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体育课堂的“互动式”教学模式

2013-04-07 08:40唐炜平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互动式原则教学模式

唐炜平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 公共课部,湖南 永州 425000)

一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弊端

体育教师在往以体育课堂组织形式中采用“四部分”的结构模式:开始、准备、核心教学、结束。这种结构由于对课堂的几个部分限制过死,一味追求时间在各个部分的合理均衡分配,以达到整节课在结构上的平衡,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仅束缚了老师的思维与行动,也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与行动,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单纯强调了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方法。尤其在基本部分的教学中,教师主要采用“注入式”教学,即教师从主观愿望和经验出发,教师讲、学生练、产生错误动作教师给予纠正,学生掌握技术的情况由教师给予评价,只有教师的积极活动,缺乏学生的积极主动,主观能动性。差学生往往只有模仿没有创造,纯粹就是被动式学习,使得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发挥不充分。在现行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严重的不足之处,即在教师严密地组织、大密度、高强度练习的挤压下,学生获得练习的时间与空间较小,思考探索问题的空间狭窄,缺乏创造性思维,学习气氛沉闷,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内活动的意识淡薄,精神散漫凝聚力不强、缺乏团队合作意识,尤为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就此而言,在体育教育中我们应最大限度地关注人的发展,在对体育基本技能培养的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团体精神、合作意识。首先是在相互的交流。过去有人对体育产生过一些不正确的看法,认为对培养学生的品质没有多大作用,新课程推行以来,新的体育教育观念被全方位的体现出来,尤其是教师的作用被完全的还原,教师与学生的对立和等级关系被彻底的淡化和打破,在真正的“互动式”教学中教师已不再是技能和技术的传授者,而变成了课堂的积极参与者,在互动中重心明显向知识获得者倾斜,教师只起引导和组织作用,师生界限明显淡化,学生的积极主体意识被唤醒。

二 “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实践优势

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当前体育教学理论研究与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在体育课堂中采用“互动式”教学可以解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在运用上带来的问题。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只停留在讲解示范、动作的完整和分解、重复练习及游戏和比赛等,而互动教学模式,即群体合作教学模式通过分组、合理竞争、可以促进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突出教学的情感效应,有利于学生向个性化方向发展,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体育课堂“互动式”教学中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互动交流。教学过程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互结合的过程。教师主导作用的核心是启发学生,既循循善诱。学生主体作用的核心是独立性。进学之功,贵在心悟,施教之功,贵在诱导。思是目的,诱是条件,善思则得,善诱则通,诱思交融,互相作用,这是“互动式”教学模式的精髓。这种互动教学模式遵循“以人为本”的人文原则,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教学过程中师生间,学生间的主体互动,产生教学共振,实现教学目标。“互动式”教学所达到的效果是传统教学所无法达到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学生的身心得到了极大的放松,有时一堂课完了以后,学生还感到意犹未尽,甚至提出再上一堂的要求,与传统教学中学生盼望下课的情况形成了巨大的反差,重要的是学生真正获得了多方面的锻炼。第二是学生对运动技术的掌握不再是以前的枯燥乏味,而是变得快乐愉悦,学生都能感受和准确掌握所学的运动技能。第三在互动式体育教育中学生的个体特征和主观能动性被极大地调动,整个课堂的气氛活跃、轻松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第四加强相互间的团体合作意识,彼此尊重,形成和谐、友好、平等的关系,达到共同提高成绩的目的。在体育课堂中利用“互动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团体合作精神,靠的就是师生间、同学间的合作,也只有一个团体合作温暖的集体,才能凝聚人心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要教育学生关心集体,热爱集体,为集体争荣誉,教会学生之间的相互交往、尊重、理解、善于与同学友好相处,让学生明白只有生活在好的合作集体中,才能创造出优异的成绩。综上所述改革以往“注入式”教学模式是当前教育届首要之举。

三 体育课堂“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及操作原则

(一)“互动式”教学模式在体育课堂中的指导思想

由于基础教育改革与体育新课标准的现代化要求,使目前的大学体育课必须坚持以“教书育人”为本、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传授知识与技能,增进大学生身体健康、增强体质、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体育课是基础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教学课程和教学环节之一,采用“互动式”作为主要教学模式的体育课堂教学同样应自始自终地坚持这个基本的指导思想。

(二)“互动式”教学模式在体育课堂中在实际操作中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体育课堂“互动式”教学模式所遵循的科学合理原则是:合理设计教学程序、巧妙灵活的组织教学、教材选择应新颖独特、符合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学习规律。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此原则对其它原则具有指导性的作用,因为不论多么先进的理论和实践都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只有通过科学而合理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才能启迪学生的智慧,锻炼其身心。

2.系统性原则。体育课堂“互动式”教学中应根据运动生理学的规律和学生成长特点,有计划进行全面和系统的教学,建立多学年教学计划各学年各学期的提出不同要求,各层次各年级的教材应科学合理,在各个时期建立明确的教学任务,承上启下、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生运动能力。

3.积极性原则。体育课堂“互动式”教学模式必须坚持以体育教学的教和学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教师的教起主导作用,它表现在教学方案的执行和教学过程的调 节和控制上。学生的自觉性取决于教师的指导、传授、调节和控制以及自我的调节和控制。教学的最优化来自于师生双向的积极性。

4.直观性原则。在体育课堂“互动式”教学中应注意,通过直观性教学运用各种直观教学手段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建立运动表象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如:挂图、图像、多媒体等。要把直观和启发思维相结合,运用直观手段要适合年龄段学生。

5.课堂交流性原则。体育课堂“互动式”体育教学模式应自始自终的坚持互动原则,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参与到学生的练习中去,和学生一起完成课堂上的教学任务,而学生也应积极配合老师教学。针对各地各级各类学校的不同情况,应采取不同的互动形式,内容和形式应灵活多样,即使同一学校,也因班级及学生不同而互动形式也不同。通过分析班级特征、学生个性气质等因素来采取不同的互动形式,使他们很快融入到团队中去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互动式”体育教学模式引入体育课堂在现代教学中不仅实用,而且有效,尤其在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时,“互动式”教学模式符合教育学、心理学基本原则,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要求,因此具有很强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实践证明,“互动式”教学模式不仅在体育教学中切实可行,而且在教学效果上明显优于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模式。“互动式”教学模式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团体精神中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我们应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尽可能多采用“互动式”教学。

[1]傅忠道.青年教育新论[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

[2]段继扬.创造性教学通论[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

[3]金钦昌.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4]吴秀云.互动式教学模式探析[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2,(1).

[5]马启伟,任未多,张力为.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6]李健萍,魏薇.教育学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7]罗希饶.中学体育教材教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互动式原则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摭谈初中英语课堂互动式教学策略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如何打造自主互动式高中语文课堂
互动式设计模式研究