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届北京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论坛落下帷幕企业家和专家热议如何创新

2013-04-07 08:59陈淑玉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3年23期
关键词:医药产业生物医药老总

□本刊记者 陈淑玉

在全球医药政策调整下,北京医药产业如何面临创新挑战?如何理解医药领域的创新?在医药产业发展中,什么是有实际意义的创新?日前,在由北京科委牵头主办的“第十七届北京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论坛”上,与会者围绕“跨界融合,生物医药发展的新机遇”的论坛主题,开展了热烈而深入的探讨。此届论坛分别举办了“北京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发展工程(G20工程)高峰论坛”、“2013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医药业商会第二届质量论坛”、“金融助推G20工程创新发展研讨会”、 “医疗器械企业发展策略研讨会”、 “部分高校药学院、生命科学院院长论坛”等。来自政府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中外知名医药企业决策人及科研专家等在会上各抒已见,各种观点不断交锋,引起了与会者的关注与深思。

“不创新转型将面临淘汰”

在论坛中,不少专家认为,近年来,创新这个概念大家都在提,党的十八大召开后,科技创新已被提到一个新的高度。但在医药产业发展中,应该如何进行适应实际发展需要的创新?我国的差距在哪里?这引起与会各位专家学者及企业家的热议。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参赞刘志明在发言中认为,目前我国还没有成为创新型国家,我国在原始创新方面,尚未能形成主导世界的科学学科。在许多情况下,是二流的人才在用一流的设备做科研。他说,我们现在不差钱,也不差仪器设备,但差的是世界一流的人才。在汤森路透发布的“2012全球百强创新机构”中,中国企业无一上榜。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中国经济的转型,对于很多中国企业而言,传统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不创新转型就会面临被淘汰的命运。

“经验不足成为共存的短板”

创新药物百家汇公司董事长兼先声药业董事长任晋生在发言中,也谈了自己的感受。他说:“两年前,曾经有一位在美国生物医药以及在化学制药行业极有影响的香港分析师,在我们企业交流时对我说,‘中国有数千家药厂,现在都想做药物创新,但你们最大的困难是没有经验,是要交学费的。你们过去在仿制药,在制造、销售方面,特别是本土市场销售方面有经验,可以管几千人,但是你们有没有管过一千人的研发队伍?你们的经验是不够的,这几乎是所有中国制药企业的短板,这需要你们保持清醒的头脑,想一想到底应该怎么做?'”任晋生认为这些话非常坦诚,也在企业创新的过程中时时提醒着他。

“企业老总要先理解什么是创新”

“在座的各位老总,你们要问一下,对创新这个词,你们自己的理解是什么,是新技术还是新产品。你如何为自己的企业定位?”美国罗氏制药业临床药理部高级总监徐志新博士在发言中提出了一个直接针对医药企业老总的问题。徐志新说:“当你真正理解创新之后,你重新制定企业的发展策略才是对的。创新是完成产品。过去平均每研发一个新药大概需要的总投资和时间是15亿美金,15年,而现在完成一个品种则需要约45亿美金,15到20年。你们能不能承受这个巨大压力?新药的研发,从一期到最后完成产品,这个过程中,90%都会大浪淘沙。换句话说,你要真正要走这条路的时候,你是不是真的准备好要做这个测试。”

北京美中双和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董事长马晓意认为,简单地为了创新去创新一个药,这绝对不可取,因为风险过大。在培养产品的过程,一定要从培养市场开始,这两者要同步。这一点很重要,不然你的产品很容易被别人颠覆掉。

四环医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车冯升以他所在企业的创新历程谈了他对创新的理解和体会,他认为,创新的核心是观念的创新,创新很重要的是领军人物,企业上下要达成一个共识,还有一个就是制度的保障,一个公司最大的老板是制度,而不是人。

猜你喜欢
医药产业生物医药老总
湖北恒玖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苏州浩欧博生物医药销售有限公司
湖北恒玖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苏州高新区:加速驶向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产业“两千亿级”新蓝海
浅谈羌医药产业发展思考
神威清开灵注射液荣获“中国医药产业科技成果巡礼”奖
与IT界老总聊聊“医院云”
国家发改委公布2013年医药产业各项数据
朝阳产业何时能走出发展危机
跟随彭老总的最后岁月(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