访任务的圆满完成表示祝贺; 在正文主体部分回顾客人来访交流的整个过程,列举双方达成的共识和己方的收获; 在结尾部分表达美好的祝愿,提出倡议和希望。英汉致辞体现在行文结构的相似之处是由相同的交际目的和活动背景所决定的,它们是有规律可循的。

(三) 语言表达不尽相同

英汉致辞遵循相近的行文结构,实现相同的人际功能,然而在具体的语言表达和遣词造句上却有着许多不同之处。首先,汉语强调抽象思维,用词概况性强; 而英语强调形象思维,用词明确具体。如胡锦涛主席在白宫致辞的开篇第一句为 “总统先生、 奥巴马夫人、 女士们、 先生们、 朋友们,很高兴应奥巴马总统邀请,在一元复始的时节来到华盛顿,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把称谓直接用作称呼语,情感表达含蓄内敛; 用 “一元复始” 代替 “新年开始”,体现了语言的抽象性、 概括性和文化性。而相反奥巴马总统欢迎胡主席访美致辞的开篇第一句为 “Good morning,everyone.President Hu,members of the Chinese delegation,on behalf of Michelle and myself,welcome to the White House.And on behalf of the American people,welcome to the United States.” 问候、 称呼、 欢迎用词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耳熟能详的,表意直接,情绪丰富而外露。其次,汉语注重意合,句子之间以及句中各成分之间的结合大多依靠语义贯通,少用连接语,句式比较灵活[3]; 英语注重形合,以形统意,句子之间以及句中各成分之间的结合基本依靠连接词来实现,句式相对固定化、 程式化。以致辞者表达愉悦心情为例,汉语只要使用简单的缩略句就可以传递出丰富的情感,如 “很高兴有机会来到久负盛名的剑桥大学访问” 、 “很荣幸参加今天的开幕式”,主语通常被省略; 而英语则必须加上主语或者人称代词,如 “I am delighted to visit the famous Cambridge University”,或者使用形式主语,如 “It is my great honor to attend the opening ceremony today”,句式的完整性确保了表意的准确性。

(四) 文化背景差异显著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由于社会环境、 风俗习惯、 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的不同,英汉致辞中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在欢迎词中,中国人常用 “一路辛苦了” 作为开篇的问候语,但在英语中却不能直译为 “You must be very tired”,这样会让远道而来的客人误以为自己一路颠簸面容憔悴,这才导致主人语出此言。因此最好译为 “How was your journey?” 或者 “Thank you for coming all the way” 等更为妥帖。同样,在欢送词中,中国人常说 “招待不周,敬请见谅” 这样的客气话,如果直译为英语 “Excuse me for not having served you very well” 则不免让客人信以为真,产生误解,不如用 “We wish you have enjoyed the trip!” 来替代。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人口大国,孕育着 “多子多孙多福寿” 的传统文化,因此 “早生贵子” 之类的祝福语在婚礼致辞中是必不可少的,主人听到之后也会感到心情愉悦[4]。相反,在英语婚礼致辞中如果以 “May you soon have a son!” 结尾,一定会让在场的客人感到惊讶,更让主人感到尴尬。此外,英汉致辞还经常会运用双关、 幽默、 引用等富含文化内涵的修辞手段,在进行文本转换时,必须注意将缺失的文化补充进来[5]。

二、 英汉致辞的翻译标准

致辞既有书面语的特征,又有口头语的特征,内容广泛,风格迥异,用词富有感情且极具文化性,这就决定了致辞翻译必然是一项艰辛复杂的工作,不但要实现文本意义的对等转换,更要追求与目的语国家读者的感情交流和文化融合。笔者借鉴严复先生的 “信、 达、 雅” 翻译三原则,结合致辞的诸多特点,提出了以下几条具体的翻译标准,供翻译工作者和英语学习者参考。

(一) 传递原作的情感

致辞是一种极富人情味的感情交流途径,致辞者运用通俗的言词、 动人的语调、 专注的神情向听众阐明观点、 传达信息,引起他们感情上的共鸣和心灵上的震撼。因此翻译致辞同样也要充满深情厚意,从目的语中选择恰当的词汇和修辞手段再现原作的情感。如2011广东石油化工学院院长张清华教授在毕业典礼上的致辞《大学最后一课》,感情真挚,意味深长。尤其是致辞的开篇 “人生中最焕发青春光彩的大学生活倏然而过,离别的钟声果真在今天悄然响起,伴随着嫦娥卫星升空的喜悦自豪、 汶川地震的苦难泪水、 北京奥运会的万众欢腾、 甲型流感的无情侵袭、 上海世博会的精彩纷呈……在悲与喜的交替中,2011届的同学们,在茂名学院及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这所平凡的高等学府里度过了你们生命中最绚丽的大学生活”,可谓动情至极,集中体现了国家兴衰的悲喜和学生离校的悲喜在张教授心中交织的复杂情绪,因此在翻译时应尽量保留排比句式,并将话语中的关键词,如 “倏然而过” (slip away)、 “悄然响起” (inadvertently sound)、 “喜悦自豪” (joy and pride)、 “苦难泪水” (bitter tears)、 “万众欢腾” (exulting)、 “无情侵袭” (relentless attack)、 “精彩纷呈” (brilliance)等,用恰当的英文词汇予以表达,以准确传递致辞者的真实情感。

(二) 保持原作的风格

由于致辞场合及致辞者性情的不同,致辞的语言风格也各异。有些人喜欢言简意赅,有些人则习惯引经据典; 有些人喜欢平铺直叙,有些人则喜爱别开生面; 有些人喜欢质朴的语言,有些人则偏爱华丽的词藻。无论是哪一种风格,译者都要耐心琢磨、 仔细体会、 认真模仿,力求再现原作者的风格而不是展现自己的文风,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把握原作的主旨,让目的语读者领会原作的精髓。

(三) 使译文通俗易懂

一般来说,致辞者的目标听众应该是来自社会各个阶层,来自各行各业,而且人数越多越好,优秀的致辞者会力求给他们留下清晰、 完整、 深刻的印象。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要想致辞者之所想,尽量运用听众耳熟能详的词汇来表达,避免使用诘屈聱牙的偏词、 怪词。如上文提到的胡锦涛主席在白宫致辞的开篇用到了 “一元复始” 这样一个极具中国特色文化内涵的成语,所谓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而在英文中却很难找到现成的习语表达与之对应,因此译者索性将其译为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year”,虽然缺少了独特的文化韵味,但却得到了美国听众的普遍接受。

(四) 灵活处理文化差异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英汉致辞在词汇选择、 语气语调、 陈述方式等方面的诸多不同集中反映了中外社会文化模式的显著差异,也给致辞翻译工作增添了不小的难度。译者应该本着 “不偏不倚” 、 “力求易懂” 的原则,在尽量保持等值效果的前提下,对原作中不符合目的语国家风俗人情和表达习惯的语句或修辞手段进行灵活处理,减少和消除文化差异所造成的交流障碍,使致辞产生预期的效果。

三、 英汉致辞翻译实践

(一) 开幕词的翻译

开幕词是国家领导人或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在会议或重大活动开始前所作的讲话,旨在阐明本次活动的指导思想和现实意义。开幕词篇幅通常比较简短,致辞者开篇即切入正题,语言偏口语化且富有感情色彩,语气热情、 慷慨。因此在翻译时宜采用饱含感情的词汇、 简明扼要的语言和短小精悍的句式。此外,译者还应关注起始语和预祝词的常用句型,如: 宣布……开幕(declare the opening of…),预祝……取得圆满成功(I wish…a complete success)。请看2011年6月在北京举行的第十三届企业信息系统国际学术会议的开幕词。

主席先生,女士们,先生们:

我非常荣幸地宣布第十三届企业信息系统国际学术会议现在开幕!我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所有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会议组委会全体成员为本次会议的顺利召开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此向他们表示感谢。我预祝本次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参考上文提到的起始语常用句型,开篇第一句即可译为 “It’s my honor to declare the opening of 13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terprise Infor-mation Systems”,表意直接,开门见山,语言铿锵有力。致辞者在第二句中要着力强调主人的身份和欢迎的诚意,因此在翻译时应打破常规,将状语置于句首,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将其译为 “On behalf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nd people,and in my own name,I would like to extend my warm welcome to all the guests.” 结尾句直接套用固定句型,译为 “I wish the conference a complete success.”

(二) 欢迎词的翻译

欢迎词是指客人光临时,主人在宴会、 酒会、 座谈会等场合所发表的热情洋溢的讲话,致辞中着力表达的是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因此翻译时应当选择富有激情的词汇和句式,充分传达出致辞者的真诚。如: It is my pleasure to extend a warm welcome to…(我怀着愉快的心情向……表示热烈欢迎)。同时由于致辞者文化背景的不同,陈述方式和用词习惯的差异在欢迎词中会常有体现,译者在处理原文时要特别关注。请看耶鲁大学莱文校长2006年欢迎胡锦涛主席访问的致辞片段:

Mr.President,it is with great pleasure that I extend a warm welcome to you and Mrs.Liu on behalf of our entire community.We feel deep honored that you have chosen to visit Yale.

Your country has an ancient tradition of reverence for education,and your actions affirm this tradition.During the past decade,you have made massive investments in your universities,strengthening the most excellent of those institutions while broadening access to higher education from less than 5% to more than 15% of college-age population…[6]

开篇第一句中 “Mrs.Liu” 这个称呼说明致辞者不太了解中国文化,在汉语中已婚的女性通常被称为 “……夫人、 ……太太”,而其之前的姓应为丈夫的姓,而非本人的姓。考虑到这一点,译者应该果断地纠正原文中的明显失误,将第一句译为 “我怀着十分愉快的心情代表耶鲁大学的全体师生向您及您的夫人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第二段第二句中 “have made massive investments in…” 一句,充分体现了英美人对名词短语和介词短语的偏爱,但在译为汉语时则要充分考虑中国人的表达习惯,尽量多用动词表达,译为 “大力投资于……”。至于第二句后半部分的具体数据可略去不译,因为当时中国的大学升学率已远远超过致辞者所讲的情况了。

(三) 答谢词的翻译

答谢词与欢迎词相反,是指在欢送宴会上或答谢活动中所发表的感谢主人热情接待的讲话。既然是 “答谢”,就要吐真言、 动真情,通过简短精炼的话语表达真挚的谢意,翻译时要特别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此外,答谢词最重要的就是对主人表达感谢的话语,译者若能熟练掌握此类套语,翻译时就会容易许多。如: I am sincerely grateful to you for your warm reception(真诚地感谢您的热情招待),Thank you very much for inviting me to this wonderful dinner(感谢您邀请我参加这样盛大的晚宴)。请看中国某公司领导在答谢宴会上的致辞。

女士们,先生们:

借此机会我谨代表我所有的同事对你们热情的接待和无与伦比的款待表示感谢。在纽约度过的这六天,确实令人愉快,令人难忘。我特别要称颂我的美国合作伙伴,没有你们的努力,我们是无法达成协议的。在此敬请各位与我共同举杯,为我们两家公司的长久合作,为中美人民的永久友谊,干杯!

“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对……表示感谢” 是答谢词中经常出现的一句话,因此翻译用词也相对固定。 “借此机会” 一般译为 “take the opportunity”, “谨代表” 一般译为 “on behalf of” 或者 “in the name of”,而 “无与伦比” 这个成语在英语中的对应词较多,如 “unique” “incomparable” “unparalleled” 等,但在此场合下最常用的还是 “incomparable”。适当调整语序之后,原文第一句可译为 “I’d like to take this opportunity to thank you on behalf of all my colleagues for your warm reception and incomparable hospitality”。 “干杯” 是中国人在宴会上表达友好的常用词,在中国英语中有许多对应表达方式,如 “dry up our glasses” 、 “bottoms up” 、 “cheers” 等等。但在正式的跨国社交场合中,最常用的表达则是 “propose a toast”,因此致辞者最后的倡议句应译为 “May I propose a toast to the lasting cooperation between our two companies and the lasting friendship between our two countries!”

(四) 节日致辞的翻译

随着人们精神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圣诞节、 国庆节、 元旦等重大节日上的致辞已逐渐成为社会交往中一项必不可少的活动。节日致辞一般都富有激情,充满希望。致辞者开篇即营造节日的气氛,回顾过去的成就,常用套语有on this important annual occasion(在此一年一度的重要时刻),on this occasion of New Year’s Eve of national celebration(值此举国欢庆的除夕夜晚),The past year has witnessed… (过去的一年见证了……)。结束前致辞者通常要展望未来、 表达祝福,常见套语有I hope the performance of our company will be increased day by day in the coming year(我希望来年公司的业绩能蒸蒸日上),Wish everyone good health and a successful career in the new year(祝大家在新的一年中身体健康,事业有成)。熟悉上述写作套路和常用表达,必然对翻译工作大有裨益。请看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2011年发表的圣诞致辞的起始段:

In this past year my family and I have been inspired by the courage and hope we have seen in so many ways in Britain,in the Commonwealth and around the world.We’ve seen that it’s in hardship that we often find strength from our families; it’s in adversity that new friendships are sometimes formed; and it’s in a crisis that communities break down barriers and bind together to help one another.

致辞者在开篇第一句即用 “In this past year…” 回顾了过去一年的所见所闻,符合一般节日致辞的写作套路,内容清晰可见,极易把握。但其后半部分冗长的定语结构却给译语的表达增添了难度。如果将定语直译为 “……的” 放在被修饰词的前面,虽然也能让读者看懂其中的含义,但显然不太符合汉语的表达方式。因此翻译时有必要进行适当的句子拆分和结构调整,将其译为 “过去的一年,我和我的家人在英国、 英联邦成员国以及世界各地看到了以不同形式所表现出来的勇气与希望,我们为此深受鼓舞”。第二句则集中体现了此次致辞的主题,即强调家庭、 朋友和社区精神的重要性。致辞者在原文中采用了排比和强调句式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翻译时应尽量予以保留,译为 “面对困难时,我们从家庭汲取力量; 面对逆境时,我们结成了新的友谊; 面对危机时,我们打破壁垒、 互帮互助”。

四、 结束语

曾经有人说过: 要想品味最简洁、 最优雅的语言,莫过于认真阅读英汉致辞; 要想诠释最真实、 最独特的文化,莫过于认真翻译英汉致辞[7]。显然,无论是对于语言学习,还是对于中西文化交流,英汉致辞翻译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要把致辞译好,译者必须系统分析、 全面把握英汉致辞的语言特点,根据致辞内容、 场合的不同选择恰当的翻译策略,争取在翻译实践中创造出更多的佳作精品。

参考文献:

[1] 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等.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

[2] 张宏达,王晓玲.奥巴马感恩节致辞的人际功能分析[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1,11(5): 141-143.

[3] 刘英凯.英语形合传统关照下的汉语意合传统[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4,11(4): 61-70

[4] 姜鲁宁.从话语分析角度对比英汉婚礼致辞中的隐喻及其文化模式[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1,26(2): 150-155.

[5] 王亮.礼仪致辞在英汉语言中的对比分析[J].网络导报,2012(5): 197.

[6] 张光明,陈葵阳,李雪红,等.英语实用文体翻译[M].合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9: 33.

[7] 方梦之.应用文体翻译研究的定位与范畴[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3(2): 95-99.

猜你喜欢
英汉语言
从构词词源看英汉时空性差异
语言是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语言技能退化与语言濒危
浅谈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方法
我有我语言
英汉文化中的委婉语应用对比分析
论语言的“得体”
英汉诗歌中的隐喻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